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季羡林先生

作者&投稿:枕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季羡林(1911- )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其实,我认为作者所指十字架是指揭露丑恶,揭露悲剧,维护世间的真善美,所以最后一句表现的应该是作者愿同世间的丑恶作斗争,维护真善美的矢志不渝的感情

这些是我了解的,望笑纳
季羡林生平简介及部分著作
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巨擘、国学大师,被誉为“国宝”。大师在自传中写道:“我这一生是翻译与创作并举,语言、历史与文艺理论齐抓,对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等也有浓厚的兴趣,是一个典型的地地道道的‘杂家’。”他还多次公开表示拒绝“国学大师”“国宝”等称号。
-生平
苦涩童年
季羡林,字希逋,曾用名齐奘,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该县在山东西部几乎是最穷的县,官庄村在穷县中的穷村,季羡林的家在全村中几乎是最穷。季羡林出生后,家境仍然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一年到头,就吃这种咸菜。

好在季羡林在故乡只待了6年。在6岁那一年,他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叔父把他接到济南上私塾。季羡林当时并不用功,玩的时候多,念书的时候少。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对小说情有独钟。书桌上摆着《四书》,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个时候也开始学英文,当时英文对他来说,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那些弯弯曲曲像蚯蚓爬过的痕迹一样,居然能发出音来。

综观季羡林的童年,从一片灰黄开始,贫困、单调、死板、固执,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
济南求学
季羡林在十三四岁时上了济南当地一所三流学校正谊中学。季羡林还是不喜欢念书。对课堂和老师的重视远远比不上他对蛤蟆和虾的兴趣。每次考试,好了可以考到甲等三四名,坏了就只能考到乙等前几名,在班上总还是高才生。

在正谊中学待了三年以后,1926年,十五岁,考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后转入山东济南高级中学。中学老师胡也频最让他难忘,季羡林从他那里没有学到什么国文知识,只学到了一件事,就是要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胡也频在课堂上只讲无产阶级文学。
负笈清华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刚能吃饱饭的家庭出身的人,唯一的目的和希望就是能抢到一只“饭碗”。当时社会上只有三个地方能生产“铁饭碗”:一个是邮政局,一个是铁路局,一个是盐务稽核所。这三处地方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分子手中。在半殖民地社会里,只要一碗在手,好好干活,不违“洋”命,则会有饭吃。

这样的情势下,季羡林的家庭希望他在高中毕业后能抢到这样一只“铁饭碗”。高中毕业后曾报考邮政局,可惜没有考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季羡林才报考了大学。在出国方面,季羡林以为清华条件优于北大,所以舍后者而取前者。

清华四年,季羡林认为有两门课对他影响最大:一门是旁听而又因时间冲突没能听全的历史系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另一门是中文系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一门选修课。陈、朱二师的这两门课,让季羡林终生受用不尽。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

清华大学毕业后,山东济南高级中学校长宋还吾托人游说季羡林回母校任国文教员。当时除了这条路以外,季羡林已无路可走,于是于1934年秋天到了济南高中。
留德十年
当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员远非季羡林的梦想,他急切希望出国留学,于1935年夏入德国哥廷根大学读书。
季羡林认为,在他一生六十多年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德国十年是至关重要的十年,他的学术研究发轫不是在清华大学,而是在德国哥廷根大学。
在哥廷根的十年,对于一介穷书生的季羡林来说,他所拥有的就是时间和书籍。学校孤独寂静的环境,正好给了他空前绝后读书的机会。这个时期,他大致阅读两大种类,一类是有关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书籍,另一类是中文书籍。这一时期,除了星期日和假日外,季羡林都要阅读,对当时世界上梵文、巴利文和佛教研究的情况,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在哥廷根,他主修印度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进行研究工作。

1945年秋,季羡林从哥廷根到了瑞士,等候机会回国。
北大任教
1946年春夏之交,季羡林回到中国。经由陈寅恪介绍,北大校长胡适之、代理校长傅斯年接受季羡林去北大任教。北大图书馆藏书虽多,但是有关季羡林专门研究范围内的书却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季羡林真如虎落平川,纵有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季羡林虽对古代印度语言的研究恋恋难舍,却是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就搞了一些翻译工作。

从1946到1950年,季羡林写下了《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从中印文化关系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等一系列著作。

然而好景不长,1950年到1956年,季羡林和北京大学的同事们陷入了会议与批判的漩涡中。“批判除了写文章以外,就是开会,开会与批判紧密相连,于是无日不开会矣。诗人冯至套用李后主的词,写了两句话:‘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从中可见当时我们的心情。”季羡林曾回忆说。

这期间,季羡林并没有停笔,还是进行着学术研究,如《史学界的另一个新任务》、《介绍马克思〈印度大事年表〉》、《随意创造复音字的风气必须停止》、《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牛棚岁月
1966年至1977年,这段日子让季羡林回想起来,宛如做了一场噩梦。在这十年内,季羡林除了开会,被“打倒”,被关进牛棚,被批斗,被痛打之外,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搞学术研究。到了后期,他被分配到东语系的办公楼和学生宿舍去看守门房,收发信件和报纸,传送电话。“我作为一个‘不可接触者’,枯坐门房中,有时候忙,有时候又闲得无聊。让珍贵的光阴白白地流逝,我实在不甘心,挖空心思,想找一点事干。想来想去,最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翻译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季羡林回忆说。当时季羡林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时间拖得很长的工作,目的只在驱除寂寞。至于出版,他连想都没有想过。
学术春天
1978年,学术春天来了。“在这种非常良好的政治大气候下,我个人也仿佛从冬眠中醒来了,心情的舒畅是从来没有过的。”季羡林感慨地说。这期间,季羡林研究印度史,研究中印文化关系史,研究印度佛教史,翻译和研究梵文文学作品,并撰写了包括《〈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罗摩衍那〉浅论》《〈大唐西域记〉今译》《吐火罗语A中的三十二相》《古代印度砂糖的制造和使用》《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等多部重要著作。

季羡林认为,从以上著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这一生是翻译与创作并举,语言、历史与文艺理论齐抓,对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也有浓厚兴趣,是一个典型的地地道道的“杂家”。“我原以为,我成为‘杂家’是被环境逼出来的。现在看起来,似乎并非如此,我真好像是有一些‘杂家细胞’。现在环境早已改变了,而我仍然是东抓西抓,还乐此不疲,这事实我能否认掉吗?我早已年逾古稀,至今仍无改变的迹象和意愿,我恐怕将以‘杂家’终了。”季羡林说。
-部分著述
学术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译作
《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
散文及传记等
《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留德十年》《阅世心语》
编纂
《东方文化集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最喜欢的中国文学作品
《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的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李煜的词、苏轼的诗文词、纳兰性德的词、《儒林外史》、《红楼梦》

记者致电“红学泰斗”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她表示,婉转地把季羡林去世的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十分悲痛,作诗一首,转交本报刊登,以纪念两人从1950年就开始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
虽是“淡交”,但近年来季羡林的生日周汝昌也每每前往祝寿。据周伦玲介绍,1950年,周汝昌翻译季羡林的《列子与佛经之关系》一文,被刊载于1951年第六卷《Studia
Serica》上,当时周汝昌就十分敬重季羡林的学问,不仅如此,季羡林的为人更是让周汝昌叹服。2005年周汝昌出版《我与胡适先生》一书时,曾想使用季羡林的一篇文章作为代序,季羡林的一句话非常令人感动“我什么条件都没有,只希望能给你们帮上忙。”
古历己丑闰五月十九日惊闻季羡林先生谢世痛悼不已,敬赋小诗略展悲怀。
●周汝昌
大师霄际顾人寰,五月风悲夏骤寒。
砥柱中华文与道,渠通天竺梵和禅。
淡交我敬先生久,学契谁开译述关。
手泽犹新存尺素,莫教流涕染珍翰。
弟子朋友缅怀季羡林——
坦率透明 他的“心很大”
“说实话,他的去世不是一般的突然。我们正在准备先生的百岁华诞,他是1911年生人,按照中国传统,正是迈向标准的百岁了。这样一个当口,怎么让人转得过来?”正在赶往医院的季羡林入室弟子、《百家讲坛》主讲人钱文忠叹了口气,让记者把问题限制在可以短说的事情上。而季老的人生、学问、性情、逸事,统统是不能短说的,但他的亲友、弟子、后辈,却往往这样描绘季老——“来者不拒,去者不纠”,他的人生,没有任何尖锐的追求,就如他带着自家的猫在校园里遛弯儿般,淡定从容。
永葆本色 曾被学生当成校工
季羡林出生在山东临清一个“五代赤贫之家”,靠在枣树林里“捡落枣”长大。他虽然留德十载,却“没有沾染半点洋味,毕生保持着朴厚的农民气息。”20年前,一位刚来北大报到的学生,把已是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当成校工,让他帮忙看行李。
与季老交往密切的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回忆道:“第一次到他家,他坐在重叠如千山万壑的书堆中用功。堆在桌上的各种参考书比我还高,书中夹着纸条、卡片,令我肃然起敬。我冒失地往沙发上一靠,竟压着一堆睡觉的猫咪。他正吃饭,我朋友一看,几十年来,季老每天凌晨4时工作,直到晚10点,认真得让人无法置信。”
童心未泯 长寿眉毛老爷爷
《季羡林说国学》责编刘小晖叫季老是“长寿眉毛老爷爷。”这时,季老总是捋一捋眉毛,脸现羞涩。季老有孩子般的可爱。“他爱猫,能长时间跟你谈猫的事,告诉你他家的猫在他的稿纸上撒尿。去年春节,他穿了件红衣裳,笑称是‘红男绿女’,因为秘书穿了件绿衣裳。有一次让他拿着一张荣誉证书照相,他乐得很开怀,之后还不忘来了句‘我表演完毕’。”
来者不拒 做的比要求的多
季老对来医院让他题写书名、题一两句鼓励的话的人来者不拒。“他对人客气,尽管眼睛看不清,但见到人来,总是微笑、拱手。有时有些人他不太喜欢,他也只是不说话。他的视力只有0.1了,看他趴在那吭哧吭哧帮人签名题字,有时候很心疼。”刘小晖说。
“他每次写的只比你要求的多,不比你要求的少,他像我的一个亲人,我很多事都愿意找他商量,比如我想出一本书,我刚跟他谈了想法,他就给题了字。今年6月3日下午,我跟他说想写一本关于珠江的故事的书,季老就为我题写了《珠江的故事》。这成了他布置给我的最后一篇作业。”唐师曾说。季羡林近日还成为央视“开心学国学”的学术顾问。刘小晖说,季老对来拜访他的媒体、客人“很给面子”,唐师曾说,在医院每次只要我不走,季老就不停地跟你聊,直到秘书说:“唐老鸭,你话又多了啊!”
坦率透明 他的“心很大”
刘小晖称,在季老来者不拒的后面可以紧跟一句,去者不纠。“他不会把上边的荣誉看得多么重,他的一生并不完满,哪怕是德国姑娘的恋情,哪怕是最近像《罗生门》一样的‘字画门’,他都是淡定的。”季羡林曾经在《病榻杂记》中写道,要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泰斗”、辞“国宝”,“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唐师曾则说:“他对于事情,要求说清楚,决不稀里糊涂,说清楚就能过去,他的心很大,若不是心大,他不可能活这么大年纪,不可能精神上还保持着很好的状态,在我眼中,他从不像个伟人,他是个完整的人,坦率而透明的人。”

季先生虽然国学也学得好,但季先生澄清过自己不是国学大师.

他主要研究吐火罗文字,梵文古印度语.如果说有涉及国学的内容,可能就是部分涉及了西域的古文明.但那是用吐火罗语写的,不是汉语.

国内无大师,急需人才充门面.国人对国学普遍无知了,所以也缺乏分辩能力.

晕!这两者好像并不矛盾吧!研究吐火罗文和印度梵文等外国语言文学就不可以成为国学大师了吗?季老是全才,精通历史国学名著。。。我觉得什么光荣的称号之于他都不过分, 研究文字与国学大师可兼得!!明白????

他很爱读书


季老先生为什么不喜欢佛家?
贪嗔痴:“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季羡林先生这句话说得不错,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事物,会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还总认为对事物有很清醒的了解,殊不知早已是偏离轨道,最终导致自己失败或者失意...

月是故乡明写作的背景是什么?
月是故乡明的写作背景: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到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季羡林读景作者简介
1911年8月2日,季羡林先生诞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就庄镇官庄村,出身贫寒。六岁时,他投奔济南的叔父,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他的学术生涯起步于清华大学,1934年获得西洋文学学士学位,随后在1941年取得了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中国学术界有着丰富的履历,曾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

国学大师季羡林名言
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亦足以动人。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欢迎阅读!!!1.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2.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

季羡林的所有作品?
季羡林先生一生致力于英文、德文、梵文等多种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其著作与译作贡献巨大,总计近四百万字。他的主要著作涵盖了历史、文学、宗教等多个领域,如《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等,以及一系列重要的译著,如马克思的《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

季羡林哪年出生的?
季羡林先生出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临清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8岁。季羡林先生中文名为季羡林,国籍为中国。他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平安活到98岁高龄
季羡林先生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的一个乡村中,出生时家庭十分贫苦,自小缺乏营养成长困难,父亲没有什么特长,一直依靠在济南打工的叔父接济,可是在叔父中彩票之后,季羡林家中便 发生了变化。 叔父在中了彩票之后,将一部分钱分给了季羡林的父亲。没想到季羡林的父亲,因为这一笔钱 飘飘自然 起来,他抛弃...

以季羡林教我写作文
可季羡林先生却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研究并且最后翻译出了吐火罗文。而这时的季羡林先生已经年近70了。 季羡林先生当时在德国留学时正好碰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上空飞机的隆隆声,而季羡林先生却仍旧给学生上课。而当时食物紧缺。 季羡林先生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肚子咕咕叫着,却还是教给学生知识。季羡林老先生还写出了1100...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1919年8月5日-2009年2月15日),是中国著名学者、文化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季羡林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季羡...

季羡林作品
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大师”。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不仅在中国,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读者。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既涉及古代文化、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也涉及现代语言学、翻译学、教育学等领域。他的...

含山县18213178620: 季羡林先生(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搜狗百科
浑苏妇乐: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他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含山县18213178620: 季羡林先生的性格特点?及为人处事? -
浑苏妇乐: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诚如他所谦言.让我们一起追思他老人家吧,如你要更详细的,你可去看看他门下桃李写的.

含山县18213178620: 对季羡林的评价 -
浑苏妇乐:[答案]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除了学术研究,季先生还是国内外公认的散文大家,创作了大量...

含山县18213178620: 怎么写好关于季羡林的作文 -
浑苏妇乐: 正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三字经》的季羡林弟子钱文忠,写了一本《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昨日,记者看到了这本尚未出版的图书书稿,发现其中披露了季老小时候的很多趣事.钱文忠说:“倘若要从初中以前的季羡林先生身上,...

含山县18213178620: 季羡林的成就他的简介 -
浑苏妇乐:[答案]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

含山县18213178620: 季羡林是怎么样一个人 -
浑苏妇乐: 季羡林(《人物》):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范老有两句话: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今天我跟年轻人讲, 我说今天这样子,下海出国我不反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可是问题是,我们世界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传下去,还是靠几个人甘心坐冷板凳的,赶热潮那人多得很,坐冷板凳的人就少得很. 从这可以看出他当然是一个智者.

含山县18213178620: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二课中的季羡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
浑苏妇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吧.好怀念小学时光的每一篇课文.看出季羡林是一个德高望重,文学修养很高,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谦逊的人,他以前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愿意为一个刚入学的新生看了几个小时的包,看出他是个朴素、高尚、诚实守信的人、

含山县18213178620: 季羡林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
浑苏妇乐: “一介布衣,行有格,言有物,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季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觉得季先生特别的真诚,简单,纯粹,毫不做作.如果你真想了解季先生,可以看季先生的书.

含山县18213178620: 关于季羡林的相关资料 -
浑苏妇乐: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