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时,被斩的海军将领方伯谦,到底是冤杀还是真逃兵?

作者&投稿:吕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战争时,第一个被斩的海军将领是谁,到底是冤杀还是真逃兵?~

在甲午海战上第一个逃跑的人是方伯谦,但是关于他是真逃还是假逃其实是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定论,我个人认为他很有可能是假逃。
相信学过历史的都是知道的,在甲午海战中首逃的清朝将领叫做方伯谦,字益堂,福建人,早年也是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然后到的英国学习驾驶,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留过洋的海军将领了。

在甲午海战上,方伯廉管带的济远号经过了激战,发现打不过日舰,然后就逃走,同时升起了白旗,可疑的就是这时的济远号仍能有力打击追来的日舰,可是他却没有打,而是返回了基地。在9月24日的早晨,也就是中日甲午海战后的第7天,海上硝烟还未尽,方伯谦就在旅顺口被军前正法了。

而当时清朝给方伯廉定的罪名就是是“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而清朝这样定罪是也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来自丁汝昌当时给清朝的一个报告,他指责方伯谦海战中就是首先沈回,然后就牵乱队伍,撞坏了扬威舰,也就导致海战失利。

但也有人认为方伯谦是被冤枉的,他们就认为方伯谦在海战中是战功显著,是一个爱国的将领。他被杀是冤杀。而方伯谦匆忙被杀也是原因,在史料的记载中,在开战前,方伯谦就与丁汝昌有矛盾从而结怨,所以丁汝昌借故杀方伯谦。
然后经过更多史学家指出,丁汝昌杀方伯谦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丁汝昌、李鸿章两人为了逃避黄海之战失败的责任。而不是因为首逃,所以我认为很有可能他并没有逃跑。

不是

黄海海战后,丁汝昌向李鸿章电告接仗情形:“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李鸿章因而作出奏请:“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广甲管带澄海营守备吴敬荣,亦随济远逃至中途搁礁,咎有应得,惟人尚明白可造,可否革职留营,以观后效”。22日清政府下令将方伯谦“撤任,派人看管候奏参”。23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24日凌晨5时,方伯谦在旅顺被斩首。

不管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时代,人类海战中历史中,中高层将领阵亡比占到70%-80%的,就只有北洋水师这一支部队,北洋水师对得起他身后烂到根的朝廷。但是这支队伍中却也出现了一个逃兵,关于他到底是抗战英雄,还是战场逃兵,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那他真的是逃兵吗?

1867年,15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在洋务运动的风潮下,1876年清政府从船政学堂选派第一批留学生赴欧洲考察学习,方伯谦就在其中,学成归国后,他被编入北洋舰队任济远舰管带。

1894年,是方伯谦命运转折的一年,也是清朝命运走向转折的一年,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增兵入朝,大战一触即发,方伯谦率领济远号、广乙等舰护送运兵船,在丰岛海面遭遇日舰攻击,引发丰岛海战。

交战后,“济远”、“广乙”二舰沉着作战,多次击中日舰,激战中,“广乙”船舵被击毁,伤亡惨重,力不能支,首先撤退剩下济远舰独自应战。双方力量悬殊,济远舰不敌,日舰“吉野”从后方追来,方伯谦见状,下令挂白旗,后又加挂日本海军旗,但“济远号”并未停火,调转方向,从西北方向驶离。

方伯谦这一行为真的是临阵退缩,胆小的表现吗?

其一,整个交战过程中,日方3舰围攻济远舰,敌我力量过于悬殊。

其二,济远号航速为15节,吉野号航速23节。

济远号装210mm克虏伯前主炮1座、克虏伯150mm后主炮1门、47mm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单管炮9门、金陵机器局造铜炮4门、15吋鱼雷发射管4具、舰载鱼雷艇2艘,而吉野”舰大量装备了大口径速射炮,主炮选用4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6寸40倍口径速射炮,火炮膛长6096毫米,弹头重45.4公斤,初速671米/秒,有效射程8600米,射速7发/分钟。

其三,据《中日战争》丛刊中记载:济远虽悬挂白旗和日海军旗,但未停船。当吉野号快要追上济远时,济远突然停炮,日舰靠近济远舰后,济远突发后炮,一弹击中日舰将台,第二弹毁其船头,三弹中其船中,吉野只得退走。济远号虽然挂了白旗,但是并未停火,说明并无真正投降之意,兵者,诡道也,这不过是战场的计谋。

就这样力量悬殊的配置,以1敌3,从何而来获胜机会,所以单从挂白旗这一点,不足以说明方伯谦临阵脱逃,反而更加证明他对形势判断准确,为北洋舰队保存了实力。

黄海海战图

黄海海战中,丁汝昌说其:“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是真的贪生怕死吗?

根据《日清战争实记》记载:双方开战后,丁汝昌双腿受伤,由刘步蟾代为司令官,北洋舰队虽遭遇日舰攻击,但仍然能维持阵型,唯独超勇号、扬威号彷徨于左翼舰配置外,济远遭遇日舰攻击,躲藏于行列之外,在舰队右舷尾约3公里,后往旅顺方向逃走,随后广甲也跟着逃离。

电影《甲午大海战》中方伯谦(剧照)

济远舰二副守备阿天德写的《冤海述闻》中称:“广甲加入战斗后,约一点钟时,就已撤出战斗”。照此说法,方伯谦率济远舰“首先逃走”是不成立的,但是作者是济远舰的人,有为其开脱的嫌疑,不可完全相信。而“牵乱船阵”这一罪名又是真实的吗?

首先:北洋水师各舰航速不一,却编入一队,结果“超勇”、“扬威”这样的老舰脱队,遭遇日本第一游击队集火攻击。

第二:北洋舰队还没有进入射程就提前开炮,反而震踏舰桥,指挥旗落地,司令官摔伤,北洋水师丧失统一指挥,因此自乱阵型。

第三,日本以吉野等四艘快舰编为游击队,猛烈打击北洋舰队最薄弱的右翼,击沉“超勇”、击败“扬威”后,又集火攻击致远、经远舰,北洋水师各舰各自为战,在日军的夹击下,前后不能相顾,导致阵形大乱。

所以就算济远临阵脱逃,也不至于牵乱阵型,这应该是丁汝昌指挥不当的结果。

至于济远逃跑时,撞上了受伤的扬威舰,导致扬威舰被毁。济远逃跑时往旅顺,而扬威朝大鹿岛方向退去,两舰往相反方向,怎么可能撞上,所以扬威号这锅,不应该济远舰背。

济远舰与扬威号撤离方向

而方伯谦所说舰受重伤,炮台被毁,无法防御,且舰头漏水,返回整修,这个说法也不成立。济远舰管理炮务的德籍洋员哈富门说:”济远仅有两门大炮受损,并不是所有炮都不能使用,而且没有漏水事件,也完全没有到伤重不能继续作战的地步。

战斗结束后,8月24日,清政府下令革职方伯谦,8月25日凌晨5点,被处死,方伯谦连申辩的机会也没有。于是有许多人认为:方伯谦被处死,是李鸿章为了保全丁汝昌、以及自己的权势,而将北洋水师的战败,背锅到方伯谦身上,而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扣到他头上。

黄海海战虽不至于因为方伯谦一人退缩,就左右战斗的结果,但是作为北洋舰队装备第3强的舰长,开战后仅3小时,就撤出战斗,实属贪生怕死行为,若说他无罪,断不能服众,也很难开脱。

参考资料《中日战争》

《日清战争实记》



我认为在甲午海战当中被杀的这个将军其实是被冤枉的,因为在当时他的兵力并不足以抵抗对方的军队

敌我力量悬殊,方伯谦其实是在保存北洋水师得实力,处死他是为了保全丁汝昌和李鸿章的权势。

甲午海战时,被斩的海军将领方伯谦是真逃兵,根据中日双方的史料记载在可以确定方伯谦在开战时首先逃离战场。

按中国近代史史实。民国初期海军部编史处池仲祐编纂出版《海军大事记》,提出了”方伯谦被谗以逃军军前正法,军中冤之“,肯定了方伯谦是被冤杀。《海军大事记》代表了清末民初广大海军的意见,北洋水师的同僚还没有解散,此战历历在目。他们中许多人参加了甲午海战。民国时已还方伯谦之清白。现代一群编剧关于方伯谦的角色,一律按内心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卑劣之徒思维构建。严重误导大众认知。为了美化卖国贼李鸿章无所不用其极。
从甲午海战沉船打捞上来的炮弹,发现中国弹头是泥沙弹头,日本弹头是高爆火药弹头。因此怀疑李鸿章甲午期间串通日本间谍所为何事。这些弹头都是李鸿章指定亲戚包办。北洋海军在如此条件之下死伤大半,日舰根本无法击沉,方伯谦决策正确撤离,因此可以确定方伯谦是被李鸿章杀人灭口,并嫁祸于他。
李鸿章专权,无法无天。方伯谦被逮下狱后,笫二天就被斩首(是在非战斗之时),一位上级军官连审辨权力都没有,可见李鸿章掌权之时,他带给中国是多么黑暗的年代。方伯谦被斩后,济远官兵闻讯伏尸痛哭,军中愤愤不平。文廷式作《哀辽东赋》,抨击李鸿章假公济私,加害方伯谦,认为“指三字(莫须有)而成冤,坏长城而失傍”。李鸿章无道,清朝焉能不败亡。
查18世纪德国海军军事博物馆,根本就没有泥沙实心弹或泥沙穿甲弹,所有穿甲弹或炮弹都是爆炸的炮弹。
《清末海军史料》记载,查黄海一战,济远中弹70余处,伤痕累累,由此可见,方伯谦济远舰是在奋战后,带着重伤撤离战场。这是临阵脱逃吗?
情节从丰岛海战说起:丰岛海战,在方伯谦解说之下,以及其他军官认可他的说辞。济远舰是在力竭拒敌,鏖战四点钟之久,午时我船整理炮台损处时,倭船紧追,我连开后炮,中其望台,船头,船腰,彼即转舵逃去”。经过众多军官认同,在没有置疑之下,为此得到光绪帝特下旨,称赞方伯谦以寡敌众,力战持久,给予赏银。此说历史已成定论。因为当事人和其他军官在场说词一致,有疑问可以当面置疑,方伯谦只是小军官,没有后台势力,他没能力搞特权手段。至于为什么要翻说,原因无他,就是故意污蔑方伯谦,以便让李鸿章在甲午黄海之战的罪恶得以解脱,李鸿章斩杀方伯谦是杀人灭口,滥用私刑,斩杀方伯谦(是在非战斗之时)不让他有任何辨护机会,这是非法斩杀,斩杀理由是临阵脱逃。所有的污蔑都是为了帮李鸿章非法斩杀之罪解脱罪责,以及衬托邓世昌高大特殊英雄人物的形象。非法斩杀,这才是值得翻案。
在甲午海战,方伯谦“济远”号以一敌三,在日舰包围下丝毫不惧,不停开炮还击,造成日舰伤痕累累。以济远炮击之精准,如果是火药弹头日舰有可能沉没三到四舰。济远甚至因开炮过多导致炮盘熔化。
李鸿章德行有多坏?李鸿章76岁的时候,还娶了小妾,而且一娶就是两个,一个13岁,一个14岁,都是豆蔻年华。古代娶女不超过14岁也是罪恶之极,14岁也是属半幼女半成年,15岁才算成年,更可况76岁高龄娶13岁小妾。在古代,娶幼女为妾也是属严重道德败坏,大逆不道之徒。李鸿章考得是功名,读得是圣贤书。道貌岸然败坏纲常礼义。
李鸿章甲午战争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管海陆军,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学毕业丁汝昌为海军提督(总司令),理由陆军比海军勇猛,必须由陆军之人带领海军,其私心之重,可谓司马之心路人皆知。因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师成了李鸿章的私家军。丁汝昌不但没有基本海战常识,还把陆军的歪风带到海军,舰队在平时训练中弄虚作假,水手纪律松懈。舰艇机器维护极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货,船速减了三分之一,钱全部到了李鸿章口袋里去了。《马关条约》事件: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甲午战争期间,李经方支援粮食给日本在华进攻的部队。并且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李鸿章甲午期间曾经串通日本间谍,因此事干系太大,军机处看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奏折后,没敢呈给光绪皇帝,原因无他李鸿章权势已到一手遮天之地步,所以李鸿章轻易逃过刑罚。但无风不起浪,因此联想到,李鸿章遭遇日本人枪击,据清朝调查,枪手手按轿夫肩上,近距离射击,子弹入观骨下非致命点,只开一枪,枪威力偏小,枪手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李鸿章手按面部走回住处。这情节跟台湾总统陈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计转移视听,尺度刚好不致命。然后日本媒体配合减白银一亿两,天衣无缝。因此李鸿章再次坐稳宰相之位。李鸿章当时绝对有必要演这一出戏。日本减少赔款的原因不过是世界列强干涉而已,《马关条约》签订仅仅六天后的4月23日,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联手,就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日本减少一亿两是急着签约,三国介入有可能拿不到钱。在谈判期间俄国一直通过外交干涉,甚至于不惜一战。李鸿章为什么不利用俄国为中国争取?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李鸿章为日本争取了两亿银两索赔外加台湾岛。日本为了记念李鸿章功绩,把一条街命名为李鸿章道。
李鸿章胡乱堆砌北洋水师,李鸿章成立北洋水师的根本目的是处心积虑,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私家军,以及作为贪腐营私和个人权力对他人威慑的手段,压根就没有为国而战的心思。李鸿章想方设法从船政掠夺资源。那算什么功劳?那只能算掠夺他人之功,那懂得珍惜水师成立之不易,没有亲身经历,那知道培养水师人才之辛酸。北洋水师一步到位,班底全部来自福州船政,除了水师提督(总司令)丁汝昌之外,他本身海军知识和管理一片空白。国内舰船也是来自福州船政造船厂,李鸿章不过是借用左宗棠和沈葆桢的功劳,来标榜自己洋务的成就而已。不要忘了,福州船政创立人是左宗棠,经营人是沈葆桢。李鸿章本身没有知耻近乎勇的隐忍,没有与时俱进的触角,更没有为宰相的胸襟,更加没有经营北洋水师之才能。显而易见是,争权夺利,诿过于人,粉饰洋务,粉饰贪赃,专权营私,滥用私刑,胡乱作为,把人才当狗才等等,这些才是李鸿章的真面目。否则北洋水师怎么可能全军覆没。除了私心之外,中国随便任何一位庸碌之才也不可能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因其私心过重成了低劣之才,连庸碌之才也不配。
同事歌颂方伯谦”雄略豪宕,战具整齐,舟师勇壮,挽承矩之刀鱼,乘风稷之海浪,神勇奋于澹台,老谋深于陆抗“,当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诵。
要读懂近代中国苦难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李鸿鸿就是近代中国苦难其中之一的祸首。李鸿章掌权晚清四十年与清朝败亡息息相关。李鸿章还没有掌权之前晚清四十年前,中国还是世界首富之国,李鸿章掌权四十年期间国运每况愈下。李鸿章到底是中兴之臣,还是败亡之臣一目了然,无须多言。
方伯谦若是不撤离留下来直到全舰战死,徒添败亡扩大,对战局亳无益处,中国除了不智之人一味谴责之外,还包含大量居心叵测之徒,恶毒丑化辱骂之声四起,令人愤慨。一位智勇双全,将帅之才就这样被卖国贼给斩了,还要嫁祸于他,难怪冤气上百年不散。方伯谦保住了军舰,减少了伤亡,缩小了败亡,杀出血路,他不是民族英雄谁有资格是!
邓世昌的特殊英雄是建立在炮弹用尽之下,仍然用舰船撞击敌舰。可是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
邓世昌是被李鸿章特意奖励,李鸿章可是一大卖国贼,那邓世昌虚假功名又有什么意义?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按照当时情况,既然致远号的船身已经被击中,并且有了大幅度的倾斜,倾斜的船会转弯,怎么可能去撞上日本军舰?而且致远舰也不是中了日舰鱼雷爆炸沉没的,日本甲午之战记录所有日舰未发一枚鱼雷。邓世昌致远舰是内部自爆沉没,是人为引爆。为什么邓世昌不选择与舰同爆共存亡?
并且,事实上,与舰共存亡,不是跳海弃舰自杀,而是留在舰里直到战死,或在舰里自杀,这才是与舰共存亡。所以内里情节,存在太多疑点。甲午海战所有舰长都是留在舰里自杀。惟独邓世昌跳海自杀。为什么会游泳的人会选择跳海自杀殉国?第一不一定自杀成功,第二增加被俘虏的机会,笫三增加别人置疑是否殉国自杀。因为中国有水遁逃命秘法,就是潜入水中,闭气潜游几十米或上百米,然后仰游只露出鼻子和口,在这种距离之下,用肉眼在海中根本无法找到你的位子。茫茫大海不可能游回岸吧?他有可能游到敌舰投降,然后隐姓埋名。
甲午海战战死将领:
林泰曾,福州人 --左翼总兵,镇远号舰长(舰内自杀)
刘步蟾,福州人 --右翼总兵,定远号舰长(舰内自杀)
杨用霖, 福州人--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副舰长,林泰曾自杀后接任舰长(舰内自杀)
林永升,福州人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舰长(舰内战死)
黄建勋 ,福州人--左翼右营参将,超远号舰长(舰内战死)
林履中,福州人 --右翼右营参将,杨威号舰长(舰内战死)
黄乃模,福州人,致远号副舰长(舰内战死)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舰长(跳海自杀)为什么跳海自杀,舰内不可以自杀吗???
丁汝昌其人出身草寇,抽鸦片、爱嫖娼,一身匪气,没有半点海军知识。被李鸿章指派为海军司令,可见李鸿章德行有多坏。清朝焉能不败亡。


甲午海战的全过程
1时14分,定远所发炮弹,打穿西京丸上甲板,军官室及附近房间被破坏。从上述战况可以看出,海战第一阶段的基本形势是:北洋舰队以两铁甲居中成犄角雁行阵应敌,列弱舰于右翼,遭受日本第一游击队的围攻而蒙受损失。日本舰队抛弱舰于后的鱼贯纵阵,受到北洋舰队主力舰的截击而遭沉重打击。双方都在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甲午海战的真相如何?
日本兵就用刺刀对准她当心扎了对穿,第二个就刺那个小孩,只见刺刀往上一挑,小孩就被挑在枪头上。在另一个地方,10个日军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中国人,把辫子联在一起,当枪靶子打。有的斩了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朵,有的斩断一只脚,有的砍头"。1895年在旅顺建立的"万忠墓"碑文记下了日军的这场...

甲午海战,怎样评价方伯谦?
方伯谦被杀是不是冤案,恐怕还要做进一步的考证。但是,甲午海战中国的失败,败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败在这个王朝从制度上的根本腐败则是肯定无疑的。这个王朝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压力下,也曾被迫学习西方,训练新式海陆军,但这些学习只是在一时被打痛了的情况下的生理反应。一旦伤疤好了,不感到痛了,...

分析中日双方在甲午海战中的成败原因
在军舰之间通讯可能于作战中被破坏的情况下,它们仍然能够接受命令,是最容易完成指挥意志的舰只.而他们...北洋水师航速慢,但日舰是一字长蛇阵,面对拦腰斩来的北洋水师几乎无法机动改变队形,除非它也全体向...就象倭国海海战东乡平八郎的阵前回头一样,挨了不少炮弹,换来一个T字炮战的有利阵位.只是丁汝昌失败...

甲午战争中,那些逃跑将军最后怎么样了?
1. 方伯谦,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曾留学欧美,被誉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然而,在甲午战争中,他先是丰岛海战时主动悬挂白旗试图投降,后又于黄海海战直接逃跑,导致“济远”舰触礁搁浅。战后,方伯谦被撤职下狱,并于1894年8月25日被斩首。2. 吴敬荣,“广甲”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跟随方伯谦逃...

甲午海战是哪年发生的呢?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

清流误国,甲午海战背后的“伪君子”到底有多可怕
清流党人去污蔑他军纪败坏,观望不前,不战而逃,克扣军饷,最后他被叶志超斩立决。事后调查,清流党人给卫汝贵扣的这些帽子全不是事实。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的前线总头领,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一直在前线冲锋陷阵,却被清流党人污蔑成搞了一间密室,妻妾成群,把酒言欢。更可恶的是他们居然诋毁李鸿章的...

甲午中日战争后被俘虏的清朝将士的结局是怎样的?
看过甲午风云电影及电视剧,和小人书,中国军人被俘一字跪排日寇舰舷,日军人手舞东洋刀一刀斩下,跟着一脚踢入大海,那个惨!海面一片浮尸,中国舰只被击中黑烟中缓缓沉入大海,太阳把兰色的大海照得血红血红,不屈的中国海军在民族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幕,甲午海战以中国战败结朿,百年耻辱象钉子...

甲午海战中吴敬荣逃跑为什么没被斩首?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爆发,“广甲”和“济远”被编为一队。中午12时50分海战打响。战至午后3时许,“济远”先逃,吴敬荣指挥“广甲”随“济远”逃跑。夜半时,“广甲”逃至“大连湾三山岛外,迫近丛险石滩,该船弁勇 告管带(吴敬荣),船已近滩,必不可进。管带不听,致船底触石进水,不...

中日甲午海战时期,方伯谦是不是临阵脱逃?
7. 尽管方伯谦在海战初期被视为英雄,但随着战事的发展和真相的揭露,他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在黄海海战中,方伯谦再次因为撤退行为受到指责。8. 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遭受重大损失,方伯谦被认为未能有效支援队友,并在形势不利时选择撤退。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军事审判和极刑。9. 方伯谦的撤退行为在历史...

团风县18612365152: 清朝北洋海军“济远”号管带,甲午海战,因临阵脱逃被斩首.请问是谁? -
真萱华佗: 方伯谦

团风县18612365152: 甲午战争前清朝有个逃跑将军 -
真萱华佗: 甲午战争时,北洋海军有个典型的反面人物,叫做方伯谦,临阵逃跑,为了保命还曾挂起过白旗,这是投降的标志,危险解除后他把白旗撤掉,不仅丢人还丧失了国格,事后还想蒙混过关,最终事情败露被斩.

团风县18612365152: 中国黄海战役史 -
真萱华佗: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 海战背景 ...

团风县18612365152: 甲午战争中中国有谁逃跑了 -
真萱华佗: 济远号逃跑(管带方伯谦未战先退,后被斩首,不过史学界对其是否为冤死仍存争议,可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一八九四年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后,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海战...

团风县18612365152: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爱国将领有哪几位? -
真萱华佗:[答案] 沈寿昌 柯建章 左宝贵 邓世昌 林永生 刘步蟾 丁汝昌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附近海面对北洋舰队的济远、广乙两舰实行了海盗式袭击,担任护送任务的济远舰面对日本的吉野、浪速、秋津州三舰的袭击,在管带方...

团风县18612365152: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各舰长,管带,长官们,都是怎么牺牲的? -
真萱华佗: 甲午中日海战北洋舰队管带名单共12位: “定远”号管带刘步蟾、“镇远”号管带林泰曾、“靖远”号管带叶祖珪、“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来远”舰管带是邱宝仁、“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超勇”舰管带是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是林履中、“平远”号管带是李和.、广丙”号管带是程璧光、“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广甲”号管带是吴敬荣、

团风县18612365152: 介绍下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水师主力
真萱华佗: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目录 • ...

团风县18612365152: 洋务运动的三只海军舰队 -
真萱华佗: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

团风县18612365152: 甲午战争中那些逃跑,投降的官员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
真萱华佗: 情况不同.比如叶志超,这个一溃五百里,带着朝鲜清军主力,却几乎没有和日本怎么打硬仗的家伙,判了死罪,但最后却上下通融了一番,回老家养老去了.不过,那北洋水师的方伯谦,放弃战友逃跑,却被杀死了.总体上看,都受到了所谓的惩处,但情况不同,有的门路走对了,就没有事情;有的人错误太大,就被杀了.

团风县18612365152: 方伯谦在甲午战争中几次逃跑,究竟是被冤枉还是事实 -
真萱华佗: 合理撤退成分居多,清朝没有军事法庭,方伯谦无法为自己辩解,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方伯谦的济远舰已经失去统一指挥,仅凭一舰之力又无法战胜数量和质量远远胜于自己的日本联合舰队,战斗和撤退都不属于违反军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