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分封制崩溃的经济原因

作者&投稿:潭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周后期宗法分封制崩溃的经济原因是什么~

王权的衰弱 楚王问鼎的野心 分封制度的不够森严 都不是根本原因.只是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需要,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和使用,导致了奴隶社会的衰亡.

1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废,分封制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2分封制导致分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各国多以其国土置县,分封制逐渐式微
3封建社会必然取代奴隶社会,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所以随着奴隶社会的消亡,分封制必亡
4周天子在地位上的变化,是其封建制度瓦解的主要原因.王室衰微也是一个原因.
5诸侯的崛起,霸政时代开始.为迎合需要,郡县萌芽,世卿世禄式微,上下阶级被打破,平民地位上升,经济教育权力下放.宗法随时间淡化,分封制面临崩溃.春秋诸国,吞并小弱,大抵以其国地为县.因灭国而特置县,因置县而特命官,封建之制遂渐变为郡县之制.

宗法制使社会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在宗法制度之下,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本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对于一般家族成员来说,他们很少有个人的权利,他们的个性几乎全部淹没在血缘宗族中,其全部权益自家长代表,因而在西周社会制度中,没有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的人,有的只是众多的大宗与小宗等贵族代表。张荫麟先生很明白地描述了此种情形,作为宗族的首脑,“他作乱的时候领着整族作乱,他和另一个大夫作对就是两族作对,他出走的时候,或者领着整族出走,他失败的时候,或者整族被灭”。一般成员只有服从家长的义务,家长却对他们有绝对的支配权力。虽然,西周宗法制是以亲亲为基础,但这种亲亲原则主要强调的是慎终追远、自下而上的孝悌之道。孝悌的最高层次就是孔子所说的“无违”(《论语·为政》)。它强调纵向的宗法秩序,族人对宗子、小宗对大宗都要绝对顺从;而周王作为上天之子是天下最高的宗主。这样,王的地位得到政治组织与血缘组织的双重保障。
东周以后随着分封制的瓦解,完整的宗法体系崩溃。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郡县机构,秦朝统一之后废除了分封制,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汉代以至明代,封王食禄的做法一直未曾中断,但整体上趋于衰落,在统一观念的支配之下,地方藩王更多的意义是作为王权辅助力量。宗法制作为一种曾经实施的政治制度已成为历史,但宗法制在中国所留下的历史影响,却异常深远。宗法关系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之中,并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在上古三代形成的王权制度至秦发展成为系统的君主专制体度。秦以前的周代,出现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政体雏形,这就是宗法分封制。周王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最大的宗主。周朝建立了完备的官僚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三公,名为太师、太傅、太保,辅佐周王处理国家大政,设六卿,也称六官,即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六卿协助周王分理土地、军赋、工程、爵禄、刑罚等政务。地方上以分封的诸侯为君主,也建立了一套由卿大夫组成的官吏系统。与宗法制结合的由中央到地方的层级控制方式,构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形的统治序列,坐在塔尖上的是高高在上的周王,他名义上拥有全国的土地与人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由于周王推行的是层级分封的制度,号称天下共主的周王,实际上并不能直接控制基层,他对全国的控制是通过诸侯、卿大夫等宗子间接实现的,君主专制在分封制下存在着结构性的局限,因此说它尚未成为完整的君主专制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系列变动,土地兼并战争到处发生。在大国吞并小国之后,征服者大都将小国变成县郡,以隶属于自己的行政系统之下。西周时代的许多小国,到春秋时大多已成为大国的郡县了。大国之君,将郡县分赐给功臣,或派遣官吏前往管辖。因此,郡县之民不再是封建领主的属民,而是中央委派官吏直接治理的百姓。这种郡县制在战国时代,已成为各国国内一般行政区划。同时与郡县制并行的还有采邑制。秦汉时期汲取了分封制导致王权削弱的教训,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建立了天下一统的王权体制,君主集权达到空前的高度。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
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崩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需要,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和使用,导致了奴隶社会的衰亡.

铁器牛耕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产生


周至县18653644943: 分封制和宗法制衰落的根源是什么? -
海晏显尔:[答案] 你好.根本原因是新的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私田大量出现,导致井田制瓦解,最终使分封制宗法制衰落.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周至县18653644943: 分封制瓦解的5条原因 -
海晏显尔:[答案] 1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废,分封制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2分封制导致分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各国多以其国土置县,分封制逐渐式微 ...

周至县18653644943: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宗法制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影响 -
海晏显尔:[答案]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日益强大,难以驾驭.经济: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封建制经济超越奴隶制经济. 使分封制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经济基 础.文化:诸子百家争鸣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方案,为分封...

周至县18653644943: 为什么说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
海晏显尔: 1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废,分封制没有了存在的基础2分封制导致分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各国多以其国土置县,分封制逐渐式...

周至县18653644943: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
海晏显尔:[答案]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

周至县18653644943: 全面认识宗法分封制 -
海晏显尔:[答案] 分封制 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

周至县18653644943: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在哪一年遭到破坏的呢? -
海晏显尔: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周至县18653644943: 宗法制这一制度发展到春秋战国时造成了怎样的局?分封制,宗法制这一
海晏显尔: 宗法分封制动摇,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二者的合力促成了“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

周至县18653644943: 为什么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
海晏显尔: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井田制示意图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