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南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鹧鸪天·东阳道中原文: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鹧鸪天·东阳道中翻译及注释

翻译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著,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注释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5、销:消退6、周遭:周围。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像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8、萧萧:马长声鸣叫。《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9、愁边:苦苦思索。10、剩有:尽有。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鹧鸪天·东阳道中赏析

  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色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外凝视。在无意识的观望中。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变得愈加触目。心中难以诉说的惆怅,从对于风景的无意识凝视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写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周遭的景象。「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仿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所作。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路旁的花儿虽然不是什么高贵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是却盛放得分外妖娆。一个「碧」字,说明此时行军人是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格外娇艳绚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词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著,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与和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过两者表达的感情则是大不相同。辛弃疾的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对目的地的畅想,而杜甫的诗则是描绘家人送入伍战士的场景,显得很凄凉。

  「愁边剩有相思旬,摇断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词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欢快的情调,可以感觉出作者很喜欢这次旅程。虽然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但写此词时,正是辛弃疾「春风得意」的时候,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这个「愁」字应理解为他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正因为这样,他只顾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抑或是用力过猛,抑或是打在什么东西上,写得极传神,极形象。正因为词人认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摇着鞭子前行,以致「摇断吟鞭碧玉梢」,这一句也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鹧鸪天·东阳道中创作背景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像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诗词作品: 鹧鸪天·东阳道中 诗词作者:【 宋代 】 辛弃疾 诗词归类: 【写景】、【抒情】、【愉快】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辛弃疾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

辛弃疾的鹧鸪天赏析
这首《鹧鸪天》在辛词中并不占重要的地位,但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代表了辛词思想感情的主流,这是贯穿于词人一生的作品之中的,如“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1168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1189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

赏析《鹧鸪天》辛弃疾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

关于鸟的诗句
7、平冈细草鸣黄犊,斜⽇寒林点暮鸦。——⾟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8、去年燕⼦天涯,今年燕⼦谁家?三⽉休听夜⾬,如今不是催花。——张炎《清平乐·采芳⼈杳》9、燕⼦斜阳来⼜去,如此江⼭。——朱彝尊《卖花声...

辛弃疾有那些词;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辛弃疾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

幸弃疾的全部诗词按时间排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鹧鸪天·戏题村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送人》《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遣兴》《浪淘沙·山寺夜半...

含上下阙的宋词20首
---宋 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鹧鸪天·别情》---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

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什么来体会
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用初发的桑叶芽、刚孵出的青蚕、悠然吃草的牛犊、斜日林中的归鸦以及村头风中飘扬的酒旗、溪边盛开的荠菜花描绘出农家田园之美,尽管无能苟且的南宋政府让词人内心沉痛。但词人仍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政权怀有信心,对劳动人民的农桑家园无限欣赏。这三首诗词,都以描绘画面为要,...

有关辛弃疾的诗句
调离江西豫章时(今江西南昌市),他写了一首《鹧鸪天》词。序言是: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睡醒时,松窗竹户。万千...

辛弃疾在什么背景下写下了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名“坦夫”改为“弃疾”,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前140-前117),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打败异族侵略。其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所用典故也来自霍去病。) 别号...

宁南县18213564672: 辛弃疾的《鹧鸪天》原文及其赏析 急需 谢谢 -
乐正惠天诚: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赏析: 辛弃疾写的这首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

宁南县18213564672: 辛弃疾《鹧鸪天》全文 -
乐正惠天诚: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 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 频倚阑干不自由. 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在这些词调中, 利用频率最高的是《...

宁南县18213564672: 鹧鸪天辛弃疾古诗鉴赏答案 -
乐正惠天诚: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

宁南县18213564672: 鹧鸪天辛弃疾这首诗的原文怎么写 -
乐正惠天诚: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宁南县18213564672: 鹧鸪天 辛弃疾其中一句得什么浮什么 -
乐正惠天诚: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宁南县18213564672: 《鹧鸪天》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 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
乐正惠天诚: 鹧鸪天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释】①些:语气词.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

宁南县18213564672: 诗歌鉴赏.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 破 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① .平岗细草鸣黄犊 ② ,斜日寒林点暮鸦.山 -
乐正惠天诚: 小题1:示例: 乡村小路边柔嫩的桑枝上有了点点绿色,吃草的小黄牛在山坡上时不时哞哞的叫着,太阳偏西,回巢的乌鸦点缀着有几分春寒的树林.小题1:一个“破”字,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小题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结合诗句中的具体景物,展开联想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句中精彩词语的能力.鉴赏诗句中精彩词语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对具体的诗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宁南县18213564672: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的意思是? -
乐正惠天诚: 意思: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遮去一半.描写了作者送友人时候的景象.出处: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原文: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

宁南县18213564672: 辛弃疾的诗 -
乐正惠天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青玉案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