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这两个实验不一样嘛为什么一个要用浓盐酸另一个要用稀盐酸?

作者&投稿:佴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验二为什么要用浓盐酸?用稀盐酸行吗?~

稀盐酸里有水,会跟碳酸钠发生反应,会生成碳酸氢纳,带弱酸性,可能就不会跟盐酸反应了,所以要用浓的

能用稀的就不用浓的,一以免造成浪费,又可以减少污染

浓盐酸和稀盐酸的性质不一样的,所以做两个实验,看看结果相同不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感谢您关注初中化学公众号,如您尚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字“初中化学”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知识方法。每日更新,与您不见不散!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四、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定义 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化学性质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CO2+H2O== H2CO3SO2+H2O== H2SO3SO3+H2O== 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Na2O +H2O== 2NaOHK2O +H2O== 2KOHBaO +H2O== Ba(OH)2CaO +H2O== Ca(OH)2
(2) 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CO2 +Ca(OH)2== CaCO3↓+H2O(不是复分解反应) (2) 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Fe2O3+6HCl== 2FeCl3+3H2O

  五、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酸碱盐性质之酸的通性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 + 金属==盐 + 氢气

  例:2HCl+Fe=FeCl2+H2↑

  (4) 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 + 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盐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复习及重点题型解析

  在各省市中考试卷的命题中,无不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考察作为重中之重。其题型之多变化之大,对于同学们来讲确有千头万绪、力不从心之感。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酸碱盐的复习,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助益。

  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初中化学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那些看似简单而普通的教学实验的背后,却也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容,有待我们去学习和探索。下面就针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几个常见实验,谈谈自己的新认识。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有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该实验至少要收集两瓶氧气来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药品取用太少,将无法完成实验,药品取用过多又会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那么应该取多少高锰酸钾加入到大试管中呢?按照教材中所提到的,高锰酸钾在受热时,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由此计算理论得氧率为10.13%,如果以收集满两个250m L集气瓶为例,通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1.429g/L来计算,那么至少需要7.05克的高锰酸钾。但在实验中会发现实际得氧率要高于理论得氧率,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黄晗达老师的《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过程研究》一文中,利用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技术进行实验,提出了新的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KMnO4△2K2MnO4+K2Mn4O8+4O2↑和KMnO4△KMnO2+O2↑,由此计算理论得氧率要大于13.5%,那么通过计算,收集满两个250mL集气瓶,在标准状况下,只需要高锰酸钾5.29克。以此类推,在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之前,根据学生进行的性质实验的不同,预计需要制取几瓶氧气,并计算好相应的高锰酸钾质量,就可以起到节约药品、避免过多污染物产生的良好效果。
二、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实验是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元素组成的重要实验。可是,在进行该实验时,总会遇到一种实验现象:电解水之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与理论值2︰1相差较大,氧气的体积没有达到氢气体积的一半。针对这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成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不同
在2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每升水中,氢气和氧气的溶解量分别为18.2mL和31.1m L。由此可见,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使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减少。
2.水质的影响
若用自来水配制电解液,由于水中的氯离子比氢氧根离子更易失电子,使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减少;同时电解生成的活性氧很容易与自来水中的一些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降低了氧气的产量。
3.电解质的影响
使用稀硫酸做溶液电解质是,由于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硫酸氢根离子等,它们会在阳极生成少量稳定的过硫酸、双氧水与臭氧,减少了氧气的生成量。而且,因为加入电解质可以增加溶液的导电性。所以,当电压一定时,在合理范围内,电解质的浓度越大,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越接近理论值2︰1。
4.电极的影响
如果电极材料是铜、铁、碳(石墨)等活泼电极,它们容易被氧气氧化,发生化学反应而消耗了部分氧气。并且,电极对气体的表面吸附程度也不同,如铂对氢气的表面吸附很小,而对氧气的吸附却较大。
正是因为存在着以上的影响因素,氧气体积没有达到氢气体积一半的这种现象属于实验误差。那么在进行实验时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减小误差范围就很有必有了。比如:
1.课前先电解一下水,让电解液与电极充分吸收氢气和氧气达到饱和,然后再把氢气和氧气放掉,使课堂电解水时,减少电极与电解液对氢气和氧气的吸收。
2.尽量使用蒸馏水,减少水中杂质。同时,做好水电解器的用后清洗工作和存放环境的卫生管理,尽量杜绝耗氧有机物的产生。
3.选用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做电解液比较理想,这样可以减少副反应对氢气氧气体积比的影响,在保证电解速率的同时也不会明显增强电解液对仪器的腐蚀。
4.电极材料最好选用惰性的铂电极。此外,如果选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粗铁丝、不锈钢片也是较好的电极材料,因为此类电极表面会生成难溶的保护膜,避免了在电解过程中被氧气氧化,从而减少了氧气的消耗。
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关于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有一个探究课题。其中介绍,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所以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初中阶段的各级各类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考点。那么,是否真的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水中,由于水槽中的水体积有限,与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接触面积较小,在小范围和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吸收通入的大量二氧化碳,多余气体很可能会进入集气瓶中,从而收集到二氧化碳。在这个设想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速度和数量就成为了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关键,而反应物石灰石的形状,稀盐酸的浓度是决定二氧化碳产生速度的主要因素。
在洪碧瑜老师的实验探究中,通过改变石灰石的形状(块状、颗粒状),改变稀盐酸的浓度(1%~10%),并通过数据采集和计算机绘制二氧化碳浓度曲线的方式清楚地展现了当采用颗粒状的石灰石和浓度为7.5%的稀盐酸为反应物时,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是可行的。结合平时的教学,在有学生提出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时候,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不可取。教师可以安排一节实验探究课,通过对上述实验探究的复现,让学生感知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可行的,但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这样不单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打破教学僵硬化的局面,塑造出理性、活泼的学习和思考氛围,提升学习幸福感和成就感。
通过对上面几个教材常见实验的再认识,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细节都学到了很多新颖的启发和感悟,也深切体会到化学实验的独特性,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学无止境,只有保持一份对揭开化学实验神秘面纱的渴望,时时探索,处处留意,才能在实验的旅途中快乐前行。

本文由初中化学大师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涨知识!
允许非盈利性引用,并请注明出处:“转载自初中化学大师”字样,以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易挥发出hcl气体,使co2不纯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硫酸钙会包住碳酸钙表面,使碳酸钙与硫酸不再接触而反应停止,所以实验室一般用盐酸而不用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洁厕灵和钢丝球混合与碱面和陈醋混合这两个实验中化学原理有什么...
第一个类似于酸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 第二个是碱性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盐

初中化学 以下两个实验,求实验报告及过程,如果实在是没有过程,那就只要...
现象1:产生无色无味气泡,鸡蛋壳逐渐溶解。现象2:产生无色无味气泡,纯碱溶解,蜡烛熄灭。产生气体一样,有阻燃性。检验:收集气体,燃烧火柴伸入,熄灭。【2】第三个瓶子生锈最快。结论:铁生锈与水、空气有关。

实验中如何检验二氧化硫气体已收集满
氧气验满用带火星或燃着的木条 CO2验满用燃着的木条 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瓶口有较多气体溢出时,才有明显变化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两个实验是不需要太灵敏的实验的。湿润的石蕊试纸或沾有酸性高锰酸钾的滤纸或沾有品红溶液的滤纸遇SO2时,发生变化是很灵敏 的。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中都没讲SO2的验满,...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中,滤纸不紧贴漏斗就会导致过滤速度慢,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是,滤纸上下的压强相等,过滤的液体就会依靠自身重力从上面很顺利的流到下面。如果某一处有气泡,从而使滤纸下方的压强大于上方的大气压,从而使液体不易下流,过滤的就慢了, 所以要求是紧贴,这样过滤可以快点,不紧贴那过滤的速度就慢,为当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是,过滤的液体不断从...

如图为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两个实验示意图:(5)图a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
上)在测定空气三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可燃物应用红磷,因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三的水倒流,从而测量氧气的含量,故填:P;(4)实验回水量达不到刻度1,说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可能有: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等,故填:装置漏气.

初中化学:请设计两个 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含有 二氧化碳
1.给饮料微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原理:H2CO3 =Δ= H2O + CO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2.将气体收集到一个集气瓶内,把点燃的镁条伸入瓶内,如果镁条剧烈燃烧且反应完毕后瓶壁有黑色颗粒出现,说明碳酸饮料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的对比实验.(1...
(1)白磷的着火点是40℃,80℃的热水可以达到其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高,热水不能使其达到着火点;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蒸馏水被植物油隔绝空气的铁钉不生锈,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生锈,而蒸馏水中的铁钉生锈,说明铁生锈的...

初中化学:某溶液中含NaOH与Na2CO3 怎样设计实验,验证其含有这两个...
小丑芽为您解答:应该先加CaCl2,其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现象如是有白色沉淀,或变浑浊,则有Na2CO3。再加CuCl2,反应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现象如为有蓝色(絮状)沉淀,则有NaOH。希望您满意。

初中化学试验中不易在实验室操作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在通风橱中做,而一些学校不具备这样的设备,还有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有污染的,所以比较推荐做演示,最好还是播放视频就好了;还有比如操作比较难的实验如电解水等等 有关酸的问题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难点所在,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是有这样的要求的;至于银镜反应那应该是高中的内容吧?

初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

抚松县1814089474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 -
甘股必能: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C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出的氨气分子进入A中,与A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从而使A...

抚松县18140894743: 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通入水时,确实发生反应了化学变化
甘股必能: 一 在溶液中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生成了H2CO3 二用导线连上小灯泡通电 灯亮了 说明生成了离子 为H+和CO3 2-

抚松县18140894743: 初三化学:甲、乙、丙是两个实验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 -
甘股必能: (1)都是发光发热的剧烈反应 (2)都生成一种产物,属于化合反应 (3)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4)反应物都有氧气

抚松县18140894743: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实验:(1)A、B、C三个实验中的集气瓶里都预先装有少量水,但是作用各不相同,其中B中水的作用是___;可以用少量细砂... -
甘股必能:[答案](1)B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加速降温;装置B和C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由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是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可以用细砂来代替; 若是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不能...

抚松县18140894743: 初三化学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
甘股必能: ①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小刘的实验:Fe+CuSO4=FeSO4+Cu 小李的实验:2HCl+Na2CO3=NaCl+H2O+CO2↑ ③你认为 小刘 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B实验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没有考虑进去.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都没有发生变化,而质量取决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CaCl2、AgNO3

抚松县1814089474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A组 B组 实验C 碱式碳酸铜性 -
甘股必能: 验C是利用不同的物质红磷与白磷在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和空气)两者是否发生燃烧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A组无对比实验设计,两者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法;B组的两个实验均设计了对比实验验证了铁的生锈的条件以及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得到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因此属于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探究; 故答案为:(1)B,因此不是采用的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探究,所以C组实验应归与B组

抚松县18140894743: 请教两道初三化学实验题(关于酚酞和氨水) -
甘股必能: 1、可以.因为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其他结论:浓氨水等碱性溶液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等等. 2、没有必要.原因是,我们已经知道了酚酞溶液遇浓氨水会变红,而且大烧杯已经起到隔绝作用.但是应该在实验一中,在大烧杯外放一个小烧杯C,大小与小烧杯A、B相同,并在C中放入与B等量的酚酞溶液,这样才是对比. 3、(1)分子总在不断运动着,而且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氨分子运动到酚酞分子之间时,酚酞溶液就会变红. (2)浓氨水和普通氨水相比具有更强的挥发性,用浓氨水的话实验的速度快,现象更明显.

抚松县18140894743: 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①如图1实验,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是___(填“加热”或“通一氧化碳”)... -
甘股必能:[答案]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由于一氧化碳是可燃性的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加热可能产生爆炸,故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是为了防止石灰水倒流引起玻璃管炸裂,一氧化碳...

抚松县18140894743: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分子决定的,还是由构成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初中化学)? -
甘股必能: 不论按照初中化学还是高中化学来说,你们老师都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知道相同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或者中子,质子数不同,化学性质就不同,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氕氘氚.如果按照你的说法,它们同为氢原子,那化学性质就相...

抚松县18140894743: (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组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铜 -
甘股必能: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溶液变为红色 (3)A 水 (4)A中布条不变色,B中布条变红,C中溶液变浑浊(答不全不给分) H 2 O+CO 2 =H 2 CO 3 CO 2 +Ca(OH) 2 =CaCO 3 ↓+H 2 O(每个方程式1分,答对一个给1分,共2分) (1)实验1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