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小知识和小故事

作者&投稿:沙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谁知道对联小知识和小故事~

《吕蒙正对联故事集锦》

一、宋人吕蒙正,有一年过春节,门上贴出一幅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意思是,今年过年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二、北宋年间,河南洛阳有位书生叫吕蒙正。他家境清贫,靠卖字作诗为生。一天,吕蒙正路经赵员外府门外,只见一群文人墨客,正在装腔作势,高谈阔论。一打听,原来是赵员外年过五十得贵子,高兴非凡,以重金聘请文人墨客为他作门联。现在,这帮儒生搜尽枯肠,苦思无对。突然,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大呼一声“有了”,便得意地提笔写下一联,贴在赵府大门上:
子当承父业;
臣必报君恩。
众儒一见,急忙奉承,赵员外也称赞不一。谁知站在旁边的吕蒙正不禁大笑起来:“这样的对联贴在门口,也不怕别人笑掉牙!”倪兴官见是位粗布蓝衫的穷士,便蛮横地说:“滚开,你有什么资格评论!”众儒生也发出一阵狂笑。
吕蒙正面对讥笑侮辱,不以为然,朗声吟道: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
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
倪兴官一把拉住吕蒙正说:“你说本联错在何处?倘若说不出理由,我要上衙门告你侮辱斯文!”吕蒙正推开倪兴官的手,理直气壮地说:“你想告我?我还要告你呢!此联不但粗劣,而且有灭族之祸。”赵员外一听,大吃一惊,忙躬身问道:“客官请道出事由。”吕蒙正笑哈哈地说:“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言一对。
这时,赵员外觉得吕蒙正言之有理,便请吕蒙正另作一联,以光耀门楣。吕蒙正见盛情难却,就说:“不必重写,只要把对联中的字更动一下,改成‘父业子当承;君恩臣必报’就行。”赵员外见吕蒙正才思敏捷,年少有为,有心再试试他,就合着自己的身份出了一上联,要吕蒙正和:
未老思阁老;
吕蒙正看了倪兴官一眼,微微一笑说:
无才做秀才。
赵员外一听,满口称赞,打算将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为妻。这时,倪兴官醋意大发,恶狠狠地吟出一句:
牛头焉会生龙角?
吕蒙正毫不示弱:
狗嘴何尝出象牙!
倪兴官紧接一句:
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
吕蒙正看到客堂正中的一尊佛像,即景生情道:
三尊宝像岸然坐鳌坐象坐莲花。
倪兴官诗才平庸,无言以对,虽气得七窍生烟,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赵员外听了,拍案叫绝,当即要婢女去闺房传话小姐,告知已为其择得佳偶。黛菊小姐自小聪明,能诗善词,才貌双全。听了婢女的传话,就禀明父亲,说自己也有一联,如吕蒙正能对出下联,方可议婚。她的上联是:
因荷而得藕;
吕蒙正一看小姐出的乃是一副谐音联,便一挥而就:
有杏不须梅。
小姐见对得工整,比喻得当,不禁嫣然一笑,默许了婚事。婚后,小两口志趣相投,相亲相爱,形影不离。

三、关于吕蒙正联对结姻缘,民间还有另一传说,请见下篇“彩楼妙对配佳偶”。

越剧《彩楼记》中说,吕蒙正是无意中得彩球被招了亲,其实,吕蒙正在得彩球之前还有一段对课的故事。
话说吕蒙正京试误期,盘缠用尽,贫困潦倒。一日,刘宰相之女抛绣球招婿,京城内热闹非凡,吕蒙正也去凑热闹。彩楼门外的守卫见其衣衫褴褛,拦住了他,说:“进场时辰已过,要面罚对课,你能行吗?”吕蒙正哈哈大笑,说:“人才不可看貌相,海水不可用斗量。”守卫被他说的哑口无言,便将吕蒙正带到彩楼下去见刘小姐。
端坐在彩楼上的刘月娥小姐,年方二九,聪明俊俏,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说媒的人踏断了门槛,求亲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官家子弟,刘宰相唯恐答应这家得罪那家,为此伤透脑筋,只得张榜“抛彩球”招亲。刘宰相将此事和女儿一讲,刘小姐伤心啼哭,说“彩球不长眼睛,岂不断送了女儿终身?”刘宰相说:“老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怎么办?”刘小姐要求父亲在榜上加一条:抛球之日,须准时入场,若过时辰,面罚对课。刘宰相不明女儿之意,刘小姐说:“有了这一条,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辈定然早早进场;饱学才子才敢姗姗来迟……”刘宰相一听有理,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此刻,吕蒙正被带到彩楼下,刘小姐撩起珠帘一看,见吕蒙正虽然衣衫褴褛,却是五官端正,双眼炯炯有神,颇有几分书生之气。她命贴身丫环梅香前去问过姓名年龄,便出了一题:
黑白未分此去不知南北;
吕蒙正脱口而出:
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
刘小姐听了吕蒙正的课,觉得不错,平仄对仗讲究,但欠高雅,便又出一题:
荷叶鱼儿伞;
吕蒙正一边吟哦,一边整了整衣冠,笑了笑答道:
花絮虱儿窝。
刘小姐又出一对:
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
吕蒙正挥了挥讨饭棒随声应道:
半段竹竿驱走恶狗千条。
刘小姐暗暗思忖,吕蒙正果然才华出众,连对三课对答如流,只可惜张口不离破烂、乞讨,不禁又好笑,又生气。梅香有心成全吕蒙正,便对小姐说:“吕相公穷途落魄,苦在其中,对出的课当然含有苦味。”她凑到小姐耳边咬了咬耳朵,小姐笑了笑,出了一道反课题:
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
吕蒙正忽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
金銮殿上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瞬时,刘小姐笑逐颜开,撩起珠帘,手捧彩球走到台前,向并非有意求亲的吕蒙正抛去。吕蒙正眼快手疾,撩起破棉袍,一把接住了彩球。

注:转自百度,望笑纳

1.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对联的由来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对联文化的普遍应用,对联则不仅是为了贴、挂、装饰庭堂楼舍,而是融汇到了人们整个生活之中。游玩时,交往中,餐桌上,乃至文人相会,都把对对联当做一种文化交流,文化娱乐,甚至把它当做文明的对话,也有的把它当做发泄感情的工具。总之,历史上曾有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对对联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长工骂地主的故事。一位穷秀才无奈只好给地主打工,一个久旱不雨的暑伏天,老地主硬是让长工去锄田,说什么旱锄田,涝浇园,旱田越锄越劲旱,长工秀才只好头顶烈日去锄田,老地主不放心地坐在地头上监工,干活的秀才汗流浃背,渴如吞火,只好恳请东家给点水喝。东家没表示给水,反而顺口出一副对联:

  天上下雨不下水,下雨才能变成水,下雨变水多费事,天上不如就下水。

  长工秀才听了东家的联语,放下锄头,对答如流地对出了下联:

  财主吃饭不拉屎,吃饭才能变成屎,吃饭变屎多费事,财主不如就吃屎。

  那个监工的老地主一听觉得自己受到了凌辱,一气之下带着水甩袖而去,长工秀才随机去附近山泉喝水去了。

  还传说,古时候有位书生进京赶考,路上被强盗抢劫,饥寒交迫,只得乞讨。到了一户财主门前,那财主看他这副穷相,即出一上联云:“棕树剥皮成光棍。”

  书生知道财主有意讽刺他,即对下联道:“花椒开口见黑心”。生动形象地道出财主的黑心肠。

  据说袁世凯自称皇帝后,下令举国欢庆,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当庆”、“情狂”,都是当地吵丧时的哀乐声。这副对联巧妙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袁世凯的蔑视。

  还传说一光棍汉贴春联的故事。人家过年男女老幼阖家欢乐,贴春联,放鞭炮。自己过年也得像过年样,尤其贴对子不能免俗,因此,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有酒、有肉、有豆腐

  无儿、无女、无妻室

  横批是:一人过年。

  说明了贴对子的习俗,非常普遍,尤其贴春联,几乎达到村规民约的程度。一到小年腊月二十三,天天有日程安排,二十三糖瓜沾(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准备肉(杀猪宰羊);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全都有;三十儿,擀煮饽饽皮儿。

  这个二十四,写大字,就指的是买大红纸写对子,因为一个村坊里写大家的很少,尤其能写对子的更是无几,必须早准备,早请先生把对子写好,三十儿再贴。京西都是三十儿上午贴对子,大概全国也如此。因为三十儿是阖家团圆之日,就已经是过大年了。大年三十儿贴对子,更有除旧迎新的意义。

  春联不仅贴在大门二门上,大柁的立柱上贴上抬头见喜,出门的迎面墙上贴上出门见喜,进门的影壁上贴上大大的福字,就近的碾子上也要送它个小福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合都有固定的.联语。

  猪圈的门口贴上: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骡马成群

  牲口鞍子的鞍桥子上贴上:

  日行千里路

  夜走八百程

  鞍子的迎风上贴上:“一路平安”,相当对联的横批。以上这些对联,都是固定场所联,几乎家家通用,是个大氛围的民俗。

  趣谈对联,谈古论今。历史上的好对联,多如牛毛;有名联家层出不穷;脍炙人口的对联故事,如雨后春笋。只是个别的过俗,俗得不堪入耳,更不能登高雅之堂。

  当今,一个崭新的先进文化的时代,对联文化仍是一朵绚丽的鲜花,在文化艺坛上盛开不败。

  为了摄取对联文化的营养,我走访了京西的几个山村和门城镇的大街小巷。看得出,确有不少对联出自联家之手。

  如一个鞋店的门联:

  前程远大脚跟须站稳

  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

  某肉店的门联:

  听凭拣肥挑廋做到无争无悔

  绝不短斤缺两保证又正又公

  某药店门联:

  三更到来三更卖

  半夜敲门半夜开

  某理发店门联:

  虽是毫末技艺

  却为顶上功夫

  以上这些行业性对联,表达了经营宗旨,体现了经营特色,对于繁荣市场,扩大商品销售,提高服务质量,装饰店铺门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即便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这些民众文化,也绝对是俗而不俗。

  在集联的旅途中,也确看到了联中的玉中之瑕或叫美中不足。给我一个不大好的印象:内容太单调,文化内涵太浮浅,有的真是驴唇不对马嘴。

  说及内容单调,大部分对联不是“财”,就是“福”,含“财”字的对联最高,几乎过半,不是财源广进就是财运亨通。也许这是时代的一个特征,人们把钱看得过重。但劝君莫要忘记,钱是人挣的,只要人活得健康,勤恳,尤其堂堂正正,生财有道,不悉财源没有。如像有的高官,已是厚禄,但还是贪心不足,竟敢受贿几百万上千万人民币,用人民的血汗中饱私囊,到头来,弄个身败名裂而告终。如果他的卧室里早挂上这样一幅对联。并以之为座佑铭,他和他的家人都会跟他幸福一生。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银

  此联充分说明了为官惠民,为官清廉的重要性,告诫属官务守清廉,不义之财莫取分文。

  内容单调与卖对联的有关。看到的对联大都是印刷品。一个地区的千家万户,都买一两个商贩的对联,内容肯定是单调的,甚至是相同的。买的对联贴在你的门上,不一定门当户对,不一定附合你的口味,不一定能激励你奋发进取,还是自撰自书为妙。如果一个单位,一个村庄,注重培养一两个书写对联的能手,我们民族的对联文化,将会又是一个崛起的时代。

  我还目睹了这样一副对联:

  迎新春吉祥如意

  心想事成好运来

  横批是:前程似锦

  这哪里叫对联,只不过随便说了三句好听的话凑在一起,纯粹是风马牛不相及,既连不上也对不上。是卖错了?是买错了?还是贴错了?反正是错了,错得让人纳闷儿。这样的错如出在一个不识字的家庭还有情可原,可它偏偏出在一个处级干部家的门上。这样的对联不如不贴省得留给后人当笑话。

  还有的上下联颠倒,横批与对联不附,更谈不上横批是上下联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总之,平庸之作甚至拙劣的联语随处可见,不过,这都是灿烂文化的美中不足。

  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是不一样,如新年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勃;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觉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景点有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景胜如画;悼亡时用了它,使人悲中生慰,思随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能以美观的形体,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相结合,相得益彰流芳百世。如果把文学艺术比作一个绚丽多姿的庞大的百花园,对联文化,它就是这园中一荣盛开的格外光彩夺目的奇花。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http://www.xueer.net/sw/Print.asp?ArticleID=5771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相传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出题的对联叫出句,对应的对联叫对句。出律时要求有平仄,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不然就不会朗朗上口。平仄合律就是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
但从步入现代文化的范畴看,更多的人不在拘于对联一些枝末小节,也抛弃了一些约束的繁冗条框。更多的人更看重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倒不怎么在乎上下联之间的字字平仄对仗,很多人也不去管或不懂什么是平仄,这让传统对联有了一种现代对联改革的味道。而且只要声母和韵母在上下联的首尾声调只要不是一致的,总会有些许抑扬顿挫的感觉,从而大都会有那么一些韵味的。
而着随着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与世俱进,对于对联的压仄已经没有如从前这般传统和讲究了。只要对字工整,字意相对或相近,数字相同且不会上下重字,而且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一样,音韵读起来朗朗顺口,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632098.html


对联小知识和小故事
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随着...

关于对联的小故事?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

春联 寓意 相关故事及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对子常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7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30.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对联知识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内容太多,只能简要说一说: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

春联小故事五十字以内
二.据传某年春节后乾隆下江南时路过通州小镇(今江苏通州市),想到紫禁城外也有一个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于是出了一联让随行大臣们作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们无一人对得出来,不料一小侍从平素勤学,眼见满街当铺,当即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大...

对联小故事有哪些?
别峰庵联 郑板桥年轻时曾在别峰庵读书, 一天, 有个公子带同几个帮闲来庵中游玩, 见郑板桥躲在角落读书, 那里破破烂烂, 而郑板桥的衣著平凡, 他们都很瞧不起郑板桥. 他们一味指指点点, 说了很多风凉说话, 其中一个人还说:这穷措大还真有耐性, 一个人躲在这破屋子里读书, 还洋洋得意. ...

幽默的对联小故事50字
一流对联 唐伯虎上华家提亲娶秋香, 华夫人:“想要娶秋香,你得显现你的文采来信服大家,” 唐伯虎:“no problem!你出题,” 华夫人:“听好:吃喝嫖娼赌 ,铁耙猪八戒。请对下联,” 唐伯虎:“奸淫虏掠偷,花贼田伯光。” 华夫人:“嗯!再听好罗,这一联是我纵横江湖的压箱绝联! 天边一...

对联小故事200字
徐文长写的这副对联确实称得上“精品”。梁怀幸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象他这样想装善良、装斯文的人,怎么会揭穿自己和家人呢?话说纪晓岚当礼部侍郞的时候。一天尚书和御史连袂来访。聊着聊着,突然外头跑来一只狗,尚书心中突生一计要取笑纪晓岚,便道:“咦!你们瞧那是狼是狗?” (...

春联知识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 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

有知识的小故事(谁能列举几个有关知识的小故事)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8.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谁能列举几个有关知识的小故事 1、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

琼山区17557021352: 趣味对联的小故事集锦 -
禤袁阿多: 趣味对联的故事有很多,例如:1、郑板桥在山东当县令时,有一天来了位告状的老先生.原来有户人家年初的时候,请他到家中教书,那年月没有劳动法,也没签用工合同,双方口头讲定一年酬金八吊钱.没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给...

琼山区17557021352: 关于春联的小知识 -
禤袁阿多: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琼山区17557021352: 巧对对联的小故事300字以上.急用. -
禤袁阿多: 1、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个很喜欢吟诗作赋的高手.有许多关于他巧出妙对联的故事.而且所做对联新颖别致,流传至今. 有一次,苏学士与他的好友黄山谷在一棵松树下饮酒下棋.一阵微风吹来,一粒松子掉到棋盘上.苏东坡手拈松子...

琼山区17557021352: 有趣的对联小故事(一定要有趣,在今天下午之前,悬赏80分) -
禤袁阿多: 苏小妹至今为止都不知道是否历史上真有其人,可是在对联的世界里,她和她的哥哥苏轼的互以对联嘲讽却十分有名. 如:讽刺哥哥胡须多的一联是: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而哥哥则讽刺妹妹额头高: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

琼山区17557021352: 有关对联的小故事要短一些哦谢谢了 -
禤袁阿多: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石);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石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

琼山区17557021352: 有关对联的小故事. -
禤袁阿多: 对联象征喜气满堂,美满幸福

琼山区17557021352: 找几个对联小故事 -
禤袁阿多: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墨翰林书有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庙中长老素闻李调元之名,赶紧亲自前来接待.长老和尚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并把他请入方丈室中,办了一席很丰盛的素宴...

琼山区17557021352: 关于对联的小知识 -
禤袁阿多: 诗词小筑为您解答:有关对联的小知识和小故事:http://wenwen.sogou.com/z/q907419314.htm

琼山区17557021352: 有关对联的小故事要短一些哦谢谢了
禤袁阿多:一天傍晚,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泛舟长江之上.扁舟随波逐流,二人开怀畅饮,好不惬意.酒过三巡,佛印诗兴大作,遂与苏东坡对句.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他们打的是哑谜,东坡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的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丢进河里,回接了东坡的上联:“水流东坡诗(尸)”.

琼山区17557021352: 找几个对联小故事 -
禤袁阿多: 对联的由来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