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节选)》唐宋散文鉴赏

作者&投稿:帛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节选)》唐宋散文鉴赏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处其中,幸甚。

……

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人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①先王之意,甚易也。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

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②有其道而已。

所谓教之之道,何也?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③,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政刑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④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此教之之道也。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

何谓饶之以财⑤?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⑥,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犹以为未也,又推其禄以及其子孙,谓之世禄⑦,使其生也。既于父母兄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接,皆无憾矣;其死也,又于子孙无不足之忧焉。何谓约之以礼?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⑧,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其命可以为之而财不足以具,则弗具也;其财可以具而命不得为之者,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何谓裁之以法?先王于天下之士,教之以道艺矣,不帅⑨教,则待之以屏弃远方终身不齿之法;约之以礼矣,不循礼,则待之以流、杀之法。《王制》曰:变衣服者其君流。《酒诰》⑩曰: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夫群饮、变衣服,小罪也,流、杀大刑也,加小罪以大刑,先王所以忍而不疑者,以为不如是不足以一天下之俗而成吾治。夫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天下所以服从无抵冒{11}者,又非独其禁严而治察{12}之所能致也,盖亦以吾至诚恳恻之心力行而为之倡。凡在左右通贵之人,皆顺上之欲而服行之,有一不帅者,法之加必自此始。夫上以至诚行之,而贵者知避上之所恶矣,则天下之不罚而止者众矣。故曰:此养之之道也。

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

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书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13}。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试之以事,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虽尧之用舜,不过如此而已,又况其下乎?若夫九州之大,四海之远,万官亿丑之贱{14},所须士夫之才则众矣;有天下者又不可以一一自察之也,又不可偏属于一人而使之于一日二日之间试其能行而进退之也。盖吾已能察其才行之大者,以为大官矣,因使之取其类,以持久试之,而考其能者以告于上,而后以爵命禄秩予之而已。此取之之道也。

所谓任之之道者何也?

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15},知工者以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又以久于其职,则上狃习{16}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著,故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夫如此,故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偷惰苟且之人,虽欲取容于一时,而僇辱{17}在其后,安敢不勉乎;若夫无能之人,固知辞避而去矣,居职任事之日久,不胜任之罪,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辞避矣,尚何有比周{18}谗谄争进之人乎?取之既已详,使之既已当,处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专焉,而不一一以法束缚之,而使之得行其意。尧、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众工者,以此而已。《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19}。此之谓也。

然尧、舜之时,其所黜者则闻之矣,盖四凶是也;其所陟者,则皋陶{20}、稷、契,皆终身一官而不徙。盖其所谓陟者,特加之爵命禄赐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

夫教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如此,而当时人君,又能与其大臣,悉其耳目心力,至诚恻怛,思念而行之,此其人臣之所以无疑,而于天下国家之事,无所欲为而不得也。

【注】

①趋:遵循,趋求。②教:教育。养:培养。取:选拔。任:任用。③乡党:古代地方组织。周制,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④法言:合乎法律和礼仪的言论。⑤饶之以财:指俸禄丰厚。饶,使丰厚。⑥庶人之在官者:指够不上“王臣”的府、史、胥、徒等下级吏役,出自《周礼•春官》中。⑦世禄:世代享有的爵禄。⑧放僻邪侈:肆意为非作歹。⑨帅:遵循。⑩《酒诰》:周初禁酒的文告,《尚书》篇名。{11}抵冒:抗拒和冒犯。{12}治察:管理细密。{13}官使之:任以官职。官,此处动词,意味授予官职。{14}万官亿丑之贱:指广大的下层官吏。丑,类。{15}后稷:尧时农官,此泛指农业。{16}狃习:习以为常、熟悉。{17}僇(lù路)辱:侮辱。{18}比周:结党营私。{19}黜陟幽明:罢免糊涂无知的官吏,提升明智有才的官吏。{20}皋陶:舜时管刑法的官,后世用以泛指。契:舜时司徒,掌文化教育。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上皇帝万言书》。此文作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是王安石任提点江东刑狱任满返京述职时,写给仁宗皇帝赵祯的上书。本书节选了其中一部分,也是文中正面论述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之道的核心部分。可以说,这封上书,实际上不仅是王安石要求革新变法的具有纲领性的政治论文,而且也是他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

文章开头先明确提出“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这个论断,尖锐地揭示北宋王朝内外交困、财匮俗衰的深重危机,指出其原因在不知法度,从而提出根据“所遭之变,所遇之势……改易更革天下之事”的因时改革纲领。接着又强调指出,当前要进行变法,其势必不能,关键原因在于人才的严重缺乏。而人才的缺乏,又由于“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

然后逐一论述人才与变法的关系,指出如果人才众多,在位的官吏就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在位者得其才,方能因时势、人情而变更“天下之弊法”。最后指出,人才不足是由于“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点明了这部分的中心观点。以下便从正面分别论述教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

先论“教之之道”。作者首先指出“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即古代各级均有学,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朝廷的政事是密切结合、完全一致的。“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从正反两个方面明确提出学校教育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朝廷礼乐刑政的建设,为其服务。实际上提出了改革单纯讲说章句、教以课试之文章、与天下国家之事相脱离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制度的主张。

再说“养之之道”。“养”是针对物质待遇和管理而言的。在严格管理的条件下,保障必要的物质生活待遇,是人才得以正常生活、安心工作和顺利成长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抓好这一环节。王安石对人才的待遇和管理,提出了三条具体措施。一是“饶之以财”,即“制禄养廉”,使知识分子出身的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其没有身前身后之忧。二是“约之以礼”。王安石认为,当人有了生活保障之后,如果不加以严格的制约,“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成为腐败的祸根,人就会“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因此,必须按照人的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对其生活、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加以严格的限制和管理。三是“裁之以法”即“加小罪以大刑,先王所以忍而不疑者,以为不如是不足以一天下之俗而成吾治”。

接下来说“取之之道”,即人才的选拔。无论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从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人才,都需要有一个认定的过程,即合理的选拔;否则,真假难辨、优劣不分,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都会失去根据。

最后论“任之之道”,主要是针对人才的使用而言。在王安石的思想中,人才的使用是人才陶冶的最后一步。使用得当,就能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的价值才算实现;使用不当,人才就难以发挥作用,甚而会对人才的培养、教育起反作用。为此,他提出了人才使用的三个著名原则:“宜”“久”“专”。此外,还要做到“黜陟幽明”,才能形成完整合理的任职制度。

总之,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针砭时弊,论述了人才陶冶对于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针对当时有关人才培养、使用等的一系列问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才思想,提出了教、养、取、任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和措施,成为他后来执政时进行教育和科举改革的基本蓝图和方案。

后人评论

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一书中认为,“秦汉而下,未有及此者”,“斯文之在天壤间,终不失为悬诸日月不刊也”,并认为“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节选)》唐宋散文鉴赏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上皇帝万言书》。此文作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是王安石任提点江东刑狱任满返京述职时,写给仁宗皇帝赵祯的上书。本书节选了其中一部分,也是文中正面论述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之道的核心部分。可以说,这封上书,实际上不仅是王安石要求革新变法的具有纲领性的政治论文,而且也是他...

谁有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原文?即《万言书》的原文
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诚加之意,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然而臣顾以谓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者,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 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沈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

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是什么时期写成的?表达了自己的哪些志向...
经历十六七年的地方官生活,使王安石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约在嘉佑四年(1059)夏,他写成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万言,表达了自己慷慨奋行、矫正世风、改变世俗的志向。

谁有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白话译文跪求,知道哪有的兄弟给个呀感 ...
王安石于宋仁宗庆历二年,即1041年进士及第之后,历任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厅公事(相当于幕僚,秘书)、知明州鄞县、舒州通判、知常州、提点江东刑狱,其中只有最后这个职务是路一级的官职。 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是指宋仁宗嘉祐三年十月,仁宗诏命委派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据邓广铭教授推测:王安石并不愿意到京城...

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有哪些特点?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北宋王朝以来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及形成的原因有精辟的分析,主张在“法先王之意”的口号下,进行变法革新,而“法先王之意”,并非是提倡复古,而是为了减少变革的阻力,使变革不至于被破坏。

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是如何强调的?_百 ...
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特别强调的。王安石认为宋王朝吏制败坏,做官的人中没有多少有作为的人才,而缺少才能、贪婪卑鄙的人却多如牛毛。他提出培养和造就人才,须从“教之、养之、任之”三个方面下手,而且要“有其道”。在《言事书》中,吏治与人才的问题,占了...

谁帮翻译下这句古汉语:“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
借助全天下的力量,谋取全天下的财富;运用全天下的财富,供给全天下的用度。出处: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写于庆历改革失败后的低潮中,它不但是北宋中期一些进步的士大夫重视人才、改革吏制,变法图强思想的结晶,也是北宋以前历代“人才观”的总结和发展。作品影响 因为王安石...

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在理财方面有哪些观点?
理财的问题在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也提到,虽然篇幅不多,但其立场是很鲜明的: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成于专而毁于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成于专而毁于杂意为人的才能,只有在相对稳定的使用中才能形成和表现出来,而在反复多变随意调遣中消磨掉。一、出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著《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二、原文(节选):盖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才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者,何也?夫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皇帝的庙号死后才有,但是王安石的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为什么出现皇帝的庙 ...
赵桢死后称“仁宗”,王安石向他上书,名称其实是《上万言书》,而非后世之人才称之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上皇帝万言书》)。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112644710: 漠然什么意思 -
阮榕罗盖: 1、注解[英] accidie 表明抑制快乐和拒绝生命的一种观点.这是“七大死罪”的其中之一.哲学家阿圭纳斯认为这和抛弃某些事物有关,因为这是失望或自我诋毁的表现.漠然是一种精神上的迟钝,它阻止一个人认真考虑任何美好的事物.但是...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112644710: 漠然出自哪里,具体意思是? -
阮榕罗盖:[答案] 1.清虚淡泊貌 .《庄子·天道》:“ 老子 漠然不应.” 成玄英 疏:“漠然虚淡,何足介怀.”《淮南子·原道训》:“是故...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行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清 袁赋谌《重修(袁可立)始祖...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112644710: 王安石的水南水北重重柳全诗 -
阮榕罗盖: 原文:《庚申正月游齐安》【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翻译:山下,水的两岸都是柳树,(夏景),山上,山的周围都是梅花,(冬景),人还来不及跟上适应事物快速...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112644710: 漠然和默然和蓦然分别是什么意思?他们有什么区别? -
阮榕罗盖:[答案] 表明抑制快乐和拒绝生命的一种观点.这是“七大死罪”的其中之一.哲学家阿圭纳斯认为这和抛弃某些事物有关,因为这是... 却又是 俄国 式乡下人的污糟生活.” 3.冷淡,不关心.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行政为有司...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112644710: 搭讪的“讪”的意思 -
阮榕罗盖: 讪 embarrass; mock;讪(1) 讪 shàn(2)(形声.从言,山声.本义:毁谤)(3) 同本义[slander] 讪,谤也.与姗略同.――《说文》讪,诽毁也.――《苍颉篇》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论语》居下而讪上,处贫而非富.――《盐铁论·...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112644710: “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 ”是什么意思? -
阮榕罗盖: 这句话的意思是: 哪怕是做一件小小的善事,也胜过心里只想着做好事但是却没有行动.说明心动不如行动,行善不能只放在心里和口头上,而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小善而成大善. 善行:shàn xíng 一、释义 1.慷慨的...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112644710: 成于专而毁于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阮榕罗盖: 成于专而毁于杂的意思是:人的才能,只有在相对稳定的使用中才能形成和表现出来,而在反复多变随意调遣中消磨掉. 这句出自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112644710: 除了课本中选录的一些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篇目外,你还看到过他们的那些文章?作者是谁?推荐的理由. -
阮榕罗盖: 1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5112644710: 助:宋 - 王安石简介、唐 - 张籍简介、清 - 纳兰性德简介?
阮榕罗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