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我国农业在耕作技术上取得了哪些长足的发展

作者&投稿:藤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两汉时期在农业上的新成就~

你好。
  成就一.兴修水利。
  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1)汉武帝时,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2)汉明帝时,由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动用几十万民工,使用多种方法,经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扩充了大量耕地,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随之减少。
  成就二. 改进农具和农耕技术。
  (1)犁壁 ,在耕犁上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犁壁的应用是一项重大进步,且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有三个脚,能同时播种三行,且开沟、下种、覆盖任务一次性完成(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3)牛耕技术,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是人力得到一定的解脱。
  成就三. 作物的种植培育。
  (1)粮食作物的种植,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2)蔬菜的栽培,汉代时,蔬菜的品种基本齐全(现今,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都已有了),并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西汉宫廷里有专门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
  (3).桑麻的种植,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汉时桑麻得到广泛种植(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 ,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成就一.兴修水利。
  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1)汉武帝时,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2)汉明帝时,由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动用几十万民工,使用多种方法,经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扩充了大量耕地,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随之减少。
  成就二. 改进农具和农耕技术。
  (1)犁壁 ,在耕犁上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犁壁的应用是一项重大进步,且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有三个脚,能同时播种三行,且开沟、下种、覆盖任务一次性完成(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3)牛耕技术,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是人力得到一定的解脱。
  成就三. 作物的种植培育。
  (1)粮食作物的种植,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2)蔬菜的栽培,汉代时,蔬菜的品种基本齐全(现今,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都已有了),并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西汉宫廷里有专门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
  (3).桑麻的种植,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汉时桑麻得到广泛种植(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 ,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

这个时期铁器的推行促进了各地农业技术的发展。“约在公元前90年引进的新农业技术可能已与铁质工具的扩大使用结合起来,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产量。”6中原诸郡的铁农具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战国晚期,铁农具的种类,已由原来的钁、铲、镰三种发展到了钁(大、中、小)、铲、镰、锄(六角形、平圆形)、铧、锸(一字型、凹字形)、锛(斧)等七种,若细分那就是十余种之多。……到了经济再度发展的汉代,促使铁农具向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但就耕作农具这一项,已在西汉之际成套完善起来。”
两汉之际是中原诸郡牛耕与铁农具不断普及的时期,耒耜与牛耕并存,在这一过程中精耕与粗放总是因地而异。前汉早期,铁农具与牛耕之利用鲜见于古之文献记载。如前文所述,考古资料证明,中期以后,铁农具方渐与技术结合。不过,“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淡食。” 诚如侯文所论,这期间北方民众有多种谋生方式。这一点不仅表现在生存方式的选取上,亦可见于农业技术之选择。直到东汉时期,此地仍有耒耜耕作存在。灵宝县东汉墓葬中曾出土执耒陶俑,即《盐铁论》所谓“秉耒抱臿”。此外,锸、铲等都是当时用于起土耕地的工具,也出现了多种形制。中原诸郡环境多样,经济与技术发展难以平衡,存在多样的技术实属必然。

1、兴修水利,出现了翻车和渴乌等水利工具;
2、铁农具推广,犁壁、耧车、牛耕技术;
3、蔬菜的栽培 汉代一出现温室栽培;桑麻的种植得到广泛推广


两汉时期,我国农业在耕作技术上取得了哪些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期铁器的推行促进了各地农业技术的发展。“约在公元前90年引进的新农业技术可能已与铁质工具的扩大使用结合起来,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产量。”6中原诸郡的铁农具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战国晚期,铁农具的种类,已由原来的钁、铲、镰三种发展到了钁(大、中、小)、铲、镰、锄(六角形、平...

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秦灭六国后,结束了诸侯纷争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轨和文字,大规模移民西北和五岭,修筑堤防,疏浚河道,这一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

汉朝的农业发展情况
可见当时的汉朝在农业发展的时期里,对于汉朝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土地肥沃辽阔,注重农业的发展,开凿水利,在工业不发达的省份开展农业,这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从最原始的社会我们进化到了现在,我们的农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

谈谈历史上南方农业问题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秦灭六国后,结束了诸侯纷争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轨和文字,大规模移民西北和五岭,修筑堤防,疏浚河道,这一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

宋元时期,我国农业在精耕细作方面成就
②汉代赵过推行代田法,能防风抗旱;出现区田法,强化精耕细作技术。③汉代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反映了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全过程的规律 ④汉代发明了耧车 ⑤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有些地方实行休耕制,出现两年三熟制 ⒉魏晋南北朝 特征: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 表现...

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是怎样发展在哪些方面
(3)水利工程的兴修。经过汉初六、七十年间的恢复时期,至汉武帝时,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力与物力,水利事业也随之大兴。这主要表现在对黄河的治理以及许多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开凿。(4)户口、垦田大增。西汉末年,全国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余顷;户口,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余户,五千九百五十九万余口...

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1.春秋:开始出现了铁质农具,但未普及,人们开始进入铁犁牛耕的时代。2.战国:铁制农具大范围推广,农业技术突飞猛进!农业中心在今黄河流域一带 3.秦汉: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秦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土地制度)确立了小农经济,汉代赵过推行垄作法,发明了耧车!农业中心仍在黄河...

中国农业发展历史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

古代农业在何时基本定型?
秦、汉至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这是中国北方地区旱地农业技术成熟时期。耕、耙、耱配套技术形成。多种大型复杂的农具先后发明的运用。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作大型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古代农业图册 (五)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的形成时期 隋、唐、宋、元(公元581--公元1368年)经济重心从...

日照市13517797171: 简述两汉时期在农业上的新成就 -
长青绿支: 你好. 成就一.兴修水利. 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1)汉武帝时,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2)汉明帝时,由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

日照市13517797171: 列举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
长青绿支: 农业的发展”一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农具的改进,牛耕的广泛推广.农具的改进、犁壁和耧车的发明及使用,犁壁的作用,犁壁的使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普遍使用,还出现了灵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2.水利事业的发展.槽渠、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天然陂池的利用,坎儿井工程.3. 稻麦种植的推广.4.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代田法,及时收割和优选种于在两汉时受到普遍重视,当时的人们还学会了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5.农学研究成就.我国现有最早的农书《泛胜之书》汉代的纺织业生产,已广泛使用一些先进工具.在漅丝方面,使用了较为复杂的车.织机也在不断改进,并创造了构造精良且有提花装置的织机.

日照市13517797171: 两汉时期农作物主要成就 -
长青绿支: (1)粮食作物的种植,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2)蔬菜的栽培,汉代时,蔬菜的品种基本齐全(现今,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都已有了),并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西汉宫廷里有专门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3).桑麻的种植,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汉时桑麻得到广泛种植(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 ,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

日照市13517797171: 汉代在农业,手工业生产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的进步 -
长青绿支: 农业的进步的表现:兴修水利工程:①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②开凿白渠.2、农具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3、农作物的种植:北方——小麦;南方——水稻;黄河中下游:普遍种桑.手工业:丝织业: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用途:鼓风冶铁;作用: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地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汉代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抑商政策.(经济大一统)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谋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日照市13517797171: 东西两汉时期有哪些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科技成果 -
长青绿支: (1)汉代的牛耕已使用了二牛抬杠 的耕作方法,犁上还安装了便于翻土 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 1 000 多年. (2)两汉还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 ──耧车. (3)两汉时已经有温室栽培蔬菜的 技术,这属于世界首创,比欧洲早 1 000 多年. (4)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 列,已使用提花机. (5)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已发明了 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 1 000 多年,也是世界首创 的技术. (6)汉代的炒钢技术是世界首创, 欧洲在 18 世纪中叶才出现.

日照市13517797171: 在西汉时期的抑商的政策影响下,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
长青绿支:[答案]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耕作技术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农作物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桑麻的广泛种植

日照市13517797171: 西汉农业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 -
长青绿支: 两汉经济的发展两汉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的进步的表现:兴修水利工程:①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②开凿白渠.2...

日照市13517797171: 列举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农业和手工业成就. &n... -
长青绿支: 耕犁安装犁壁;使用提花机;杜诗发明水排;已会炒钢法炼钢.

日照市13517797171: 汉代农耕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
长青绿支: 汉代农耕方式的特点是: 1、汉代中原诸郡的农业技术水平已经比较精细,广泛建立了复种连作制.这是就总体技术水平而言,不同区域尚不能一概而论. 2、汉代中耕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中耕也成为精耕农业的核心技术.两汉北方土壤耕作技...

日照市13517797171: 1.列举两汉时期我国领先于欧洲的三项生产技术 -
长青绿支: 丝织业: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冶铁工具),用途:鼓风冶铁;作用: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地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东汉早期出现了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是纸的远祖,而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