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作者&投稿:父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家说 ,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对吗?~

当然不对,这句话的语境是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的时候,能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家族背景。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话出现。
但在现在的社会,知识很多时候是那些贫困家庭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并且现在的科技那么发达,也都是靠这些书生们的科研才发展到现在。
所以像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的俗语,用在现在是很不恰当的

古有名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同样,古人也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那么古人的这种想法应该是与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条件有关的。

首先,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农耕经济十分发达的年代,中国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农民,而对于农民来说,家中的壮劳动力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农村家庭是很难培养出政界的人才的。
因此,对于古人来讲,读书不如种地。百无一用是书生或许说的就是这些书生们虽然读书很优秀,可是短时间内却不能将这些知识变成粮食。那么,对于需要养家糊口的男人来讲,读书就是没用的。

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还有一种原因是很多读书人思想都比较固执,不会融会贯通。因为我们都知道有知识变成实践还是需要一定过程的,有很多理论性的东西,虽然学会了,但是用到实践中却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所以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也许是在讽刺那些固守课本,不会灵活运用的人。

其实读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读书,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因此,不仅要会读书,还要会实践,否则读书就没有用了。而古代很多人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虽然他们口中说着之乎者也,但对实际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虽然读了很多书,却不能让自己的家人吃饱穿暖,并且似乎古代的书生都成为了穷人的代名词。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清朝诗人黄景仁的《杂感》,是诗人对自己境况的自嘲。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也被几人经常拿来作为笑谈,它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思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这句话是诗人对自身为读书人的嘲讽。诗人从小就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刻苦学习,小时候才气就已经声名远播了。长大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空有满腹经纶,黄景仁却找不到赏识自己的人,所以他写下了《杂感》,借此来嘲讽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又有怎么样呢?自己还不是如今一无是处的境地吗?在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有才华的人却不被重用,抱憾终身。

第二,“百无一用是书生”,更多的是对那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讽刺。他们只知道学书里的死知识,不知灵活变通用于实践。古代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做人上人,苦学当时的科举参考书目八股文。就这样,死学那些古文,只知道说些“之乎者也”的话,可不就是百无一用了吗?这其实也有点暗讽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也为统治者选拔了一些人才,却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这句话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读书人不仅要学会知识,也要懂得学以致用。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自己吸收了,却没有让它发挥用处的地方,这也违背了我们学习的初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当然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学习、巩固到的知识。



体现了轻文重武的思想。在古代,军事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习武能够受到重视。

这句话体现了对读书人的嘲讽。因为虽然书生识字、有名气。但大多书生都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找不到自己的伯乐,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体现了文不如武的思想,说了国家武力的重要性,不可以没有武力。


百无一用是书生什么意思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一种对某些书生的负面评价,意味着这些书生看似满腹诗书,实际上没有实际的用处或价值。这句话常用于讽刺那些只会在书本上找寻知识,却缺乏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的人。换言之,那些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书生有时会被贴上这样的标签。这种观念认为他们虽然拥有学问,但在解决实...

为何古人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当然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是某个书生的一时气愤说的话 出自某个书生生不逢时,慨然曰:于乱军中取上将首级可也,于乱世中持三尺法平天下可也。然生当太平之世,乃百无一用为一书生耳!一百件事情里连一件事情都做不了的人就是读书人 古时候是冷兵器时代,而且战争极其频繁,武力过人,熟读兵书的将领...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意思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意思是书本知识虽然重要,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读书人可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缺乏实用技能和经验。这句话表达了读书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无能为力和困境。然而,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读书人和书本知识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在一些...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什么意思
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朝黄景仁的《杂感》一诗,是说:书生壮志难酬,一腔抑郁之气。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泣,泥絮招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解释一:世上有千种职业,唯一 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读书人虽...

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怎么回?
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春鸟秋虫自作声。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第二,“百无一用是书生”,更多的是对那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讽刺。他们只知道学书里的死知识,不知灵活变通用于实践。古代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做人上人,苦学当时的科举参考书目八股文。就这样,死学那些古文,只知道说些“之乎者也”的话,可不就是百无...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什么意思
百无一用是书生,意为一个人除了读书以外再无其他用处,暗指这个人无知无能。然而,这个成语也常常被误解和误用。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读书的价值,却忽略了其他才能的重要性。在一个古老的小村庄中,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李明。他热爱读书,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学者。村庄里的人都赞叹他的...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出自哪?什么意思?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笔下,来自于他的一首诗《杂感》。这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书生并没有什么用处,但这并不是这句是真实的含义,想要通过这句诗以反语的方式来表达出诗人的境地十分的窘迫,而且生活也相当落魄。之所以写出这样的诗句,其实也和诗人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

为什么有一句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呢?
也许是这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清朝思想家颜元说:“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他的学生李说:“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之精神少。宋明之亡以此。”这世界的运转基础,其实是酱米油盐醋,而不是琴棋书画诗。书生如果不懂,便会百无一用 ...

书到用时方恨少,百无一用是书生。
在看到知识点时,我们先来追根溯源,找到这个知识点产生的原因。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增广贤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前一句是强调贵学,后一句强调在学的同时要实践,知行合一。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代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抒发的是自己的心中不平。

延平区19191237091: 百无一用是书生咋理解,从历史角度来说例如古代文人在一个王朝的兴衰?
闽烟妙纳: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耳熟,但是往往不能详.譬如,赵括输掉长平之战,葬送赵兵四十万,马谡失街亭,断送蜀国战略先手,都是书生误国的著名案例.人们常以一句“...

延平区19191237091: 仗义每多屠狗辈,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怎么理解 -
闽烟妙纳: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 这是原话 意思是贩夫走卒反而讲义气,读书人往往贪生怕死忘恩负义 应该说是越有知识想的越多顾虑越多吧 百无一用是书生意思是书生只会读书写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出门赚不了钱在家干不了活

延平区19191237091: 为什么古人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闽烟妙纳: 书生么,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读死书为中举,拿不得轻,举不得重,虽有满肚圣贤书,却缺少实用价值.当然这是指书生中的一部分人,有不少时侯这句话不过是这些个“文化人”在自己遇事无奈情况下的自嘲之语罢了.

延平区19191237091: 清朝诗人黄景仁为什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
闽烟妙纳: 古人讲士农工商,士排在第一位,随着时代发展,现在颠倒了.人们的价值观改变了,更注重金钱利益,忽视道德.所以读书百无一用.

延平区19191237091: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与.万无一用是书生.两句怎么理解啊? -
闽烟妙纳: 从书里,我们学会了很多,读书使我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认识也越来越深,一路走来,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和小时候有所不同了,为什么?这就是读书的所获!从书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还可以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变得不再平凡…… “万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很片面,在古代,因为认识的封建,思想的落后,以至于有钱就是权,当官就是利,考不取功名的就一无是处…… 可时代不同了,我们是新一代人,是非已很明了了……

延平区19191237091: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什么百无一用的却是书生?空动的理论拿来有何用? -
闽烟妙纳: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指思想上的而百无一用是书生,是指读书人在对社会的贡献方面很微乎其微,势单力薄两者所探讨的根源不一样,自然有不同的说法

延平区19191237091: 为什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
闽烟妙纳: 百无一用是书生 杂感 清 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 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难成 春鸟秋虫自作声 古时候是冷兵器时代,而且战争极其频繁,武力过人,熟读兵书的将领是当时维持国家政权的最主要的力量,相比之下,读书人虽然能靠科举考试等途径如朝为官,但是在他们看来,在朝中,民间掌握的权力地位似乎总是要低武将一筹,所以有些不得志的读书人便吟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其实不然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读书人才是社会的主导力量

延平区19191237091: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对吗?
闽烟妙纳: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当今社会也有从没上过学但生意却做的很好,而有些上过学并且是上过名牌大学却连温饱都很难解决.难到书生真的就没用吗?如果有用在古代为什么会有这句古话流传下来那,这句话是对古代的书生说的还是也包括现代的书生那?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当今社会也有从没上过学但生意却做的很好,而有些上过学并且是上过名牌大学却连温饱都很难解决.难到书生真的就没用吗?如果有用在古代为什么会有这句古话流传下来那,关键在于这句话是对古代的书生说的还是也包括现代的书生!

延平区19191237091: 为什么古时候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
闽烟妙纳: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清·黄景仁《杂感》[今译] 十人之中有九人可以轻视我,因为世上百般行业中唯独书生是一无用处的.[赏析] 这是一个困于贫苦生活的知识分子所发出的愤激之辞.他遭到世上很多人的白眼,是因为他无钱无势;他不能见用于世,所以悲叹自己“百无一用”.他正直、清高,饱读诗书,却不能适应那个社会,于是只能用这两句诗来作自我嘲弄.虽是自我嘲弄,但诗人的满腔愤还是能引起后人的强烈共鸣,因为他空有抱负、不能为当世所用的感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原作]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