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讲“父母在,不蓄须”吗?

作者&投稿:陟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父母在不留胡须的讲究~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求孝道的国家。正所谓“百善孝为先”,“首孝悌”。除了“父在不留胡,母在不庆生”还有类似“父母在,不远游”等等的许多说法。下面我们来聊一下“父在不留胡,母在不庆生”的这种说法。
我们首先来讲一下”母在不庆生“。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件普普通通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古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母亲经过十月怀胎受尽煎熬在你出生的时候饱受分娩之苦才有你的降临。现在各大医院也有分娩疼痛体验仪器,大多数男性也是受不了这样等级的疼痛。所以你的生日,也就是你母亲的受难日。
所谓”父在不留胡“ ,父亲在世不可以留胡须是因为胡须是男人顶天立地成熟成人的标志,就像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弱冠礼“,女子年满15周岁要行”及笄礼“是一个道理。男子未成年不得束发。
不过不留胡须没有那么严肃而已,古代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比较重,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只要父亲在世,家里的大事决断权就由父亲掌握,全家上下长辈父亲最受钦敬,最具威严。
无论你年龄几何,在外面地位多高,你永远都是父母亲的孩子,你留下胡须给人感觉就是你也开始变老了,父母亲的感受更加深刻了,会让父母亲产生隐隐的伤感。说白了就是站在父母亲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

没有这样的说法,只有母父在不远行(游)之说。相反古人特别注重孝道,秉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的礼数教条,所以古代男子是不会刻意剃光胡子的。现代人经常说不能留胡子,甚至阻止别人留胡子,包括一些单位也要员工剃光胡子,其实仅凭某些流言,未经了解其中的文化就认定留胡子的种种不是,这才是迷信!而世界上没有几个民族会有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这不仅仅背叛了民族传统,更是凌驾在法律之上剥夺了人们的权益!

有个民间说法,如果父母健在,三十岁以前是不可以留胡须的。三十以后就可以了

以前听村里老人说的

有父母在 不远游的说法
而蓄须与这个没关系,跟年纪又关系
所谓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成年男子是必须留胡子的

当然 这是汉人的传统 清朝的时候有所改变

没有
古代男子20及冠以后可蓄须娶妻
并无父母在不蓄须这种说法

父母在 不远游
和蓄须没有关系的 而且古人以长须唯美 称为美髯


听说古代有个理论叫做:“父母与子女无恩论”谁能确切的解释下
他们指出孩子的出世是父母之间的私欲和一些动力产生的,而并不是孩子自己要求的。从心而论谁希望来到这个多灾多难,恶心的世界呢?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应该是父母不以恩人自居,而子女不忘父母之恩。我从来都没有否定过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我并不认为父母是我的恩人。我爱我的父母是因为他们也同样的爱我,百善孝为...

代沟的责任在于父母
8、我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子女处在青春期也是叛逆期,这显然不是这个辩题的主要因素、如果仅仅因为我们处在叛逆期而肯定代沟产生的因素在于我们,那么这对我们太不公平了、代沟,不仅仅在我们这一代产生,老一辈与我们的父母也存在一定的代沟、这样看来代沟的产生明显在于父母,他们并没有很好的利用...

何为孝?孝有是什么?
”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成人后应该对父母不断的奉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子女要无条件地赡养和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并且,生养教育下一代,延续做父母的使命。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家庭序列中变换角色,完成“子承老”的“奉”和“养”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
这里,赵岐将孟子的“不孝有三”解读成了:阿意曲从、让双亲陷于不义,是一不孝;家境贫寒但不知进取、不去考取功名,这是二不孝;不娶妻生子,让祖辈血脉无法延续,这是三不孝。其中,“无后”这种行为,对父母最为冒犯。一语成谶,传宗接代在我国封建社会、乃至当代,都成了许多传统家庭的头等...

有关24孝的故事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

父母那代人不讲吃不讲穿,过生日送什么好
我觉得送妈妈金、银手饰比较好,因为妈妈那代人对金、银的一些东西还是有特别的感情的

求佛教有关孝亲的经典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报母恩,一劫之间,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亦未能报一日之恩。《心地观经》◎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日中,悲母死时名日没;悲母在时名月明,悲母亡时名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

我们这一辈人和父母这代人消费观念有哪些不同?
我们这一辈人和父母这代人消费观念有哪些不同?一、父母在消费时对价格非常敏感1、在买菜方面,我通常是看到想吃的就买,对于价格并不关心。而父母则会比较多家商贩的价格后才决定购买,他们认为这是精打细算的表现。

孝在我心中作文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

家风家训是什么
家风,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对居于领导岗位、握有权力的官员来说,败坏的家风,更往往成为牵引其自身及亲属走向牢狱的绳索。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

召陵区17392483664: 父母双全下巴不能蓄须吗 -
支昆比特: 这位知友,蓄须是个人爱好,和父母双全没有关系,也不会因此影响到父母,请不要想的太多.

召陵区17392483664: 古代男人都要留胡须吗? -
支昆比特: 中国古代男子的仪容尴尬----胡须 古人奉行“人之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左右,所以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男子是留发蓄须的.大概也只有两种成年后的男子是无须的:一是太监;二是天生就不长胡须的人.前者是生存条件的无奈;至于后者,显...

召陵区17392483664: 蓄须有何说法
支昆比特: 父母健在,一般不宜蓄须!

召陵区17392483664: 古代蓄须都有什么样的讲究? -
支昆比特: 中国古人有蓄须的习惯,讲究须眉堂堂,他们推崇胡须,不厌其烦地做了细致分类,譬如上唇的胡须叫作“髭”,下唇的胡须叫作“粜”,颊旁的胡须叫作“髯”,而下巴的叫“襞”.这种体贴罗嗦的分法充分显出对胡子的衷心爱戴. 从文物来...

召陵区17392483664: 古代的正常男人都留胡子吗? -
支昆比特: 是的,孝经中有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中国古代的男子都是一成年就留发蓄须的,没有蓄须的大概只有宦官了.在古代,如果毁了别人的发须,对别人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召陵区17392483664: 为什么父亲去世后不过五七祭日不能理发和刮胡须 -
支昆比特: 家里死了老人,儿子守孝之一就是不能理发,这是汉民族土葬的风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死之后,三年之内不会转世,子女在阳间理发,父母在阴间就会受脱皮之痛.所以古代高官有三年守制,三年不理发.因为三年太长,故目前有...

召陵区17392483664: 古代人留胡子有什么讲究? -
支昆比特: 所谓男人的阳刚气质,一说起来恐怕首先会联想起阳刚的胡须,看起来,这是都市男士体面的标志.不过,身边大部分女性似乎越来越对胡子男不感冒.一方面胡子象征着阳刚,一方面,胡子又和邋遢甚至猥琐越来越相关,说到底,关键还是看...

召陵区17392483664: 古代男人的胡须一生不剃? -
支昆比特: 中国古代男子留长发和胡须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礼教思想. 认为毛发皮肤都是父母所赐,不能丢掉,丢掉则为不敬、不孝. 不同于现在,古代讲求的是“剃须明志”,而我们现在是“蓄须明志”,观念的改变.

召陵区17392483664: 胡须和头发对古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
支昆比特: 胡须和头发对于古人来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为古人奉行“百善孝为先”,因此,对于自己身体的爱护也是一种孝道.

召陵区17392483664: 古代年轻男子也蓄须吗?
支昆比特: 那是必须的,那时的审美标准和现在不同,须越长就越美,最标准的就是关公那种,随风飘飘一把抓,只有太监是不长须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