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翻译

作者&投稿:柘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翻译: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
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注释
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思国之治一作“思国之理”;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忧:深忧。
12、实:的确。
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
14、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
15、吴越为一体:吴越,指春秋时的吴国与越国,当时两国之间长期为仇,战伐不断。诚相见则可使有仇的人也团结成一体。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者先设置这样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手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
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十思”。着重规劝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自身修养上要“谦冲”,在用人上要“虚心纳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结尾归结出治国方法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作者的这些主张,为唐太宗所采纳,有助于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
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
《谏太宗十思疏》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介绍
魏征,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参预朝政,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
后以修史功,进位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求谏太宗十思疏的翻译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唐]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为何一定要劳神费思,代替下臣行使职事,牢损耳目,有背无为而治的道理呢?希望这能帮助到你ˆ_ˆ...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因此恳请国君接纳臣下的建议:遇其所好,理应“思知足以自戒”,要懂得知足;要修建什么,就要克制自己,以安定百姓生活为前提;想到高处不胜寒,就要谦虚并加强自己的修养;担心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就应有江海容纳百川的度量;喜欢游乐,就要严格按照国君一年打猎三次的规定;害怕自己懈怠;就应慎始慎终;...

谏太宗十思疏+中哪些句子的翻译运用了换和调两种技巧?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下句子的翻译运用了换和调两种技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翻译:想要树木生长得高大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树根;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必须疏通它的源泉;想让国家安定,必须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这个句子的翻译中,“...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下面是我分享的《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唐]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

“乐盘游从谏太宗十思疏”的翻译是?
谏太宗十思疏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

高一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教学是高三复习的基础,唯有夯实阅读积累之基础方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高一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朗读?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朗读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亦知其不可行也。解释:这一段主要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阐述“安国之策”。1. 强调根本:作者提到,就像求木...

谏太宗十思疏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谏太宗十思疏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魏征 jiàn tài zōng shí sīshū 谏太宗十思疏 chén wén: qiú mù zhīzhǎng zhě,bì gù qí gēn běn yù liú zhīyuǎn zhě,bì jùn qí quán yuán sīguó zhīān zhě,bì jī qí dé y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三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译文: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13849751.html

兴安区17847961482: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
叶真产后:[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

兴安区17847961482: 谏太宗十思书全文翻译 -
叶真产后:[答案]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 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

兴安区17847961482: 《谏太宗十思疏》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
叶真产后:[答案] 第一段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兴安区17847961482: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
叶真产后:[答案] 则思慎始而敬终

兴安区17847961482: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塞源而欲流长也)译文作者要阐明的观点? -
叶真产后:[答案]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

兴安区17847961482: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的意思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句子 -
叶真产后:[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 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其中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的意思是: 道德不能保持敦厚 性情不能克服欲望

兴安区17847961482: ""谦冲而自牧"是什么意思? -
叶真产后: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原文: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

兴安区17847961482: 魏征讽谏译文 原文 -
叶真产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作者:佚名 出处:不明 更新时间:2005年12月22日[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

兴安区17847961482: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是什么?
叶真产后: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这句话出自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

兴安区17847961482: (100)求::《谏太宗十思疏》译文!!!! -
叶真产后: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