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古人每天吃两顿,那么唐朝为什么还以胖为美?

作者&投稿:宫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人们以胖为美,为什么一天只吃两顿饭?~

唐朝一天只吃两顿饭,不是因为他们想瘦下来所以节食而不去吃饭,而是因为粮食不够吃。虽然当时是农业大国,种植作物的农民也很多,但是经常有的时候交完各种的赋税,剩下的粮食,也是不够家里面的人吃一日三餐的。

所以呢,他们吃两顿,一般吃的是午饭和晚饭。然而这个午餐也不是像咱们现在十一二点吃的那种午餐。上午的第一顿饭,就是把吃早餐的时间向后挪一下,午餐的时间向前挪一下。
然后下午的第二顿饭,就是把午餐的时间向后挪一下,晚餐的时间向前挪一下。这样安排的话,一天只吃两餐,而且也不会特别饿。
每日吃三餐,这种说法在当时是只有贵族和皇帝才可以享受的。而平常的普通老百姓一般都一天只吃两餐,而且白天都会赶着时间去做完他们今天的农作,因为到了晚上,天色暗下来就没有办法劳动了。

而且与其说唐朝是以胖为美,不如说是以丰腴为美。唐朝所推崇的那种美,不是吃的膘肥体壮满脸横肉的那种,而是说女子该有肉的地方有肉,该苗条的地方苗条,所以说,有些女生认为自己到了唐朝就是美人吗?不你不是。

我们从很多唐朝的文献,还有古诗中都可以看出,他们当时说推崇的是体态丰腴,身形婀娜多姿,肤色白皙细腻,腰肢盈盈一握的美人。这样看来是不是和咱们现在的审美差不多,就是说胸大屁股翘,中间一点小蛮腰那种感觉。

  唐朝以胖为美,因为唐朝时期经济发达,百姓富裕,为“胖”奠定了基础。与古代西方相比,中国先民很早就与自然建立了亲和协调的审美关系,并且善于赋予自然审美以丰富的精神内涵;这种审美心理定势,滥觞于先秦时期出现的“比德”山水观。

  孔子从自己所奉行的仁学立场出发,提出“乐山”“乐水”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以水的源
  远流长、奔腾不息、盈科而前的动态特征,比喻君子博学深造和不断进取;以山的稳重静穆、参天拔地、滋育万物的静的特征,象征君子沉静刚毅和仁爱友善。孔子山水观的合理性和深刻性,在于它既注意了自然山水的外部形态特征 水的动态和山的静态 ,又不停留在对自然山水的外部形态的感性直观上,而是进而揭示人与自然异质同构,即道德秩序与自然秩序相互感应的关系。

  要实现自然物的形态和人的精神之间的相互感应,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审美修养和人格修养。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太阳月亮有光辉方能“照亮”和“唤醒”万物;观水也要借助君子的慧眼,透过水盈科而行的感性现象,领悟到必须不断修养和磨炼才能达于大道的道理。自然形式美的发现,不仅要有能看懂形式美的眼睛,而且要有达于大道的人格修养。这种自然物的形态和人的精神之间的相互感应之说,极大地拓展了自然审美的精神内涵和想象空间。

  其后,屈原则从自我情感体验出发,使自然审美深入到情感净化和人格升华的层面,进一步拓展了自然审美的精神内涵。他以自然物比附人格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用心灵深入到大自然的精英中

如果根据人们想要穿越回古代的朝代做一个排行榜,那么唐朝必定可以名列前茅。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大唐盛世民风开放,老百姓也都安居乐业,不管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始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想要穿越回唐朝的人中,女性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主要还是因为现代人普遍都有着认为唐朝就是以胖为美这样的主观理念。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唐朝人一天就吃两顿饭,为何他们还会以胖为美呢?有专家就出来辟谣了,声称以胖为美都是胡诌,杨贵妃本人可不背这锅,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本身它就不成立,毕竟唐朝压根就不是以胖为美的。一般来说,唐朝被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这四个时期,大家普遍认为在盛唐时期因为国家有钱再加上民风开化,因此胖就是美的审美也体现了大天朝包容一切的特质。

而这一说法的来源还跟一个关键人物有关,也就是唐朝公认的第一美女杨贵妃,既然就连大美女身材都是胖胖的,那么必然唐朝的人都是以胖为美的,再加上《资治通鉴》等著作都用丰艳一词来形容杨贵妃的身材如何,因此得出杨贵妃是个胖美人这一结论似乎也是无可厚非。

可关键这些史书的作者和杨贵妃压根就不是一个朝代的,见都没有见过杨贵妃本尊就得出如此结论,可信度十分堪忧。对此我们只要在唐朝人所写的诗歌著作里面找一找相关的证据,就可以得知杨贵妃到底是怎样的身材了。

在《长恨歌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形容杨贵妃是纤秾中度,意思就是说她的身材胖瘦适中,另外当初玄宗带着杨家人一同共游曲江的时候,杜甫曾在见识过过杨贵妃之后,写出了那首著名的《丽人行》,里面所描写的杨贵妃就是“骨肉匀”,骨肉匀这三个字无论放在哪朝哪代哪个国家,应该都不是指对方是个胖子吧?

还有白大佬所写的“侍儿扶起娇无力”,可以看得出来杨贵妃是那种瘦弱的需要人照顾服侍的样子。其实我们除了探讨杨贵妃到底是胖是瘦之外,对于唐朝到底是否真的是以胖为美为标准,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论断,下面就来跟着小编看一看唐朝大佬是什么样式的审美吧。

当初唐玄宗在给他的儿子选妃的时候就有一个要求,必须要细长洁白,另外他的大哥也就是宁王李宪曾经抢了别人的老婆,而那个女子长得也是纤白明媚。我们再看一看唐玄宗其实并不存在的老相好梅妃,清瘦娇俏的像朵梅花,这才有了梅妃的称号,所以我们通过史料可以发现盛唐压根就没有认为胖即是美这一说。有些人可能会说,明明那些已发现的唐代仕女图上面的侍女一个个都胖乎乎的,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事实上,这一切都跟地域有关,当时的首都长安在关中,然而关中这里长得胖的妹子比较多,因此画师在画画的时候,大多都是以关中女子为参照物,以此也显得更加写实。也许有人又会说,那敦煌壁画里的那些胖女孩儿又是什么情况呢?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毕竟敦煌受佛教影响较深,因此敦煌壁画在创作时也是受到了佛教菩萨形象的影响,既然菩萨都是富态而庄严的,那么受其影响深远的敦煌地区的壁画,也必然会选用这种肉呼呼的女子形象在作为主体。



唐朝的以胖为美,这个胖不是我们现代的肥胖,而是丰腴,是说身材凹凸有致,所以可以看出唐朝人民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好的。

以胖为美是古代人的一种审美,他们认为女人更加的丰满,圆润一点更加的好看。

因为在唐朝统治者是契丹人,他们的审美和我们并不同。所以当时以胖为美。

因为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把胖当作美的标准。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在吃上面下了大功夫,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风格,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无论历朝历代百姓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百姓每天只吃两顿饭。或者说到宋朝之前,人们是吃两顿饭,一顿是在早上七点到九点,另一顿是在三点到五点。一、粮食生产少人们吃两顿饭不代表...

古人日图两餐,夜图一宿,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吃三餐的?
中国人是从近现代学习西方文化时才渐渐开始吃三餐的,在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一日两餐,这也是古代生活习惯导致的饮食方式。古人其实也有吃三餐的时候,只是那时的三餐并不能完全成为三餐,因为第三餐是夜宵。“日图两餐,夜图一宿”是古人的生活习惯,这是指古代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这种饮食方式是古人的...

现代人一日三餐,为什么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饭
古人一日几餐,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为了养生,而是受到物质条件和社会行为的制约。在物资并不充沛的时代,古人多以“一日两餐制”居多。一直到先秦,寻常百姓家都是 “两餐制”。这两餐中,第一顿饭“朝食”,称为“饔”,第二顿饭“哺食”,称为“飧”。“一日三餐”的饮食风俗始于魏晋以后,但...

古代人一天为什么只吃两顿饭,他们不饿吗?
我们现在人一日三餐是很正常的饮食习惯,有时候晚上还会加个宵夜什么的,可是在古代,人们一日可是只吃两餐的,并且这个习惯从上古时期就开始了,商朝规定的一日两餐,上午七点到九点吃的饭叫大食,下午三点到五点吃饭叫小食,宋朝也是每天早晚一共只吃两顿,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一样,明清时期依然...

在宋朝以前,古人基本上都是一天只有两顿饭,为什么会这样呢?
古代人吃两顿并不是固定的!他们只是有两顿正餐,但是中间还是会吃点馒头包子等点心的,这是由其职业造成的。在古代,由于单位产值很低,这使得农民们必须耕种很大面积的土地才能获得足够多的收益。这土地距离家的距离往往非常远,有的人需要走个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这意味着他们是不能回家吃中饭的,...

古人一天吃几餐?
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秦汉以前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

为什么古人“一日两餐”?贵族与普通人吃饭又有什么区别?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其实真的非常的艰苦,所谓的两餐制度,那真的是让人揪心落泪。结合开篇所说到的悯农,那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代人能够吃上一天三餐,应该好好珍惜。四、贵族两餐制的缘由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中国人的一个政治作秀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规定每天只能吃两顿饭?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受过苦,他知道温饱思淫欲,所以就规定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而且古人认为吃三顿饭是对上天不敬的,对身体也不好。

古代一天只吃两餐的,那么一日三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也包括饮食文化,据现代学者考证研究发现,中国一天吃两顿饭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商代。在史料记载中,也发现商代是实行一日两餐制的饮食制度的。那时候,古人们上午七点至九点为“大食”,下午三至五点为“小食” 。但为何会突然变成了三餐呢?原来...

中国古代有一日两餐的习惯早早资料说说为什么?
第一次生火创造的新鲜食物,而所谓的晚餐,并不是在晚上上另外生火,再做新的伙食,而是直接吃早上做的饭菜。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其实真的非常的艰苦,所谓的两餐制度,那真的是让人揪心落泪。结合开篇所说到的悯农,那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代人能够吃上一天三餐,应该好好珍惜。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古代人的一日三餐怎么吃? -
箕秆冬凌: 东方西方,饮食习惯皆一日三餐,不知是何时从菇毛饮血逐渐进化到养生这一文明习俗.不过,中国的三餐习惯,从庄子的“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语句中,可以证实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中国人已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南宋的大诗人...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晚饭的?有人说曾经的中国古人是不吃晚餐的,
箕秆冬凌: 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晚餐不吃可以吗,不是经常听说古时侯的人不吃晚餐的吗 -
箕秆冬凌: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唐朝人不吃晚饭,过午不食,那还要以胖为美? -
箕秆冬凌: 哈哈 可能是 唐朝人吃得少 瘦的人就多 所以 以胖为美 现在人 吃得好 胖的多 所以以瘦为美 自己猜的 其实这种问题 现在谁都 给不出来绝对正确的回答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为什么说唐朝遗害无穷 -
箕秆冬凌: 唐朝的遗害,大多以华夷之辨论说,认为唐接纳胡人,任用胡人而产生之后的五代十国及之后的辽、宋、金、西夏、蒙古,使中华文明亡于外族.这论点本身就不能成立,首先唐朝本身传承于北魏之后西魏,北周,隋,其自身就是多民族融合后的产物.陈公寅恪先生在《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言:“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世局”.胡汉通婚基本上己完成了一个民族的再造.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古代中国的瓷器享誉世界,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古代中国的瓷器享誉世界,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下列说法不正确... -
箕秆冬凌:[选项] A. 唐代开始中国瓷器输出国外 B.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C.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 明代开始烧制出青花瓷器 为什么选D呢 哪里不对?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茶马古道 阅读答案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 -
箕秆冬凌: (十八) 【参考答案】19.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连接内地与康藏之间的贸易通道. 20.唐代 到宋代 元代 到了清代 21.宋朝和藏族都非常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22. 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23.“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24.唐代文献中才开始有“茶马互市”的记载,而“茶马古道”的说法晚于“茶马互市”,所以,“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真的吗?听说古代人是不吃晚饭的?听说古代人是不吃晚饭的,一天只吃
箕秆冬凌: 非常不健康,应该是少食多餐最健康,有科学家做过实验,把三餐的食量分5次吃,实验证明最有利于健康.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材料一: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 -
箕秆冬凌:[答案] 1:史实: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条件: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2:增加财政收人;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3:①原因:北美人民反对英国高压政策,维护...

都安瑶族自治县17222659758: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有人认为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唐诗的高度繁荣.但与此同时,古人也一直有着“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说法.请联系... -
箕秆冬凌:[答案]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