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作者&投稿:代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答案~

1、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和欧内斯特·戴尔。这一学派的中心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不必企图去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成功经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关于管理的性质,他们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
2)关于管理的任务,他们认为作为管理人员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任务: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二是在作出每一个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3)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2、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以致常常被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德国学者卡特·卢因(1890--1947)于1944年首先提出“团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以后的团体行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后来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所谓“不成熟一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那么人们就会变得忧虑、沮丧,甚至还会按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他认为,如何解决个体成长和组织原则之间的矛盾是管理者长期面对的挑战,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减少这种不协调,从而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

3、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量学派,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管理科学学派正式作为一个管理学派,是在二战以后形成的。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利用有关的数学工具,为企业寻找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着重于定量研究。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的。该学派还主张依据计算机管理,提高管理的经济效益。

4、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是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组织。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他的代表作是1937年出版的《经理的职能》一书。 巴纳德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即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系统。这个系统的存在取决于三个条件:①协作效果,即组织的目标是否顺利达成;②协作效率,即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协作成员损失最小而心理满足最高;③组织目标和环境相适应。巴纳德还指出,在一个正式组织中要建立这种协作关系,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共同的目标;②组织中每一成员都有协作的意愿;③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系统。此外,巴纳德对管理者提出了如下责任要求:①规定目标;②善于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贡献;③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

5、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管理学派是在社会系统管理学派的基础上,吸收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他于1960年发表的《管理决策的新科学》是决策理论管理学派的“圣经”。在《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一书中,西蒙从逻辑实证主义出发,对传统的管理理论中的命令统一原则、特殊化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和集团化原则等展开了严厉的批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1)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构成的系统,组织活动的本质是决策,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包含着各种类型的决策。
2)决策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构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4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3)决策的准则
用“令人满意的原则”代替了传统决策的“最优化原则”。他认为,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决策实践,寻找可供选择的方案都是有条件的,不是漫无限制的,所以“最优化”的实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现实、不经济的,而“满意原则”则显得更为合理、现实。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是在二战后兴起的一个较新的管理学派,是社会系统学派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学派是由英国的特里斯特等人通过对英国的达勃姆媒矿现场作业组织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经过研究认为,许多矛盾的产生是由于只把组织看成一个社会系统,而没有看到它同时又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两者协调起来,才能解决这些矛盾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7、系统学派:管理系统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卡特斯、罗森茨韦克等。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是:
1)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人造系统;
2)组织是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系统的分系统,它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
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在管理中被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对影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各种相关因素的洞察力。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为盛行,但由于它在解决管理的具体问题时略显得不足而稍有减弱,但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

8、权变理论管理学派: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经验主义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认为管理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有效的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因素灵活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权变管理思想结构
管理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就要”的关系,即“如果”某种环境或情况存在或发生,“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
2)权变理论的组织结构观点
把组织看成一个既受外界环境影响,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组织内部结构的设计,必须与组织任务的要求、外在环境要求以及组织成员的需要等互相一致,组织才能有效。
3)权变的人事观点
在人事方面的权变观点也以权变管理思想为基础,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4)权变理论的领导方式观点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一切以组织的任务、个人或小组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和职工的关系而定。
权变理论的出现,对于管理理论有着新的发展和补充,主要表现在它比其他一些管理学派与管理实践的联系更具体,与客观实际更接近一些。但是,权变理论仅仅限于考察各种具体的条件和情况,而没有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来进行概括,只强调特殊性,否认普遍性,只强调个性,否认共性。

9、经理角色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它以经理所担任的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明茨伯格。
这一学派认为经理一般都担任十种角色,源于经理的正式权利和地位。十种角色可以归为三类: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的角色、领导的角色、联络者的角色;
2)组织信息中枢的角色,包括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发言者的角色;
3)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故障排除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经理角色理论受到了管理学派和经理们的重视,但是经理的工作并不等于全部管理工作,管理中的某些重要问题,经理角色理论也没有详细论述。

10、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这一学派是继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之后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创始人是古典管理学家法约尔,而以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而闻名于世的孔茨本人,则是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
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是管理过程和职能。他们认为,各个组织以及组织中个层次的管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但是管理却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同组织的类型或层次无关。 该学派的理论依据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论上很好地进行分析。
2)根据在企业中长期从事管理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管理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都能起到一定的说明和启示作用。
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展开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加在实践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4)这些基本管理只要还没有被实践证明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
5)管理是一种可以依*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就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一样。
6) 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到文化、物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但也吸收同管理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企业家天地·理论前沿/ 2005 / 2

李丽清 周小刚


未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管理将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重塑企业
形象,即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再造理论。
1.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软环境”方面重塑企业形象,注
重管理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企业文化是以
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群体精神支柱、思维方式、行为约束等
聚集的合力,它对物质生产起促进和导向作用,是企业的灵
魂。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竞争,是质量竞争,但归根到底是
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取决于人的意识、观念和素质,这
些差异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
激发人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
成共同经营宗旨、共同价值观、共同道德行为取向,产生共同
语言和集体荣誉感。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时
期,企业文化理论应有效地引导企业及职工,符合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改革发展要求,符合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把企业的发展
目标与国家建设、市场需要紧密结合。
2.企业再造理论强调从硬、实的方面构建企业管理新模
式,其基本思想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
底的重新设计,以业务流程重组为重点,以求在质量、成本和
业务处理周期等绩效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企业再造工程在
欧美企业受到高度重视,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涌现大量成功
范例,通过再造减少费用,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企业再造
理论考虑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注重作业流程之间的联络作
用,协调经营流程和管理流程关系。
有效的管理学者提出“MTP”(Manage Through Process)
即流程管理的新办法,对流程规划、设计、构造、调控所有环节
系统管理,企业管理理论应将“硬环境”和“软环境”理论有机
结合。
(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另一趋势是科学管理与人本管
理相结合。
1.在国际上,正是科学管理支撑了美国企业的高效率,把
经济送上快车道,日本汲取科学管理的精华,成为经济大国。
提高生产效率是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泰罗认
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
法律、条件和原则上。”科学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
的管理,用培训来教给工人完成任务的技能,用科学研究制定
标准和规章制度规定下达的任务,用奖惩等激励机制保证任
务的完成。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基本要求,是
任何先进管理思想得以实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管理的标
准化、规范化,就没有管理的现代化。
2.人本管理是指一切管理活动以人为根本出发点,调动
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反对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重
技术不重视人,靠权力不靠人,强调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尽量发挥人的自我实现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未来的管理趋势必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借鉴科学管理
理论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既不能“见人不见物”,又不能“见
物不见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第一代管理理论主要是:经济人和物本管理,
即假设人的行为驱动力是追求个人最大利益化。泰勒的科学
管理建立在“经济人”全民假设前提上,遵循效率、技能原则,
强调以事、物为中心,人成为机器附属。第二代管理理论注重
“社会人”与“人本管理”。即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
是源于人的全部要求,强调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调动人的积
极性,并提出行为科学理论,强调一切管理活动要以调动人的
积极性为目的,做好人的根本工作。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人对自身创造能力的
开发与挖掘日益关注为实现自我,提出了“能力人”和“能本管
理”理论。人的因素:价值观、创造性、个人、才能等在生产经
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以“不断激发人的能
力”为主要内容的“能本管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开发
人力资源,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实行以“能力开发”为基础的“能本管理”,
即重视对系统理论的研究,管理理论重视对现代组织结构的
设计和研究,把对组织中人性、人的行为研究放在日益重要的
地位。

科 技 与 管 理
陈忠卫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学院)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正在体现、并将不断体现出
$ 个基本方向:动态化、全球化、信息化和柔性化。动
态化意味着持续不变地非线性式变革环境。它要求管
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多种手段和多重目标的复杂对应
关系,而任何一种手段与目标的联系所带来的效果都
无法在事先做到准确预测,所以,作为优秀的管理者,
他在管理决策能力上应当高人一等。象权变理论、复
杂性管理、超强竞争、混沌管理和创业管理理论等就
属于动态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全球化意味着管理者必
须把自己定位于世界公民的位置,而不能只局限于某
一特定的国界去考虑如何造就组织的竞争优势。“全
球化不但表现在全球性贸易的繁荣和活跃,还表现在
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思想观点的频繁碰撞,以及不同
文化背景下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交融、渗透和整
合”〔%&〕。无论你是否愿意,全球市场平均价格都将有
效地引导优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向,国内企业既
要与国内同行竞争,也必然强迫性地要求参与到全球
范围的竞争活动之中。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本土化
与全球化的关系是组织生存的出发点,虚拟组织理
论、跨国战略联盟等理论的形成满足了管理者实现全
球化管理的渴望。管理理论发展的动态化、全球化方
向强调的是组织进行管理变革的外在压力;信息化是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 " 个基本方向。互联网络的广泛应
用改变了传统的时空概念,“地球村” 成为一种社会
现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计划模式、组织结
构设计、领导方法、控制手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电子
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全面质量管
理、业务流程再造、电子商务等理论成为了管理者指
导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相比较于工业社会,信息社
会要求管理者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概念,简单地采取
类似于泰罗时代的科学管理模式已经变得相当乏力,
一种强调“软性”管理因素的柔性化管理理论成为第
$ 个基本发展方向。能够体现出柔性化发展方向的管
理理论包括:人本管理、团队管理、文化多元化、管理
伦理、社会公正等。管理理论发展的信息化、柔性化方
本土化与全球化关系理论、虚拟组
织理论、双赢或多赢交易理论、全
球化竞争优势理论、战略联盟等
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
指挥、领导、
激励、控制
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
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全
面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再
造、电子商务、#! 管理等
人本管理理论、团队管理理论、
管理伦理理论、跨文化管理理
论、和谐管理理论等
组织学习:
愿景管理、知识分享
管理目标:
做正确的事
和正确地做事
动态化全球化
信息化 柔性化
管理模式
图 ! 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向强调的是组织进行管理变革的内在切入点。
从管理模式的角度来分析,动态化管理、全球化
管理与外部管理环境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内在
联系。管理环境越是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超强竞争
性,组织对采取动态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就越迫切,管
理者对全球化管理模式的需求动机越强烈。信息化管
理、柔软性管理与组织学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内在
联系,柔性化管理要求组织内雇员能够以理解、支持、
服务于组织愿景为前提条件,信息化管理要求组织内
部雇员间能够自觉地分享、传播、整合知识,并且,组
织的学习能力越高,执行信息化管理和实施柔性化管
理的效果才可能越显著。
今天的管理理论远比 “丛林” 阶段还要混沌许
多,而且,各种不同管理流派之间所提出的学术观点
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存在严重分歧。从 !" 世纪 #" 年
代的“追求卓越”、!" 世纪 $" 年代的“公司再造”直
到 !" 世纪末以来的“知识管理”、“创业管理”热潮,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恰好验证了 !" 世纪 %" 年代哈
罗德?孔茨的观点,“管理学的学派林立以及方法论
的多样性是这门学科尚未成熟的标志”〔&&〕。
管理理论发展和完善要求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
能够经常性地反思管理的性质,敢于挑战传统和权
威,善于寻找并提炼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特别
要做到:一是必须打破传统管理职能的研究框架,从
单纯地发现新的管理职能向重新设计管理理论发展
主线的转变;二是必须打破管理理论由西方学者为主
导的现状,从盲目地不断引进西方管理理论向努力与
挖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精髓相结合的转变;三是必须
打破线性的研究范式,从盲目地追求管理学科的精确
性向努力寻求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相结合的转变。总之,管理理论的发展既是管
理者对未来可预测的需要、控制组织混乱的需要和实
现个人尊重的需要,也是管理学研究工作者和管理咨
询大师的努力方向。

现代管理理论是继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它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而不断创新所形成的学派(特指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所创立的理论。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现象曾被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孔茨称为“管理的丛林”。孔茨认为当时林林总总的重要管理学派共有11个,他们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现代管理理论众多学派并存,从不同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都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们用“管理理论丛林”来形容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步入一个发展、创新、分化、综合并存的时期。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
  1.政治经济学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认为管理是具有二重性的社会功能,即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提出管理二重性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就是生产管理和经济核算。
  2.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
  3.行为学派。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经验主义学派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5.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做出了全面分析。
  6.系统管理学派。侧重以系统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主要贡献,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地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7.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西蒙和马奇。强调决策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这一学派重点研究决策理论。片面地强调决策的重要性,但决策不是管理的全部。
  8.管理科学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类似于工程技术、可以以精确计划和严格控制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技术学派。其局限性: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能定量。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此外,采用此种方法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费用和时间,往往只用于大规模复杂项目。
  9.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把管理看成一个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和实施不同管理策略的过程,强调权宜应变。
  各学派各持己见,并依据自己理论框架,创造出花样繁多的管理工具,但是就管理学而言,没有系统理论框架。各学派都没能将管理纳入统一框架加以研究,形成管理学自有的研究框架,这样的研究结果自然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只有当管理学统一框架建立之后,就此基本框架形成的管理理论才真正能为管理实践提供依据,管理者才能系统的利用管理工具而不会出现管理工具组合间的自相矛盾,此时管理学才能够真正称之为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篇——当代管理理论
踏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殿堂:当代管理理论之深度解析 八十年代,管理理论的舞台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焦点从传统的手段转向了战略思维、价值观与文化构建。以安索夫和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理论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PEST分析、SWOT评估和波士顿矩阵的迷雾,这些工具犹如航海图,指导企业在全球商业环境中寻找定位。

管理学中当代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是有关...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
(二)8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产业的盈利能力,即产业的吸引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竞争战略的选择应基于以下两点...

哈罗德·孔茨的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

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三)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以四部管理著作:《Z理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成功之路》为标志。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研究重点由过去的以概念分析为主转向以实践为主,增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

决策理论的代表理论
行政人对行政环境的看法简化,往往不能抓住决策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而只能看到有限几个方案及其部分结果。事实上,理性程度对决策者有很大影响,但不应忽视组织因素对决策的作用。内容:1、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1)决策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2)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试题《社会学概论》
18.组织管理不只是和组织本身有关,而且涉及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管理者应根据不 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组织的决策方式、领导方式和行动方式,持这一观点的是 组织管理理论中的 A.组织行为理论 B.权变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19.如果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那么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

管理学理论基础有哪些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年,和泰罗同时代的法国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奠定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他侧重于从中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去剖析具有一般性的管理,并因此而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曾在较长时间内在法国的一家大型煤矿公司担任高层领导职务,对大企业的...

管理理论的历史
二、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成严格体系的管理学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鲜有人对中国管理学的内涵做出全面的概括,也鲜有人对中国管理学做全面的阐述。 2.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一)兴起阶段:二战后初期到1973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注重从概念体系上建立比较管理学的理论模式,着重研究如何把先进国家的管理转移到发展...

1、简述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理论学派。
泰勒的理论为上世纪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除非理论家和实践者把泰勒主义引申为其他形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科学管理理论将会成为历史中辉煌的过去。尽管如此,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而且,泰勒有关工作任务、衡量标准、工作定量激励制度的观点在现代组织向后现代组织转变的转型期仍具有指导意义...

南康市18419807514: 十大管理理论有哪些 -
仝蓉小活: 管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具体如下:一、素养 1、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2、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3、托利得定...

南康市18419807514: 请问:管理学有四个著名理论,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我记不全了! -
仝蓉小活: 应该是主要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的所谓“古典管理理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罗、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以及后来的美国人古利克和英国人厄威克等人.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

南康市18419807514: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这3个理论分别的代表理论是什么?? -
仝蓉小活: 一、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代表人物1、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时间划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时期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 古典理论产生的背景 (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南康市18419807514: 20世纪末21世纪初,产生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新的管理理论?
仝蓉小活: 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系统的管理理论,被称作古典管理理论.其中,法国的法约尔创建了( 一般管理理论).

南康市18419807514: 有哪些管理思想 -
仝蓉小活: 古代和现代重要管理理论和思想介绍如下: 1、科学管理理论,在时间动作研究基础上规定工作任务定额.工作任务定额不是根据工人的平均作业时间来定,而是以效率高的第一流工人所需时间为基准; 2、一般管理理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

南康市18419807514: 管理学前沿理论包括哪些
仝蓉小活: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路理论、古典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决策管理理论、经验主义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

南康市18419807514: 哈罗德•孔茨提出的“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十一个管理理论学派各自的主要理论观点 -
仝蓉小活: 孔茨还首次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说法.1960年,他对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各种学派加以分类,发表《管理理论丛林》论文,概括出六个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1980年孔茨又撰文《再论管理理论丛林》,把流行的管理理论学派划分为十一大学派,并分析了学派林立的原因.由此,孔茨又被称为 “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 来自" http://wiki.mbalib.com/wiki/%E5%93%88%E7%BD%97%E5%BE%B7%C2%B7%E5%AD%94%E8%8C%A8"

南康市18419807514: 奠定现代管理理论框架的是什么理论? -
仝蓉小活: 未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管理将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重塑企业 形象,即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再造理论. 1.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软环境”方面重塑企业形象,注 重管理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