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遍了历史典籍,也没找到“曹植”做“七步诗”的记载,最早的说法只是在《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寓言里?

作者&投稿:员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植七步诗的历史典故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个故事虽然写得很好,但很可能不是真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事实。首先,这首诗有一个缺点,“七步成诗”最早的典故来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于文学)的后四句话。因此,三国演义中只是部分浓缩了这首诗的原话。

此外,这个著名的典故也没有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出现。当然也没有出现在官方的历史上,甚至曹植的诗集《曹子建全集》也没有收录。因此,这首诗的作者可能不是曹植,而是后人为了同情曹植的经历而传颂的。


事实上,大小曹兄弟俩确实有过不和,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兄弟相残之举。曹植的失败完全是由于他个人的原因。他本人其实就是一个爱喝酒吟诗作对的文人罢了。曹操起初确实欣赏曹植的才华,但曹植却因为喝酒误事。最后让曹操很失望,但这些与曹丕无关。而曹丕,既然他在争夺储位时没有要杀害曹植,他怎么可能在称帝后杀了他,那时的曹植也无法和他竞争了。

此外,曹丕本人也是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流传甚广。此外,他与曹操、曹植在文学上也被称为“三曹”。后世的认可也表明他的文学基础不低。“七步成诗”这样的天赋,想必他自己也能做到,因此他根本不屑于曹植相比。传说曹植也喜欢曹丕的妻子,这就是著名的“洛神赋”的由来。但曹丕对此并没有责备他。如果曹丕真的下定决心要找一个借口除掉曹植,那将比“七步成诗”更无可辩驳。
综上所述,“七步成诗”的典故是后人发明的,而“七步成诗”的作者也不是曹植。

《七步诗》
-
作者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后世将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
  曹植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七步诗》
-
诗词正文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附:【现代《七步诗》】——是后人所改
【三国·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
注释
漉(lū):过滤。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菽:读作shū。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秸。
釜:锅。
持:使用、用来。
然:燃烧。
煎:煎熬。
本:原本。
《七步诗》
-
翻译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附注:
漉菽以为汁中的“菽”,只要是出自正版的《世说新语》,没有作“豉”的。至于流传的其他诗歌版本,可附注说明,不应列在《世说新语》的书名之后。
本自同根生中的“自”,有版本为“是”,疑为今人修改,不如“自”字好!
萁在釜下燃有“在”,有版本作“向”。
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是后人所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首句为“煮豆燃豆萁”,第三句为“本是同根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人教大纲版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中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非曹植作品,其实是一个文学常识。

该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也不见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最早记载该诗者,是南朝宋的文人刘义庆所著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其原文是: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那时节,距离曹植去世已有二百余年。

尤为重要的是,七步诗也不见于《曹植集》。

曹植生前编过自己的作品集,“为前录七十八篇”;魏明帝曹叡也曾下诏为曹植编集子,收录各种题材的作品“凡百余篇”。这两种集子在晋代有流传,直到唐代仍保存得相当完好,其散佚大约发生在两宋交接的乱世。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读到某篇作品,怀疑是曹植所作,便将其子曹志唤来询问。曹志的回复是“先王有手作所目录,请归寻按”——可见曹植不但留下了作品集,还留有完整的作品目录。曹志后来回复司马炎,说那篇作品不是曹植所写,真正的作者是曹囧。

能见到三十卷完整版《曹植集》的南北朝学者与唐代学者,在提到“七步诗”时普遍只说来自《世说新语》,无人说来自《曹植集》(如李善给《文选》做注,常引用《曹植集》,但提到七步诗则称引自《世语》,这显示他读到的《曹植集》里没有相关记载)。就现存史料来看,两晋一百五十余年间,也没有关于“七步诗”的故事流传。这些事实,足可说明《曹植集》里没有收录“七步诗”。不但说明《曹植集》里没有“七步诗”,还可以说明曹植后人保存的未刊作品里(如果存在的话),也没有“七步诗”——基于合理怀疑,曹叡为粉饰其父曹丕的形象,可能会将不利于曹丕的曹植作品删落未收。但入晋后仍无“七步诗”的故事流传,已很能说明问题。

总之,《世说新语》是七步诗迄今可见的唯一来源。



就目前史料来看,确实没有史料证明曹植写过七步诗,当然,也没有史料证明七步诗就是捏造的。
首先,七步诗最早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主要记录的是汉末到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和钦事,虽然是小说集,但是由于在唐朝以前,史书记录并非由官方统一制作,而多是由民间人士汇总编纂,里面的记载其实存在很多问题,毕竟以民间人士的能力,是很难作到尽可能的汇总的。就连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载也不全是真的,比如民间广为流传的“烽火戏诸侯”,被记录在《史记》里,但随着清华简出土和整理,以及战国策等记载,烽火台出现于战国时期,而且作用是通知城外民众有敌来犯,要民众尽快入城避难而不是召集诸侯,在看看夏桀,商纣的故事,和烽火戏诸侯如出一辙。因此,《世说新语》的记载虽然不算史料,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其次,既然在南北朝时期有文献记载,而且在那个时代,名士们都有写笔记的习惯,因此这个故事应该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当时有一定的记录和流传。要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是被认定为正统代汉的朝代,蜀汉正统说和三国说都是后来才有的,就连三国志等都是以曹魏正统说来做的,因此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作品里,不太会有抹黑曹魏的记录,毕竟晋以魏为正统,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性,所以《世说新语》的记载,不应该是黑曹丕的记录,那么就有可能是真的。
最后要说的,是关于历史的考证,正常来说首先是看官方记载的正史,正史没有的就看其他文献记载。目前看来,七步诗首先出于南北朝的《世说新语》,距离曹植的时代还是很近的,而目前也没有其他记载,因此无法推翻《世说新语》的说法,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很多文集,不能仅仅当小说来看,里面的记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实存在一定的证据。就目前来看,如果没有出土相应的史料和文献,那么《世说新语》的说法是具备一定的可信性的。

这件事记录在世说新语和典略里,世说新语不是寓言故事,都是当时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趣事的真实记录,并非自己编纂虚构的寓言故事。

你考证的非常正常 现在很多历史故事都来源于《世说新语》,史料上并没有记载。
缺乏史实根据。

我翻遍了历史典籍,也没找到曹植七步作诗的记载,最早说话只是在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寓言啊,种种迹象表明,可能是这是一个编造的历史,不过我们就当一个历史接受他就好了。


我翻遍了历史典籍,也没找到“曹植”做“七步诗”的记载,最早的说法只 ...
《七步诗》非曹植作品,其实是一个文学常识。该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也不见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最早记载该诗者,是南朝宋的文人刘义庆所著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其原文是:“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

柠月如风是自己编的吗
柠月如风就是现代人自己编的,翻遍历史典籍,也没有柠月这种说法。至于什么柠月如风,更是狗屁不通!据这些人自己解释说,柠月指的是青春岁月。大意是柠指的是柠檬,柠檬是酸的,恰好对应青春的美好酸涩。这种说法更是驴头不对马嘴。因为柠檬在古代也不叫柠檬,古代更没有青春美好酸涩这种说法,这是...

杜甫很忙的原画出自哪本书
杜甫很忙,2012年3月发生在新浪微博上的一个涂鸦、恶搞语文课本插图《杜甫像》的网络活动、话题,由中国大陆的高中学生发起。“杜甫很忙”成为3月末中国互联网的热词之一,并被商业广告利用。某公关团队和新浪微博先后声称此次网络行销为其策划。

红色漆棺埋了700年,为什么到现在依旧如新?
就算专家们翻遍了历史典籍也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只能留待后人解决。考古专家们推断这座古墓的时代是元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专家们在这个墓地中发现的第二个座墓葬的墓室中发现了一口棺,棺上涂了一层红漆。发掘出土时,这层红漆十分光亮,如同一口刚刚下葬的棺。这一点引起了在场专家学者的关注。由于...

围绕有志者事竟成写作文100字
从古至今,没有人能不下工夫就作成一件事.在中国有一句千古不变的话,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志”乃“志气”,所谓“志气”,也就是“毅力”.一个人,如果连微不足道的“毅力”和“志气”也没有的话,那他将会一事无成.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有志气,什么事情都能办成.”翻开历史的典籍,便...

两千多年前,那个与荆轲结伴刺秦的队友——秦舞阳,也能算刺客吗?
这场刺杀无疑激怒了秦王嬴政,也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后世之人谈及与此,往往会将刺秦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秦舞阳,本来好好的一个被精选出来的刺杀助手,却最终变成了连累荆轲的“猪队友”。翻遍历史典籍,“秦舞阳”这个名字出现的次数也是寥寥无几,《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中则有三言两语,只是告诉了...

历史上有没有口吃的作家
1、伊索(Aesop)——古希腊寓言家,著名寓言集《伊索寓言》的作者;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希腊思想家,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著有《诗学》,提出学科分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3、德摩斯梯尼——古希腊演说家,因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终成演说家而闻名;4、克劳迪亚斯—...

孔明用“七星灯”借寿失败,历史上哪一个人成功了?
翻遍历史典籍之后,确实发现了另一个使用的“七星灯”人物,而他也因此成功的续命12年,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刘伯温。不过在说起这段历史之前,我们务必要事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七星灯”。根据道教经典《云笈七笺·禀生受命部》的记载:“七星降童子,以卫其身。”...

你遇到的高水平老师有什么特点?
高水平的老师,讲课不会无聊,反而不紧不慢,并且他们希望教授的过程能够更加欢乐。大学里很幸运有这样一个老师,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但是个海龟,而且在新东方当过老师,他讲英语的时候不紧不慢,既不是说来炫口语,也没有卡顿,就是那种把英语当做母语一样看待才会有的感觉。他的课堂一直都是很...

蒙恬造笔是真实历史还是传说
翻遍典籍,发现最早的记录是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西晋在秦朝四五百年之后,并且蒙恬制笔的说法没有更早的记录佐证,基本上这个说法只能说是这本书的孤证。张华自己在这本书里写的也是蒙恬用鹿毛做笔柱来做出秦笔,意思就是说蒙恬所做的应该只是秦笔的一种。这个说法不仅是孤证,且如果细考究起来,...

安宁市14716317785: 将进酒译文 -
雪逃甘贝: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

安宁市14716317785: 曹植七步诗写作背景? -
雪逃甘贝: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

安宁市14716317785: 语文题着急!~ -
雪逃甘贝: 金石可镂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现)牛羊.

安宁市14716317785: 陈寿评价曹丕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
雪逃甘贝: 曹丕的历史评价:“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陈寿说他是:“古之贤主”曹丕文采略输曹植,但...

安宁市14716317785: 《七步诗》是曹植什么时期,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表现出()的中心?最能体现中心—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
雪逃甘贝: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

安宁市14716317785: 新春灯谜怎么回答?我接了灯谜,但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望知道的前辈告
雪逃甘贝: 灯谜答案 飞--张翼 俊--颜良 由--黄忠 旧屋--陈宫 镀金-- 黄盖 处暑--伏完 语法--陈纪 旧作--陈表 面秀--颜良 正色--严颜 鸟笼--关羽 拙作--文丑 鸟瞰--高览 儿媳--孙夫人 碰杯--干...

安宁市14716317785: 洛水 - 曹植写洛神赋具体地点在哪里?曹植回京路过洛水之滨,写下此绝世文章
雪逃甘贝: 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是一代政治、军事家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公元221年,曹植被封为鄄城侯,翌年晋封为鄄城王,作《洛神赋》....

安宁市14716317785: 指南针(司南) -
雪逃甘贝: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

安宁市14716317785: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5课解析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5课5首古诗的赏析.关于对句子的理解的,例如《望江南》中,描写妇女的失望之情的句子是:过尽千... -
雪逃甘贝:[答案]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词人简介:温庭筠:(约812—870)... 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