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伊朗电影《柳树之歌》也叫做《让风带着我起飞》的一个问题

作者&投稿:兆昆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让风带着我起飞》豆瓣评分8.7,但观众是怎么想的呢?~

在伊朗的北方,几乎终年下著雨。一个到新班级报到的男孩注意到雨正扫进教室里,原来教室的玻璃窗户被另外一位同学打破了,按照学校的规定打破窗户的学生必须负责修复它,否则不准进教室上课,而当天是必须修复玻璃的最后期限。友情与现实的考验,自然与体力的挑战,两个小男孩如何克服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关??影片评价《风中飘絮》依然是儿童题材,并且将以小见大发挥到了某种极致。看过了伊朗电影如何演绎金鱼和鞋子以后,这次我们来看一个小男孩如何在77分钟里配好一块教室的玻璃。这件想起来多么无趣的事经由电影的魔法竟变得如此趣味横生,我们的心安静下来,慢慢体味到了小男孩之间的友谊,其性格中内在的坚忍,穷人和富人一样拥有的善良??片中那位老师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想到:雨是值得欣赏的。”平静的电影,给我们小小的感动。影片获得曼谷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像奖、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大奖。每位欣赏《柳树之歌》的观众内心都容易陷入这样一种境地:不断因极简剧情造成的悬念匮乏与想继续观看的欲望作斗争,直到在这过程中某些影像一辈子都忘不了为止。进一步的分析是这样的:剧情是给小学教室里的窗户换上一块崭新的玻璃,人物是一个小男孩,期限是当天之内。极简在于事情本身和《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一样不值展开,几乎是编剧阿巴斯订作的“兄弟剧本”,朴实、朴实、再朴实,以至不需记住小孩的名字。在已成类型的商业电影面前,无可救药的尔虞我诈或炽热情爱都不足为奇。伊朗儿童题材电影揉和了娴熟技巧、媲美各主流题材,而《柳树之歌》的确是返璞归真、细值回味的佳作。把毫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拍出风雨迭现的险象环生、瞬息万变,故事的连续性随之而成。在《柳树之歌》的初始部分,由教室外的走廊一段镜头切换相当流畅,既交代了前因后果,带出了另一小孩(甚至他还将是后面故事的主角),同时也把有限的人物都一股脑搬了出来(骑摩托车的大男孩)。本以为转校到来的小孩不会在风力发电站下就此“消失”(当然他借的钱的确是关键),结果后半程只剩教室外罚站的小男孩一人孤军奋战到底。宁静美丽的山区景色到狂风卷来时的天色变化,如果站在一个小孩子的角度上,最惧怕的也许就是暴风雨来临以及白昼的消退,观众心情感受并不产生隔阂。而大量着笔的环境变化并未喧宾夺主,相反小男孩被老师“恐吓”而产生的决心被凸现得更为坚定。如果诸位有扛过玻璃话,会明显那种两难感受:只能保持一个姿势又要提防着它掉地上打碎。不过中间一度观察,影片在照顾小演员上,那块玻璃是有用上替代品的。然想到有关剧本,孩子,回忆,宁静的事情,就很自然的回忆起伊朗电影《风中飘絮》。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是在一次导演基础课上,因为投影设备出现了问题,维修了很长时间,等着无聊,乱翻几页让雅克桑贝的绘本,万分庸懒。头脑中出现了小金鱼小樱桃和小鞋子,幻想着这部千呼万唤始出不来的片子的魅力。幻想着中东电影一如既往的长镜头和同期声。终于设备修好。光盘运转正常,并出现了字幕:导演阿里塔勒比。编剧则是阿巴斯。阿巴斯把休闲小电影做到了一个很好的程度。可以惬意的看完前20分钟,再度过一个揪心的过程,最后一切归零,华丽的低调。让人重新审视生活,然后关机睡个好觉。而在第二天就忘记一切,甚至忘记了睡眠前的自我审视,继续生活拒绝被打乱。很难将让雅克桑贝和阿巴斯归为一类,无从标注类别。但因为喜欢的缘故,觉得他们很像。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一个静一个动,画笔在道林纸上的摩挲,镜头角度错综的变换,都在或美或丑的描述生活,透着不动声色的恰到好处。故事开始,一个小学生在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而被罚站在外面,同时一个刚来上学的学生因为凝视着窗外在这个季节并不多见的小雨时被视为注意力不集中清出教室,两个孩子像遇了,而倒霉的并不只是他们,同样肩负倒霉命运的还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他为挣家用想和老师争取到一周两天在外打工的机会。三个人恍惚的穿梭在教室外的走廊通道中,想离开,却不知该去向何处。终于高年级的学生骑着一辆摩托车走了,放学的铃声也终于响起。但对于两个倒霉的孩子,这铃声并非就意味着解脱。学生们蜂拥一样离开了教室,享受着放学回家途中的乐趣。这时老师对打碎玻璃的学生说,如果今天你不能赔偿并装上新的玻璃,你就不能再来学校上课了。这就是这位老师的意见,于情于理,损坏公务应该赔偿,但这或许并不是他的真实立场。破碎的玻璃刻意的露出锯齿一样的锋利边缘。就这样,被责令装新玻璃的学生把遗忘在桌上的书包交给那位新来的同学,两人只能离开。校外的风景清新不已。玻璃同学追上了新来的同学,并让他用书包顶在头上遮挡雨水,这就是孩子的善良,一点点的关爱就会成为朋友。一对好朋友谈到了家庭,谈到自己的父亲。两个孩子的父亲似乎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生活轨迹彼此平行没有交点。却又有着共同的生活状态。他们都很忙。这个男孩是没能力承担赔偿玻璃的,自己的父亲太忙,家里的条件不允许他拿出这些钱赔偿学校。但因为老师变相的威胁,他还是准备完成这个任务。他还小,连年轻都算不上,上学是他的唯一能做的。我们开始无法想象,这样一个孩子,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学校的要求,能够付诸怎样的行动。钱是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而那个新来的同学,他刚结识的伙伴承诺可以帮他从家里借出赔偿玻璃的二百五十元钱。事情似乎有了眉目。雨也渐渐停了。好像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进展。可电影仅仅放映了二十多分钟。阿巴斯式的迂回曲折在这时才刚刚开始,不由得开始担心起这两个孩子,担心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被僵直的安排命运。果然,揪心的过程就此开始。新来的同学带着他们来到自己家。父亲是断然不会在家中的,他很忙,有工作。母亲却也出了门。家中只剩下了他的妹妹,一个被反锁在家中的可爱孩子。他们只能转去父亲工作的地方,并顺利借到了一张五百元的钱。他把钱交给他。如释重负。他们告别。接下来的事只有靠自己完成,朋友尽到了义务。无论从哪个方面,主题、风格、故事、电影语言等等角度,我们都能够确证和判定,《柳树之歌》是伊朗电影的“典型中的典型”。相较于《小鞋子》,它更清淡简约的如同早晨的一碗清汤面。就说极简的故事吧,自始至终,电影以一块玻璃作为故事的推动力,除了构成故事动机之外,男孩费尽心思的筹钱、购买、移动这块玻璃成为结构整部电影的核心。影片最大的叙事张力即来自与男孩作为行动的主体与敌手(自然环境中的狂风)的对抗。而贯穿全篇的这种对抗,最后的结果却是玻璃不敌劲风,碎裂一地,影片也就这样接近尾声。比起诗化电影,如《乡愁》、《永恒的一日》,《柳树之歌》当然有故事,只是故事简单简短的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乏味,作为观影者,我们都会为主人公,为这样一位第三世界底层阶级的孩子掬一把同情之泪——他的风中疾驰,他对朋友的友爱相助,他面对同学因为自己无钱补玻璃所遭受的奚落,甚至是玻璃店老人的熨帖的善心,朋友在最后的趋车“救驾”,都让我们的内心满溢着一种苦涩的柔情以及心酸的温馨,让我们跟随男孩的“苦难”的历程之后,对友爱、善良、同情、勇敢、执着与希望更添一份信心和期待。让我们憬悟,面对生活的苦难和生命中的苦涩,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就是我们的“being”(可理解为最高的存在)。当然,值得礼赞的还有影片“诗”的尾部,结尾没有常规的约定俗成,而是用了隽永的留白。我们只能在暮色沉沉中,在一组长镜头里依稀看见,奔跑中的男孩,在七点以前必须重返玻璃店,最后意外的碰到了驾驶助力车的朋友,朋友折返,他坐上朋友的车,开向去玻璃店的路,全片就结束了整部电影在最终以一种开放的结构抵达到了轻盈又富有哀愁的诗境。

片名: 柳树之歌(让风带着我飞/风中飘絮)
外文片名:Beed-o baad

在世界地理杂志上偶然看到了介绍伊朗的一篇文字,于是阅读。也许对于这个国度,人们所能凭记忆勾勒出的只有尘土,平原,沙漠化,小规模武装冲突,还有贫穷。而这些和影象中的伊朗没有任何牵连。那里存在着另一种东方人,他们对生活的执著,无可挑剔。
  
  
  
  忽然想到有关剧本,孩子,回忆,宁静的事情,就很自然的回忆起伊朗电影《风中飘絮》。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是在一次导演基础课上,因为投影设备出现了问题,维修了很长时间,等着无聊,乱翻几页让雅克桑贝的绘本,万分庸懒。头脑中出现了小金鱼小樱桃和小鞋子,幻想着这部千呼万唤始出不来的片子的魅力。幻想着中东电影一如既往的长镜头和同期声。终于设备修好。光盘运转正常,并出现了字幕:导演 阿里塔勒比。编剧则是阿巴斯。阿巴斯把休闲小电影做到了一个很好的程度。可以惬意的看完前20分钟,再度过一个揪心的过程,最后一切归零,华丽的低调。让人重新审视生活,然后关机睡个好觉。而在第二天就忘记一切,甚至忘记了睡眠前的自我审视,继续生活拒绝被打乱。很难将让雅克桑贝和阿巴斯归为一类,无从标注类别。但因为喜欢的缘故,觉得他们很像。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一个静一个动,画笔在道林纸上的摩挲,镜头角度错综的变换,都在或美或丑的描述生活,透着不动声色的恰倒好处。
  
  
  
  故事开始,一个小学生在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而被罚站在外面,同时一个刚来上学的学生因为凝视着窗外在这个季节并不多见的小雨时被视为注意力不集中清出教室,两个孩子像遇了,而倒霉的并不只是他们,同样肩负倒霉命运的还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他为挣家用想和老师争取到一周两天在外打工的机会。三个人恍惚的穿梭在教室外的走廊通道中,想离开,却不知该去向何处。
  
  
  
  终于高年级的学生骑着一辆摩托车走了,放学的铃声也终于响起。但对于两个倒霉的孩子,这铃声并非就意味着解脱。学生们蜂拥一样离开了教室,享受着放学回家途中的乐趣。这时老师对打碎玻璃的学生说,如果今天你不能赔偿并装上新的玻璃,你就不能再来学校上课了。这就是这位老师的意见,于情于理,损坏公务应该赔偿,但这或许并不是他的真实立场。破碎的玻璃刻意的露出锯齿一样的锋利边缘。就这样,被责令装新玻璃的学生把遗忘在桌上的书包交给那位新来的同学,两人只能离开。
  
  
  
  校外的风景清新不已。玻璃同学追上了新来的同学,并让他用书包顶在头上遮挡雨水,这就是孩子的善良,一点点的关爱就会成为朋友。一对好朋友谈到了家庭,谈到自己的父亲。两个孩子的父亲似乎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生活轨迹彼此平行没有交点。却又有着共同的生活状态。他们都很忙。这个男孩是没能力承担赔偿玻璃的,自己的父亲太忙,家里的条件不允许他拿出这些钱赔偿学校。但因为老师变相的威胁,他还是准备完成这个任务。他还小,连年轻都算不上,上学是他的唯一能做的。我们开始无法想象,这样一个孩子,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学校的要求,能够付诸怎样的行动。钱是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而那个新来的同学,他刚结识的伙伴承诺可以帮他从家里借出赔偿玻璃的二百五十元钱。事情似乎有了眉目。雨也渐渐停了。好像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进展。可电影仅仅放映了二十多分钟。阿巴斯式的迂回曲折在这时才刚刚开始,不由得开始担心起这两个孩子,担心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被僵直的安排命运。果然,揪心的过程就此开始。新来的同学带着他们来到自己家。父亲是断然不会在家中的,他很忙,有工作。母亲却也出了门。家中只剩下了他的妹妹,一个被反锁在家中的可爱孩子。他们只能转去父亲工作的地方,并顺利借到了一张五百元的钱。他把钱交给他。如释重负。他们告别。接下来的事只有靠自己完成,朋友尽到了义务。
  
  
  
  他搭上一辆经过的拖拉机,打量着手中的五百元钞票,仿佛这已经不是一张简单的钞票了,它是一块玻璃,是老师的一次饶恕,是一个能继续上学的凭证。忽然,钞票的边缘让他想起了玻璃的尺寸。他只能跳下拖拉机,他不能耽搁。因为时间已然在流逝。他把我们带到了他父亲的工作的地方。父子终于见面。而他们的对话却出奇的冷淡:
  
  
  
  "又是钱吗?"
  "玻璃的尺寸,我从朋友那儿借来了钱。"
  "在上衣口袋里,把钥匙拿去。"
  
  
  
  可怕的对话,很轻易便能看出孩子的身上有种无奈的成熟。父亲忙着工作,不愿多话。孩子找到了写有玻璃尺寸的纸条。马上动身去玻璃店。他惟有抓紧时间,他走过小山,坟丘,浮桥,终于来到久违的玻璃店。店主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他问询了孩子要配玻璃的尺寸,而孩子也在这时才发现字条上面关于玻璃尺寸的数据模糊难以确认。老人按照自己多年的经验,干练的为他算好尺寸,然后进行裁剪。玻璃裁好后,他给了孩子一些泥子和钉子。并教给他装玻璃的方法。临走前他找给了孩子二百五十元钱,又拿出一本书夹在孩子的脖子与玻璃上沿之前避免划伤。送孩子出门时提醒孩子说,尺寸不合适的话,七点之前来,如果过了七点,就明天再来。店中一座闹钟指定的时间是五点半,老人不无忧伤的眼神系挂着孩子坎坷的前程,轻脆薄透,易竭易摧,天刮起了风。
  
  
  
  他已经精疲力竭,一个应该在此时此刻在家中倍受呵护的孩子却要冒着被划伤的危险抱着一块大玻璃在风中艰难的行走。而阿巴斯却没有留给他丝毫的同情。来时的浮桥已经被水冲走,孩子只好卷起裤管入河,终于他到了对岸,带着刚刚涉水而过的潮湿继续前行。为了抄近路,他再次走过坟丘,一个别人远离的地方。值得庆幸的是,他遇到了那位高年级的同学,他抓紧了他,恳求他带自己回学校把玻璃装好。高年级的同学终于同意。但飞快的车速又令坐在后座上的他担心玻璃被震碎,他终于流泪,也许这是他应该得到的发泄。他哭着求高年级的同学放慢车速。高年级同学因为同样需要在某个时刻把货送到,所以无法继续送他。并承诺等工作结束再来载他去学校,而他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孩子一直在和时间与命运赛跑,一刻也不能耽搁。他说不能,但他还是让高年级的同学自顾自的离去。他放弃了一个有很大风险系数的捷径,他决定依然靠自己。
  
  
  
  天又下起了雨。
  
  
  
  在雨停的时候,终于的终于。我们的好孩子,他走进了教室,此时风透过那扇破碎的玻璃窗袭入房间。残余在窗棂上的玻璃碎片的尖端依然锋利,清晰可见。他搬来了桌子,他必须站在两张桌子上才能达到需要的高度。透过窗子他看到一辆摩托车,有人还在学校!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他出去寻找没有离开学校的那个救星,但却没有找到。他只好自己架高桌子。忽然的一个主观镜头,一个校工模样的人骑上了那辆摩托车准备离校。他追出校门,却没能追上。但他很清醒,他意识到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只有他自己,别人是靠不住的。他找了一把锤子,把它揣进裤子的后袋,抱着玻璃小心的站到了最高的桌子上,当他的双手按住正好卡在窗框内的玻璃时,我不禁长吁,尺寸合适,他做到了。而这时却发现泥子和钉子都放在了课桌上。忽然他看到那个人推着摩托车回来了,但我们的孩子在擎住玻璃和跑过去喊人之间只能接受接受前者。命运在此时再次戏耍般的玩弄了这个孩子。他隔着窗子大声呼喊,没有作用。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玻璃,再一次追出校门,还是没有追上。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锤子从他裤子的后袋里掉在了地上,他没有发觉。当他再次踩上架高的桌子把玻璃卡在窗框上的时候,几分无奈地看着地上的锤子。他双手尝试着离开玻璃,然后让玻璃暂时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他已经筋疲力尽,经不住反复地折腾了,就在他准备转身去地上取锤子时,玻璃摔到了地上,最后结果统统归于没有"固定"的原因。
  
  
  
  他能做的,只有看着破碎如初的玻璃。是的,破碎如初。
  
  
  
  故事还没结束,阿巴斯的高潮在结局。令人感动的却不是他似乎被玩弄的命运。仅有的希望随着玻璃的破碎而破碎了。但他还有二百五十元钱。他再次遇到了下班回来的高年级同学,他上了车,他们一路走远,时间距离七点还早,玻璃店老人会等着他,会划给他一块新的玻璃。他不再会忘记把泥子和钉子带在身上,他会小心的放置锤子。新的希望开始被满载。他只是输给了强加横阻的命运,却为自己赢得了平常并不多得的成长积淀。
  
  
  
  
  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取前半句。有时不得不屈服于命运。客观的东西总是无可预知。无法改变,又无法接受,只能继续着生活,摸索着路子。


对于一部伊朗电影《柳树之歌》也叫做《让风带着我起飞》的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伊朗电影《柳树之歌》也叫做《让风带着我起飞》的一个问题 15 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叫做《柳树之歌》,这个名字对于这部电影里的成长主题有什么特别隐喻吗,或者是柳树在伊朗有着什么独特的意象解释?... 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叫做《柳树之歌》,这个名字对于这部电影里的成长主题有什么特别隐喻吗,...

一部看过的伊朗电影,忘了名字 好像是父母离婚,母亲被关在监狱,两个小孩...
伊朗儿童电影比较出名,著名导演和作品不少:马吉德·马吉迪:《小鞋子》(原名《天堂的孩子》,1997)、《天堂的颜色》(1999)属于精品;阿巴斯·基亚鲁斯塔米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8);贾法尔·帕纳西的《白气球》(1995)、《谁能带我回家》(原名《镜子》,1997)等都是获奖无数的儿童片 ...

看了一个电影的结尾,可能是伊朗电影。一个小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
《樱桃的滋味》是时代精神电影公司于1997年10月10日推出的一部心理剧情片,由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执导,赫玛永·厄沙迪、阿卜杜拉曼·巴赫里、米尔·侯赛因·努里等主演。该片讲述了厌弃生命的巴迪在寻找能够帮他办理后事的好心人的过程中逐渐感悟生命意义的故事。1997年10月10日,该片在意大利上映。1997年...

请问,一部美国拍的关于伊朗的电影名字,开头是一群黑衣女人跳着舞去坟...
会不会是 逃离德黑兰

找一部关于伊朗人被迫害逃出国当老师的电影,好像叫什么什么先生,电影...
拉扎老师 Monsieur Lazhar (2011)?西贝尔·拉扎是一个阿尔及利亚的移民。他在魁北克的一所小学工作,他的前任老师悲剧地死掉了。虽然他前任的死令小学的同事和他的学生很悲痛,而且这些生者在心灵上都经历了漫长的恢复过程,但是没有人希望知道拉扎先生痛苦的过往和生活,也没有人清楚他时时刻刻都在担心...

求一部伊朗的电影~~急啊~
这就是伊朗电影《小鞋子》。二十世纪末,伊朗电影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现代的人文意识而在国际影坛引起注目。可以说,他们的电影是把西方电影意识和自己的民族传统结合的最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在很多情况下,这部电影都被当作一部儿童电影来看待,这是一种误读。让一个幼小的...

咨询一部伊朗电影名称
最近几年伊朗电影在国际影坛可谓风光无限,阿巴斯自然已经列入了大师之列,贾法·潘那西、萨米拉·马克马巴夫等新一代电影人也不断受到瞩目。而马基·麦吉迪亦属后起之秀。麦吉迪出生于德黑兰,他14岁起即在业余剧团中表演,后进入电影界在著名导演莫森·马克马巴夫的影片中演出。1991年开拍第一部剧情片《...

求一部影片讲述一美国女子被丈夫骗到伊朗后想逃跑,然而离开一定要丈夫...
这部影片的名字是《逃出德黑兰》(原名:Not Without My Daughter),于1991年上映。影片改编自贝蒂·马哈蒂(Betty Mahmoody)的同名回忆录,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子在1984年被其伊朗裔丈夫骗到伊朗后,如何在极端压迫的环境下努力逃回美国的故事。影片中,贝蒂和她的丈夫穆罕默德带着他们的女儿玛丽安前往伊朗...

有没人还记的那部讲述一对穷兄妹同穿一对布鞋的电影,他的名字叫什么呀...
Ali原本指望用他和父亲进城打工挣的钱帮Zahra买双新鞋,父亲的意外受伤打消了他的美梦。看到全市长跑比赛季军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Ali决定参加比赛,但是他错过了报名日期。几经哀求,老师(Dariush Mokhtari )破例让实力出众的Ali参加了比赛。比赛场上,Ali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得第三名!下载地址:h...

伊朗电影,白气球和小金鱼的故事
伊朗电影《白气球》讲述了一个关于7岁小女孩娜西亚和她的哥哥,以及一个阿富汗男孩之间寻找丢失的500元的故事。新年即将到来,娜西亚渴望拥有一条金鱼作为新年的礼物。然而,由于金鱼的价格是100元,而她的钱包里只有500元,她的愿望一开始并未得到母亲的同意。在哥哥的恳求下,母亲最终答应了娜西亚的...

高县15889266819: 一年前看过的一个电影,应该是伊朗的,就一个男孩去买玻璃的事,很有感染力的感动故事. -
仲孙功消喘: 片名: 柳树之歌(让风带着我飞/风中飘絮) 外文片名:Beed-o baad 产地: 伊朗 拍摄于1999年 本片讲述的是一名伊朗男学生,在学校把学校的玻璃打碎,找钱去去玻璃店买玻璃的故事. 片中男主角男学生只有七八岁,本片极力描写他在买玻...

高县15889266819: 一部伊朗电影内容是一个小学生装玻璃 -
仲孙功消喘: 柳树之歌 我也看过的,其实我前段时间也想找一下,后来给忘记了,刚好给你帮个忙找找,大家一起分享吧

高县15889266819: 伊朗和印度电影特点
仲孙功消喘:伊朗电影最大的特点是纪实性.大多启用非职业演员,露天拍摄,自然光照,不矫情,不雕琢,真实得像生活本身,不掩饰生活的阴暗与悲伤.我们在看电影时好像不是在看电影,而是亲临伊朗社会本身.其次是开放式的结尾.伊朗电影不是那...

高县15889266819: 关于伊朗儿童题材电影的书籍等?资料以备写论文之需? -
仲孙功消喘: 1] 张铁伟《伊朗》(列国志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38页.[2] 黄献文《伊朗电影巡礼》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3] 同上.[4] 安燕《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伊朗电影美学观初探》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5] 张怡《奔跑中追寻的那片天》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高县15889266819: 有名的伊朗电影 -
仲孙功消喘: 樱桃的滋味 小鞋子 橄榄树下的情人 毒药 母牛 邮递员 戈比什 土地 平静的生活 一件小事 白气球 推荐三个导演的电影 达流士 梅赫尔朱伊 索赫拉布 萨里斯 阿巴斯 基亚罗斯塔米

高县15889266819: 我要优美语段 -
仲孙功消喘: 想你,是我最简单的幸福 不是每颗星星都能许愿,但是流星做到了,不是每朵花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个人都让我分秒的想起,但是你!做到了! 流星到底多久才会有一次,是否值得我去追求,日...

高县15889266819: 有没有什么好看的伊朗电影 -
仲孙功消喘: 伊朗儿童电影比较出名,著名导演和作品不少:马吉德·马吉迪:《小鞋子》(原名《天堂的孩子》,1997)、《天堂的颜色》(1999)属于精品;阿巴斯·基亚鲁斯塔米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

高县15889266819: 关于一部伊朗电影 -
仲孙功消喘: 《小红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