范增论 苏轼阅读答案翻译,范增论 苏轼阅读答案翻译

作者&投稿:子车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看

  B、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假托(义帝)的名义

  C、稍夺其权 稍微

  D、义帝必不能堪 忍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然则当以何事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知几其神乎! 其孰能讥之乎?

  D、岂必待陈平哉?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魏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五代史·李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九(选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范增论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
其阀施慧:[答案] (1)A 稍,逐渐.译文为: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 (2)C 而,转折连词.A项主谓之间,取独;助... 以此推论可知答案为C. (4)C 因果关系错误,范增没有见微知著,没有审时度势,更没有在政见不合时果断除掉项羽或者果断...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译文 -
其阀施慧: 【译文】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在楚国很有威望,名闻于诸侯.就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斗稍获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兵.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全部沉入水中,把锅和煮食物的瓦器(炊具)全部砸破,把简陋的方屋全部烧毁,只带三天的军粮,用这来表示全体士兵都坚决拼死战斗,没有一点后退生还的想法.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多次交战,截断对方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秦将),俘虏了王离. 一、闻名、听说 率领 亲自 截断二、见上述译文三、果断、勇敢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对范增离去,司马迁与苏轼有何不同看法 -
其阀施慧: 司马迁曾在《史记.项羽本纪》对范增的评价是:他不应该离开项羽,因为有君臣之分,臣子应当为君主鞠躬尽瘁.属于比较传统的观点.而苏轼摆脱了传统看法,他曾写《范增论》,观点是范增不仅应该离开项羽,还遗憾他离开得太迟.“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来自《范增论》的翻译)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是什么意思? -
其阀施慧:[答案] 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出自苏轼《范增论》,这里面的哲理是 事情的发生总有它的内因.人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求苏轼的《范增论》中“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一句的翻译
其阀施慧: 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沛公论人杰翻译,谢谢! -
其阀施慧: 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文言文翻译. -
其阀施慧: 1.虽然陈平很聪明,怎么能离间对属下毫无疑心的大王呢? 2.不听范增的建议,并且杀掉他拥立的王,项羽怀疑范增的心肯定从此开始了. 3.替范增出谋划策的人,有能力杀项羽就杀掉他,不能杀掉就离开项羽逃走,难道不是大丈夫吗?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苏轼在《范增论》中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之,而后谗入之.”其哲学寓意是 A.内因 -
其阀施慧: D 该题考查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引文的含义.引文的主要意思是“物先腐”(内因)是“虫生之”(外因)的前提,“人先疑”(内因)是“馋入之”(外因)的前提,共同说明了内因是外因发生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D项全面反映了引文的意思;C项不符合题意;B项只体现了其中一个方面即内因的重要性,但是没有体现外因,不D如项更全面、更符合题意;内外因作为一对矛盾,是同时存在的,A项观点错误.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能全之翻译 -
其阀施慧:[答案] 第一卷 周文(《左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 4、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 1、刑赏忠厚之至论 2、范增论 3、留侯论 4、贾谊论 5、晁错论 第十一卷 宋文 苏轼 1、上梅直讲书 2...

清河门区19191216824: 求《蹇叔哭师》、《捕蛇者说》、《范增论》、《留侯传》读书笔记,各300字左右 -
其阀施慧:[答案] 读苏轼《范增论》 范增辅佐项羽以图天下,始羽听增之言立楚怀王孙子熊心为义帝,后义帝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羽杀义帝大将宋义.鸿门宴上范增力谏项羽杀刘邦,羽犹豫未决不听错失良机.后陈平离间项羽范增,项羽稍削增权,范增弃羽归乡.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