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个故事

作者&投稿:许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想问一个典故,及故事完整版本。~

这是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羊角哀、左伯桃,春秋人。按理荆轲是战国末人,风牛马不相及,此文为春秋时发生,文中荆轲已经为鬼,很明显穿越了。

背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看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两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春秋时,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之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西羌积石山,有一贤士,姓左,双名伯桃,幼亡父母,勉力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年近四旬,因中国诸侯互相吞并,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未尝出仕。后闻得楚元王慕仁好义,遍求贤士,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径奔楚国而来。迤逦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作。有一篇《西江月》词,单道冬天雨景:习习悲风割面,蒙蒙细雨侵衣。催冰酿雪逞寒威,不比他时和气。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还微。天涯游子尽思归,路上行人应悔。左伯桃冒雨荡风,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湿了。看看天色昏黄,走向村间,欲觅一宵宿处。远远望见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灯光,径奔那个去处。见矮矮篱笆,围着一间草屋,乃推开篱障,轻叩柴门。中有一人,启户而出。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礼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双名伯桃。欲往楚国,不期中途遇雨,无觅旅邸之处。求借一宵,来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闻言,慌忙答礼,邀入屋内。伯桃视之,止有一榻,榻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伯桃已知亦是儒人,便欲下拜。那人云:“且未可讲礼,容取火烘干衣服,却当会话。”当夜烧竹为火,伯桃烘衣。那人炊办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伯桃乃问姓名。其人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幼亡父母,独居于此。平生酷爱读书,农业尽废。今幸遇贤士远来,但恨家寒,乏物为款,伏乞恕罪。”伯桃曰:“阴雨之中,得蒙遮蔽,更兼一饮一食,感佩何忘!”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胸中学问,终夕不寐。比及天晓,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尽其所有相待,结为昆仲。伯桃年长角哀五岁,角哀拜伯桃为兄。一住三日,雨止道干。伯桃曰:“贤弟有王佐之才,抱经纶之志,不图竹帛,甘老林泉,深为可惜。”角哀曰:“非不欲仕,奈未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虚心求士,贤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愿从兄长之命。”遂收拾些小路费粮米,弃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进。行不两日,又值阴雨,羁身旅店中,盘费罄尽,止有行粮一包,二人轮换负之,冒雨而走。其雨未止,风又大作,变为一天大雪,怎见得?你看:风添雪冷,雪趁风威。纷纷柳絮狂飘,片片鹅毛乱舞。团空搅阵,不分南北西东;遮地漫天,变尽青黄赤黑。探梅诗客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断魂。二人行过岐阳,道经梁山路,问及樵夫,皆说:“从此去百余里,并无人烟,尽是荒山旷野,狼虎成群,只好休去。”伯桃与角哀曰:“贤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死生有命。既然到此,只顾前进,休生退悔。”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单薄,寒风透骨。次日,雪越下得紧,山中仿佛盈尺。伯桃受冻不过,曰:“我思此去百余里,绝无人家;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二人俱去,纵然不冻死,亦必饿死于途中,与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将身上衣服脱与贤弟穿了,贤弟可独赍此粮,于途强挣而去。我委的行不动了,宁可死于此地。待贤弟见了楚王,必当重用,那时却来葬我未迟。”角哀曰:“焉有此理!我二人虽非一父母所生,义气过于骨肉。我安忍独去而求进身耶?”遂不许,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风雪越紧,如何去得?且于道傍寻个歇处。”见一株枯桑,颇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爇些枯枝,以御寒气。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来,只见伯桃脱得赤条条地,浑身衣服,都做一堆放着。角哀大惊,曰:“吾兄何为如此?”伯桃曰:“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处,安可分离?”伯桃曰:“若皆饿死,白骨谁埋?”角哀曰:“若如此,弟情愿解衣与兄穿了,兄可赍粮去,弟宁死于此。”伯桃曰:“我平生多病,贤弟少壮,比我甚强;更兼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必登显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滞,可宜速往。”角哀曰:“今兄饿死桑中,弟独取功名,此大不义之人也,我不为之。”伯桃曰:“我自离积石山,至弟家中,一见如故。知弟胸次不凡,以此劝弟求进。不幸风雨所阻,此吾天命当尽。若使弟亦亡于此,乃吾之罪也。”言讫,欲跳前溪觅死。角哀抱住痛哭,将衣拥护,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再欲上前劝解时,但见伯桃神色已变,四肢厥冷,口不能言,以手挥令去。角哀寻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谁葬吾兄?”乃于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伯桃点头半答,角哀取了衣粮,带泣而去。伯桃死于桑中。后人有诗赞云:寒来雪三尺,人去途千里。长途苦雪寒,何况囊无米?并粮一人生,同行两人死。两死诚何益?一生尚有恃。贤哉左伯桃!陨命成人美。角哀捱着寒冷,半饥半饱,来至楚国,于旅邸中歇定。次日入城,问人曰:“楚君招贤,何由而进?”人曰:“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角哀径投宾馆前来,正值上大夫下车。角哀乃向前而揖。裴仲见角哀衣虽蓝缕,器宇不凡,慌忙答礼,问曰:“贤士何来?”角哀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雍州人也。闻上国招贤,特来归投。”裴仲邀入宾馆,具酒食以进,宿于馆中。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角哀百问百答,谈论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元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皆切当世之急务。元王大喜!设御宴以待之,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段百匹。角哀再拜流涕,元王大惊而问曰:“卿痛哭者何也?”角哀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一一奏知。元王闻其言,为之感伤。诸大臣皆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何?”角哀曰:“臣乞告假,到彼处安葬伯桃已毕,却回来事大王。”元王遂赠已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资,仍差人跟随角哀车骑同去。角哀辞了元王,径奔梁山地面,寻旧日枯桑处。果见伯桃死尸尚在,颜貌如生前一般。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唤集乡中父老,卜地于浦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环抱,风水甚好。遂以香汤沐浴伯桃之尸,穿戴大夫衣冠。置内棺外椁,安葬起坟,四围筑墙栽树。离坟三十步建享堂,塑伯桃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墙侧盖瓦屋,令人看守。造毕,设祭于享堂,哭泣甚切。乡老从人,无不下泪。祭罢,各自散去。角哀是夜明灯燃烛而坐,感叹不已。忽然一阵阴风飒飒,烛灭复明。角哀视之,见一人于灯影中,或进或退,隐隐有哭声。角哀叱曰:“何人也?辄敢夤夜而入!”其人不言。角哀起而视之,乃伯桃也。角哀大惊!问曰:“兄阴灵不远,今来见弟,必有事故。”伯桃曰:“感贤弟记忆,初登仕路,奏请葬吾,更赠重爵,并棺椁衣衾之美,凡事十全。但坟地与荆轲墓相连近,此人在世时,为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渐离以其尸葬于此处。神极威猛,每夜伏剑来骂吾曰:‘汝是冻死饿杀之人,安敢建坟居吾上肩,夺吾风水?若不迁移他处,吾发墓取尸,掷之野外!’有此危难,特告贤弟。望改葬于他处,以免此祸。”角哀再欲问之,风起忽然不见。角哀在享堂,一梦惊觉,尽记其事。天明,再唤乡老,问:“此处有坟相近否?”乡老曰:“松阴中有荆轲墓,墓前有庙。”角哀曰:“此人昔刺秦王,不中被杀,缘何有坟于此?”乡老曰:“高渐离乃此间人,知荆轲被害,弃尸野处,乃盗其尸,葬于此地。每每显灵。土人建庙于此,四时享祭,以求福利。”角哀闻其言,遂信梦中之事。引从者径奔荆轲庙,指其神而骂曰:“汝乃燕邦一匹夫,受燕太子奉养,名姬重宝,尽汝受用。不思良策以副重托,入秦行事,丧身误国。却来此处惊惑乡民,而求祭祀!吾兄左伯桃,当代名儒,仁义廉洁之士,汝安敢逼之?再如此,吾当毁其庙,而发其冢,永绝汝之根本!”骂讫,却来伯桃墓前祝曰:“如荆轲今夜再来,兄当报我。”归至享堂,是夜秉烛以待。果见伯桃哽咽而来,告曰:“感贤弟如此,奈荆轲从人极多,皆土人所献。贤弟可束草为人,以彩为衣,手执器械,焚于墓前。吾得其助,使荆轲不能侵害。”言罢不见。角哀连夜使人束草为人,以彩为衣,各执刀枪器械,建数十于墓侧,以火焚之。祝曰:“如其无事,亦望回报。”归至享堂,是夜闻风雨之声,如人战敌。角哀出户观之,见伯桃奔走而来,言曰:“弟所焚之人,不得其用。荆轲又有高渐离相助,不久吾尸必出墓矣。望贤弟早与迁移他处殡葬,免受此祸。”角哀曰:“此人安敢如此欺凌吾兄!弟当力助以战之。”伯桃曰:“弟阳人也,我皆阴鬼;阳人虽有勇烈,尘世相隔,焉能战阴鬼也?虽刍草之人,但能助喊,不能退此强魂。”角哀曰:“兄且去,弟来日自有区处。”次日,角哀再到荆轲庙中大骂,打毁神像。方欲取火焚庙,只见乡老数人,再四哀求曰:“此乃一村香火,若触犯之,恐贻祸于百姓。”须臾之间,土人聚集,都来求告。角哀拗不过,只得罢了。回到享堂,修一道表章,上谢楚王,言:“昔日伯桃并粮与臣,因此得活,以遇圣言。重蒙厚爵,平生足矣,容臣后世尽心图报。”词意甚切。表付从人,然后到伯桃墓侧,大哭一场。与从者曰:“吾兄被荆轲强魂所逼,去往无门,吾所不忍。欲焚庙堀坟,又恐拂土人之意。宁死为泉下之鬼,力助吾兄,战此强魂。汝等可将吾尸葬于此墓之右,生死共处,以报吾兄并粮之义。回奏楚君,万乞听纳臣言,永保山河社稷。”言讫,掣取佩剑,自刎而死。从者急救不及,速具衣棺殡殓,埋于伯桃墓侧。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骨散于墓前。墓边松柏,和根拔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乡老大惊,都往羊、左二墓前,焚香展拜。从者回楚国,将此事上奏元王。元王感其义重,差官往墓前建庙,加封上大夫,敕赐庙额曰“忠义之祠”,就立碑以记其事。至今香火不断。荆轲之灵,自此绝矣。土人四时祭祀,所祷甚灵。有古诗云:古来仁义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间。二士庙前秋日净,英魂常伴月光寒。

你说的是【王勃作《滕王阁序》,又在序后附带写了一首《滕王阁》诗,这一文一诗千古流芳,传唱不休,遂俱成为千古名篇】!
这一句诗为【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白话译文
滕王阁在赣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无声鸾铃寂寂停止了歌舞。
早晨画栋掠过南浦飞来的轻云,傍晚珠帘卷起西山阴沉的烟雨。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然浮荡,时光推移景物变化已数个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今在何处?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东流。
这首诗的故事:
王勃到南昌,刚好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七古《滕王阁》。可是王勃写到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只留下“槛外长江□自流”。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了千两银子,亲自率文人们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不是个空(kòng)字吗?”
王勃说:”对呀!就是“空(kōng)字呀!‘槛外长江空自流’!”众人恍然大悟。

故事主人公是:齐桓公

齐桓公小白,春秋五霸之首,首先开创中原霸业,带领齐国一飞冲天,北驱山戎,存卫复邢,南平召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更有“五伯之中业最强”的说法。可最后偏偏晚节不保,困死寝宫,直到尸体上长满了蛆虫才被发现,霸业也就此毁于一旦。后人呢,替他感到惋惜,感到心痛,其实我说有什么值得可惜的,最后的一切灾难全部都是这家伙自己造的孽,一开始早就埋下了祸根,只是他自己一点都没有发现罢了。

其实本来也是论不到他当齐国的老大的,多亏了他的“花花公子”庶兄齐襄公诸儿失政,从而给他创造了一个就业机会。齐桓公一开始出场到还是颇给人以振奋之感的,先是诈死骗管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取君位,然后又在乾时大败气势汹汹护送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归国的鲁庄公大军,坐稳了君王宝座。

他手下大红人鲍叔牙这时把他的仇人管仲推荐给他,他也不计前嫌,拜了管仲为相。看到这里,本来心里是一阵激动,这是天之骄子来了吗?初与管仲见面,听管仲侃了三天三夜,本还以为他有多么虚心好学呢,谁晓得这家伙前面全是装样子,最终倒是问了句实话出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妄想当霸主,会不会有影响呢?”齐桓公确实是出了名的好色,主要也是得宜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齐桓公的祖上姜子牙先生是主张开放的人士,保留了当地东夷族在处理男女关系上的风俗,因此齐国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男男女女都比较好色。就像我前面提到过的文姜、齐襄公、鲁桓公的三角恋,也是产生于这种社会环境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的邻居鲁国,一个规规矩矩,封建保守的国家。

因此鲁国的大老爷们总是不时地被齐国那些风流多情的姑娘们黑了,气得他们只能大喊晦气,也气得我们的大圣人孔子跌足大喊:“礼崩乐坏呀,礼崩乐坏呀!”齐桓公以好色来推挡,管仲倒也直爽,那就让齐桓公尽情的享乐,自己来治国吧,反正让自己这个大能人治国,你姜小白再荒淫酒色,再不务正业,也可以当一代霸主。

其实我对于君王好色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可前提是也不能因为私生活影响事业,把国家丢在一边不管吧,但齐桓公偏偏就是这样干的,反正国家有管仲治理。管仲是一流的政治家,定国安邦,建设新时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从来都没有反叛之心,君王有这样的臣子真是再安心不过了。齐桓公就可以在一边尽情地泡妞,田猎。至于遇上什么大事,全听管仲的,事事由他一手操办,等到决议出来了齐桓公签个字,盖个彰就可以了。

于是齐国率先出现君、相二元分权管理。齐桓公每次出游也好,办公也好,主盟也好,身边总是大老婆小老婆,女秘书女保姆,莺莺燕燕簇拥一大群。据说他还有当街大风的习惯,真是出格的可以。他沉迷于女色也算可以忍受,更夸张是他还男女通吃,身边幸臣也是一大堆。像竖刁为了侍奉他,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护,把自己阉了;公子开方舍弃卫国的荣华富贵,连父母死了都不奔丧,跑到齐国来给他做同志;易牙为了讨他欢欣,竟然把自己三岁儿子杀了,做了肉羹给他尝。

这些践臣小人,各个包藏祸心,笑里藏刀,绵里藏针,而他呢,还被骗得一无所知,一个尽儿直冒傻气地说:“他们都好爱好爱我呦。”虽然这样,齐国还是阳光灿烂地走过了三十多年,顺利地晋级为霸主,直到擎天柱管仲倒下的那一天。

管仲死后,隰朋接了班,可不到一个月,隰朋也死掉了,鲍叔牙接了班。鲍叔牙疾恶如仇,把易牙、竖刁、开方这仨小子轰出朝堂。没了他们,齐桓公就食不甘味,夜不甘寝,难受不已,于是没过多久又把这三个践臣给招回了宫,气得鲍叔牙吐血而死。齐国的支柱,就这样一根根倒下。朝廷被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践臣把持,残害忠良,为所欲为。

齐桓公年纪一大把整天沉迷于男女色当中,连君权被完全架空了都不知道,直到他最后一天早晨醒来,发现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他最亲爱的人也背叛了他。此时的他后悔没有听从管仲临死前让他远离践臣的遗言,可后悔又有什么用?他前一秒钟觉悟,后一秒中就死了。

他生前老婆无数,每次有哪个老婆要求立自己的儿子为世子,他都答应。结果他的老婆们都以为自己的儿子是世子,可最终谁是世子齐桓公自己到死都不知道。拜托!一代霸主,怎么就连那么一点自我决定能力都没有,怎么就连那么一点识人用人的能力都没有?

他死的那天,他的儿子们在朝堂上玩四国大战,整整六十七天,齐桓公的尸体也没人理睬。半年以后,齐国为自己的政治动荡付出了巨大代价,被他的劲敌楚国打得吐血不止,齐国的霸业,彻底土崩瓦解了。其实当初召陵会的时候,齐桓公就应该借着八国军队的力量好好教训楚国的,可惜他不知怎么想想就胡萝卜加大棒吓唬吓唬楚国就走了,因为办事不彻底留下祸根,以至于后期自己衰弱的时候被楚国找了机会反扑,还差点被灭了国。更可笑的是,后来他的不肖的儿子们整整玩了二十多年的四国大战,人人都尝了一回君王瘾,可代价确是国家从此一蹶不振,霸业一去不负返。最后呢,干脆被田氏篡了权。

齐桓公,齐桓公!自己的霸业自己毁,到头来人生一场空!

齐桓公

齐桓公小白,春秋五霸之首,首先开创中原霸业,带领齐国一飞冲天,北驱山戎,存卫复邢,南平召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更有“五伯之中业最强”的说法。可最后偏偏晚节不保,困死寝宫,直到尸体上长满了蛆虫才被发现,霸业也就此毁于一旦。后人呢,替他感到惋惜,感到心痛,其实我说有什么值得可惜的,最后的一切灾难全部都是这家伙自己造的孽,一开始早就埋下了祸根,只是他自己一点都没有发现罢了。

其实本来也是论不到他当齐国的老大的,多亏了他的“花花公子”庶兄齐襄公诸儿失政,从而给他创造了一个就业机会。齐桓公一开始出场到还是颇给人以振奋之感的,先是诈死骗管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取君位,然后又在乾时大败气势汹汹护送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归国的鲁庄公大军,坐稳了君王宝座。

他手下大红人鲍叔牙这时把他的仇人管仲推荐给他,他也不计前嫌,拜了管仲为相。看到这里,本来心里是一阵激动,这是天之骄子来了吗?初与管仲见面,听管仲侃了三天三夜,本还以为他有多么虚心好学呢,谁晓得这家伙前面全是装样子,最终倒是问了句实话出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妄想当霸主,会不会有影响呢?”齐桓公确实是出了名的好色,主要也是得宜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齐桓公的祖上姜子牙先生是主张开放的人士,保留了当地东夷族在处理男女关系上的风俗,因此齐国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男男女女都比较好色。就像我前面提到过的文姜、齐襄公、鲁桓公的三角恋,也是产生于这种社会环境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的邻居鲁国,一个规规矩矩,封建保守的国家。

因此鲁国的大老爷们总是不时地被齐国那些风流多情的姑娘们黑了,气得他们只能大喊晦气,也气得我们的大圣人孔子跌足大喊:“礼崩乐坏呀,礼崩乐坏呀!”齐桓公以好色来推挡,管仲倒也直爽,那就让齐桓公尽情的享乐,自己来治国吧,反正让自己这个大能人治国,你姜小白再荒淫酒色,再不务正业,也可以当一代霸主。

其实我对于君王好色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可前提是也不能因为私生活影响事业,把国家丢在一边不管吧,但齐桓公偏偏就是这样干的,反正国家有管仲治理。管仲是一流的政治家,定国安邦,建设新时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从来都没有反叛之心,君王有这样的臣子真是再安心不过了。齐桓公就可以在一边尽情地泡妞,田猎。至于遇上什么大事,全听管仲的,事事由他一手操办,等到决议出来了齐桓公签个字,盖个彰就可以了。

于是齐国率先出现君、相二元分权管理。齐桓公每次出游也好,办公也好,主盟也好,身边总是大老婆小老婆,女秘书女保姆,莺莺燕燕簇拥一大群。据说他还有当街大风的习惯,真是出格的可以。他沉迷于女色也算可以忍受,更夸张是他还男女通吃,身边幸臣也是一大堆。像竖刁为了侍奉他,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护,把自己阉了;公子开方舍弃卫国的荣华富贵,连父母死了都不奔丧,跑到齐国来给他做同志;易牙为了讨他欢欣,竟然把自己三岁儿子杀了,做了肉羹给他尝。

这些践臣小人,各个包藏祸心,笑里藏刀,绵里藏针,而他呢,还被骗得一无所知,一个尽儿直冒傻气地说:“他们都好爱好爱我呦。”虽然这样,齐国还是阳光灿烂地走过了三十多年,顺利地晋级为霸主,直到擎天柱管仲倒下的那一天。

管仲死后,隰朋接了班,可不到一个月,隰朋也死掉了,鲍叔牙接了班。鲍叔牙疾恶如仇,把易牙、竖刁、开方这仨小子轰出朝堂。没了他们,齐桓公就食不甘味,夜不甘寝,难受不已,于是没过多久又把这三个践臣给招回了宫,气得鲍叔牙吐血而死。齐国的支柱,就这样一根根倒下。朝廷被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践臣把持,残害忠良,为所欲为。

齐桓公年纪一大把整天沉迷于男女色当中,连君权被完全架空了都不知道,直到他最后一天早晨醒来,发现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他最亲爱的人也背叛了他。此时的他后悔没有听从管仲临死前让他远离践臣的遗言,可后悔又有什么用?他前一秒钟觉悟,后一秒中就死了。

他生前老婆无数,每次有哪个老婆要求立自己的儿子为世子,他都答应。结果他的老婆们都以为自己的儿子是世子,可最终谁是世子齐桓公自己到死都不知道。拜托!一代霸主,怎么就连那么一点自我决定能力都没有,怎么就连那么一点识人用人的能力都没有?

他死的那天,他的儿子们在朝堂上玩四国大战,整整六十七天,齐桓公的尸体也没人理睬。半年以后,齐国为自己的政治动荡付出了巨大代价,被他的劲敌楚国打得吐血不止,齐国的霸业,彻底土崩瓦解了。其实当初召陵会的时候,齐桓公就应该借着八国军队的力量好好教训楚国的,可惜他不知怎么想想就胡萝卜加大棒吓唬吓唬楚国就走了,因为办事不彻底留下祸根,以至于后期自己衰弱的时候被楚国找了机会反扑,还差点被灭了国。更可笑的是,后来他的不肖的儿子们整整玩了二十多年的四国大战,人人都尝了一回君王瘾,可代价确是国家从此一蹶不振,霸业一去不负返。最后呢,干脆被田氏篡了权。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重耳和他的随臣介子推。
晋文公落难外逃时,介子推和部分大臣随行,途径宋国时,宋君听信谗言,不纳重耳,重耳君臣一行饥寒交迫,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的腿肉献给重耳……
重耳复国后称为文公,大赏跟随逃难的群臣,一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并不争功,而是背着老母躲进深山,晋文公重耳得知后派兵进山请介子推出山做官,介子推死不肯出,文公只得放火烧山,想逼子推出山,结果介子推被烧死在山中,那天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两天。晋文公得悉后十分悲伤,下令以后每年清明前的两天,家家户户不得举火,以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介子推被烧死的山被改称介山,他所在的地方改名介休,在今天的山西省境内。

春秋时期
晋国王子重耳在国外流亡
在路过宋国时 并没有受到招待
重耳一行人很是饥饿
这时介子推挺身而出 用匕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
重耳很是感动 在回国后 成了晋文公
于是重耳要重用介子推 但是介子推 不肯
在重耳几次邀请之后 介子推就带着母亲出逃
他们母子逃到一座山上
重耳带兵下令为山
苦等几日后
重耳下令烧山
想逼介子推下山
等到整座山都烧光后
重耳带人上山查看
发现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树死了

据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晋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怀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亦称“剐肉奉君”)


问一个恺撒的故事!!!
“过去的一桩桩血案至今犹如噩梦一般缠绕在每个罗马公民的心头,我们不能轻易忘却,应该加以借鉴,不应该让独裁时代重演!”凯撒此刻完全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自由斗士,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神情是极其肃穆的。“这种悲剧不会再上演了,我们两人这不正私下坐在一起吗?”庞培想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因此...

一个有寓意的故事50字
Ⅱ 要一个有哲理,寓意的小故事30~50字 哲理故事一 【故事】一位大妈误加入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 这时大妈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群里...

求一个故事,好像是一系列猜原因的故事,详情如下——
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人家在钓鱼,可那老人家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人家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人家说:“你不知道啊,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子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4) 葬礼故事的问题: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

想问一个想不起来细节的童话故事的名字
这故事有相当多的变体,下面是其中一个 神鹰 从前,有个王爷得了个怪病,只觉得饿得慌,就是吃不下饭。让御医检查,五脏六腑都没啥毛病,药吃了百味,仍不见好。逐渐面黄肌瘦,眼看就要死了。一天,忽然来了一位云游道士,对王爷说:“九顶铁叉山上有两只神鹰,只要听到雄鹰和雌鹰各鸣叫一声,...

一个简短些的故事
(说明: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上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4、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

问一个孔子的典故,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孔子的学生助人为乐了,他们给...
貌似是这个故事,出处《子贡赎人》,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

一个有趣的故事
妈妈给我讲完故事,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说这人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象老大好吃懒做,结果也收到了惩罚,我们现在如果好好学习,长大就能成才,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也不会有好的结果。篇三:有趣的故事 就在刚才,我和成瑶编了一个有趣的好玩儿的故事,我们就是故事的导演,我们的“成名作”就是...

求一个故事
我很爱我的奶嘴,我希望时时刻刻和她在一起,爱护她,呵护她.她受我影响越来越大,老觉得自己是一个超级搞笑的人.她经常给我讲不搞笑的笑话,我听了以后,表情很平淡,她就说我不爱她了.没有办法,我经常在她讲故事之前先酝酿一下笑容,太夸张了有恭维的嫌疑,太不夸张了又显得爱搭不理.真是相当痛苦!后来有一次...

关于问的故事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说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于是贾岛就问韩愈,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

问一个关于成语故事的问题,急~~~
问一个关于成语故事的问题,急~~~ 朝乾夕惕焚膏继晷揽辔澄清防微杜渐要详细的故事,解释,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故事!!!... 朝乾夕惕焚膏继晷揽辔澄清防微杜渐要详细的故事,解释,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故事!!! 展开 4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湘潭县17055259789: 问一个故事? -
溥雯盐酸: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

湘潭县17055259789: 问一个小故事.大概内容是.一个男人问上帝什么爱情婚姻,然后上帝就让他去选花 -
溥雯盐酸: 柏拉图向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请教爱情于与婚姻: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

湘潭县17055259789: 一个故事,不要太长,有很有哲理的一个故事. -
溥雯盐酸: 1.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

湘潭县17055259789: 帮我想一个故事 -
溥雯盐酸: 1.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

湘潭县17055259789: 问一个故事,各位帮帮忙.
溥雯盐酸: 欧阳修的. 他和一位朋友出外游玩,看见一匹狂奔的马,把一条躺在路上的狗给踩死了.他问那个朋友说:“怎么样记述这件事?” 朋友想了想说:“一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只狗卧在道路上,一匹受惊的马踩死了它.)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惊马踩死了一条道路狗.)欧阳修比他朋友少用了五个字.那个朋友对他这简洁而准确的叙述,非常佩服.

湘潭县17055259789: 求一个有道理的故事 -
溥雯盐酸: 一只兔子是怎样吃掉了狼和野猪的?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 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 答曰:“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曰:“《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

湘潭县17055259789: 我想问一个成语 或者典故大概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人撞倒了一个小女孩,几十年之后,他发现自己妻子印记,了解后发现,正是当年自己撞倒的女孩 -
溥雯盐酸:[答案] 月下老人(真的是,我没骗你,这个故事里的男的其实很不怎么地)你去搜一下就找到了,翻译太长.【解释】: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出自】: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

湘潭县17055259789: 问一个典故,孟母断机尽可能详细点,谢谢.
溥雯盐酸: 孟子进学校读书,有一天逃学回家.孟母知道了,心里很难过,就拿起剪刀,狠狠地... 这就是“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

湘潭县17055259789: 求一个童话故事的内容. -
溥雯盐酸:笨狼的故事二:把家弄丢了一个下雨天,笨狼趴在小木屋的窗台上,出神地看着檐下的水沟檐水点点,滴在水沟里,卟的一声轻响,就变成圆圆的水泡了这时,一个流浪汉来到了笨狼跟前他是一只饿得精瘦,又被雨水淋得透湿的老...

湘潭县17055259789: 问一个故事名? -
溥雯盐酸: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儿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孟轲逃学,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以此教育儿子好好学习. 故事: 孟子随母三迁而学 孟子并不是一个天生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