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生活习惯

作者&投稿:左丘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1、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
2、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3、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
4、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扩展资料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穿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形成巴尔虎、科尔沁等28个蒙古族部落不同服装服饰文化。
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中国国家民族民家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09年,内蒙古当地政府开展蒙古族服饰的抢救保护工程,最终确定了蒙古族28个部落传统服饰的基本样式,共抢救性制作了内蒙古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饰和34组头饰,并已全部移交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永久性藏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穿在身上的艺术:蒙古族“活着”的文化传承

  习俗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

  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食俗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他们喜欢住帐篷,喜欢喝马奶酒,喜欢格斗、就是摔跤。


古代科技不发达,古人是如何保持卫生的?
所以古人的环境卫生是从打扫工作开始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措施。一、房内清洁工作我们所知的妇人的妇其实在甲骨文中就是一个女人手持一把扫帚,这个意思就是说妇女在家里面做的事情就是要保持家里的清洁。因此,早在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了房间内部清洁,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而在汉代以后,...

古人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秋战国时期餐制及饮食方式是怎样的...
有专家曾说过,一天三餐是最好的饮食习惯。“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有益于身体消化和吸收。那么在古代,古人每天都要种稻还要干农活,不然全家都没有饭吃。早上起来的时候太阳刚刚上山,晚上回家时,天都已经黑了。这一天都是在农田里度过的,那么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

古人为何一天只吃两顿饭,当时的生活习惯有关?
每顿饭不要吃得太多,吃个七八分饱,然后可以分散一些来吃会比较好。就像现代社会一般年轻人如果晚上要加班的话,通常都会增加一个夜宵,如果是公司安排的有下午茶,那么这样一天除了三餐之外还会增加两餐,也就是五顿了。这也是符合人们工作的强度和生活的节奏的。

古人为何一天只吃两顿饭,当时的生活习惯有关?
古人一天吃两顿是古代的一种饮食习惯,主要和人们的劳作观念、物质条件及当时的社会行为有关。一日三餐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主要饮食习惯及方式,不过,古人最开始的却是一日两餐制。如果从远古社会说起,那时候自然是没有按时吃饭的观念的,那会儿基本是饿了就吃,饱了就夕歇会儿。而像按时吃饭这种观念...

古人是不吃晚饭的,那一天三餐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
再加上古代没有什么消遣生活,太阳下山之后基本都睡觉了。没有在外面四处闲逛,也就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两宋的时候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朝廷对夜市并没有那么多严格的限制了。普通老百姓的夜生活也丰富了起来,在外面逛街的时候,老百姓往往还要再吃一顿宵夜,慢慢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就也变成了一日...

中国古代的生活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人民的生活都有各自的特色,主要体现为:1、原始社会时期的人民生活:(1)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到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原始社会结束。总体来说原始社会人民社会比较艰苦,共同劳动,共同...

山顶洞人生活方式
山顶洞人居住地——山顶洞,大概可以分四部分,即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其中,山顶洞人居住在上室,而将死者埋葬于下室。山顶洞人一般采取合葬的埋葬方式,且死者之间的随葬品并无多大差别。可见,他们应该过着平等的生活,即一起劳动、共同消费。下窨,则是自然形成的陷阱,山顶洞人大多数用它...

现在人习惯一天三顿,古人一天两顿是否就不健康?
在我们如今看来,这个行为是不理解的,毕竟我们如今一天三餐,其实是非常合理的饮食习惯,那么为什么古人会采取这样的进食频率呢?其实这和当时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以农耕为主的,因此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早起晚归。在最早期的时候,有九成的人口都是农民,所以种地成了他们...

古代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古人如何减肥?有丰胸的偏方吗? 比起现在五花八门的减肥药,古人的办法就简单多了,比如用喝茶来减肥。不过,古代的老百姓难得大鱼大肉,一天到晚都得干又重又累的活,哪儿还胖得起来?古人丰胸的方法比较自然,比如运用红豆和黄豆等食补的方法来达到丰胸的效果。此外,古人认为穴道按摩也能助长胸部汹涌。比起古人的“...

古代的人为何每天只用吃两顿,他们不饿吗?
古代人民生活习惯对古人用餐习惯有很大影响 其实这和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联。众所周知,在我国农耕文明盛行,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非常发达的国家,因此在古代一直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劳动人民都是以种地为主要劳作方式,因此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早起晚归。,因为古代人民的收入十分单一,...

西秀区19780104478: 蒙古族的习俗(四个) -
琴善蛇胆: 生活习俗:1喝奶茶和马奶酒,2那达慕大会摔跤,3祭敖包,4蒙古族盖新房,新房上盖那天,村里邻舍、三亲六故全来帮忙并送“粘豆包”或小米面豆包,以示祝贺

西秀区19780104478: 蒙古国的风俗是什么? -
琴善蛇胆: 服饰蒙古袍是蒙古民族传统服饰,男女均穿.有皮袍、棉袍、布(绸、缎)袍.女式袍子因地域和部族的不同而异,一般均以缎料为主,袍子上扎的腰带以整幅绸子为之;男子腰带喜用金黄色和橙黄色,女子爱扎紫和绿等颜色的带子.男子袍...

西秀区19780104478: 蒙古人的民俗有哪些呢 -
琴善蛇胆: 中华民俗 - 蒙古族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

西秀区19780104478: 蒙古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
琴善蛇胆: 起居、饮食、服饰、人生礼仪、家庭 、亲属与亲属称谓 、丧葬 、信仰民俗、生产习俗、民间文学、娱乐、传统体育等丰富的内容.

西秀区19780104478: 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
琴善蛇胆: 这个问题,有很多方面可以回答啊! 比如说,居住习惯、饮食习惯、着装习惯、社交礼仪等等啊... 如果是牧民的话,基本居住在毡房内,喜欢喝酥油茶,吃牛羊肉.... 一般居民的话,现在好多都被汉化了,所以生活习惯就和汉族人很像的...

西秀区19780104478: 蒙古族的生活习惯是什么?
琴善蛇胆: 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为主;好爽、好客;对老人特尊重和爱戴.

西秀区19780104478: 蒙古族的日常食俗是什么 -
琴善蛇胆: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

西秀区19780104478: 蒙古族衣,食,住及特别风俗习惯方面特色 -
琴善蛇胆: 蒙古族风俗习惯 (1)饮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

西秀区19780104478: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要作文) -
琴善蛇胆: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者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