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的几个一等公爵,为什么后来都被灭了?

作者&投稿:承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周采取分封制,分封的几个一等公爵,为什么后来都被灭了?~

要知道为何周王室分封的一等公爵为什么最后都被灭国了,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周王室分封的一等公爵都有哪些,周王室分封的一等公爵分封的对象分别是周王室的宗亲、建国功臣、上古先贤之后等。

西周建国后共分封了八位一等公爵诸侯。他们分别是:炎帝后裔(姜姓)分封焦国;黄帝后裔(伊姓)分封蓟国;唐尧后裔(祁姓)分封祝国;虞舜后裔(妫姓)分封陈国;夏禹后裔(姒姓)分封杞国;商汤后裔(子姓)分封宋国;周武王的叔爷爷太伯和仲雍的后裔(姬姓)分封虞国;周武王的叔叔虢仲虢叔(姬姓)分封虢国。是不是感觉很陌生,陌生是正常的,因为在历史上这些国家基本没什么大事发生,除了被灭的时候,像我们熟知的齐、鲁、燕、卫等诸侯国在开国时都是封的二等侯爵。

那么为什么一等功爵的国家都被灭了,而二等侯爵的国家却很强盛呢?其实一等公爵从西周分封的人大部分都是上古先贤和战败国家的后裔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之所以分封出这些一等功爵的国家只是为了体现周王室的仁德之名,而且这些一等公爵其实都是很小的,基本都是被二等侯爵的分封国给包围的。毕竟周王室也怕这些上古先贤、商朝后裔起兵造反,算是一种遏制吧。

所以在东汉时期,诸侯国不在服从周王室开始相互征伐,这些一等公爵的分封国都被周围的国家给灭掉了。只有宋国还短暂的崛起了一次,其他的诸侯国都是直接被其他强大的诸侯国踏平了。
  

这八个公爵国发展不起来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非本姓,而是国土小。西周在建立之后,在政治之上推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可以说这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政治分配方式,在最早的时候,各个封国的地位是等同的,但是这些国君的地位却相距甚远,分成了整整五个等级,其中地位最高的便是公爵。

在最开始的时候,周朝一共分封了八个公爵,分别是焦、蓟、祝、陈、杞、宋、虞、虢这八个国家的国君,这八个国家的国君基本上都是先贤后裔和武王的长辈,就连武王的亲兄弟也只是侯爵。但是这八个国君地位最高的国家,却没有一个成为大国,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八个国家之中,有六个是先贤后裔,不属于王室嫡系,之所以得到公爵的名号也是抬举而已,姬姓一族肯定是先紧着自己,一定会提防这六个国家,旁边都是一家人的联盟,这六个国家自然是翻不出来什么浪花的。毕竟自己要是想做什么,其他国家一定会先联手打击他们的。

而另外两个国家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同是一家人,也不存在敌对的事情,而且就在王畿之内,照理说发展的肯定更迅速,为什么它们最终只是小国呢?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既然位处王畿,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自然不会很大,在国土面积上面就已经输了,而且国土小,人自然也少,那个时候的战争主要依靠的就是人,所以说自然发展不起来,最终被晋国灭亡。

这八个公爵国发展不起来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非本姓,而是国土小。西周在建立之后,在政治之上推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可以说这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政治分配方式,在最早的时候,各个封国的地位是等同的,但是这些国君的地位却相距甚远,分成了整整五个等级,其中地位最高的便是公爵。

在最开始的时候,周朝一共分封了八个公爵,分别是焦、蓟、祝、陈、杞、宋、虞、虢这八个国家的国君,这八个国家的国君基本上都是先贤后裔和武王的长辈,就连武王的亲兄弟也只是侯爵。但是这八个国君地位最高的国家,却没有一个成为大国,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八个国家之中,有六个是先贤后裔,不属于王室嫡系,之所以得到公爵的名号也是抬举而已,姬姓一族肯定是先紧着自己,一定会提防这六个国家,旁边都是一家人的联盟,这六个国家自然是翻不出来什么浪花的。毕竟自己要是想做什么,其他国家一定会先联手打击他们的。

而另外两个国家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同是一家人,也不存在敌对的事情,而且就在王畿之内,照理说发展的肯定更迅速,为什么它们最终只是小国呢?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既然位处王畿,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自然不会很大,在国土面积上面就已经输了,而且国土小,人自然也少,那个时候的战争主要依靠的就是人,所以说自然发展不起来,最终被晋国灭亡。



之所以后来都被灭了,主要是因为没有多少人口,也没有多少土地,所以自然也就无法抵御外敌了。

焦、蓟、祝、陈、杞和宋六个诸侯,因为是先前圣贤的后代,都封为公爵,成为周朝的客卿。但这些诸侯毕竟不是周朝的嫡系,周围有更多的姬姓诸侯国,起到限制作用。齐,鲁,燕,卫,晋这些诸侯虽然是二等侯爵,都位于边疆的重要位置,疆域更大。
因而这六个诸侯除了宋国曾经短暂雄起,别的在春秋时期都默默无闻。

因为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啊,诸侯国多了,实力日渐强大,会危害到周天子的皇权,所以中央肯定要收回诸侯国的。

只是几个小国家,没有多少人口也没有多大土地,抵御不了外部势力的侵犯自然就被灭了。


西周分封的几个一等公爵,为什么后来都被灭了?
分封的对象是周王室亲族,功臣,上古先贤,还有一些边远的部落。西周分封了8个一等公爵诸侯,具体如下:炎帝后裔焦国,姜姓,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区。黄帝后裔蓟国,伊姓,今北京市市区。唐尧后裔祝国,祁姓,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县。虞舜后裔陈国,妫姓,今河南省柘城县。夏禹后裔杞国,姒姓,今河南省杞县。

西周采取分封制,分封的几个一等公爵,为什么后来都被灭了?
西周建国后共分封了八位一等公爵诸侯。他们分别是:炎帝后裔(姜姓)分封焦国;黄帝后裔(伊姓)分封蓟国;唐尧后裔(祁姓)分封祝国;虞舜后裔(妫姓)分封陈国;夏禹后裔(姒姓)分封杞国;商汤后裔(子姓)分封宋国;周武王的叔爷爷太伯和仲雍的后裔(姬姓)分封虞国;周武王的叔叔虢仲虢叔(姬姓)分封...

西周分封的几个一等公爵,为什么后来都被灭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周朝一共分封了八个公爵,分别是焦、蓟、祝、陈、杞、宋、虞、虢这八个国家的国君,这八个国家的国君基本上都是先贤后裔和武王的长辈,就连武王的亲兄弟也只是侯爵。但是这八个国君地位最高的国家,却没有一个成为大国,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这八个国家之中,有六个是先贤后裔,...

西周分封的几个一等公爵,为什么后来都被灭了?
比如,炎帝后裔焦国,唐尧后裔祝国,虞舜后裔陈国,夏禹后裔杞国等等一共8个一等公爵。因为周文王忌惮他们的原因,所以分给他们的国土要比二等侯爵的小。而这些国土往往挨着二等侯爵,这时,这些二等侯爵就可以很好的牵制住一等公爵,让周朝的分封地的权利维持平衡。这些一等公爵国家被灭的原因如下。其一...

西周八个公爵诸侯国,为何都没成为春秋大国?
而且西周时期一共只有八个一等公侯国,他们分别就是当时周王朝的宗亲,以及上古圣贤的后裔,或者为西周王朝建立巨大功勋的功臣家族。这八个诸侯国之所以没能成为大国,因为其中六个都不是姬家血脉,所以不会给予太多的权力。剩下的两个则是因为封地再天子附近,不敢发展壮大。这八个一等公侯国就是焦国...

历史第三期:西周分封了多个一等公爵诸侯,为何都没有成为春秋大国?_百 ...
周武王和周公总共分封71国,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53个,可见周初两次的大封建,所分封的诸侯多数是周王的同姓子弟,其次才是功臣。在封建制度下,周王又称为“天子”,具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分封诸侯的作用,就是要他们作为中央的屏藩。此外,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等。诸侯必须服从...

西周分封后,为什么爵位高的诸侯国大多灭亡,爵位低的越发强大?
周朝的诸侯爵位,是我们平时所谈到的,公侯伯子男这5个爵位,而公就是当时最高的爵位。在当时周朝能够得到这个职位的人,一般都是一些为周朝作出重大贡献,或者是或者是一些皇亲国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纷纷在距离天子封地不远的地方,特别是那两个皇亲国戚,更是就在天子的周边,因此他们...

周朝的王,公,侯,君是怎么回事
3、侯:周代五等爵中的第二个。周朝的诸侯大多数为侯爵,如齐、鲁、燕、韩、赵、魏、卫、邢、蒋、晋等国。卫国本为畿内诸侯,伯爵,后来卫武公有功于朝廷,被升为侯爵国家。战国时期的齐、韩、赵、魏等虽然后来谮称王号,但爵位没变,还是侯爵。4、君一般来说这时畿内附庸的称号,后来一些大国...

周时分封的爵位是如何分的?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孟子.万章篇》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

周朝分封天下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为何和西方贵族爵位一样呢...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参考: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

沐川县13880008099: 周朝封了哪些公爵诸侯 -
守显乙肝: 就两个,一个杞国,一个是宋国.周朝只封前一个朝代的后裔为公爵,杞国是夏朝的后裔,宋国是商朝的后裔.其他诸侯多为侯爵、子爵、男爵.可以看下《春秋左氏传》,上面是用多用国名+爵位来称呼某位国君的,如齐侯、鲁侯、郑伯、楚...

沐川县13880008099: “诸侯”跟“国君”是一回事吗? -
守显乙肝: 在周朝初时候,周公分封诸侯,就是把天下的土地分给有功劳的人或王族.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再小的叫做“附庸”.他们都是“国君”.比如微子启,本是殷纣王的“庶兄”,封在“宋”,就是今天的商丘,为“上公”,也就是一等公爵.西汉也是这样的分封.东汉时候,只有爵位,不再分封土地了.唐宋时期,宰相都封“公爵”,如裴度封为“晋国公”、李勉封为“姸国公”、王安石封为“荆国公”、司马光封为“温国公”、寇准封为“莱国公”,等.后来就不是这样了.比如“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他们就不是国君了.

沐川县13880008099: 西周分封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守显乙肝: 变化:个人感觉,本来周王室设立分封制是要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的,让诸侯固守疆土,适时朝觐.但是后来诸侯强大了,开始威胁了周王室的统治,并最终废除了周王.典型的例子有:楚王问鼎等!至于原因: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史海泛舟的上将很荣幸为您服务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沐川县13880008099: 西周分封制推行初期到哪些重要作用,?为什么能起到这些作用,?它后来为什么会走向崩溃?悬赏20噢~帮帮忙! -
守显乙肝: 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

沐川县13880008099: 蔡桓公到底是公爵还是侯爵 -
守显乙肝: 侯爵.公爵很罕见的,就算是齐桓公其实也不是公爵,只是允许谥号称公.西周分封就只分了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七个公爵诸侯国而已.其中虢国是因其开国君主是周文王的弟,故被封为公爵,其余六国君主之所以被封为公爵,皆因其为之前的王者之后裔.

沐川县13880008099: 周朝爵位是怎么回事啊? -
守显乙肝: 最早封爵的时候是根据与周王室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的,与后来的强弱没有关系,这个爵位不是根据国家的强弱实时调整的.比如宋国,因为是前朝商朝的后裔,所以被封为公爵.还有一些很小的也是公爵国,比如州国、虞国.齐国是侯爵国,不是公爵国.楚国是子爵国,但不是周朝分封的,而是后来屈服于周朝统治的.楚国的强大和爵位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由它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沐川县13880008099: 请问一下 秦国当初周天子封他为伯爵 后来因何被升做公爵? -
守显乙肝: 秦在西周的爵位是伯爵无误. 即便后来秦孝公——公元前343年被周天子赐予霸主称号,此时爵位仍然是伯爵;春秋在自己国内,或者诸侯之间尊称,都称公,但是真的在朝见,会盟等重要场合还是要称爵位!《左传》对秦君的正是称呼是秦伯.如此说来你可知否

沐川县13880008099: 诸侯国爵位的问题2
守显乙肝: 你可不能这样“姑且认为”. 周初一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并且明确地划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等.公爵主要是给周王室旁支以及前朝的王室.比如商王室的后裔...

沐川县13880008099: 周朝的王,公,侯,君是怎么回事 -
守显乙肝: 1、王:在周朝,王最初是天子的称谓,到了战国时期,一些实力较大的诸侯国国君也谮称“王”,这也是后来秦始皇要改天子称谓的主要原因.像你所列的秦武王什么的,他们是谮称王号,秦武王名义上的上级是周天子,也就是周王.2、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