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从孟买到芝加哥,全球粮食体系崩坏的现场纪实

作者&投稿:支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缘起 Los principios|

1.

我看着这三个女人,持续了有好长一段时间:一个外婆、一个母亲和一个舅妈。那母亲和舅妈缓慢地收拾放在医院折叠床旁边的两个塑胶盘、三根汤匙、一个熏黑的小锅子,还有那绿色的桶子,然后交给外婆。当这位妈妈和舅妈将被单、两三件小小的衬衫收在一块棕梠叶垫子,让舅妈撑在头上时,我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们。但我接下来看到的光景让我全身发软:舅妈将身子往前倾趋向折叠床,抱起了孩子,将那小小身驱撑在半空中,用很怪异的表情看着──一种很惊讶,又感到极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然后将他放在妈妈的背上,那种非洲小孩被背在妈妈身上,伸长手臂和大腿,把脸朝向一边的样子,妈妈把被单束紧,就像非洲的妈妈们把孩子绑在背上那样般地包裹着。孩子,动也不动地摊在妈妈的背上,如同往常一般准备回家,只是他是死了的。

天气如平日那样的燥热。

我想这本书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几年前,在一个靠近尼日的小村落,与艾莎(Aisha) 坐在她家,一个茅草屋门前的一片柳条编织的草席上,正午的炙热、干旱的大地、几无树叶的树荫、一旁嬉闹的孩童,她对我描述周而复始的主食──小米和面粉裹成的面球。我问她是不是真的每天都吃这种面球,我才猛然发现我们之间存在着认知上的隔阂。

「嗯……在每天都吃得到的时候吧。」

她说著,并羞愧地低下头。我顿时觉得自己很窝囊。然后我们继续聊关于她的食粮,食粮的匮乏,而我,愚痴的我,第一次面对到最极端的饥饿事实;在充满惊异的几个小时后,我问她──那是第一次,以及之后无数次提问的开始──如果有一个魔术师可以献给你任何东西,真的,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你会跟他要什么?艾莎顿了一下,好像从未想过有这个可能似的。她大约三十或三十五岁,除了有个稚气的鼻子、悲伤的眼神外,身体其他部分用一块浅紫色的布遮著。
「我想要一头能挤很多奶的牛,把这些牛奶卖掉的钱能让我炸甜甜圈,多赚的这点钱大概也就够了。」

「可是我跟你说是你任何想要的东西,魔术师都会给你的。」
「真的,什么都可以?」
「没错。」
「那两头牛呢?」
她轻声地说。然后她告诉我:「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挨饿了。」
好少啊,我心想。却又多得不得了。

2.

我们都知道挨饿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已经习惯每天总有两三回会肚子饿。每日的生活里,再没有比饿的感觉更为寻常、更为即刻的了──然而,对大部分的我们来说,那真正的饥饿感,同时也是最为陌生的。

是的,我们知道饿肚子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习惯一天中有两三次肚子会饿。但是,在这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饿肚子和饱足的惯性中生活的我们,和那些每天都得面对充满绝望的饥饿感,却又不知所措的人们,存在同一个世界上。自古以来,饥饿是促成社会改革、科技进步、革命和反革命的动机。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比它更重大且深远地影响到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一场病疫,或一场战争杀戮了更多的人。至今尚无一场瘟疫像饥饿一般,如此地致命,但却又如此的容易避免。

我居然一点也不知道。

对于饥饿,我最早的记忆浮现出一个肚子凸凸,腿瘦如柴的小孩,住在一个我不认识的国度:比亚法拉共和国(Biafra)。那是六〇年代末期,我第一次听到对饥饿最粗暴的形容:饥荒。一个昙花一现的国家──比亚法拉共和国在我十岁生日那天脱离奈及利亚独立,然后在我满十三岁前就消失了。饥饿——在当年的黑白萤幕上,代表着那些一群苍蝇始终围绕身旁,一张张咧嘴的痛苦孩子们。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个记忆牢牢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中。因此我经常想像,对于饥荒,我将以一种毫无掩饰、极为露骨,又令人不可置信的叙述作为本书的开端。想像我尾随一个医疗救援队到一个充满险恶的地方,可能在非洲,一个上千万人正死于饥饿的国度。我将毫无保留地描述所有不堪入目的细节,然后我将郑重声明,该停止自欺欺人了:这不过是冰山中的一角罢了,现实可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的。

我早已想好这本书的叙述取向。然而写着这本书的这些年来,却从未发生过任何一场失控的饥荒──只有每天在新闻看到的:萨赫尔(Sahel)地区叫人绝望的食粮匮乏;索马利亚或苏丹难民的流离失所;孟加拉水灾造成的无家可归。一方面而言,这是条大新闻,但就另一方面来说,即便没那么重要,可也是一个问题。这些灾难是唯一能够让不受挨饿之苦的人们,透过家里的萤幕看见饥饿的机会。像是一场无情又适时的灾难,饥荒只在有战事或天灾时才会发生。然而,新闻最难报导的,是那些天天都吃不饱的成千上万的人为此受罪,他们的生命也因此一点一滴地在消耗著。饥饿的主题只不过是这本书希望试着陈述和引发思考的冰山一角罢了。

虽然说这书所叙述的,对谁而言都不陌生。每个人都知道这世上有饥饿的问题,有着数据不一的八或九亿人口,每天都挨着饿。每个人都曾听过或读过这些统计数字,但我们却不知道如何作为或不愿意有所作为。假如这些数据曾经起过作用,那现在这些最为露骨的证明,便失去其意义了。

难不成,只有沉默以对?

我想到艾莎,那位若有两头牛,生活便将变得多么美好的妈妈。如果我必须向她解释──虽然我不知道我是否需要──最让我震撼的事情是,再也没有任何一种更残酷且更极端的贫穷,比得上被剥夺掉能够想像人生有不同可能性的贫穷;一份无法开拓视野,甚或企求的贫穷。一种被套牢在无法摆脱的人生枷锁里的贫穷。

我想描绘,我想要叙述,但不知该如何诉说。您啊,亲爱的读者,出于好心又有些健忘的读者,能不能想像:明天是否能够饱食一餐的心情?更甚者,能否可想像:日复一日,面对无法得知第二天究竟有无饭吃的生活?您能想像,一个终日困在不确定感里,沉浸在因它所引起的焦虑,再勉强打起精神想像如何舒缓这份焦虑,到最后再也无法想任何事情,只因为所有的思想都被这份焦虑给玷污的生活吗?一种多么狭隘、多么短暂,有时多么悲痛,饱受挣扎折磨的生活吗?

沉默的面貌还真多样。

这本书遇到许多困难。如何叙述一个遥远的世界,一个「他方」的故事?身为读者,您很可能认识一位因癌症过世,遭遇严重的打击,失去爱人、工作、自尊的人;您几乎不太可能认识一位每天与饥饿共存,受饥饿威胁而死亡的人。难以计数的人是离我们如此的遥远:是我们不知如何,也不愿意有所想像的人。

如何叙述这么多的悲惨而不陷入悲叹的惆怅里,不去滥用他人悲痛的泪滴?或许,该先讨论的是:为何要叙述这些悲惨?很多时候,对悲惨的描述就是在利用它的一种方式。许多不要脸的人对他人的悲惨很感兴趣,想说服大众事情没有想像的那么糟,或是,很单纯地,让那痛苦搔到痒处罢了。他人的悲惨──那份悲痛只是用来贩卖、隐藏,用来混淆视听的,举例来说,假设个人的命运仅是个人的问题。

又如何抗拒对文字的疏离?「千万人饱受饥饿」这句话该有其意义,可促成且引发一些反应啊!可是总体说来,文字已失去它的作用。或许,复苏文字该有的意义,会引发反应吧。

这本书的存在就是一场失败,因为所有的书都是如此。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探索人类最彻底的败绩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而显然地,这一切只能显示我自身的不可能,怀疑和无能。即使如此,我并没有愧疚:我该多了解历史,思考更多的提问,深入更多的议题。不过有时失败是值得的。

屡败屡战,愈挫愈勇。

前任联合国粮食权利问题特别调查员齐格勒(Jean Ziegler),在最新著作《大规模毁灭:饥荒的地缘政治》(Destruction massive: Géopolitique de la faim) 中写道:「每一年,几千万个男男女女和小孩因饥饿被抹灭掉的事实,是我们这个世纪的耻辱。每五秒钟,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因饥饿而死;这居然发生在一个资源过剩的地球上。事实上,以当今全球的农业产值而言,其产量能够让一百二十亿的人口吃饱,相当于目前人口总数的两倍。因此,这不是宿命:一个因饥饿死亡的孩子是个被谋杀的孩子。」

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因饥饿或其相关原因,全世界每天不断死去的,在这个地球上就有两万五千个人。如果您,亲爱的读者,愿意看这本书,如果您有兴趣,且可能花了八个小时看这本书,在这段时间当中将有八千个人因饥饿而死亡;八千人可真多啊。如果您不愿看完这本书,这些人一样会因此而死,不过您横竖不会知道真相。也就是说,很可能您宁愿不去看这本书,我或许也会选择这么做。这样最好了,我不需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不过您已花了半分钟读这一小段落;该知道在这期间,这世上只有八到十个人因饥饿而死,您可以放松呼口气了。)

假若,您终于决定不读这本书,或许以下这问题将在您的脑海翻覆著。在这本书里,数不清的问题中,有一个拔得了头筹:「既然知道了这世界的真相,我们天杀的如何能不秉持良心,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地继续生活?」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 马丁‧卡巴洛斯 《饥饿:从孟买到芝加哥,全球粮食体系崩坏的现场纪实》

《饥饿:从孟买到芝加哥,全球粮食体系崩坏的现场纪实》




饥饿:从孟买到芝加哥,全球粮食体系崩坏的现场纪实
每日的生活里,再没有比饿的感觉更为寻常、更为即刻的了──然而,对大部分的我们来说,那真正的饥饿感,同时也是最为陌生的。 是的,我们知道饿肚子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习惯一天中有两三次肚子会饿。但是,在这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饿肚子和饱足的惯性中生活的我们,和那些每天都得面对充满绝望的饥饿感,却又不...

八十天环游地球每章概括(30字)
第一章 费雷亚斯·福格和万事通主仆相认第二章 万事通坚信他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第三章 一次让福格付出沉重代价的谈话第四章 福格把他的仆人万事通吓得目瞪口呆第五章 伦敦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股票第六章 难怪侦探菲克斯焦急万分第七章 查验护照对侦探并没有什么帮助第八章 万事通的话似乎有些多第九章 福格顺利...

初一地理下学期的每小节的知识点归纳和每节的感悟(感悟要600字).说...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

谁有2010-2011年的初一期末地理试卷答案?
18. 下列有关孟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B. 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C. 濒临孟加拉湾的港口城市 D. 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19. 南极洲特有的动物是: ( )A海豹 B企鹅 C海象 D海狮 20.下列属于五大湖工业中心的是( )A.纽约 波士顿 B.费城 芝加哥C. 芝加哥 底特律 D.洛杉矶 新奥尔...

孟买所在半岛的旱涝灾害主要原因
从这时开始,武昌的地位彻底超越荆州,并延续至今。明朝时,商业进一步发展,汉口镇成了全国四大镇之一。到清朝晚期,汉口开埠,并设立夏口厅,武汉三镇正式形成。随着商贸经济的发展,汉口的地位与日俱增,1923年设立汉口市,并一度成为直辖市和首都。建国以前,汉口有东方的芝加哥之称。建国以后,武汉三镇...

《八十天环游地球》每章的内容概括,100字左右
到了,真的到了。从芝加哥到纽约只有九百英里。而且这里去纽约的火车很多。福克先生下车之后立即跳上了另一列火车。三十一 中国号邮船开走了,似乎把斐利亚·福克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给带跑了,至于伊曼公司的船,根本就不必考虑。福克先生离开了亨利埃塔号,乘车回到圣尼古拉旅馆,立即带着艾娥达夫人和路路通上船。三十二 一...

阜阳市13382271408: (1)印度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于()A 美国 B 中国 C日本 D 新加坡 (2)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源地是()A 加尔各答 B 孟买 C 班加罗尔 D 新德里 -
愈赖艾司:[答案] (1)选A 美国 A 美国 B 中国 C日本 D 新加坡 (2)选C 班加罗尔 A 加尔各答 B 孟买 C 班加罗尔 D 新德里

阜阳市13382271408: 世界人口密度前五的城市是哪些?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
愈赖艾司: 世界人口密度前五的城市是: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各斯、深圳. 人口密度分别是,孟买:29650人/每平方公里;加尔各答:23900人/每平方公里;卡拉奇:18900人/每平方公里;拉各斯:(暂缺);深圳:17150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世界上的陆地面积为14800万平方千米,以世界70.57亿人口计,平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47人.

阜阳市13382271408: TMG是什么外汇平台?
愈赖艾司: 外汇交易平台强烈推荐你用TMG平台他成立与1980年,先进的技术,卓越的服务让... 全球TMG一共拥有三大算法研究院分别是北美研究院TMG伦敦部分孟买研究院在美国...

阜阳市13382271408: 黄金市场的主要板块构成是怎样的?
愈赖艾司: 黄金市场一般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令,经所在地政府的批准或认可 后,才能成立和运... 黎、布鲁塞尔、东京、迪拜、孟买、新加坡、伊斯坦布尔、温尼伯、纽 约、芝加哥等...

阜阳市13382271408: 深圳的人口密度世界第五,那世界人口密度前五个的城市是哪些,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
愈赖艾司: 孟买:29650人/每平方公里; 加尔各答:23900人/每平方公里; 卡拉奇:18900人/每平方公里; 拉各斯:(暂缺);(这个实在没找到,也不能随便找个忽悠你...) 深圳:17150人/每平方公里.

阜阳市13382271408: ...(国家名)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8)东南亚的气候以______气候和______气候为主,湿热的气候条件,使______成为当地主... -
愈赖艾司:[答案] 读图可知,(1)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A印度洋与B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 (8)东南亚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湿热的气候条件,使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