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介绍明末清初郑氏集团的史书吗

作者&投稿:微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几部关于明末清初的小说,电视剧,史书等等~

明末清初的电视剧有碧血剑,皇太子秘史,鹿鼎记,孝庄秘史,少年天子,红楼梦,书剑恩仇录
明末清初的小说:《那海蓝珠》《独步天下》
史书: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清朝那些事儿》《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八旗通志》《大义觉迷录》《清史稿·后妃传》

编辑本段史书的种类
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史记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比如《汉晋春秋》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编辑本段史书的体例
按照体例分为四种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三国志》都属于这一类。
按时间和空间分为以下几种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另外,还有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编辑本段纪传体史书的体裁
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简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为中心,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
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谱写人物和事件。
书,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编。
世家,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
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黄帝至汉武帝),《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诸子
中国春秋战国时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为代表)、墨(以墨子为代表 )、道(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 、法(以韩非子为代表)4家 。 代表他们政治和学术观点的著作分别是《论语》、《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志书
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又称地志或地方志。有关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著作,亦可归入其内。方志种类大体是:1、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2、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3、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方志起源很早。《周礼·春官》有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说法。到了西汉和魏晋时期,方志一词已屡见不鲜。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尚处于形成阶段。当时,无论是体例内容,方志皆属地理书,其称谓亦多为地志、地记。其内容主要记叙地区的方域境界、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现存的第一部具有比较完整内容的方志书《越绝书》(相传为东汉袁康所撰),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隋唐两朝,图经盛行,以志、记为名的方志书也发展起来。所谓图经,开始多以图为主,表示疆域、山川、土地,经是图的说明,是图的附属物。隋唐时期,图经已以经为主,图反成为辅了,更加接近于后来所说的方志的性质。宋代,以记地为主的方志成为史学的一个分支。至此方志书始体例初备,自成一体。明代的方志比较前朝又有发展,数量和种类都有增加。全国有一统志,各省普遍修总志或通志,省以下的府州县亦各多次修志。此外还出现了边关志,以及村镇志等等。对于志书的性质,明代明确提出属于史的范畴。清代是地方志的全盛时期,不但种类全、数量多,在体例和内容方面也更加充实完备。清代朝廷多次下诏促令各省修志,修山水寺庙以及园林胜迹的专志也很多,还修关津志、盐井志、乡村镇里场坊市里等志。清末又新出现乡土志。与清代相比,民国时期方志的编纂,规模要小得多,体例多数亦沿袭旧志,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注意记载农工商业的生产情况和人们的生活面貌,还增加了各种统计图表等等。中国的方志,反映地方特点,志书按时修订,包括内容广泛,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留至今的志书(不包括山水祠庙等专志),约8500多种,其中清代最多,共6000多种,10万余卷。方志书除分藏国内各图书馆外,在国外也有不少,亦有散存于私家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方志编纂工作由隶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到1995年,全国新出版的地方志已达5000多部。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为《资治通鉴》作序的宋神宗便称赞此书“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刑、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院、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以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
时代: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
作者: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笑.
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共三百零五篇.风是民间流传的小诗,最有价值,雅是贵族写的,颂是对君主的歌功颂德.
评价:是意义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国风部分表现了当时人民的真实生活。

>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春秋末期]
内容:左传是三本对>最权威的翻译注释——>,>,>之一,内容自然是春秋时代的历史啦.
评价: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生动,极具文学价值。

《论语》
朝代:春秋
作者:论语的弟子
内容: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心思想是仁.
评价:儒家经典,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语录.

孟子
朝代:战国
作者:孟子
内容:共七篇.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书中主要通过事情表达孟子的儒家思想.
评价:儒家经典,突出的地方是提出了民本思想.

史记
朝代\内容:产生于西汉,记录了上古黄帝至汉朝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西汉]
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具影响力地位最重要的史书,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极高.
太多了~

《认识台湾历史3 -郑家时代:郑氏集团的兴衰》
http://203.192.15.115/twzlk/lsh/1368zhi1894/
爱国英雄郑成功壮志未酬,在1662年6月,收复台湾后不久,英年早逝,时年只有38岁。继承延平王位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塽等人,凭恃武力在台湾割据,中国面临着被分裂的危险,遏制分裂、统一祖国成为大清王朝的重要任务。康熙皇帝起用施琅将军,采取“因剿寓抚”的正确战略,完成统一大业,立下“确保台湾入版图”的又一功。

郑氏集团在台湾割据

控制台湾的郑氏集团在郑成功病故后,一方面争权夺利,一方面图谋割据。郑氏集团内部先后经历了郑成功的长子郑经与叔叔郑世袭、堂叔郑泰之间的争夺王位的斗争。1664年3月10日,清军攻占铜山,郑经在沿海的岛屿全部丢失,只得在台湾固守。在清朝军事进攻和招抚政策下,郑氏政权中有文武官员近4000人、士兵4万余人、船只900余艘投降清军。在这几年的内斗外患中,郑经约损失了约四分之一的军队,严重削弱了战斗力。

刚从荷兰手中解放的台湾岛成为郑氏集团的流亡地,从荷兰手中拿下台湾的郑氏家族如今又在台湾割据。郑经固守台湾后,把承天府改为东宁,天兴、万年二县升格为州。他自称为“东宁王”,公开进行封建割据,与清朝对抗。

康熙13年(1674年),发生“三藩之乱”。郑经以为复辟时机来临,于4月间亲率兵马3万、战船300艘,在厦门登陆,参加“三藩之乱”。1680年4月在清军的进攻下,郑经在乌龙江、兴化、泉州、汀州、漳州、厦门、金门等地“兵败七府”,不得不退回台湾,从此“东宁政权”偏安台湾,以图自保。

郑氏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内部并不太平,特别是在参加“三藩之乱”失败后,内部权力之争空前激烈。接替病故的“总制使”陈永华的冯锡范,联合郑经的王弟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兴风作浪,图谋“自立乾坤”,公开分裂国土。1681年初,郑经在东宁北园别馆去世,终年和他的父亲一样,39岁。他的去世,使得内部权力之争迅速激化。

接替郑经是12岁的儿子郑克塽,1681年6月20日重病缠身的董太后,临终前任命原清军将领、投靠郑成功后在驱赶荷兰殖民者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刘国轩为“武平侯”,授予“独断军国大事”的大权;同时授予冯锡范主持政务,封为“忠诚伯”。此时,郑克塽年幼,冯锡范等人弄权作奸,“东宁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

http://book.baixiu.com/read/3775/191274.html

以上网址就是,介绍辉煌的郑氏史书

清史。

<郑成功传>,不错
本书是一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它刻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位特殊历史人物形象,反映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和纷繁复杂的时代风云。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外夷入侵、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均空前激化,再加上新旧观念的对立,不同文化、风俗的冲突与融化,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本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示了郑成功在国难当头、民族濒危之际,奋起领导东南沿海人民进行抗清复明斗争的同时,又义不容辞地与当时拥有世界最先进武器、最蛮悍的荷兰侵略者进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以落后的原始武器“弓箭长矛”痛歼了以“坚船利炮”武装起来的荷兰王牌军,并一举光复台湾,为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希望你能满意

史诗巨片《血液里的海水:郑成功》也不错,这是视频


关于郑成功的资料
名人国家:中国(清朝)相关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

明末清初台湾统治者郑经简介,郑经怎么死的
郑克u,郑经次子,生于1670年(康熙九年),系郑经之妻和娘所出。1681年(康熙二十年),郑经死后,郑克u继承延平王位。因年幼,由其叔郑聪辅政。郑聪贪鄙懦弱,诸事皆决于冯锡范和刘国轩。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清水师提督施琅督师攻克澎湖后,郑克u从刘国轩之议,修表交印归清。降清后,移住北京,受封为正黄旗汉...

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第一海盗郑之龙简介
军官:福建总兵头衔:明朝平公清朝同安侯。旗:汉军是红旗。郑志龙的一生人生海贼郑之龙,1604年原籍福建南安石井,其父绍祖。1621年,郑之龙18岁时,和哥哥到澳门叔父黄成处求学经商,在澳门接受天主教洗礼。他的教名是尼古拉斯,所以西方人也叫他尼古拉斯伊泉。之后,他游历了东南亚,然后去了日本九州。...

历史上姓郑的皇帝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郑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打到清江宁府,但终遭清军击退...

郑成功是谁
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字大木。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俗称“国姓爷”...

郑成功的资料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

有什么介绍明末清初郑氏集团的史书吗
接替郑经是12岁的儿子郑克塽,1681年6月20日重病缠身的董太后,临终前任命原清军将领、投靠郑成功后在驱赶荷兰殖民者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刘国轩为“武平侯”,授予“独断军国大事”的大权;同时授予冯锡范主持政务,封为“忠诚伯”。此时,郑克塽年幼,冯锡范等人弄权作奸,“东宁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

郑成功的一些介绍,谢谢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

郑和和郑成功两人是一个人吗?郑和与郑成功两人是什么关系?
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过这两个人根本是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人物,郑和是朱棣时期最得宠的太监,与他有关的事迹就是闻名今外的郑和七下西洋了,并且郑和原名姓马不姓郑;而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是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抗的民族英雄,两人并不是指的同一个人。郑和资料介绍:...

郑成功是谁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本名森,幼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于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11岁时就已是聪明过人,写 过一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其文中这么说道:汤武之...

洛川县17631609543: 推荐一本介绍明末清初历史的书 -
兆昆音安替: 如果想看简略点的,去看戴逸的《简明清史》. 如果想看通俗点的,去看张研的《清史十五讲》. 如果不局限于一本的话,可以关注史景迁的系列著作,不过史著近于小说,有些不够严谨.如果可以,可以结合阎崇年和顾诚《南明史》来看

洛川县17631609543: 啊有什么正规点的讲述明末清初或者是晚清的史书 -
兆昆音安替: 记载明朝最正规的是正史《明史》,但个人不建议看 清朝就《清史稿》把

洛川县17631609543: 郑氏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英雄谁
兆昆音安替: 郑成功

洛川县17631609543: 介绍几本关于明朝末年的书籍 -
兆昆音安替: 那看明朝那些事吧.最后一部是写明末的. 挺好看的.语言诙谐.不像史书.读着很无聊. 这样读来即有趣也学到了知识.

洛川县17631609543: 郑成功是什么样的人 -
兆昆音安替: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芝龙.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楼上的!洪承畴不是汉奸!

洛川县17631609543: 仿写山中访友全文 -
兆昆音安替: 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那里是他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有他的宗亲和赖以生息的田园滨海,亦是他一家发祥之祖地.史料记载,郑成功是南安石井郑氏第十二世孙.探索郑成功与石井郑氏之宗亲渊源,了解目前石井郑氏宗族之概...

洛川县17631609543: 推荐一本介绍明代历史的书
兆昆音安替:计六奇《明季南略》或《明季北略》.比较权威的有《国権》,你要想看白话的,《窃明》,《明朝那些事儿》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个人建议你看官方史料时不要全信.

洛川县17631609543: 有什么历史书籍是关于隋唐宋元明清的,介绍3本给我可以吗 -
兆昆音安替: 我看过的不多,只有一本印象比较深.研究明史的《万历十五年》,切入点很好,说的很清楚、很细 这个是目录:第一章万历皇帝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