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翻译官是什么官职,他们需要掌握哪些外语?

作者&投稿:厉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是中国最早历史最早的外语翻译官?他(她)是怎么跟老外沟通的?~

在我国,“翻译”作为一个词出现,是在南朝的梁慧皎《高僧传》中:“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而法显迁化。”但是翻译的工作开始得比这个时间早得多。早在周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翻译的官职。《周礼》中称当时的翻译官为象胥(“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喻说焉,以和亲之。”)《礼记》则对负责东南西北四方的翻译人员给予了不同的称呼:“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北方日译。 东汉以前,我国的翻译活动主要是各民族为沟通交流所需要的口译。佛教传人中国后,才出现了大规模的书面翻译。这种佛经的翻译肇始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到唐代臻于极盛,至宋代逐渐式微,入元代已近尾声。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翻译家,如东晋时期的释道安、唐代的玄奘等。他们不但有大量的翻译实践,还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标准和方法等方面的见解。比如释道安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理论,“五失本”是指有五种情况可以允许译文不同于原文,“三不易”指翻译工作中的三种难事:难得恰当,难得契合,难得正确。“五失本”与“三不易’’从理论上解决了“质”与“文”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表达原著的内容和义旨,又要力求译文简洁易懂。开创佛典意译新风的是鸠摩罗什(344—413)。他主张只要能存本旨,就不妨“依实出华”。后人称道他的译品“善披文意,妙显径心,会达言方,风骨流便”。到了唐代,佛典的翻译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玄奘不但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而且还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诸如增补、省略、变位、分合、替代等一些在现代翻译教科书中常讲常练的翻译技巧,在玄奘的译经中已经运用得存乎一心,十分熟稔了。

翻译官主要是在商务陪同或旅游陪同时提供翻译工作,需要发音纯正,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翻译准确、流利;并需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还需要积累大量商务和旅游知识
翻译官的教育培训: 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持有外语专业四级以上证书或一定等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分三级、二级、一级口笔译翻译和资深翻译4个等级,大体同目前翻译职称中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职称相对应。考试的难度大致为:三级,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外语大专毕业生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二级,非外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或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水平,并具备3-5年的翻译实践经验;一级,具备8-10年的翻译实践经验,是某语种双语互译方面的行家。资深翻译实行考核评审方式取得,申报资深翻译的人员须具有一级口译或笔译翻译资格(水平)证书;一级口译、笔译翻译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取得。
需有的工作经验: 发音纯正,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翻译准确、流利;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诚信可靠;工作认真细致,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了解相关的地理、文化知识。
职业发展路径:成为陪同翻译说明已具备很高的外语水平,这也意味着能够从事或胜任对外语要求较高的职位,如各大外企、外资银行、投行、四大、外贸公司、工程机械进出口企业等等,因而可以说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做过陪同翻译员还可以从事外语教师,从小学、初高中、高职、本科都能够胜任

古代的翻译官地位不高,主要翻译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语言。

古代的翻译官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可以说是一种很古老的官职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的语言不通,这些翻译官的出现,就是为了破解游牧民族的语言。因为精通各类语言的人并不多,所以有的时候需要翻译好几次,才可以得到比较精准的结果。因此那个时候翻译官有个官名叫做“九译官”,也就是说需要翻译九次才行。翻译官是一种需要技术的工种,但是地位并不高,品阶也不算高。

其实大家知道的和珅,也是一位很厉害的“翻译官”。他并不像影视剧里大家所看到的那样,是个不学无术的人。相反他本人仪表堂堂,精通多种语言,是深受皇帝喜爱的。他不仅精通满、蒙、藏、汉族的语言,对翻译这些语言十分在行。哪怕是英国人来访,和珅也能接待得十分妥帖。但那个时候,翻译官这个职业也没有引起什么重视。直到晚晴时期,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才出现了“同文馆”,专门培养翻译人才。也就是说翻译官从西周开始出现,到清朝尾声才算是被统治阶级重视了一下。

前期的翻译官主要掌握的还是自己国家中不同民族的语言,到了晚清时期则开始学习其它国家的语言,比如英语、日语和法语等等。语言相通是非常重要的,更有利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流。



每个朝代的官方翻译机构名字都不同,以唐朝为例,这个翻译机构交鸿胪寺,翻译官的官职叫做译语,他们要掌握的外语基本就是那些番邦属国的语言。

懂得东方语言的翻译官称为“寄”,通晓南方语言的为“象”,掌握西方语言的叫“狄鞮”,熟悉北方语言的被称作“译”。

中国古代民族比较多,当时的翻译官大多都是些传教士,翻译各种地方的方言,毕竟有名的翻译官就是郑和下西洋时候的马欢 ,他是回族穆斯林,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任

任职释译官员,中国古代民族比较多,当时的翻译官大多都是些传教士,翻译各种地方的方言,博览群书,了解各地民俗语言


中国古代对翻译官的称呼
答:通事。通事,指交际往来之事;旧指翻译人员。魏明帝曹_时有通事刘泰。西晋有通事、舍人各1人,东晋时合二职为一,掌呈奏案章。见《晋书·职官志·中书舍人》、《通典·职官三·中书令·通事舍人》。五代时契丹也置通事,以熟悉汉人习俗、通晓汉语的人担任。明代嘉靖以前有大通事、小通事...

中国古代对翻译官的称呼
中国古代对翻译官的称呼是“舌人”或“寄应”。“舌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是负责翻译外族语言的官员。在古代,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需要翻译官来沟通语言和文化,因此“舌人”成为了翻译官的代称。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还需要了解不...

1. 翻译人才在中国古代被称作___。
每个朝代的官方翻译机构名字都不同,以唐朝为例,这个翻译机构交鸿胪寺,翻译官的官职叫做译语,他们要掌握的外语基本就是那些番邦属国的语言。

翻译在古代的叫法
在古代,翻译一般被称为“译员”、“通事”或“翻译官”。在中国古代,译员一般是指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语言,能够进行语言翻译和交际的人。在历史上的外交活动、官方文书、商贸活动中,译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中国的官方机构中,专门设有“通事司”来负责官方翻译工作。总之,翻译在古代被视为一项...

中国古代对译者的称呼
象胥,舌人,反舌,行人,译官令,九译令,译语人,少卿,典客,大行令,大鸿胪,典乐,客曹,译长。中国古时候,各朝各代为了促进民族融合,加强对外交流,专门设置了翻译官职。据考证,这类职位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当时的译者主要从事口译工作,因此也被称为“舌人”。根据《周礼》和《礼记》记载...

古代的翻译官叫什么蚂蚁
古代的翻译官被称为“舌人”或“象胥”。在古代,翻译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语言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交流者。他们需要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因此,他们通常都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交流场景。“...

古代对翻译的称呼
答:胥,舌人,反舌,行人,译官令,九译令,译语人,少卿,典客,大行令,大鸿胪,典乐,客曹,译长。翻译官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中国的翻译这一职业始于周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不一,与境外的往来也很频繁,因此历朝历代都设有专职翻译机构。

古代的翻译官叫什么蚂蚁
古代的翻译官叫通事。根据相关信息查询显示,通事指交际往来之事,旧指翻译人员,语出周礼秋官掌交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

古代从事翻译的职业
古代从事翻译的职业是通事。通事,指交际往来之事;旧指翻译人员。语出《周礼·秋官·掌交》:“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职业来源:关于翻译官最早的记述出现在周朝,那时的“译”专职从事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翻译这个职业在我国由来已久,中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不一,与境外的往来...

古代翻译官叫司寇还是通事
在古代,通事常用来指翻译人员,主要负责交接往来、朝觐聘问和沟通信息,承担语言翻译和文书译写职能,也是官民互动、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司寇是中国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传统的观点认为,早在西周初年便出现了掌管司法活动的司寇一职,但根据出土文献显示,晚至西周中末期,司寇才作为执事出现在金文中...

万源市18492631500: 古代有类似如今的翻译的官职吗 -
漕修卡前: 有,翻译官是一种古老职业.关于翻译官最早的记述出现在周朝,那时的“译”专职从事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礼记·王制》如是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其中寄、象、狄干的也是翻译的工作.后来,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翻,成为“翻译”一词,一直流传至今.那为何不说翻寄、翻象、翻狄呢?中国古代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古人对译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寄、象、狄,称其为翻译就不足为奇了.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设立同文馆,专门培养英文、法文、俄文等语种的翻译人才,中国的翻译事业至此才真正步入正轨.

万源市18492631500: 中国的第一个翻译官是谁? -
漕修卡前: 在我国,“翻译”作为一个词出现,是在南朝的梁慧皎《高僧传》中:“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而法显迁化.”但是翻译的工作开始得比这个时间早得多.早在周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翻译的官职.《周礼》...

万源市18492631500: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 -
漕修卡前: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如下: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

万源市18492631500: 有翻译官这个职业(官职)吗 -
漕修卡前: 这个职业(官职)吗 This occupation (official):

万源市18492631500: 我国历史上舌人是什么人 -
漕修卡前: 舌人古代的翻译官. 《国语·周语中》:“故坐诸门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 韦昭 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地理》:“译语人曰象胥,又曰舌人.” 清 赵翼 《同北野潄田观西洋乐器》诗:“年深习汉语,无烦舌人译.” 做人要有素质,一分回答一分收获. 回答完毕,请选择采纳.

万源市18492631500: 当一名国家翻译官需要哪些条件?通过哪些考试?准备过哪些证书? -
漕修卡前: 考上外语外贸大学之类的,或者学习你想学习的语种,以后就容易踏入这个圈子了.像法语翻译官要学法语,最好能去法国留学个一两年.其他也差不多

万源市18492631500: 中国古代有哪些官职?是汉朝.还有它们相应的职责. -
漕修卡前:[答案] 年更名为大鸿胪. 大鸿胪分管边区少数民族事务和诸王列侯朝聘事务. 大鸿胪官吏: 大鸿胪,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鸿胪文学, 大行治礼丞, 大行卒史, 行人, 翻译, 主客. 7,宗正 宗正主管皇室的宗室事务,皇帝,诸侯王,外...

万源市18492631500: 中国古代有哪些官职的别称? -
漕修卡前: 1.状元: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另外也指武举中的第一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