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学国学】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作者&投稿:线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
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
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那时,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鳖,将它杀死了。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
渡口上的人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鳖的头。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来!”说罢,便抽出宝剑,站了起来。
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然而还活着不死,那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颈自杀了。
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己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
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扩展资料
二桃杀三士
成语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成语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成语用法:二桃杀三士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
成语例子: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 李白《惧谗》诗)
造句
1) 狡诈的国王,二桃杀三士,以计谋除去了心头之患。
2) 我心道,二桃杀三士的方法虽然已经是很老套了,可是照样是屡试不爽啊。
3) 再比如什么二桃杀三士之类的,在叶东来得地球上,简直就是家喻户晓的典故,皇甫雷霆干得这点事情,想明白之后,就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了。
4) ,这让五位杏林大家想到了一个典故——二桃杀三士。
5)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楚平王娶媳逐。
6)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诸葛亮
7) 所以当景公计划除掉他们、以绝后患的时候,齐相晏婴提出了“二桃杀三士”的建议。

一代贤相公报私仇──二桃杀三士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齐景公手下的三个勇士。有一次他们三个人坐着说
话,齐相晏婴走过他们面前,他们没有站起来行礼。晏婴进去对齐景公说:“我听
说明君手下的勇士,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幼之礼,内能除暴,外能抗敌。现在主
公手下的三个勇士,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幼之礼,内不能除暴,外不能抗敌。这
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啊!我看该把他们除掉。”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既没人抓得
住,也没人杀得了。”晏婴说:“主公可以派人送两个桃子给他们,就说:给最勇
敢的两个人。”
  公孙接一见使者送来两颗桃子,立刻仰天长叹道:“晏婴是个智者,一定是他
出的主意,让主公叫我们三人争功火并。我虽然能看破他的阴谋,但如果不敢接受
桃子,也算不上勇士了。”于是他对田开疆和古冶子说:“三个人两颗桃,只好各
摆功劳了。我陪主公出去打猎,第一次杀死一头野猪,第二次杀死一头老虎。我大
概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拿了一颗桃子。田开疆说:“我率领军队两次打
败进攻齐国的敌人。我大概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吧?”于是他也拿了一颗桃子。古
冶子不紧不慢地说:“我曾经为主公驾着马车渡河,一头巨鼋咬住了左边那匹马,
把马车拖向河心。我不会游泳,只好猛吸一口气跳下马车,在河底走了一百步,终
于把巨鼋杀死,救主公脱了险。难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吗?”说着站
起来拔出了剑。公孙接说:“我的勇敢不如你,功劳也不如你。我居功恃勇,毫不
谦让地拿了一颗桃子,是贪功的小人。但我不是懦夫,敢做敢当。”说完交出桃子,
拔出剑自杀了。田开疆也一声不响地交出桃子,拔剑自杀。古冶子看着两具尸体和
两颗桃子说:“我们三人本来亲如兄弟,现在为了争这两颗桃子,你们两人都被我
逼得自杀了。我如果独活,是不仁;我自吹自擂而羞辱勇士,是不义;悔恨自己做
错了事还不肯死,就是不勇。”他把两颗桃子放在两具尸身上,也举剑自杀。使者
回宫向齐景公报告:“三个人都死了!”齐景公下令为他们厚葬。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希腊神话。据说奥林匹斯山的某次众神欢宴忘了邀请不睦
女神厄里斯,心怀不忿的厄里斯于是别有用心地把一个金苹果送到奥林匹斯山上,
“献给最美的女神”。三位女神自荐为候选者:宙斯之妻赫拉,宙斯的两个女儿雅
典娜和阿芙洛狄蒂。老奸巨猾的宙斯不愿得罪任何一个,于是让最聪明的凡人特洛
伊王子帕里斯来裁决。
  到目前为止,这个希腊神话与二桃杀三士的寓言惊人地相似:宙斯相当于齐景
公,厄里斯相当于晏婴,厄里斯送了一个引起争端的苹果,晏婴送了两个引起争端
的桃子。送苹果和送桃子都是为了报私仇:一个没有被邀请,一个没有被敬礼,都
是为小忿而动杀机。争夺苹果的是三个美女,争夺桃子的是三个勇士。三个勇士是
会死的凡人,晏婴的目的顺利达到;三个美女是不死的女神,于是死亡被转嫁到人
间。以后发生的事情就是荷马史诗吟唱的故事。由于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司爱与
美的女神阿芙洛狄蒂,帕里斯得到了世上最美的女人海伦的爱情──海伦是希腊的
王后,与帕里斯私奔而去。激起公愤的希腊人组成讨伐联军,围困特洛伊城长达十
年之久,双方勇士伤亡惨重。
  不睦女神厄里斯从未受到过任何欧洲人的赞扬,但晏婴却在诸葛亮之前,成了
中国人心目中最早的智者和贤相。这是为什么?因为晏婴的凶残有最神圣的借口:
仁义道德;晏婴的阴险有最堂皇的理由:安邦定国。实际上,三个勇士的言行比晏
婴更符合仁义道德,三个勇士比晏婴更有能力安邦定国。然而君子殉仁,小人利仁。
殉仁的三个勇士成了千古笑柄,利仁的晏婴成了一代贤相。我为古冶子的浩然义气
深深地感动。他本来可以独享那两颗桃子,但他却像项羽一样不肯苟活。很多中国
人认为项羽比刘邦更有资格做帝王,但是人们嘲笑刘邦,却赞扬用阴谋诡计帮助刘
邦战胜项羽的张良,因为中国人历来是崇拜阴谋诡计的。我相信,正是晏婴、李斯、
张良、诸葛亮这样的无数贤相,使中国人在无法摆脱帝王专制的漫长历史中,连盼
望一个仁慈君主的微薄愿望也难以实现,而不得不忍受那些根本不配做帝王的无赖
的残暴奴役。
  诚如公孙接所说,晏婴是有名的智者。作为智者,晏子使楚的故事被历代传颂。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故意在城门边开了一扇小门以羞辱身材矮小的晏婴。晏婴说:
“只有出使狗国才走狗洞。现在我是出使楚国,为什么要走狗洞?”楚王只好下令
大开城门。楚王对晏婴说:“看来齐国实在是没有人才,竟然派你这样的袖珍型人
物出使。”晏婴说:“我们齐国有个惯例,出使文明开化的上邦,就派仪表堂堂的
人去;出使野蛮无文的小国,就派我这样不上台面的人来。”楚王连连受挫,还是
不肯罢休。在举行酒宴时,他让人押着一个囚犯走过,楚王故意叫住“囚犯”问:
“你是哪里人?”“囚犯”说:“我是齐国人。”楚王又问:“你犯了什么罪?”
“囚犯”说:“我偷了东西。”楚王转身看着晏婴说:“原来齐国人都是小偷呀!”
晏子道:“我听说淮南有一种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橘子又香又甜,
枳子却又苦又涩。这是因为淮南淮北水土不同的缘故。我们齐国人在本国都是知礼
守法的国民,可是到了贵国却成了小偷,不知道这是否也跟水土有点关系?”楚王
连续三次自作聪明,结果都在晏婴的巧妙应对下变成了自取其辱。
  然而晏婴虽然是个智者,却算不上仁者。不论先秦诸子中每个人的历史影响和
功过如何,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独创性的思想家。然而晏婴却没有自己的思想,
虽然有一本托名于他的《晏子春秋》,但毫无思想价值。晏子只是一个冷酷无情的
政治家,然而他却享有“贤相”的美名。虽然才智出众,在我眼里却与才能不下于
他的李斯一样,是心狠手辣的刻薄寡恩之徒。在秦始皇眼里,李斯又何尝不是贤相?
当然,实际政治与空头理论不可能完全相同。理论家可以轻松地大谈政治乌托邦,
而政治实干家却大门要走,狗洞也得钻;佛号要常念,屠刀也时刻不离手。

A.春秋战国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事见春秋·齐·晏婴《宴子春秋·谏下》,比喻借刀杀人。

A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事见春秋·齐·晏婴《宴子春秋·谏下》,比喻借刀杀人。

A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事见春秋·齐·晏婴《宴子春秋·谏下》,比喻借刀杀人

A
齐国的晏子做的这件事

A.春秋战国


【开心学国学】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A.春秋战国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事见春秋·齐·晏婴《宴子春秋·谏下》,比喻借刀杀人。

【开心学国学】
典故: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我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据说,“福...

你的光芒我的路作文
第一堂我们学的是《论语》。我猜这是一堂极无聊的课,只是将这本书反复读、反复背、反复翻译、反复默写,再给我们灌输一堆没有意思的道理。但是,王老师并不是那样讲的,她不强迫我们背诵,不止灌输道理,她给我们讲述论语里每句话背后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的混乱纷争、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二桃杀...

趣味国学小知识
2.跪求国学小常识,最好是可以做考题用的 一、有先生之称者 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 靖节先生→东晋、陶潜 五柳先生→东晋、陶潜 羲皇上人→东晋、陶潜 昌黎先生→唐朝、韩愈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逍遥先生→五代、郑遨 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 南丰先生→...

有关国学文典国学语句
有关国学文典国学语句(篇一) 1.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3.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弟子规》【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45、不可以夸耀自己的才能。朝起早夜眠迟老易...

东源县13710786227: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
检帘博清: 晏婴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养了三个大力士,因为他们不懂得君臣大义和朝廷礼仪,以至让众大臣及景公对他们产生了反感,所以齐景公想除掉他们,但是他们力大无比,而且武艺高强,有万夫不挡之勇,没有人能够近他们的身,所以...

东源县13710786227: 二桃杀三士典故发生在公元前哪一年 -
检帘博清: 公元前五百四十年.

东源县13710786227: 谁知道“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好像是晏子用两个桃子使三个大将自刎而亡,有谁知道具体情况? -
检帘博清:[答案] 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

东源县13710786227: 二桃杀三士说的是谁与谁之间的故事?
检帘博清: 二桃杀三士典出《晏子春秋•谏下二》.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景公有三员大将,他们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以勇 猛无敌、力大无穷而闻名齐国.但这3个人都没...

东源县13710786227: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
检帘博清: 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比喻借刀杀人.

东源县13710786227: 请解释“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在故宫看到的古代画像砖上的内容,请高人
检帘博清: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齐景公手下的三个勇士.有一次他们三个人坐着说话,齐相晏婴走过他们面前,他们没有站起来行礼.晏婴进去对齐景公说:“我听说明君手下...

东源县13710786227: 二桃杀三士的主人公是谁 晏子谏齐景公施仁政 霸业因时而兴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
检帘博清: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主意是晏子出的.上当的是景公.

东源县13710786227: 桃二三士的成语 -
检帘博清: 二桃三士拼音: èr táo sān shì 简拼: etss 近义词: 二桃杀三士 反义词: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解释: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例子: 潘飞声《秋感》诗:“迟暮仍为《梁甫吟》,~费沉吟.”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东源县13710786227: 详细点评《二桃杀三士》我看了这个典故,说实话.没看懂.我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可是却发生了.看这个典故很别扭.谁点评一下这个典故?楼下 xuqianqian... -
检帘博清:[答案] 《二桃杀三士》典故: 话说齐国有了晏婴(晏子)为相,齐景公也就有了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的雄心,但是时间一长,这位好高骛远的国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过豢养一批勇士的办法来建立自己的武功.当时,齐景公豢养了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

东源县13710786227: 勤学苦读的故事!简单的!诚谢 -
检帘博清: 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 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