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中七下古代名句

作者&投稿:汤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初一下册的语文读本没了,谁能给我后面的附录上面的古代名句选读。~

哪个版本的?

《龟虽寿》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过故人庄》 ——孟浩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浣溪纱》 ——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过松源晨炊溪公店》——杨万里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初中语文(语文版)古代诗词名句赏析(七年级下)

  1、赏析“心远地自偏”

  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局。

  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

  3、《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5、《饮酒》的艺术特点

  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6、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7、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8、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此句写被蒙蒙春雨滋润着的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看似平淡的诗句,向人们透露了春悄悄来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9、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立场,又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强音。

  10、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11、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12、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银河相隔,情意相通。脉脉的眼神传达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此时胜过千言万语。“语”作动词,意为谈话。此句看上去好像有叙事意味,但仍然是紧扣织女的形象和现实的景物来描写的,仔细玩味,又确实写景,织女的离愁却在这里被轻轻点染出来,可谓情景相生。

  13、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5、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6、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7、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8、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2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2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22、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2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24、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5、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

  “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26、“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27、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踪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抒情,言虽尽而意未绝。

  28、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首句中的“惊”字是“使……惊”的意思,风、月、蝉、鹊,都为寻常景物,但经过作者巧为组合,竟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真神来之笔。

  29、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清新,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真是词人的匠心独运。

  30、《我爱这土地》语言品味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大地。“爱”表达诗人对土地是一种热爱和眷恋之情。以“假如”虚拟,领起全诗,以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嘶哑”形象地描摹出了鸟倾情鸣唱的歌喉。“河流”和“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的”“激怒的”使人联想到日冠的铁蹄正在野蛮地践踏和蹂躏着华夏大地,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英勇斗争。“黎明”象征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表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31、《我爱这土地》是如何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的

  诗歌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2、《乡愁》语言品味

  “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33、《乡愁》的结构美

  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

  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34、《乡愁》的音乐美

  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桃李不言 下自成溪
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知而好问,而后能才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志合者 不以山海为远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张而不弛 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 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
天下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
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
长袖善舞 多钱善贾
可能有错别字抱歉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2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初中文言文读本2015
3. 初中文言文读本《士人善画》答案中的地2题漫的解释选择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3分)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 4.

大家帮个忙,我把文言文读本和单元测评落在学校了,请大家把僧寺夜读台...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22)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1)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2)牧:放牧牲畜。(3)窃:偷偷地,暗中。(鲁肃过蒙屯下: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4)诸:许多。(5)辄:总是(...

何氏之庐文言文读本答案
何氏之庐 原文 何晏(1)七岁,明慧(2)若(3)神,魏武奇(4)爱之(5),以晏在宫内,因欲(6)以为子。晏乃(7)画地令(8)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9),答曰:“何氏之庐(10)也。”魏武知之(11),即遣还外。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
二、 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初中生必背古诗文70篇 古诗文网 人教版古诗文阅读初中 初中古诗文读本 初中古诗文pdf 初中古诗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读本第二单元文章
28、“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是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29、《古代英雄的石像》30、《飞天梦》32、《西游记》33、《快乐王子》34、《阿凡提的故事》35、《古代神话两则》36、《普罗米修斯》37、欧阳修的《卖油翁》39、《餐桌上的文化》40 、《海滨仲夏夜》41、《倾听夏日》42、...

文言文检测初一下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6.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①夏蚊成雷, 。 ②, ,盖一癞虾蟆7,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②徐( )喷以烟。 ③果如鹤唳( )云端。④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8,翻译下列文言语句:① 故时有物外之趣。②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4. 初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

文言文读本杜牧情致豪迈答案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

2011年新版《初中文言文读本(供六、七年级使用)》我有些地方不会...
曹冲称象:1.从全文看,太祖“悦”的原因是(有了称大象的方法);更因为(大人都不知道的问题,曹冲小小年纪就能解决,他太聪明了)《僧寺夜读》1、“父怒挞之”的原因是(王冕在放牛时听学生读书,回来时忘把牛牵回来)2、母亲说:“儿痴如此”,文中能表现王冕“痴”的事是(他放牛时听学生...

请帮我翻译几篇文言文[初中文言读本]31-45
请帮我翻译几篇文言文(能翻多少翻多少)[初中文言读本上的]31.哀溺32.临江之麋33.笑而不畏虎34.更度一遭35.中山窃糟36.乞猫37.南岐之间38.盲子失坠39.一钱莫救40.取金41.大鼠42.仓鼠... 请帮我翻译几篇文言文(能翻多少翻多少)[初中文言读本上的] 31.哀溺 32.临江之麋 33.笑而不畏虎 34.更度...

娘子军文言文读本
京城攻下后,被封为平阳公主。 出处:《续世说》,古代汉族文言轶事小说集。《宋史·艺文志》著录十二...7. 文言文启蒙读本33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1~33篇如下: 1《鳝救婢》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

凤庆县18669529286: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句 -
自红安素: 1,《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

凤庆县18669529286: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读本(苏教版)上面的最后的三十句名句 -
自红安素: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陆象山集•语录》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6.己所不欲,勿施...

凤庆县18669529286: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
自红安素: 七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有:木兰诗、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 具体需要哪首诗的默写呢?

凤庆县18669529286: 急寻七年级语文读本下册名言名句30条(苏教版) -
自红安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作者: 孟子 ●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邵康节 ●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 坚韧不拔之志...

凤庆县18669529286: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读本(苏教版)上面的最后的三十句名句给跪了第一条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自红安素:[答案]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陆象山集•语录》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魏...

凤庆县18669529286: 初一下学期语文读本后的名句 -
自红安素: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9,摩步有初,鲜克有终....

凤庆县18669529286: 初一语文读本书后20条名句 -
自红安素: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凤庆县18669529286: 谁有七到九年级语文读本书后的名句? -
自红安素: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召公谏厉王止谤》)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凤庆县18669529286: 七下语文书附录十首古诗导读50F -
自红安素: 〖附录诗歌〗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