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作者&投稿:姚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8.9  子曰: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8.9  子曰:“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郭店楚墓竹简)

【注释】

▲民:民众,百姓。

▲由:同“迪”,是引导的意思。

▲知:通“折”,暴力阻止,折服。

▲道:同“导”。

▲强:强迫。

【译文】

孔子说:“民众可以引导,不能用暴力折服。”

孔子说:“民众可以引导他们,而不能用暴力去折服他们;民众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

【原解】

▲由:顺随,听从。

▲不可:很难。

【译文】

孔子说:“可以让百姓跟随国家政策走,很难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而思】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学问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中庸的理念来源于生活,最终被百姓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百姓不知道这就是中庸之道。《易传·系辞传上·第五章》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孟子·尽心篇上·第五章》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做了却不明白为何这样做,习惯了就不去深究其原因,终身运用却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大多人都是这样。)

【知识扩展】

《论语》“民可使由之”章新释

清华大学廖名春

《论语·泰伯》第九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一大焦点。近年以来,随着郭店楚简《尊德义》篇的面世,更是众说纷纭。

现在我们能看到此章最早的古注当数郑玄:“民,冥也,其见人道远。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人从之。若皆知其本末,则愚者或轻而不行。”何晏《集解》:“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朱熹《集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

但视民为冥,迹近于愚民,如此理解孔子,毕竟于心不安。这就是程子所谓“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为此,后人做了种种改读:

一是在“可”字下断读。如宦懋庸解为:“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而所不可者亦使知之。”这样,就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二是在“使”字下断读。如王承璐就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三是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四是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五是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五种断句能否成立?我们看看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的楚简《尊德义》篇的记载就清楚了。

郭店楚简《尊德义》篇简21、22说:“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其注释裘锡圭按:“道,由也。《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笔者曾指出:“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与“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语意非常接近。“民可导也”,从“民可使道之”出;“不可强也”,从“不可使知之”出。

如果承认笔者简文“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是对“民可使导之,而不可使知之”的解释,那么,就会发现上述改读都是不能成立的。

承认简文“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是对“民可使导之,而不可使知之”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不可使知之”之“知”就是“强”,其意义应该是强迫,而不是所谓知晓、明白。而《论语》“不可使知之”之“知”也应如此。

但“知”字为什么会有“强”的义训呢?学人们鲜能做进一步的探讨。彭忠德则指出:“知”之一义为主持、掌管,此处即当引申为控制、强迫之意。

“知”有主管义自然没问题,但“主管”义与“强”义毕竟还有距离,说“当引申为控制、强迫之意”,不但有点勉强,而且缺乏书证。更重要的是,以孔子有“民众……不能让人管治他们”之说,实在说不过去。如果孔子认为“民众……不能让人管治”的话,那就近于道家“无为”之说了,孔子也就成了老子、庄子了。儒家矢志于“修”、“齐”、“治”、“平”,作为其代表的孔子又怎能说“民众……不能让人管治他们”呢?可见这一解释是难以成立的。

笔者认为以“知”为本字要说通“强”字是不可能的,当另求别解。因此,颇疑“知”非本字,当为“折”字之借。王引之云:“‘楔而舍之,朽木不知’,‘知’字宋、元本及明程荣本并同。自沈泰本始改‘知’为‘折’,而朱本、卢本、孔本皆从之。家大人曰:作‘知’者原本作‘折’者,后人依《荀子》改之也。《晋书·虞溥传》‘而舍之,朽木不知’所引,即《大戴礼》文。《晏子·杂》篇‘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冲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知冲’即‘折冲’。是‘知’与‘折’古字通,故《荀子》作‘折’,《大戴》作‘知’。”

“不可使知之”之“知”读为“折”,从音理和文献互用的习惯来看,是完全可能的。

《说文·艹部》:“折,断也。”本义是以斧断木,引申则有以强力阻止、挫败、折服、制伏之意。《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折冲曰御侮。”孔颖达疏:“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曰御侮也。”《书·吕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陆德明《经典释文》:“折,马云:智也。”孔颖达疏:“折断下民,惟以典法。”又:“哲人惟刑。”孔安国传:“言智人惟用刑。”王引之曰:“‘哲’当读为‘折’,‘折’之言制也。‘哲人惟刑’,言制民人者惟刑也。上文‘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墨子·尚贤》篇引作‘哲民惟刑’。‘折’,正字也;‘哲’,借字也。‘哲人惟刑’犹云‘折民惟刑’耳。”其说是。“折民”即“制民”,折就是制,就是用强力制伏、压伏。

因此,简文“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当读作:“民可使导之,而不可使折之。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是说老百姓可以让人引导他们,而不能让人用暴力去阻止、折服他们;老百姓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导”是引导,“折”是以强力阻止、挫败、折服、制伏,其义正好相反。由于“强”与“折”义近,故简文以“强”释“折”。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论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由”当读为“迪”,“迪”,导也。而“知”当读为“折”,义为阻止、挫败、折服。孔子是说:民众可以让人引导,而不能用暴力去阻止、挫折。这是正视民众力量而得出的民本学说,又何来愚民思想?

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出土了大量竹简,包括战国时期的儒家著作《尊德义》,里面记录了一句话:“民可使导(道)之,不可使知之。民可导(道)也,而不可强也。”
此话和孔子基本一致,只不过把“由”字改为了“导(道)”字。从这句的上下文应该知道,此处的“知”根本不是现代人认知中的“知”,而是和后句的“强”是近义词。
如何解释这个“知”,则需要另一篇古文,就是《晋书·虞溥传》。其中一句话是:“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而我们通常所熟知的荀子《劝学》中其实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也就是说在古文中,存在“知”通“折”的用法。
所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对民众可以启迪/引导/教化他们,但不可以强迫他们。


明光市19582363274: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什么意思? -
钭洪清热: 没哪些,断句啥的,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句的都是脑残,这句话一直用了2000多年,非常一部分人认为,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不应该有这种言论,问题是哪个时代,整个地球都是奴隶时代,指望能读书的上位者对于民有啥概念那是屁话,其实呢孔子先是政客,然后才是教育家,就像三国里说何进是卖猪肉的,可能是事实,不过也是一个高门大户,门下有那么一门卖猪肉的产业而已,就像奇巧淫技,一样,都是士大夫看不起的产业,但是呢时间证明,士大夫口中的奇巧淫技,正是社会进步的根源,清代搞的洋务运动一样,不符合士大夫的利益者就要打击,古往今来至理,

明光市1958236327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什么意思? -
钭洪清热: 《论语·泰伯第八》中没头没尾地记了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这句话,有两种句读法,意思截然相反: 其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二,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前者一般被那些羸弱得没有半点生命力与自信心的统治者或政府采用,因为只有愚蠢的百姓才能被愚蠢的政府摆弄;后者则是政权初兴之时勃发生命力的自信之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智商必须是大体相当的,否则这政权难以持久.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不是吃官饭的文人,我相信,后者是他老人家的本意. 个人认为正解——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光市19582363274: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分别是何意思 -
钭洪清热: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表述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是宣扬愚民权术的名言.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语录,上下文之间往往没有多少联系.当时的文章,除了句断,其它标...

明光市1958236327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什么意思 -
钭洪清热: 选自《论语•泰伯》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

明光市19582363274: 《论语》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钭洪清热: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要让他们跟从我们的做法去做,不可以 只让他们知道其中的道理.”

明光市19582363274: 《论语 泰伯》译文 -
钭洪清热: 论语 泰伯篇第八 共二十一章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8.1)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2)8.3 ...

明光市19582363274: 什么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钭洪清热: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愚昧的统治阶层,曲解为一种意思.英明的统治阶层知会的是另一种意思.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二,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那么聪明,也是人民的人员,讲仁政

明光市19582363274: 《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释.最少三种解释以上. -
钭洪清热: 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 但孔子的本意是:“下民可以驱使他们工作(由字本意与农田,庄稼有关,这里应该指“井田制”的耕作),却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

明光市19582363274: 《论语集注》如何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钭洪清热: 关键要看古简上的书写.....我觉得文章断句应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国民可以做到你派给他们的工作,你就...

明光市1958236327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其之 -
钭洪清热: 据考证,此话乃大圣人孔夫子留下来的,他在《论语·泰伯第八》里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译为老百姓么,只可以支使指派他,不可以让他晓得其中的原由和道理. 大凡成大事者,欲安邦治国、平定天下,此一条妙计据说在中国必不可少,亦乃“天机”之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