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一日两餐”?贵族与普通人吃饭又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欧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对于这个疑问,肯定很多人都会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那肯定是一日三餐。毕竟饿了一晚上,早上吃个饭是最好的补充时间,然后早上到中午又过了那么长时间吃过中饭也是正常的,中午到晚上又过了那么多时间吃晚饭,是很合理的。所以按照正常的吃饭和最合理的吃饭时间,应该是一日三餐才对。


二、一日两餐

《论语集注》中记载“朝曰饔,夕曰飧”。这一段就很好的向我们表达了,在孔老夫子那个年代就已经是执行两餐制度,那就是早上吃一顿,晚上吃一顿,中间没有午餐。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这个两餐制度其实有着很明显的讲究,按照历史说法,所谓的两餐时间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讲究来的。由于古代没有电灯,所以到了夜晚,只要太阳落山,大家就基本上回家睡觉,而等到太阳出来或者鸡叫的时候,大家又出来劳作。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奋的,在天亮以后立刻就起来工作大约过两个小时,到9:00的时候,大家就会开始吃饭。可以说早上吃饭的时间是在9:00,这和现代人的8:00左右差距还是明显。

随后,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收工休息吃晚饭,晚饭的时间大约在7:00左右,都比我们现代人要晚不少。



因此结合来看当时的两餐制度,中间跨度极大,而且劳作强度也比较充足,可能会饿肚子。那么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涉及到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二、两餐制的自然原因

这自然原因就是因为古人所有的生活节奏还要跟着节奏,都是跟着天来的。正如曾仕强教授在《易经》里面所讲,自从皇帝开始实行耕种制度以来,所有的劳动人民没有时间的概念,只能跟着太阳的运动而行动。太阳出来就出不来工作,他要落下大家就回家休息。

而且,由于当时古代农民特别的勤奋,因此早上起来以后,都会趁着干劲多做一点事情,然后再吃饭,然后整天累到已经动不了的时候再回家吃饭休息。所以,太阳的东升西落成为了两餐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自然原因。

当然了,这个自然原因还是一个辅助因素,因为人如果肚子饿了还是想要多吃饭的,自然无法决定人的主观意志,因此人为原因就来了。

三、两餐制的人为原因

其实,人为原因不是说哪位皇帝规定所有的人只能吃两顿饭,而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农耕经济虽然非常的发达,但是每一个农民其实都吃不上饭。


所以,一方面是穷吃不上饭只能吃两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更多的工作,更多的生产,所以迫不得已压缩时间。

对此,有学者曾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所谓的早餐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第一次生火创造的新鲜食物,而所谓的晚餐,并不是在晚上上另外生火,再做新的伙食,而是直接吃早上做的饭菜。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其实真的非常的艰苦,所谓的两餐制度,那真的是让人揪心落泪。结合开篇所说到的悯农,那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代人能够吃上一天三餐,应该好好珍惜。

四、贵族两餐制的缘由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中国人的一个政治作秀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贞观之治》里面,关于李世民向上天祈求降雨的仪式。

在历史记载中,太宗皇帝为了求雨,整个人脱了个精光,然后身上绑着鞭子,老老实实跪在烈日之下,如此保持三天的时间,然后累倒在地。这并非是太宗皇帝有SM的癖好,而是因为他要向天下人做出皇帝的姿态,皇帝想要以身作则,请求下雨,如果下了雨,那代表皇帝确实有人得,如果没有下雨,皇帝的姿态摆在那里,老百姓也不会格外生气。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再来看一下贵族的两餐制度,那就很明显了。

因为贵族在天子的号召之下要与民同乐,所以他们也实行所谓的两餐制度,想要与老百姓保持一致,这样大家就不会那么反感。但是我们可不要觉得这些贵族和李世民一样,甘愿受苦,他们可不是这样的人物。

根据史书记载,或者大家可以看一下《东京梦华录》,这些贵族,他们除了主食以外,随时都有水果点心,还有各种各样的稀奇食物来进行补充。因此他们和农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没有吃的就真的没有吃的,而另一个是没有正餐,但是还有各种甜心。所以贵族弄“一日两餐”制度那真的是作秀,但是他绝对不会受苦,这和老百姓差别很大。

小结

看完这些历史记载以后,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感想。以前我们读《悯农》的时候,只会觉得粮食很重要,我们不能糟蹋。但是真的看到这些历史记载,我们不由得会感觉到一些心酸。古人真的太辛苦了,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连饭都吃不上,只是想要活下去。


反过头来,他们没日没夜工作所做出的那些贡献,最终无偿的流入到了贵族和统治者的手中,这个封建时代真的是一个吃人的时代,而我们历史上看到的那些辉煌,全部都是贵族的表现,但是却都基于老百姓的血泪。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可以吃一日三餐,我们也可以像贵族一样随意的享受这些点心,但是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庆幸,而应该要感到感恩。如果没有曾经老百姓的辛勤劳作,我们就没有现代生活的如此的美好,而且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反思,如果没有孙中山的一些先辈的努力与奋斗,我们不可能打破曾经的封建社会,打破曾经的阶级社会,享受现在的平民时代。




为什么古人“一日两餐”?贵族与普通人吃饭又有什么区别?
6. 关于贵族的两餐制度,它与普通人的两餐制度有所不同。贵族在表面上与民同乐,实行两餐制度,但实际上,他们随时都有水果、点心等食物补充,这与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7. 总的来说,古代人的两餐制度是由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共同决定的。在现代社会,我们能够享受一日三餐的生活,这...

古人一日几餐
有学者分析,大食的时间应该是上午八点,小?食的时间应该是下午四点,也就是说,在商朝的时候,古人的一日两餐。后来,中国人又将这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平均划分为十二个时段,这就是我们比较熟悉、也经常听到的“十二时辰计时法”了,这时候的古人依旧是一日两餐,时间跟之前也差不多,在上午7点到9点...

古代人一天为什么只吃两顿饭,他们不饿吗?
我们现在人一日三餐是很正常的饮食习惯,有时候晚上还会加个宵夜什么的,可是在古代,人们一日可是只吃两餐的,并且这个习惯从上古时期就开始了,商朝规定的一日两餐,上午七点到九点吃的饭叫大食,下午三点到五点吃饭叫小食,宋朝也是每天早晚一共只吃两顿,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一样,明清时期依然...

古人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由?
尽管如此,汉朝的古人实际上已经实行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在午间,他们会吃一些点心来缓解饥饿,这表明一日三餐的习惯在古代并非不存在。一日两餐的习惯在古代社会中根深蒂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这种饮食习惯都被广泛接受。皇族成员虽然食物更为精致,但普通百姓的餐点也同样注重自给自足。他们种植...

一日三餐的由来
秦汉时期民间一天吃两顿饭,“朝食”为主餐,战国时期贵族多了夜餐,实行一日“三餐制”。典故: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

古代人称吃晚饭是什么?
古人称晚饭称飧或食,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记载: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

标准一日两餐时间 有什么典故
4、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5、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

古人为何一天只吃两顿饭,当时的生活习惯有关?
因为那个时候的农作物每亩的产量不是很高,所以即使农民很认真的工作,也只能够勉强维持一个温饱,像在在南宋以前,虽然大多数人是在是吃的是两顿饭,但是贵族他们还是吃的是三顿饭,到了南宋以后,经济发展的比较迅速了,生产力提高了,大家都开始一天吃三顿饭了。其实一日三餐也并不一定以后都会固定...

唐朝人一天吃几顿饭???
唐朝处于餐制的过渡时期,有吃两餐的,也有吃三餐的。先秦时期,古人一般遵循“一日两餐”的饮食习惯,即“两餐制”,也是以此适应下地种田的时间需要。在甲骨文的有关记载中,有“大食”“小食”的相关记录。商代的计时法,称上午7—9时为“大食”,下午15—17时为“小食”,两餐就食的时间已...

古代人一天吃几顿饭?
到了清朝时期,皇宫中的人就是一天吃三餐的,但是平民还是以一日两餐为主。直到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这种一日三餐的说法逐渐流行,很多平民都接受了这样的三餐安排。到了现代,三餐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总的来说,古人每天只吃两餐,很可能是在农活开始前和农活结束后的这两个时间段里吃饭的。

永定县17866795502: 古代人一天吃几顿饭?
勾贡儿童: 时候多为一日两餐的,以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习惯.早餐在7点——9点左右,吃的多些,因为要应付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称为“大食”;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因为就要天黑了,不能再去劳动,所以吃得少些,称为“小食”.但在上层社会和士人当中却实行三餐制,并逐渐流行开来.三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人还实行两餐制外,都是一日三餐的了,但吃的时间和现代有所不同.第一餐为朝食,也就是早食.一般在天色微明以后;第二餐为昼食,在上下午交替之时;第三餐为飧食,在下午3——5时.

永定县17866795502: 古时的一日两餐跟现代的一日三餐都有什么好处 -
勾贡儿童: 吃两餐主要两个原因: 1.生活水平所迫,吃不起,一般来讲,吃两餐,9点的那餐是正餐,4点的就可能只是喝点粥之类的. 2.晚上没有夜生活,因此比较早睡,早上起的也晚,因此只需要两餐.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庄子的文章中就有提到一日三餐,可见,那时候也是有吃三餐的,到了汉朝,由于皇帝早朝制度,起的早了,也就饿的早了,于是开始一日三餐,甚至于一日四餐.当然,这与皇帝能够吃得起也有关系.

永定县17866795502: 古人也是一天三餐饭吗? -
勾贡儿童: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

永定县17866795502: 为什么是“一日三餐”,而不是“一日两餐、一日一餐”
勾贡儿童: 1、秦汉以前,一日两餐时,当时人们的认识和解释,叫做“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 其意思是说,人们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过两餐,便意味着一天的时间就过...

永定县17866795502: 古代人是一天两顿饭吗 -
勾贡儿童: 不是每个朝代都是2餐的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永定县17866795502: 古人一日吃几餐?
勾贡儿童: 一日三餐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的 约定俗成的就餐制,在我国,一日三餐 源于汉,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 古人对进餐时间很讲究,在不应进餐的 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 特别的犒赏. 汉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一日三 餐或四餐.《白虎通义》载:“平旦食, 少阳之始也;画食,太阳之始也;哺食,少阴 之始也;,莫食,太阴 之始也.”并且,三餐有了早、中、晚的分称.早饭,汉称寒具,指起床洗漱后所用之小食;至唐,改称点心;午饭,古称中饭或过中:晚饭称晚餐.

永定县17866795502: 为什么要一天吃三餐 -
勾贡儿童: 一天三餐使我们最常见的饮食方式,这个方法可以保证每天正常的进食时间,也更能把握好每次进食的食量,每餐之间不会间隔过久,每餐也不会吃得过多,是个风险低的饮食减肥方法.如果每餐都能控制好进食的饭量,且能保证规律的作息时...

永定县17866795502: 古人两餐制怎麽吃?
勾贡儿童: 古人一般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又称饔)和?(又称飧),这是和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制度与当时食源不充足相适应 汉代把午饭称为“饷”,《说文》:...

永定县17866795502: 为什么古人把两小时做为一个时辰 -
勾贡儿童: 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古代劳动人民最初给一天内的气象配了代表词.如早晨因太阳出来而植物启动了生长,所以这时辰别名为"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