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有几个段及它们的大意是什么?

作者&投稿:赖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大意?~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研究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经作者臧克家先生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现标题与原标题没有本质不同。问题是,说话和行动,人人都有,天天都有,太一般化了,放在标题上不是太不醒目、新颖了吗?如果写一般人,确是如此。然而,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请问:谁发表过“最后一次演讲”?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再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全国有几个?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由此而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不一般的。

2.有的同志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样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诗化的风格就不好。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

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有2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大的自然段:

第一段:(1—7自然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第二段:(8—20自然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二、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三、课文分析:
  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汉族。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主要代表作有《难民》、《有的人》诗集有:《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黎明鸟》。长诗:《自己的写照》等。1932年以一篇《老马》成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有两个段落

第一段:(1—7自然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第二段:(8—20自然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第一段(1-7)第二段(8-20)

我不知道怎么标段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于一般人之处
别人是说了再做,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别人是说了不一定做,闻一多先生是做了不一定说。原文摘抄 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

怎样理解闻一多的说和做?
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主旨是什么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2、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概括的说就是"救国"。2.1宣扬,炫耀。2号召,宣传。3.“它”指代:(……没有找到“它”)“这”指代:(……也没有找到)4.(……没有画线的)5.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6.1“贪”好在反衬闻一多先生的废寝忘食,工作认真负责的研究奉献精神!2自己想!3自己想!很多...

闻一多先生有哪些说和做
作为学者方面:做:写了《唐诗杂论》,《楚词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方面:说:小声——大声——李公仆的追悼大会直面、大声斥责、责骂 做:起稿政治传单,亲自发送传单、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

闻一多说和做的事迹
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为什么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他说了,大声的说,反对独裁坚持革命,他做了,在走在队伍前头。他慷慨淋漓地大声演讲,他没枪杀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4从文中看闻一多是怎样一个人?是一个言行一致,英勇无畏,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革命意识。指出下面“说”字的不同含义 1...

说和做从哪两个方面写?
说和做文章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先生的说和做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

说和做那篇课文第3段通过哪些角度描写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