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来历和分布求大神帮助

作者&投稿:法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锡伯族是怎样起源的?~

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占主流的是鲜卑说、女真说,持女真说的学者还具体指出锡伯族源于女真瓜尔佳氏苏完部,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锡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车人色古尔氏,发源于贝加尔湖南部的苏古尔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远征高车后,始迁嫩江流域。
据史料记载,锡伯国原是金朝所封之国,都城在锡都,即喜都,又称苏完城、苏完颜城,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元末没落,于明朝第二次称国号,最终于明末衰退。
“从金天辅六年(1122年)至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双阳锡伯国共存在466年。金代的锡伯国是由锡伯人、四部中的小黄头女真部被金廷迁入双阳后创建而形成的。
“锡伯部强盛时,永吉、磐石、桦甸、伊通以及长春、吉林两市的边缘地带,皆为其领地。”所谓海西四部,即扈伦四部(叶赫、辉发、哈达、乌拉),就是锡伯国(扈伦国)。

扩展资料:
历史上,锡伯族是个很少有人知晓、名不见经传的弱小民族,却有20多种不同的称呼和写法。如在西汉末年被称为须卜;东汉以后又被称为鲜卑、西卑、犀纰、胥纰、私比、师比等;北魏、隋、唐、宋时期则被称为室韦、失韦、失围;
元代和明代前期被称为失必、失必儿;明朝后期和清代史书中,则把这个民族的族称写成实伯、斜婆、洗白、史伯、西伯、西北、席百、席北、席伯、锡北、锡卜、锡伯等。
锡伯二字最早出现在清太祖实录中关于乌拉部克锡纳都督被杀后,其孙“逃往锡伯部绥哈城”的记载,以后陆续见诸于《圣武记》等史籍中。
此后的史书中,用锡伯二字的越来越多,辛亥革命以后基本统一使用锡伯二字。但锡伯族家谱中仍有使用西北等字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认定民族成分时,使用了“锡伯”二字,这才有了统一规范的用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锡伯族

古老的锡铂族有一个传说;“一个男子背对一个女子,伸出他的右手食指指向天空,就表明他对着天空发誓;”今生今世,除了她。永不在爱!”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说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西伯利亚。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锡伯人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 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 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 民族历史 锡伯族传统体育项目——射箭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锡伯族与北朝拓跋鲜卑有相同的图腾——“鲜卑兽”(瑞兽),又称“鲜卑郭洛”。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1956年包尔汉、冯家升发表论文认为鲜卑郭洛是一种瑞兽,相当于蒙语中的动物“驱”,即特殊的五爪虎。后来又有人说鲜卑郭洛是一种飞马。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生活习俗 早期的锡伯族人民以狩猎、捕鱼为业。现在,察布查尔一带锡伯族经营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牧业也比较发达,还有许多青年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本民族的干部不断成长,有了各类专业人才,办起了医院和学校。 锡伯族以米、面等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下。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清朝末期,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只有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至今仍保持着穿袍的习惯。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能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锡伯族能歌善舞。最喜爱的弹拨乐器叫“冬布尔”,演奏时,将琴抱在怀侧,用右手指弹拨。音色近似冬不拉,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口弦也是锡伯人爱用的吹奏乐器,又称口琴、口簧、响蔑,锡伯语称为“玛肯”。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置于唇间,右手弹拨簧舌尖端,以气振颤发育。曲调一般是即兴创作,音域较窄,音色优美,是锡伯族儿童和妇女喜爱的乐器。 鲜卑兽――类马似牛,吻上生角,背上长翼。是北方鲜卑等游牧民族喜爱的装饰。传说东汉鲜卑人南迁时,曾引导他们走出大兴安岭,平安到达南方大泽。因而成为鲜卑人崇拜的图腾。锡伯族先民曾以此为准钩绘出图案。 民族节日 杜因拜专扎坤节 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四一八"节。其来历是锡伯族历史上的西迁。1764年4月18日,沈阳等地的锡伯族官兵及亲属共3 275人受朝廷调遣,去新疆屯垦戍边。历经了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才来到伊犁河畔建立新家园。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锡伯族同胞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赶庙会,唱山歌,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四一八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西迁节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昆节。在1 6 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 8 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 0 1 8 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 2 7 5 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所以当前也有部分民族学者认为应该叫“西征节”更为准确。 两百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 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抹黑节 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不之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走向大街伺机抹黑的对象。闲不住的年轻人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取闹。遇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跪地施礼请安,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脱脸上不被抹黑的,此时姑娘们也毫不畏惧,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 锡伯族的“抹黑节” 据传说,锡伯人民因苦于小麦黑穗病之害而演变出这一独特的节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阳未升起之时,锡伯族群众就要用预先准备好的锅底黑灰往脸上涂抹。亲朋邻居不相互串门,子侄辈首先给老人跪下,用锅灰往其前额点一点,然后,平辈之间相互乱涂,直到一个个都成为黑脸蛋为止。只有青年妇女不提倡脸上抹黑。这一习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爷开恩,不要让小麦染上黑穗病。 有关抹黑节的来历,锡伯族中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女人正在烙饼,因小儿拉了屎,她手忙脚乱间用面饼给孩子擦屁股。这一失误触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决定正月十六太阳出山时烧毁人类和粮食。这一决定传到土地神那里,土地爷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告诉人们,赶在天兵天将到来之前,人们都要往脸上抹黑,让玉皇大帝误认为人间已受蹂躏,从而取消天惩。 艺术文化 绘画艺术 锡伯族民间,绘制人物画像是一种风俗。锡伯族民间画师技艺高超,所绘人像逼真生动。另外,锡伯族民间还有绘制萨满图、灶神像、家谱图等的传统。? 绣花艺术刺绣、贴花、剪纸是锡伯族妇女的优良传统,尤其绣花更是锡伯族妇女擅长的女红。荷包是锡伯族吸烟的男子必备的物品之一,按传统,一对恋人中,女方要缝制精致的荷包送给情人。荷包通常要绣上花卉、蝴蝶、飞禽等美丽的图案。此外,锡伯族妇女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在门帘、枕头套、枕头顶、衣服边角、鞋面上等处绣上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做工精细,展现她们的聪慧和多才多艺。 锡伯族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民间歌曲是锡伯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分为田野歌、生活习俗歌、儿歌和叙事歌。现存锡伯族民间歌曲为数不多,但其调式却十分复杂。四声、五声、六声、七声等不下二十余种。其中不乏罕见的特殊调式。锡伯人西迁的历史是他们对于自己故乡土地的感情格外深挚。世代渔猎擅长骑马射箭的锡伯人,常常以打猎、撒围等作为民歌题材。 民俗歌曲 这类歌曲的曲式结构较田野歌稍大,有部分四乐句的单乐段形式出现。主要是反映锡伯族丧葬、婚姻、劳动、游乐、礼节、信仰等方面的风俗。如丧葬方面有《哭葬歌》;婚姻方面有《说亲歌》、《哭嫁歌》、《劝嫁歌》;劳动方面有《四季歌》;游乐方面有《刁羊歌》;礼节方面有《尊老歌》;信仰方面有《喜林妈麽歌》等。在婚娶习俗歌曲中一般都有固定的歌词。 儿歌 此类歌曲曲调简明,多是教育儿童努力学习、学唱字母、射箭口诀等内容。是本民族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的体现。正是这种传统才促使这个西迁时只有3000余人的民族,虽然与其他民族杂居了漫长的200多年,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艺术。 叙事歌 叙事歌多是记述锡伯族1764年西迁来新疆的历史事件的歌曲。这与锡伯族人所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及由此构成的特定生活内容有极大关系。一般旋律极精练,比较完整的有五部:《喀什戈尔之歌》、《拉西贤图》、《叶钦娜》、《海兰格格》、和《三国之歌》。《喀什戈尔之歌》是记述了伊犁四营部分官兵于19世纪20年代奉命赴南疆平定英、俄唆使的张格尔之乱的历史过程。《拉西贤图》全诗近千行,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口语化的特点增强了民间音乐的色彩。《叶钦娜》是一部古老的反映锡伯族渔猎生活的叙事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诗歌的每一句都以“叶钦娜”一词起头,并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上下节联成一体。《海兰格格》是一部对情人的追恋歌,也称为悼恋歌。“格格”是旧时锡伯族对少女的美称,也可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昵称。“海兰格格”意为“可惜的姐姐(或可惜的小姐)”。《三国歌》是根据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编唱的,已流传有百余年历史,是汉锡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现存锡伯族民间歌曲为数不多,但其调式却十分复杂。四声、五声、六声、七声等不下二十余种。其中不乏有罕见的特殊调式。 田野歌 也被称为“街头歌”,锡伯语称“塔拉依舞春”。这是锡伯族最富特色的民间歌曲,而且又为广大锡伯族群众认为是本民族固有的民间歌曲。它咏唱的对象包罗万象,从天、地到日、月,从人类到禽兽。这类歌曲无固定的歌词,多在节假日亲朋聚会或田间劳动时由男女即兴编词对唱。它的特点在其曲调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歌词格律等诸方面。它几乎全部是由两个不对称的乐句构成,下句后半部的下方严格五度(或四度)模仿;两乐句终止均由其结音下方二度或三度上行级进至结音而终止,终止式的五度模仿尤其严格。

锡伯族民族述 锡伯族世居松花江与嫩江流域以及远东滨海地区,属东海女真锡伯部,他们最早出现是159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对九部联军之役,18世纪中叶,部分锡伯族开始迁往新疆戍边,现分居东北和新疆两地。新中国建国以来,锡伯族开始受到“鲜卑族后裔”的地方政策宣传,因现无发现文书记录,尚难于考证。现有人口约19万人(2000年)。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学界一直有争议,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源自东海女真说,一种为鲜卑后裔说。锡伯族的族源是女真人还是鲜卑人的遗存,争论近二十余年,锡伯族史学研究学者为了论证锡伯族的族源是鲜卑的遗存,挖掘了大量史学资料和民间家谱的资料,很不幸的是这些资料的证明却越来越倾向于锡伯族的族源是女真!正如锡伯族史研究学者郭建中、郭超二位研究的结果:锡伯部的形成与金代瓜尔佳部关系密切,如能较深入的研究金代瓜尔佳部历史,这将对锡伯族历史研究很有帮助。
史学资料挖掘出新的关于锡伯部与鲜卑和女真的记载部分资料:
1、 高丽史中的记载:公元1117年,朝鲜睿宗12年,辽天祚帝天庆七年,金太祖天辅元年)“辽来远城牒曰:昨为生女真及东京渤海背乱,金兵攻取辽开州,遂袭来远城及大夫、乞打、柳白三营,尽烧战舰。统军尚书左仆射开国伯耶律宇与来远城刺史检校尚书右仆射常春孙等,率其官民、载船140艘,出泊江头。…已会借粮推进,…。以来远、抱州二城归于我。遂泛海而遁。我兵入其城,收钱物甚多,王大悦,改抱州为义州。以鸭绿江为界。曰:“鸭绿江旧墟,鸡林故壌。越自祖宗之世,本为中世之陵夷,颇遭大辽之侵蚀,非惟人怒,实作神盖。又曰:“两敌有争,颇虑二城之所属,靺鞨之请献,殆从天启,鲜卑之潜遁,固匪人为。”(注:固匪人为”意即鲜卑人的潜逃,是强盗们所为造成的。朝鲜人说的鲜卑是指契丹室韦等部。)在这里鲜卑人很清晰的指向是契丹室韦,不是指实弗或失的否的早期锡伯部落人。
2、 《开源图说》中记:“女真一种所不尽为奴酋并者,皆恍惚太(锡伯部瓜尔佳氏)之力也。”这里讲的女真一种就是锡伯族人,明人不会把蒙古人称为女真,也说明恍惚太是锡伯人首领。
3、 《乌拉国简史》中说到瓜尔佳 氏的时候,用的说法是“女真锡伯部瓜尔佳氏”。
锡伯族的发展史既然指向瓜尔佳氏家族发展史问题就明了了,瓜尔佳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加古氏部落,亦称夹谷氏、古里甲氏。其族甚繁,多散处于苏完(今吉林双阳)、叶赫(今吉林梨树)、讷殷(今吉林抚松)、哈达(今辽宁开原)、乌喇(今吉林永吉)、安褚拉库(今吉林安图)、蜚悠城(今吉林珲春)、瓦尔喀(今俄罗斯滨海)、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尼马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辉发(今吉林辉南)、长白山及各地方,即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流域及长白山区的广大地区。早先,“夹谷”是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及 松花江下游一带地区的 黑龙江女真加古部首领的名称,本义为“居所、楼阁”,以部族名称为姓氏,与女真苏完瓜尔佳部属于同一宗脉女真族人的夹谷氏得姓历史至今有八百多年,,在中国姓氏历史中是时间比较短的,其在 元、 明时期也译作 瓜尔佳氏。后夹谷氏的早期汉化姓氏即为 仝氏,即今天的 童氏、 佟氏。所以,锡伯族是女真加古氏部落的一个分支。
女真最早见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8年)渤海国之后人。


锡伯族的来历和分布求大神帮助
锡伯族民族述 锡伯族世居松花江与嫩江流域以及远东滨海地区,属东海女真锡伯部,他们最早出现是159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对九部联军之役,18世纪中叶,部分锡伯族开始迁往新疆戍边,现分居东北和新疆两地。新中国建国以来,锡伯族开始受到“鲜卑族后裔”的地方政策宣传,因现无发现文书记录,尚难于考证。现有人口约19万人(2000年...

姓伯的人分布在全国哪些地方
伯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七百八十三位,望族出河东郡。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载:“嬴姓,伯益之后,太宰嚭,字子余,姓伯氏,州犁之子,为吴太宰。”“伯”字,在古代是老大的意...

僰人后裔是什么民族
在整个丘北境内共有僰人1557户6894人,主要分布在官寨、舍得、双龙营、腻脚、树皮等6个乡(镇)20个村民委员会的44个自然村,其中纯僰人村寨19个,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僰人村寨25个。僰人的来历 僰人在历史上曾经繁华过千年的战斗民族,是先秦时期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僰人作为在历史上为西南...

姓氏伯的由来
荀林父有个孙子叫荀阁,他以其祖父功高望重,遂用其祖父之字“伯”为姓氏,称伯阁,其后裔子孙乃称伯氏,世代相传至今。源流四出自伯字开头的双字复姓所简改。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上,有许多以伯开头的双字复姓,如伯成氏、伯皇氏、伯常氏等,宋朝更有女真族的伯德氏出现,这些复姓后来很少能够见到,极可能是由于他们的...

古代伯与狄的区别是什么
1、地理分布:古代伯族主要分布在华夏地区,即河南、山东,而狄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区即辽东、黄河流域。2、文化特征:古代伯族是华夏族群的分支,文化属于中原文化的范畴,受到华夏文明的深刻影响,讲究礼仪、尊卑有序,崇尚中央集权,而狄族属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点与游牧生活相适应,以骑射为...

山东伯家岛的来历
还有一部分汉化极深,不愿意与契丹蛮族为伍,渡海逃至山东半岛。唐朝年间的渤海曾有“车书本一家”之说,有兴趣你可以看看。至于耶律倍,我只是说说罢了,并不是说这个人的可能性比较大,实际上应该比较小才对。渤海王族姓大,国名“渤海”,改姓为“伯”,音同、意通可能性相当大。本人喜欢比较开化的民族,即便是不...

伊拉克也是亚洲,伊拉克是黄种人还是白人?
阿.拉.伯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巴林、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利.比.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突.尼.斯、阿联酋、也门、科威特。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等国。白色人种白色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高加索人种,指具有...

有问荣成“伯”姓来历。据荣成县志记载,伯姓祖先为蒙古族,随朱棣南征...
一般是真的 说伯颜后代那纯属扯淡 威海还有苏姓 元姓也是 好像还有傅姓也是

赐伯族是什么意思
一种官职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伯为长子,立长不立幼的传承规范,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法国Comte、英国Earl、德国Graf、北欧Jarl等)。

中国56个民族分别分布在哪个省(最主要的)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

南汇区17560541052: '稀薄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
须亚瑞斯: 锡伯族;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18世纪中叶,部分自东北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辽宁省(70.2%),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南汇区17560541052: 锡伯族的传说?锡伯族的幻想般的传说
须亚瑞斯: 当男子失去了他的爱侣, 如果他 在爱侣坟前用食指指向天空, 那就表示,他向老天起誓,今生今世,永不再娶. 一个女孩问男朋友如果她死时,男友做的动作, 那时女生不知道意思,只以为男孩不在乎她,于是她投入了他人的怀抱.男孩尊重女孩的选择,永远的离开了.现在女孩知道了事实, 却永远也找不到男孩了

南汇区17560541052: 锡伯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是不是很小的少数民族?
须亚瑞斯: 你好 现有人口近19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约有13万人,其中沈阳约有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在少数名族中算中等 很小的 名族不到1万人 好评谢谢

南汇区17560541052: 锡伯族的聚居地都有哪些? -
须亚瑞斯: 你好!主要分布在辽宁省(15万人),吉林省(3000多人),黑龙江省(8000多人),内蒙古东部地区(8000多人),北京(1500多人),新疆(42400多人).最多是在辽宁,最少是在西藏(只有几个人).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南汇区17560541052: 锡伯族在全国有多少人?有什么特征? -
须亚瑞斯: 锡伯族,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东北地区...

南汇区17560541052: 求两个少数民族的详细信息!! -
须亚瑞斯: 介绍两个特色比较鲜明的吧.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

南汇区17560541052: 浪漫的传说 -
须亚瑞斯: 1:锡伯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和辽宁 锡伯族有一个少有人知的传说:如果有一个男子背对一名女子,将一手的食指笔直指向天空,那就表示,他向老天起誓: 今生今世,除了你,永不再爱~~~ 2:在美拉尼西亚人的传说中,...

南汇区17560541052: 锡伯族算少数民族吗? -
须亚瑞斯: 锡伯族属于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新疆伊犁和东北,伊犁专门有一个锡伯族自治县,我现在的同事就有一个是来自那里的,她高考的时候加了50分,考到了北师大,因为是双亲锡伯族,而我老公是单亲锡伯族(爸爸锡伯族,妈妈汉族)所以只加10分,考到了军校.相信我,这都是我身边的事实.

南汇区17560541052: 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与黑龙江,锡伯族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与新疆,这两个族为何分布这么分散? -
须亚瑞斯: 你好!一部分锡伯族 是在乾隆年间西迁到新疆的 打字不易,采纳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