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怎样评价方伯谦?

作者&投稿:宦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风云观后感(对方伯谦的评价)~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为邓世昌浓弄的爱国情意所感动。

电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主张求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主动请缨,海战中,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因为炮弹已经打完了,邓世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全舰无一人退缩。但是在追赶“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到现在这部展现以失败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壮史诗
还时时刻刻震撼着我的心灵!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瓜分的剧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爆发于十九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虽然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影片在表现这一历史悲剧时,则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地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历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杰出艺术经典。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甲午海战,一直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日本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他看到欧美殖民者纷纷侵占中国领土,也对中国虎视眈眈,1894年,日军挑起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这一个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败,暴露了慈禧、李鸿章、方伯谦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关于中国的惨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不但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正处在晚清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
2、清朝统治的腐败。慈禧、李鸿章等人寄希望于外国调停,没有把 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据说日本为了备战,天皇带头捐了4万元,日本各界更是竞相倾囊,而慈禧太后为了举办万寿庆典,挪用了1500万两海军军费,以致于北洋水师缺银少饷。
3、直接原因是指挥不当,贻误战机。李鸿章避敌保船,不准海军出战,最终丧失了制海权。本来中国国力和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中国经过洋务运动,重工业和军事都取得不少发展,日本由于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重工业比较薄弱,其实力于中国不相上下,本来可以一战,但由于指挥者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经过甲午海战,对中国对日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被迫签订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甲午海战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梦想最终化为泡影。自此,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勇敢先进的中国人,也在血与火的交织中奋勇抗击,和争取民族独立,拉开了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序幕。
对于日本,不但扩大了殖民地范围,战争赔款也使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自此,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与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也日趋激烈,为发动新的战争作了准备,最终形成了法西斯策源地,为其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了伏笔。
110年前,在我国黄、渤海水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那是场刻骨铭心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创伤,至今仍隐隐作痛。110年的国耻,提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0年的屈辱,我们将永不忘记。
今天,我们要学习邓世昌那种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伟大精神,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她的强大靠的不是别人,靠的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奋与努力。当然还有那在战场上付出了生命与鲜血的英雄人物。我们将高喊着“振兴中华”来祭奠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脊梁!!!

这个不好说,每个人到有自己的想法,至于他为什么逃跑,是胆小,懦弱,还是听命于谁这个我们不好说,我觉得如果方伯谦当时没逃跑,而是顽强抵抗,我估计打败日本舰队的可能也不大。

北洋海军“济远”管带方伯谦,因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率舰先退之罪名,于1894年9月24日被清廷以“临阵脱逃”之罪名处斩于旅顺口。百多年来,史学界对于方伯谦之死时有争论,但在大陆的大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均持否定态度,故此问题作为甲午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支课题,只是在专业圈子中为学者所关注。

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在战后以“首先退避”、“牵乱队伍”,“拦腰:中撞扬威”三条大罪被正法于旅顺军前。有人认为,三条罪名并不成立,方伯谦被杀不是罪有应得,而是晚清一桩冤案。

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九日(1894年9月18日)清晨,即黄海海战的次日,方伯谦担任管带的济远舰以炮毁船坏,无法归队先于舰队直接回旅顺。八月二十三日,丁汝昌、刘步蟾于电李鸿章称:“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拦腰撞坏扬威”,对方伯谦要“严行拿办”。八月二十四日,方伯谦为丁汝昌所拘,二十五日天未明时,即被处死。

丁汝昌从电请参办方伯谦到对方伯谦的正法,只短短三天,中间且未经任何审讯。有人认为,李鸿章、丁汝昌以雷霆手段处死方伯谦,其实质在于把方伯谦当作替罪羊,为李鸿章、丁汝昌的战败责任开脱。因为黄海战败,北洋海军的最高指挥者李鸿章难辞其咎,舰队提督丁汝昌也罪责难逃。为了脱罪,他们千方百计找替罪羊,炮制出诬方的三条罪状,将战败责任全推在方伯谦头上。为了证明这一点,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济远舰不是“首先退避”。济远舰是因在战斗中遭受日舰的炮击引起舰体起大火而不得不于下午1时10分之后首先退出战场,这是事实,连李鸿章在处斩方氏之后,也不得不承认。真正“临阵退缩”者应是广甲舰吴敬荣。济远舰是在被4敌舰截击在阵外受围攻,激战三个小时之后,左翼的致远已沉,广甲惧逃,经远离阵自救,只剩济远一舰孤军作战,得不到主队的救援,又因船坏炮毁,人员伤亡严重,于危急情景下冲出重围西撤的。从3时30分以后至5时30分,济远舰始终在战场上与敌舰周旋,且战且退,“战至日舰收队”。

其次,北洋舰队战阵之乱,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非方伯谦之罪,实应由丁汝昌、刘步蟾负组织指挥不当,编队队形失误之责任。

指挥不当。开战之初阵势已散乱,并把最弱之舰抛于阵脚。当丁汝昌获得日军舰队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全军起锚追击。“各军闻令,争先起锚”,由于各舰速度不一,且有些舰只起锚时间较长,于是北洋舰队“不及列队,零落而出”。而就是如此情况下,丁汝昌却令旗舰以八节的速度航行,以致在后之济远、广甲、超勇、扬威,均赶不及。舰队阵形有似单雁行,又似双雁行。战争发动后,丁受伤,但伤势并不重,却放弃了统帅全军作战之责。舰队没有总指挥,旗舰失去指挥作战功能,敌乘势以快船攻右翼弱舰,复又夹攻;北洋舰队,截击左翼诸舰于阵西,使北洋舰队形势处于极不利地位。这点就连日军后来在总结这次战役时,都发出感叹:“方其战时支那舰队泛沉于汪洋巨浸中,若离若合,一似全无纪律者”,“支那舰队本无次序,至此更无纪律……而其散漫无纪,可叹也”。

刘步蟾擅自改变舰队接战队形,更使船队混乱。海战开始,旗舰“信号所示为诸舰相并横列以主舰居其中”,以致“自其开始交馁,即列成凌乱之半月形”。这种阵势,形成了在海战中的不利态势,不利于舰队机动,不利于舰船火炮的发挥,只能使用前主炮射击,不能发挥后主炮和两舷副炮同时射击作用,又不易保持队形,反易遭敌舰炮火命中。刘步蟾又过早下令发炮,“所击皆不中,尽落于海”,并把丁汝昌震掀受伤。此皆组织指挥不当所致。交战不久,定远舰帅旗于第三次排炮时,被敌炮击落,坠人海中便不再升,战阵更乱,“督旗不升,各舰耳目无所系属,督船忽左忽右,亦无旗令,而阵益散”。舰队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形成全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各舰处于各自为战,被动挨打局面。不仅如此,由于日本躲开定、镇巨炮,避强攻弱,围两翼弱舰,逐个围击,于是北洋舰队的队形更形紊乱。

最后,扬威舰不是为济远舰所撞。扬威在开战后不久,于1时10分即已中敌炮起火,向大鹿岛方向撤退,并在大鹿岛附近(东经123°40北纬39°37处)搁浅,于十九日被日海军用水雷轰碎。济远舰退出战场是在3时30分之后,此时,扬威已不在战场,因此,可以断定济远舰绝不可能在战场上把扬威撞坏。同时,济远舰又不可能驶进大鹿岛搁浅处撞坏扬威。这因为扬威是在战阵的右翼外侧,而济远则在战阵之左翼,一左一右两个极端相撞是不可能的。扬威由战场向西北方向大鹿岛驶去,济远则向战场的西南转西方向旅顺驶回,两舰相背而驶,间距愈离愈远,无论如何在行驶中是不可能相撞。

方伯谦被杀是不是冤案,恐怕还要做进一步的考证。但是,甲午海战中国的失败,败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败在这个王朝从制度上的根本腐败则是肯定无疑的。这个王朝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压力下,也曾被迫学习西方,训练新式海陆军,但这些学习只是在一时被打痛了的情况下的生理反应。一旦伤疤好了,不感到痛了,就转而追求享乐,将保国卫土的有限资源用于个人的奢侈生活,用于维持其对中国人民的专制统治上。战争失败了,不是检讨自己的错误,励精图治,而是忙于推诿责任,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道光帝之于林则徐、李鸿章丁汝昌之于方伯谦,无不如此。

方伯谦(1854.1.14-1894.9.24),字益堂,祖籍福建侯官,生于闽县(今福州市)。六岁入私塾读书,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1871年)毕业后,与刘步蟾等同上“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及渤海湾、辽东半岛各口岸。十三年(1874年),获五品功牌,充“伏波”舰正教习。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奉调入台,教练行营精兵。旋调任“长胜”舰大副。光绪元年(1875年),调入“扬武”舰,以千总留闽尽先补用。旋在台湾剿抚案内经沈葆桢奏保,擢守备,留闽尽先补用。

光绪二年(1876年)冬,船政选派第一批留学生赴欧洲考察,方伯谦入选。三年(1877年)启程赴英,留学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习驾驶理法。四年(1878年)毕业,派上军舰实习,先登英国东印度舰队旗舰“恩延甫”号(H.M.S.Emryafus),后应方伯谦自己要求,改登“士班德”号(H.M.S.Spartan),留学生洋监督斯恭塞格称其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

光绪六年(1880)年留学期满回国。充任船政后学堂正教习,旋调练习舰教习,擢都司,仍留闽省尽先补用,并加参将衔。

七年(1881年),调入北洋,委带“镇北”炮舰。翌年,先后调任“镇西”炮舰、“威远”练船管带。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方伯谦受命率“威远”留守旅顺,方伯谦请于险要处修筑炮台,并亲自监造。炮台建成,即名之为“威远”炮台。“威远”炮台虽较小,但费用低廉,开支仅数千两,当时颇受好评。时值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丁汝昌率舰队赴朝,方伯谦指挥“威远”随行,驻朝鲜马山浦。十一年(1885年)九月十九日,调任新购巡洋舰“济远”号管带,旋因援护朝鲜有功,经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保,升补游击,并赏戴花翎。

十四年(1888年),因功免补游击,以参将尽先补用。同时,与林泰曾一起赴天津,会同周馥、罗丰禄等议订《北洋海军章程》。翌年初,李鸿章奏保方伯谦升署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仍充“济远”管带。十七年(1891年)五月,李鸿章第一次到威海检阅海军事竣,奏准以方伯谦办海军出力,赏给“捷勇巴图鲁”勇名。十八年(1892年)初,署缺三年期满,实授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

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是月下旬,丁汝昌派“济远”、“超勇”二舰护送叶志超、聂士成军赴牙山,以“济远”方伯谦为队长。当时,朝鲜牙山、仁川等处,日本军舰及运兵船往来不绝,其所运之兵马、枪炮、弹药、水雷、旱雷、电线、浮桥等不可胜数。日本当局之欲挑起衅端,昭然若揭,方伯谦见状,遂上书李鸿章,提出五条建议,其中与海战有关者二事:一、“谓海军战舰,合则力厚,分则势单,未决裂前,宜速召聚一处,遇有变局以便调遣,若以数船分驻仁川、牙山,港道分歧,三面倭兵可到,若倭以浮雷顺流而下,必遭暗算。且我聚各船于威海、旅顺,有事则全队出北洋巡弋,若遇倭船,便于邀击。至收泊之处,依于炮台,以固北洋门户,边疆自不至为所扰”,主张将北洋水势化零为整,以基地为依托。二、“谓当速筹添战舰,倭之敢轻我中国者,以我海军战舰无多,且皆旧式,不及其新式快船、快炮之利。倘我添行速率之船多艘,并各船上多添快炮,则彼自闻而震慑”。书方上,日本就挑起了战争。

先是,丁汝昌根据李鸿章的命令,又派“济远”、“广乙”等舰护送运兵船至牙山,以增援叶志超、聂士成军,以方伯谦为队长。六月二十二日晚,方伯谦获悉日本舰队将于第二日开到,遂令不堪作战的“威远”先行返航。六月二十三日拂晓,“济远”、“广乙”完成护航任务,从牙山起碇返航。上午7时,行至丰岛附近海面,发现日本军舰“吉野”、“秋津洲”、“浪速”。7时15分,方伯谦下令全舰官兵进入战斗岗位,准备迎敌。7时45分,日舰“吉野”突然向中国军舰开炮,挑起了丰岛海战。在实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济远”、“广乙”二舰沉着作战,多次击中日舰。激战中,“广乙”船舵被击毁,伤亡惨重,力不能支,首先撤退。随后方伯谦见敌我力量悬殊,下令转舵向西北方向驶避。日舰“吉野”从后追来,方伯谦下令挂白旗,后又令加挂日本海军旗。不久,运兵船“高升”和运输舰“操江”误入战场,与“济远”迎面驶过。日舰“浪速”转舵拦截“高升”,“秋津洲”回航追逐“操江”,“吉野”继续尾追“济远”,逼近至2500米处发炮猛击。“济远”水手王国成、李仕茂等使用150mm尾炮,向“吉野”连发4炮,命中3炮,“吉野”顿时火起,船头低俯,不敢前进,于中午12时43分转舵撤退,“济远”得以撤出战场。此次海战,中国军舰“广乙”搁浅自焚;运兵船“高升”被击沉,船上千余名中国官兵殉难;运输舰“操江”被日舰掳走。

回威海后,丁汝昌曾向“济远”管带方伯谦及舰上官兵详细询问作战情形。并于六月二十八日向李鸿章报称:“查却敌保船,全恃此炮,水手李仕茂、王国成为功魁,余帮放送药送弹之人亦称奋勇。昌已传令为首李、王赏一千两,余众共一千两,告谕全军,以为鼓励。”至于方伯谦在海战中的表现,褒贬不一。先是李鸿章于七月初六日致电丁汝昌,说“方伯谦牙山之役敌炮开时躲入舱内,仅大二副在天桥上站立,请令开炮,尚迟不发,此间中西人传为笑谈,流言布满都下”。接着,清廷又于七月十一日颁谕,以“管带‘济远’之方伯谦,于牙山接仗时鏖战甚久,炮伤敌船,尚属得力,着李鸿章传旨嘉奖”。

此后,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后,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海战中,北洋海军的两艘弱舰“超勇”、“扬威”先后中弹起火沉没、搁浅。战至下午3时30分,“致远”沉没,方伯谦即率“济远”逃出阵外。僚舰“广甲”见状,也随之逃跑。日本先锋队四舰转而围攻“经远”,将“经远”划出阵外击沉。

八月十九日丑刻,“济远”首先回到旅顺,方伯谦报称“济远”“船头裂漏水,炮均不能施放,驶回修理,余船仍在交战”。相隔近4小时,舰队方返回。

八月二十三日,丁汝昌向李鸿章电告接仗情形:“‘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李鸿章因而作出奏请:“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广甲’管带澄海营守备吴敬荣,亦随‘济远’逃至中途搁礁,咎有应得,惟人尚明白可造,可否革职留营,以观后效”。二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将方伯谦“撤任,派人看管候奏参”。同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翌日凌晨5时,方伯谦在旅顺黄金山下大船坞西面的刑场上被斩首,时年41岁。

方伯谦受国家栽培多年。竟然临镇退缩。黄海海战,北洋水师与敌苦战之际,方伯谦又率先逃跑。最后还是济远号的士兵们看不下去了。虽然执行命令不得不跑,却在逃跑途中开炮射击日本军舰。事后方伯谦竟然说这是自己的诱敌之计,是自己下令开炮的。可见方不但无能而且无耻。清朝政府培养一名受过现代化教育和训练的海军军官多不容易啊?因此,如果不处死方伯谦就是赏罚不明,更何以面对邓世昌等六百多名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北洋水师官兵。他和叶志超一样,实在不能说是爱国将领。

为了澄清甲午海战的真实情况,史学界百余年来研究不断,20世纪80年代前后,由于新史料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诸多史家、海军界及著名学者,澄清并肯定了方伯谦在近代海军建设上的功绩,以及在丰岛和大东沟海战中的作为,都认为他是英勇善战的,清廷处死他是桩冤案,称他是爱国将领。1991年史学界、海军界在榕召开“中日甲午海战中方伯谦问题研讨会”,也认定方伯谦是冤死;1994年甲午海战一百周年之际,在北京、山东的讨论会上,也研究了方伯谦问题,绝大多数史家认为方伯谦之死是历史上一大冤案,清廷强加给他的罪名是“莫须有”的。

  家乡政府对百年前冤死的子弟也非常关注,将他的故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原华东海军司令、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尊重史实并因方家三代十人服役于近、现代海军,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近、现代海军建设方面有过贡献,特题赠“方伯谦故居”和“海军世家”两匾。

  由于方伯谦在历史上是一位有受议性的人物,因此不同的人对方伯谦的评价,自然是南辕北辙,无可厚非。让证据去说明问题。
  方伯谦(1853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方家兄弟四人,方伯谦居长,父亲是个私塾教师。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1877年—1880年,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回国后,任济远号管带。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600字。原创,急求,初中
很希望甲午的英雄少点,最好一个都没有,因为我很讨厌英雄这个字眼,英雄,尤其是历史英雄,大多是失败的代表,他们个人的精彩表现并不能挽回大局的失败。我是多么想听到后世在评价甲午海战时,会说中国那时出了多少名将,某某将军如何英明机智,最后打败日本海军云云。而日本人在评价甲午海战时,会说日...

甲午大海战和日方和谈的中国代表
甲午海战失败后,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了《马关条约》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为什么甲午海战北洋舰队会全军覆没?
在海战中,日本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阵型。由于训练不足,日本舰队舰员不能掌握变阵技巧,就干脆采取单纵队阵型。而北洋水师则采取这样那样的阵型,可是在速度快的日本舰队面前弄巧成拙。在黄海海战中,也暴露了双方的差距。有外国军事专家评价,“如果日本人懂海战,就不敢攻击北洋...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痛失6次击沉日舰的机会,是天意还是人为?
此次黄海大东沟海战落下帷幕,中方北洋舰队曾有6次机会击沉日舰,但因运气不好,最终只将日军4艘战舰重伤。而后来,本就伤痕累累的北洋水师在威海港被日军鱼雷艇偷袭,彼时威海港一片狼藉!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曾经叱咤风云,被誉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八的北洋水师,至此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日本人画的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奋战之态,令人遗憾的是,北洋海军赢得了敌人的尊敬,却始终受到国人的误解 甲午海战,通常是指发生在海洋岛附近的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各出动12艘军舰,中方处于全面劣势。其中三千吨级以上的军舰,北洋海军仅有2艘,日本海军有8艘;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北洋海军有58门,日本...

甲午战争,你知道双方伤亡多少人吗?
翁同龢甚至为了不让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故意调来一个跟李鸿章有过节的李秉衡担任山东巡抚,李秉衡经常用各种神奇的借口不派援军去支援,在打仗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和李鸿章争辩作对。这么不团结的清朝,怎么可能打得过经历过明治维新的日本。所以,我们要铭记历史,记住这一次的教训,勿忘国耻。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输得冤吗?
怎么看这场战斗?依照古代冷兵器时代最佳阵型和作战方式组织起来,享有绝对数量优势并具备巨大牺牲精神、代表东方最高作战水平的蒙古铁骑,在这一场战斗中一败涂地,凸显出了东西方两种军事形态的巨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到了甲午海战时依然存在,且清军并没有什么改变。19世纪中叶,远东的中国和日本,处境差...

黄海海战战争点评
在舰船损失上,北洋舰队沉没了五艘军舰,合计九千一百九十六吨,其他舰只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日本联合舰队虽然五艘军舰受重伤,但没有一艘沉没,显示出他们在战术上稍占优势。然而,黄海海战的结果并未导致北洋舰队的大败,日本也非大捷,特别是定远、镇远的打击让日方心有余悸。战后,日本帝国主义...

为什么甲午海战会失败?后来北洋水师有没有重建?
首先,对于甲午战争,并非只有海战,还有陆战,另外,思考这场战争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军事因素,还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清廷高层的混乱,李鸿章等人的外交手段等等...还有一点很重要,对于这些,很多国人存在着误解,比如对李鸿章、洋务运动的评价,都局限于我们国家的各种历史教科...

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为何甲午海战却输的一败涂地
北洋水师是晚清时期由洋务重臣李鸿章重金打造的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凝聚了李鸿章毕生的心血,总投入超过3000万两白银,舰船齐备、实力雄厚,总排水量接近五万吨,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北洋水师还一度被外国杂志评价为当时的世界第四大海军。不过如此一支实力强劲的海军却在甲午海战中被日本...

高淳县13689045240: 在甲午海战中,方伯谦为什么总想着逃跑?八旗铁蹄为啥不把日军踢出去?北洋水师那么多西方洋人军官?为何 -
吴湛狄苏: 方伯谦想逃跑只能说是人之常情,咱现在只是纸上谈兵,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要真刀真枪来,谁都害怕,所以只能说可以理解不能接受.至于八旗,清末八旗已经烂根了,指挥者也不知变通,不值一提.甲午海战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近代海战,在此之前,还没有铁甲舰大规模海战的案例,大家都在摸索.

高淳县13689045240: 甲午战争前清朝有个逃跑将军 -
吴湛狄苏: 甲午战争时,北洋海军有个典型的反面人物,叫做方伯谦,临阵逃跑,为了保命还曾挂起过白旗,这是投降的标志,危险解除后他把白旗撤掉,不仅丢人还丧失了国格,事后还想蒙混过关,最终事情败露被斩.

高淳县13689045240: 中国黄海战役史 -
吴湛狄苏: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 海战背景 ...

高淳县13689045240: 如何评价《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
吴湛狄苏: 希望能帮到你哦~ 你好,前两天上演的影片《甲午大海战》,预告片看着太震撼,我就看了,结果看了就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结果一看演职员表:...

高淳县13689045240: 甲午海战中刘步蟾和方伯谦,在甲午风云电影里描述这两个人都是贪生怕死之徒,而真正的历史上,这两个人的表现真的很英勇吗?? -
吴湛狄苏: 是的,电影有时会为了突出主人公而对配角做艺术化的处理

高淳县13689045240: 《甲午战争》观后感在线等待
吴湛狄苏: 观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

高淳县13689045240: 黄海海战为什么被称为英雄的悲歌?
吴湛狄苏: 丰岛海战,中国战败,1000多清兵葬身大海,20万两军饷投入海中,光绪皇帝 迫切希望北洋舰队能够与日本海军再打一仗,以雪前耻. 北洋提督丁汝昌也希望能与日军一...

高淳县13689045240: 那位是名将在甲午战中出名
吴湛狄苏: 邓廷桢? 不会是说反面角色 方伯谦吧 也算是出名了 呵呵

高淳县13689045240: 甲午战争中中国有谁逃跑了 -
吴湛狄苏: 济远号逃跑(管带方伯谦未战先退,后被斩首,不过史学界对其是否为冤死仍存争议,可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一八九四年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后,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海战...

高淳县13689045240: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爱国将领有哪几位? -
吴湛狄苏:[答案] 沈寿昌 柯建章 左宝贵 邓世昌 林永生 刘步蟾 丁汝昌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附近海面对北洋舰队的济远、广乙两舰实行了海盗式袭击,担任护送任务的济远舰面对日本的吉野、浪速、秋津州三舰的袭击,在管带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