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告诉我我国的地貌特点啊?

作者&投稿:星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军事规则的故事??~

军事地形学知识


--------------------------------------------------------------------------------

日期:2003-8-16 0:37:02 编辑:ljz
第一课:基本常识

军事地形学,是根据军事行动的需要研究和利用地形的一门学科。为什么要研究和利用地形呢?因为军队的一切战斗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进行的,都要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学习军事地形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熟练地掌握识图、用图的技能和要领,达到行动时判定方位不迷向、到实地能对照地形选准位置、按照地图行进不走错路。为了识图、用图,还必须先了解绘制军事地图的一些基本原理。

绘制地图的基本原理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指地球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物体,如江河、湖泊、道路、村庄等。 地貌: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如山地、平地等。
地形图(以下简称地图)则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投影图。
完成军事地图的绘制,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要素。
(一) 地图的投影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自然球体,而军事地图是一个平面图。为了解决地球曲面与地图平面之间的矛盾,采用的是高斯投影的原理。即用横圆柱面套在地球椭体的外面,与中央经线相切,并使横圆柱轴通过地心,然后根据等角不变的道理,用数学的方法将地球的经纬投影到横圆柱面上,再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描绘在平面图上。 我国规定, 从1:2.5万至1:50万比例尺的地图,采用经差6o分带法,即以起始经线为零,每隔6o为一带,全球分60个带。1:1万及大于1:1万比例尺地图,采用经差3o分带法。
(二) 地图的坐标
确定某点位置的有关数值,称为该点的坐标。地图上的坐标分为地理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两种。
1、地理坐标
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叫该点的地理坐标。用度、分、秒来表示。
(1)地理坐标网的构成,是按照国际规定,经度从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为零起算,向东、西各180o;纬度,从赤道算起,向南、向北各90o。地理坐标通常用以指示舰艇、飞机和某一目标的位置。
(2)因地图是按照经纬度分幅的,故在军事地图上均有地理坐标的表示。即:在小于1:20万比例尺的地图上均绘有地理坐标网,并有经纬度数值;在大于10万比例尺的地图上,图廓间绘有分度带,南北内图廓线即是纬线,东西内图廓线即是经线。
2、平面直角坐标
用平面上的长度值,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直角坐标,叫该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军事地图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不同于数学中笛卡尔坐标系:其经线为坐标纵轴X,赤道为坐标横轴Y。
为了便于从图上直接量测任意点的坐标值,又以公里数为单位,按相等的距离作与纵横轴平行的若干直线,构成平面坐标网,即可从地图上迅速、准确地确定某点的位置,指示目标,量算距离和面积。
(三)地图的比例尺
图上某线段的长与相应实际水平距离之比,叫地图的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衡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显示的地形越详细,精度越高,但所含地形的范围就越小;地图比例尺越小,则情况相反。
地图比例尺是在地图上量算长度和面积的依据。
我军使用的地图比例尺为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1:100万六种。
(四)地物符号的规定
在地图上,地物是根据规定的符号和注记来表示的。具体又分为符号的图形规定和符号的比例规定。
1、地物符号的图形规定:多数地物,按照地物的平面形状表示的,如居民地、桥梁、江河等:有些地物是按地物的侧面形状表示,如亭、塔、烟囱等;少数地物是按有关的意义来表示,如气象站、变电所等。
2、地物符号的比例尺规定:一类是按比例尺表示的符号,如居民地、森林、湖泊、大的江河,其外部轮廓均按比例尺缩绘;二类是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如道路、小的河流等,其长度按比例尺表示,宽度不按比例尺表示;三类是不按比例尺表示的符号。一些实地面积很小,但对军事有重要意义,如亭、塔、三脚架、独立房等,在图上只能了解其位置,不能测定其大小。 有了以上的地物符号和注记,就可以识别出地物的分布、形状的大小,了解江河的宽、水深和流速,以及桥梁的长宽、载重和性质等。
(五)地貌符号显示规定
1、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设想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层地水平切开,山的表面便出现一条条闭合的截口线,把这些截口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便出现一个圈套一个圈的曲线图形。因为同一条曲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所以这种曲线叫等高线。地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显示地貌的。
2、等高距的规定
相邻的两个等高线的水平截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叫等高距。用等高线和等高距相结合来显示地貌。我军通常的地图为1:2.5万、1:5万和1:10万,在地图上绘制等高距的规定,分别为5米、10米和20米。
3、等高线的分类
为了便于进一步详细判读地貌和计算高程,根据起的作用不同,又把等高线分为四种:
(1) 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在图上所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2) 计曲线,也叫加粗等高线。是按规定的高程起算面算起,每隔四条首曲线描绘的粗实线,以便在地图上判读和计算高程。
(3) 间曲线,也叫半距等高线。是以等高距的二分之一绘的长虚线,用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
(4) 助曲线,也叫辅助等高线。是按等高距的四分之一绘的短虚线,用来显示间曲线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
4、高程的起算
我国地图的高程,是根据青岛验潮站确定的水准原点起算的。从这个基准面起算的高程叫真高,也叫海拨。
有了上述规定,即可判断出山的各部名称,了解地貌的起伏状况,计算出高程、高差、坡度等,为组织军队开进、部署阵地、炮射击提供依据。
(六)地物、地貌符号颜色的规定
为使地图的内容层次分明,清晰易读,便于标绘战术情况,规定地形的符号用四种颜色加以区分:
黑色:用于居民地、道路、独立地物等。
绿色:用于森林、果园的普染等。
棕色:用于地貌、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及公路的普染等。
蓝色:用于水系符号、注记及普染等。


第二课 在实地怎样使用地图

学习军事地形学,是为了正确、熟练地使用地图。为此,必须掌握好判定方位、实地对照地图和按地图行进三个方面的技能和要领。
(一) 判定方位
行军、作战中,必须随时判定方位,只有了解了实地的方位,才能正确地使用地图。判定方位的方法很多。
1、利用指北针判别定
这是一种最简便,最基本的方法。判定时,把指北针放平,待磁针稳定后,磁针红色一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实地磁北方向。
2、利用太阳和时表判定
通常情况下,早上六时太阳在东方,12时太阳在南方,18时在西方。根据这一规律,便可以利用太阳和时表判定概略方位。判定时,先将时表放平,以表盘中心和时针所指的时数(每日24小时计算),折半位置的延长线对向太阳,此时,表的中心通过“12”的方向即为北方。
3、夜间还可用北极星判定(略)。
(二)地图与现地对照
使用地图时,应注意随时同现地进行对照,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变化,以保持正确的方向和位置。其要领通常是:标定地图、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和对照地形。
1、标定地图
标定地图的方法有:
(1)指北针标定:用指北针标定地图,可按磁子午线标定。先以指北针的直尺切于磁子午线,并使准星的一端朝向北图廓,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准“0”分划(或指标),地图即已标定。
(2)依直长地物标定:利用直长地物(如直长的路段、河渠、电线等)标定地图,可先在图上找到这段直长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地图和现地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再转动地图,使地图上的直长地物与现地直长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图即已标定。
(3)依明显地形点标定:依据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先确定站立点在图上位置,再选定远方的一明显地形点(如山顶、独立地物等),并将直尺切于图上的站立点和该地形点上,然后转动地图,通过直尺边照准现地明显的地形点,地图即已标定。
2、确立站立点在地图上的位置
确立站立点在地图上的位置,是地图与实地对照的依据。
(1)依明显地形点判定:当站立在明显地形点上时,从图上找出该点的符号,即是站立点的图上位置。
如果站立点在明显地形点旁时,可先标定地图,对照周围明显的地形细部,找出其与站立点的关系位置,即可判定站立点的图上位置。
(2) 用截线法确定:当站立点在直长物地上时,可用截线法确定站立点的图上位置。先标定地图,在直长地物的翼侧选择图上和现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将直尺边切于图上该地形点上,然后转动直尺,照准现地该地形点,并描画方向线,方向线和直长地物符号的交点,即为站立点的图上位置。
(3) 用后方交会法确定:站立点附近无直长地物或明显地形时,可采用后方交会法确定站立点的图上位置。先标定地图,选择图上和现地都有的两个明显地形点,在图上一个地形点上插一细针,将直尺边靠针转动,照准现地相应的地形点,并描画方向线;再用同样的方法照准另一地点,并描画方向线,图上两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的图上位置。
3、对照地形
对照实地的地形,首先应选择一个视野开阔的位置。先对照特殊明显的地形,后对照一般的地形,再由近及远、由点到线,或逐段分片地进行对照。
(三)利用地图行进
军队行进的基本方法,是对照地形沿道路行进,辅助方法是按方位角越野行进。训练时,按地图行进是在完成以上各阶段的基本训练之后进行的,是识图、用图的综合性运用。
无论是道路行进,还是按方位角越野行进,都必须抓好出发前的准备和途中对照检查这两个环节。
1、对照地图沿道路行进
(1)图上准备
图上准备必须认真、细致、具体,做到一标、二量、三熟记。
一标:即将行进的路线 、沿途各方位物(岔路口、转弯点、居民地的进出口等),都标绘在地图上,或绘制成略图。
二量:量算行进路线上各阶段的里程,计算出行进所需的时间,并注记在图上。
三熟记:熟记行进的路线。按照行进的顺序,把每一段道路的里程,特别是对转弯处,岔路口、居民地的进出口附近的方位物及地形特征,熟记在脑子里。
(2)行进中的要领
行进时做到方向明、路线明、和位置明。
方向明:在出发点要标定地图,对照地形,明确行进的方向,防止一开脚就走错路。
路线明:对行进的路线和里程,心中明确。
位置明:行进中,在每一个岔路口、转弯点时,都要随时对照现地的地形,明确站立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做到人在实地走,心在图上移。


地形与地形图在军事上的作用

地形图就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现地地形测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它的比例尺通常大于1:100万。它不同于看到的挂图和游览图,它对地形的表示精确、详细,是军队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战斗行动所必需的重要工具,也是一般干部战士在行军、作战中的向导,有人称它是指挥员的"眼睛"。

(一)地形与军事行动有什么关系

地形,顾名思义就是地表面的形状。它包括地貌和地物两项内容。所谓地貌,就是地面高低起伏的样子,如高山、丘陵、平原、谷地、冲沟等都是地貌。所谓地物,就是地面上的物体,如天然的江河、湖泊、森林;人工建造的道路、桥梁、房屋、水库等都是地物。这些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如平原、山地(山林地)、丘陵地、沙漠、草原和水网稻田地等。
由于地形对军队战斗行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古今中外能征善战的军事家,都把地形看作军队战斗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用兵的辅助条件。在《孙子兵法》中就有一篇是专门讲地形的。另一位军事家孙膑也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他在这里所说的"地利",主要指的也是地形条件。
毛主席对地形的论述也很多,指出“作战时选择突击方向和突击点要按照当前的敌情,地形和自己兵力的情况去规定。”又说“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干部队之情况,都将不能取胜。”意思是:一个指挥员指挥打仗的时候,必须熟知敌情、我情和地形三种情况;如果捉不住有利战机,不能熟知地形情况,不了解部队的情况,伏是打不胜的。
地形是客观存在的,它对军队的战斗行动总是存在着利弊不同的两种因素,如果能充分利用它的有利因素,避免其不利因素,就能大大促进战争的胜利,如果不懂得利用地形,就会在战争中碰壁,甚至导致战争失利,历史上这种例子是很多的。
水浒上的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因为没有弄清祝家庄的地形,特别是没有弄清盘陀路的情况,不知哪里是活路,哪里是死路,因此造成两次进攻失利。第三次攻打时,经过深入调查,摸清了地形,精心策划,里应外合才打下了祝家庄。
在现代,也有许多战例。
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利用山地易守难攻的有利条件,构筑与坑道相结合的防御阵地,只用少量的兵力,抗击了大批美军的轮番进攻,坚守四十多天,成为坚不可催的钢铁防线,创造了利用地形、改造地形的典范。
一九七三年十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进占戈兰高地,叙利亚军队用九百辆坦克向以军反击,由于以军占据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一战击毁叙军坦克八百多辆,正是地形帮了以军的大忙。
从这些战例中可以看出,从古到今,从近代战争到现代战争,地形都是用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很大。作战时,如能善于利用地形,并且加以恰当地改造地形,就能夺取战争的胜利;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地形,就可能导致战争的失败。

(二)各种地形在军事上有哪些利弊

地形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军队的运动、阵地选择、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工程构筑、荫蔽伪装、技术兵器的使用以及观察指挥等,每一行动,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条件对军队行动影响的程度和大小,主要是根据地形特点、所在位置、军队技术兵器和战斗任务等情况确定的。
要做到善于利用地形,必须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善于分析、判断各种地形的利弊。
平原。它的特点是地面平坦广阔,海拔不高,如我国有名的豫东平原,华北平原,松嫩平原等。平原地区道路宽广,纵横交错,交通方便,有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是大兵团作战的好地方。冬春季节,展望良好,射界开阔,但不便于荫蔽,配置在纵深内的直射火器不便于发扬火力,大部队行动容易暴露企图;夏秋季节,树木繁茂,青纱帐起,有利于荫蔽伪装,但又对观察射击不利。平原地区居民较多,农产丰富,对军队的宿营和物资补给有利;但在平原地区作战,遭受原子袭击时,危害范围较大,如能充分利用土堆、小丘、凸凹道等,则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丘陵地。从山顶到到山脚的高差在200米以下的高地,叫做丘陵。许多丘陵连绵交错的地区,就叫丘陵地,如辽西丘陵、胶东丘陵等。丘陵地的特点是:山顶形状浑圆,谷宽岭低,斜面较缓,谷内常有溪流,谷间和斜面上多为水旱田和幼树林。居民地多依丘傍谷,人烟较多,农产也较丰富。丘陵地有利于军队机动集结、分散荫蔽,便于观察射击和指挥,便于坦克越野行动,对于进攻或者防御都比较有利,是用兵的好战场。但若谷间有溪流和水稻田时,炮兵和坦克的机动就会受到一定限制。丘陵地由于地形起伏,对原子袭击有较好的天然防护作用,但山谷和凹地容易滞溜毒剂。
山地和山林地。高差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广大地区就叫山地。树木聚生的山地称山林地。山地的特点是:斜面陡峻,谷狭路窄,江险流急,村庄稀疏,物产少。山地便于凭险固守,荫蔽行动,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和设置埋伏,有利于发扬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有地独立作战,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后方基地。如我国的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都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但是,山地对判定方位、通行、观察、射击等均比较困难,不便于观察指挥。通信联络和协同动作,对坦克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影响较大。南方亚热带山林地更为特殊,那里山高、林密、路窄、洞穴多,加之气温多变,雨量不均,而且常有浓雾和低云,对军队行动影响更大。
居民地。就是指村庄、集镇和城市等人们聚居的地方。居民地对军队战斗行动影响的程度,是由它的大小、建筑状况、所在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的地形情况来决定的。例如郑州,位于河南中部。京广、陇海铁路和交叉点,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铁路交通重要枢纽,扼南北和东西交通之要冲。西边的荥阳、汜水,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战场。郑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是连接南北战场、支援前方、巩固后方的战略要地,也是敌人实施战略空袭的重要目标。
居民地,特别是大居民地的市区建筑物高大、坚固、密集,街道错综复杂,加上地下建筑,地道设备,容易构成坚固防御阵地,利于近战、夜战和小分队战斗活动。但是观察、指挥、协同和机动均不方便,常是敌航空兵、核武器、导弹和化学武器袭击的目标。因此,在居民地战斗,应根据不同的任务,尽量疏散配置部队,充分利用地下室和地道等建筑,加强防护和政治措施。
沙漠。就是比较广阔的沙砾地。根据土质又区分为沙漠和戈壁(即砾漠)。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宁夏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这类地形的特点是地面比较平坦开阔、视界广阔、道路稀少,水源缺乏,草木罕见,人们形容是"天上没飞鸟,地上不长草",方位物极少,很容易迷失方向。地区多流沙,地面松软,车辆通行困难,人马容易疲劳,构筑工事容易倒塌;戈壁地区则多砾石,地面平坦、坚硬,便于坦克装甲等车辆越野行动。人烟稀少,农产品缺乏,军队宿营和就地补给困难较多。沙漠对原子袭击的防护能力较小,由于地面反射辐射热的作用较强,所以危害程度也较大。施放毒剂和放射性物质比其他地形要广得多。由于缺水,对消除沾染和卫生处理也较困难。
草原。就是生长着繁茂草类和一些灌木的广大平坦地区,如我国的呼伦贝尔、以林塔拉、准葛尔盆地都有广阔的草原。草原的地形特点是;地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视界和射界比较开阔,利于坦克运动便于部队机动。但荒草和灌木较高而密集的地域,观察则受到一定的影响。高大的树木和方位物更少,因而判定立位物和指示目标比较困难;草原居民地稀少,水源不足,农产品缺少,部队宿营和就地补给困难较多。草原对原子袭击的防护能力较小,光辐射容易引起火灾,冲击波和放射性物质比其他地形散布较广。
恩格斯指出,在现代战争中"迅速判定地形的一切利弊,根据地形特点迅速配置自己的军队,成了对指挥官的主要要求之一。"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我们每个基层指挥员和战士,都要学会分析判断地形一切利弊的本领,做到善于趋利避害,计划自己的行动,充分发挥我军的长处和特点,去夺取战争的胜利。

(三)地形图在军事上有何重要作用

军队打仗,总是离不开地图的。有人把地图比作是"协同作战的共同语言","行军的无声向导","军队的眼睛"等等。这些比喻生动、恰当地表明了地图在军队作战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对军事的作用,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为军事指挥者所重视。不但有理论上的评述,而且有典型的事例。古籍《管子》一书中提到,在计划战斗行动的时候,首先要在图上分析研究地形,弄清哪里地形险要,哪里有不便车辆通行的河流,哪里有制高点,谷地、平原,丘陵和村镇都在什么位置,然后再决定战斗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主动,恰当处置各种情况,正确利用地形的有利条件。这就是地图的作用。
三国时代,刘备借据荆州后,就有"夺取西川(今四川)为基,然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的打算。但他又顾虑西川道路崎岖,山川险阻,地形不熟,虽想进取西川,一直未敢冒进。这时得到一个消息说:益州(今成都)别驾(官名)张松,带着一份西川地图要献给曹操,曹操不知张松是来献图,很看不起张 并且受到曹操的嬉弄,因而地图没有献成。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千方百计拉拢张松,以上宾招待,张松感动,就把地图献给了刘备。
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地图在古代早已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了。那么地图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又如何呢?
现代战争,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战场范围广阔,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增大,情况复杂多变,组织指挥复杂,对地图的依赖性更大,地图成了军队组织指挥作战必不可少的工具。经验证明,指挥员如能正确地利用地图,就能顺利地完成战斗任务,如不能正确地利用地图,就可能在战争中遭受挫折。
现代地图和古代地图相比,已经大不相同,精度更高了,品种更多了,内容更丰富了,各兵种使用地形图也更广泛了。
装甲兵。它是现代陆军的重要突击力量,具有强大突击和高速机动能力。它执行任务时,多半是荫蔽配置在较远的后方地域,快速向前机动,仓促进入预定作战地区,从行进间展开,突然发起进攻,快打快撤。因此,要从图上受领任务,在图上选择行进路线和展开地区,在图上研究作战地区地形、敌情和战斗布署,要准确地按照地图开进。
炮兵。它是现代陆军的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基本任务是用火力直接支援和掩护步兵、坦克兵的战斗行动。炮兵执行紧迫射击任务时,就要按照地图组织开进,利用地图标定阵地位置,利用地图连沿战斗队形和求取射击诸元。
防化学兵。它是军队对原子、化学武器防护的骨干力量,它的基本任务是组织指导军队对原子、化学武器的防护,实施原子、化学观测和辐射侦察。侦察时要按地图行进,要在图上标绘沾染范围,绘制侦察报告图。
工程兵。在遂行工程保障任务时,要利用地图选择道路,分析道路情况,进行道路侦察,选择迂回路,计划急造军路,拟定工程保障计划等。
从现代战争的用图量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英联军在北非战役中,仅二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二个步兵旅、四个加强团及八个营,约十万七千人,就使用地图一千种以上,数量达一千万份(约二百吨重)。 而英美联军在诺曼第战役时,陆军三个集团军,共三十个师,海军舰艇五千余艘,飞机一万二千八百余架,共约二百万人,使用地图近三千种,达七千万份(约一千四百吨重)。美军侵朝时,第一个月只有四个师参战登陆,就用了一千万张地图,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用图还多。
上述情况说明,在现代战争中,地形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范围也愈加广泛了。

丘陵山地地貌...

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高原内部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均在5000—6000米以上,主要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在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地表起伏平缓、面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并有星罗棋布的湖泊,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等亚洲著名的大河发源地。山巅白雪皑皑,高原上牧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青藏高原外缘以北、以东,地势显著降低,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构成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与青藏高原西北部毗邻的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再往北是准噶尔盆地;海拔多在500米左右;两大盆地之间耸立着东西走向的天山山地,海拔4000—5000米,部分山峰高逾6000米,山地内部还分布许多断陷盆地。高原东北侧与祁连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这些盆地和高原由于深居内陆,干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广布;河渠沿线,绿洲农业,断续分布,高山之颠,冰雪晶莹。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第二级地形阶梯上,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不等,由于地表组成物质和内、外营力的不同,使地表形态差别极为显著,有的地势起伏和缓,牧草丛生,有的荒漠广布,沙丘累累;有的沟壑纵横,梁、峁遍布;有的坝子众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高原上的山地很多,如阴山、六盘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等,海拔大多在1500-2500米之间,少数高峰达3000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城镇、村落密集,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经济区。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在这些平原、低山丘陵以东,还有一列北北东走向的山脉——长白山、千山、鲁中山地,以及浙闽沿海的仙霞岭、武夷山、戴云山等分布,海拔多在500—1500米之间,虽然绝对高度不大,但从低海拔的平原和谷地仰望山峦,也颇为巍峨。在海岸线以东,为宽阔的大陆架浅海,是大陆向海洋平缓延伸的部分,水深在100—200米。宽400—600千米,为重要渔场,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大陆架上,岛屿星罗棋布,以台湾岛和海南岛最有名。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是我国地貌总轮廓最为突出的特点,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流注,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如果把分割的高原、盆地中崎岖不平的山地性高原、丘陵性高原、方山丘陵性盆地包括在内,连同起伏和缓的丘陵合计来算,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

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分布范围广泛,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脉等。川西、滇北的横断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岭谷相间的高山和深谷所组成,主要有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宁静山、怒山、高黎贡山等,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山脉之间夹峙着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的大河,河谷深切,形成高差显著的平行岭谷地貌。这一南北纵列的山脉,把全国分成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多为海拔超过3500米的高山和高逾5000米的极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山脉主要为北西、北西西走向;东部多为海拔低于3500米以下的中山和低山,以北北东走向为主,如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等,仅台湾玉山主峰和秦岭太白山海拔超过3500米。

②东西走向的山脉 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阴山,大致展布于北纬40°-43°之间。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长1500千米,南北宽约250—300千米。中间的一列大致位于北纬33°-35°之间,西部为昆仑山,中部为秦岭,东延到淮阳山。最南的一列是南岭,大致位于北纬25°-26°之间。

这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距离大致相等,相距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西部的昆仑山、天山,海拔高度多在4000—5000米以上,成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东部的阴山、秦岭海拔1000-2000米左右,南岭仅1000米上下,也反映了西高东低的总趋势。由于我国东部总的地势较低,这些山脉仍显得高峻挺拔,都是我国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如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更是区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南岭虽然山体比较破碎零乱,海拔高度也不大,但它不仅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而且也是华中与华南区的分界,同样具有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③北西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半壁,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在西段也为北西走向,向东逐渐转为东西向,表现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这些山脉大都山势高峻,气候严寒,普遍有现代冰川发育。

④北东走向的山脉 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西列、东列与外列。西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分布在大陆外侧的台湾岛上,山地占全岛面积的2/3,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不仅是台湾第一高峰,而且也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

上述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中国大地分隔成许多网格,镶嵌于这些网格中的分别是高原、盆地、平原和海盆,从而构成我国地貌网格状分布的格局。

地势起伏显著,地区间海拔高程差别大也是我国地貌的特色。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但其东侧的四川盆地海拔为500米左右;昆仑山南面为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但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海拔在1000米上下,一山之隔出现这样大范围的巨大高度差别,实属罕见。就全国而言,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848米,而新疆吐鲁番盆地内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以下155米,高差9903米,为世界所仅有。局部地区的巨大高差更为壮观: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海拔高达7756米,但雅鲁藏布江谷地内的墨脱一带海拔只有700米,两地间水平距离约40千米,相对高程竟相差7000多米;川西贡嘎山高达7556米,但邻近的大渡河谷地海拔1600米,二者高差5997米;即使在我国东部的台湾,也可见到海拔3997米的玉山和附近海拔低于100米的台南平原之间巨大的高度差别。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使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及气候水文条件都很复杂,按地貌形态区分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基本类型。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分别占全国面积的33% 和26%;其次是盆地,占19%;丘陵和平原占的比例都较少,分别为10%和12%。

在纵横交错形成我国网格状格局骨架的山地中,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镶嵌于这些网格之中。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南侧的喜马拉雅山与北面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均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受阴山、秦岭、大娄山及桂西北山地分隔,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由于地面组成物质和外营力因素的不同,高原地貌差别显著,形态各异。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我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形成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随着间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经流水强烈侵蚀,使高原大部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范围广,气候暖湿,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地区为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支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齐全,发育完好。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的四大盆地,均属于构造断陷区域。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为2600—3000米,盆地四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20多万平方千米,为全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足,农业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宝盆”之称。

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盆地。由于深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全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地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3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之间,四周山地环抱,盆地形态完整。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盆地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虽然是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富有的地区之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东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3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以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为特色。华北平原南北分别是大别山与燕山,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抵山东丘陵与黄、渤海,面积31万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平原。因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降很小。不少地段河床高于两岸平原之上,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构成华北平原独特的特色。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我国的丘陵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即第三级阶梯地形面上,以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最集中,统称“东南丘陵”。其中,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称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的称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的称浙闽丘陵。长江以北丘陵分布范围小,主要有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

东南丘陵主要分布在一系列北东走向的中、低山的两侧,其间错落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红岩盆地,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绝对高度低、相对起伏小的丘陵。由于各地岩性不同,在江南丘陵分布着厚层红色砂岩和砾岩;浙闽丘陵花岗岩、流纹岩分布范围大;两广丘陵西部,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喀斯特地貌发育。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座落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上,由变质岩和花冈岩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为著名的暖温带水果产区。

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地势垂直起伏大,海陆位置差异明显引起的外营力的地区差别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我国西部地势高耸,并有多条高逾雪线以上的极高山,现代冰川在北起阿尔泰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和滇北的玉龙山,东自川西松潘的雪宝顶,西到帕米尔之间的山巅广为分布,总面积达58523平方千米,使我国成为全球中低纬度现代冰川最发达的国家。现代冰川分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等基本类型,以山谷冰川最常见,规模也最大。按物理性质大致以念青唐古拉山为界又可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冰川上常出现冰面湖、冰穴、冰洞、冰塔、冰墙等千姿百态的冰晶景观。冰川的消长进退还形成冰斗、角峰、刃脊、悬谷、U形谷、终碛、侧碛、底碛、冰碛阶地等冰蚀、冰碛地貌。地高天寒引起的寒冻风化、融雪流水和重力作用形成的石河、石海、岩屑流、岩屑堆、泥流舌等冰缘地貌分布也很普遍。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戈壁面积比较广阔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沙漠戈壁主要分布在北部,包括西北和内蒙古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总面积达12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的13%。贺兰山乌鞘岭以西,沙漠面积最大,也最集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是我国四大沙漠,都分布在这一地区。在大沙漠的边缘和外围,有带状或环状的戈壁分布。

在沙漠的南缘,大致西起昆仑山,东到长白山,北起长城,南到秦岭、淮阳山地,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着大片黄土和黄土状沉积物,总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甘肃中部和东部,陕西北部及山西最为集中,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荒漠中的风化物是黄土物质的直接来源,在黄土集中分布的地区,黄土覆盖厚度约100—200米,形成独特的黄土源、梁、峁地貌。由于黄土质地疏松,抗蚀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地面常被沟壑分割显得特别破碎,河流的含沙量极大。

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很广,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尤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地区分布最广,岩层发育完整,碳酸盐岩石的分布面积占这些地区总面积的50%以上。由于层厚质纯的石灰岩分布广泛,经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并发生许多断层、裂隙和节理,在低纬湿热气候条件下,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灰岩裂隙不断地进行溶蚀,形成山奇水秀的喀斯特地貌。秀丽如画的峰林,深邃曲折的溶洞,时隐时现的暗河和天生桥随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及,堪称喀斯特地貌完美典型的自然博物馆,也为山水甲天下的著名旅游胜地。

江南一带,自白垩纪以来,气候暖热,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坚硬的厚层砾岩和砂砾岩,经流水沿断裂和节理侵蚀,形成许多峭壁悬崖、山峰林立的丹霞地形;岩性比较松软的砂页岩,则形成地势比较低缓的丘陵,从而构成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层地貌。

我国有600多座火山,火山锥一般都不大,而且多成群分布。各火山锥附近常有熔岩流形成的熔岩台地分布,形成火山地貌。我国的火山群除昆仑山西段和中段4处在西部外,其它主要分布在东部北东向与东西向构造带交汇地区。

阴山山脉东段南北两侧有火山丘270多座,展布于玄武岩熔岩台地之上,相对高度数十米以至1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的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有火山丘100多座,广布于1400平方千米的长白山玄武岩熔岩台地上,为我国第二大火山群。东北区第一高峰白云峰是一座活火山,曾于1597年、1668年和1702年三度喷发,山顶的天池即昔日的火山口。此外在台湾、海南岛北部及雷州半岛、长江下游南京附近的长江南北两岸与云南西部横断山脉南段西缘的腾冲附近均有火山丘或玄武岩熔岩台地等火山地貌分布。

我国东南部滨临海洋,岛屿众多,星罗棋布,大陆岸线长达18000千米,岛屿岸线长约14000千米,海岸线分别属于平原海岸(沙岸)、山地海岸(岩岸)和生物海岸三大类,岛屿也有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之别,使海岸地貌和岛屿复杂多样。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西海拔高,高原地区,东是平原地区


谁能告诉我土地的含义?
我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认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一般地,我们可以把土地的定义粗略的划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土地,仅指陆地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规划和自然地理学家的观点。土地规划...

谁能告诉我地理的植被分布规律?
谁能告诉我地理的植被分布规律? 5个回答 #话题# 疫情下的我们 匿名用户 2013-07-26 展开全部 二、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性 植被在山地的垂直分布...4)高山植被性质因地而异,据托尔马乔夫(1948)意见,最少分为6种类型。①高山和亚高山草甸,从阿尔卑斯山到我国华北的山地均有分布。②山地苔原见于北方针叶林...

谁能告诉我青岛的来历?
”青岛村地处“青岛”的对岸,为什么叫青岛村,未见记述,但从我国地名命名的特点来分析,是不是可以说青岛村是以*近“青岛”得名的,青岛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岛命名了。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决定在胶澳设防,胶澳就是现在青岛市区当时的名字,调派登洲镇总兵章高元移驻胶澳。

请问有谁能告诉我`中国领海的基点的具体坐标!谢拉`没办法`我们环法的老 ...
(7)一般来说,海洋中无法维持人类居住的“小型地物“不能够确定为基点。大陆国家不应当划出群岛基线。群岛国的水陆之比和直线基线条数要符合《公约》要求。(8)不得采用直线基线制度致使另一国的领海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隔断,等。我国政府1996年5月15日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全国部分领海基点77个,...

谁能告诉我: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地理分布不均匀的状况?
再向南至昆明,最后沿横断山脉转向西藏南部。目前我国太阳能利用空间较小,今后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热能: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台湾省,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目前来看,地热能利用规模较大的是拉萨以北90千米处的羊八井地热电站。

谁能告诉我海城2008年具体地震了多少次,每次的震级是多少
2008年截止至11月14日,海城一共地震了15次,具体如下:据辽宁台网测定,2008年01月15日19时01分31.6秒,辽宁海城(北纬40.66度,东经122.87度)发生M:3.2级地震 据辽宁台网测定,2008年02月14日21时08分5.5秒,辽宁海城(北纬40.69度,东经122.70度)发生M:2.0级地震。据辽宁台网...

谁能告诉我地震是怎样引起的?
地震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起来看

谁能告诉我一些中国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例子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除了一些自然原因,主要的人为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还有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地矛盾尖锐 2.西北的土地荒漠化 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

谁能告诉我中国一些名茶的地理分布?如云南的红茶,西湖的龙井等等,多 ...
中国六大茶类介绍 绿 茶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绿茶为我国茶量...

谁能告诉我江西宜丰流域的概况,大约2000字
据有关部门多次实地考察,已查明有哺乳类、180余种(内有可供制毛皮的40余种)、鸟,类100余种,鱼类34种,爬行类40余种、两栖类10余种、贝类4种、甲壳类2种,昆虫类500余种。县内野生动物中,有不少是珍稀动物。已分别列为国家一、二类保护的,有华南虎、苏门羚(上两种近年已绝迹)、金钱豹,...

东陵区19658924373: 有谁能告诉我我国的地貌特点啊? -
宁储奥克:[答案]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

东陵区19658924373: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宁储奥克: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以山地为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昆仑山-祈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以西为第一阶梯. 向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由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组成.

东陵区19658924373: 中国地理的地貌特征 -
宁储奥克:[答案] 1.我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 2.我国陆地地势高度相差悬殊. 3.我的地貌总轮廓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 4.各级阶梯的地势都是东坡陡峻,西坡和缓,即呈阶梯状上升. ...

东陵区19658924373: 我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地势特点是什么 -
宁储奥克:[答案] 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中部地形是高原为主,主要是北方黄土高...

东陵区19658924373: 有谁能告诉我我国的地貌特点啊? -
宁储奥克: 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

东陵区19658924373: 中国地貌的特点 -
宁储奥克:[答案] 三大阶梯、西高东低、水向东流、永不停息、暖气东进、雨热同期、促进农业、产量第一.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

东陵区19658924373: 我国地形的构成特点是什么(我国地形构成特点的优劣)
宁储奥克: 1、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中部地形是高原为主,主要是北方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地貌,比如沟壑纵横、梁塬峁遍布;而南方的云贵高原则是化学侵蚀而成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多; 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多是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东陵区19658924373: 中国的地形地貌有什么特点,都有哪些气候 -
宁储奥克: 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东陵区19658924373: 我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
宁储奥克: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东陵区19658924373: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宁储奥克: 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自西向东海拔逐渐降低,由高原到丘陵到平原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 中部地形是高原为主,主要是北方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地貌,比如沟壑纵横、梁塬峁遍布;而南方的云贵高原则是化学侵蚀而成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多; 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多是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