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二桃杀三士”,齐国在夹缝生存有哪些无奈?

作者&投稿:姜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晋楚争霸,沦为陪衬的东方齐国

周王朝取代商王朝为天下共主,太公姜尚因辅佐之功建立齐国,数代经营渐成东方强藩。

周平王东迁洛邑王权衰落,“华夏第一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以齐国盐铁之利富甲诸侯,又以“尊王攘夷”之名,号令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可惜齐桓公病逝,齐国内乱甚至托庇宋国,晋国于城濮之战挫败楚国,拉开晋楚百年争霸的大幕,南北双雄急速扩张,齐国与秦国只能沦为陪衬。

载入课本的《晏子使楚》,展现晏婴灵活擅辩维护齐国声誉,也从楚国君臣的蔑视挑衅看出,齐国综合国际地位下降。

出使楚国以后,晏婴用两颗桃子,将齐景公帐下的三员悍将诛杀,即是“二桃杀三士”的典故,成为古代谋略的典范。

晏婴

晏婴——清正廉洁的三朝重臣

晏婴家族在宋国内乱后迁居齐国,至晏桓子时竟成为正卿,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23岁的晏婴非宗室亦无政绩,竟能袭得上大夫之职开始仕途,说明晏氏家族的苦心经营得到回报。

齐后庄公想借助晋国栾盈重新争霸,晏婴劝谏正视两国差距,齐后庄公没有采纳,反被亲近晋国的权臣崔杼弑杀,群臣唯有晏婴敢前往祭奠,即便利刃近身的威胁,晏婴也拒绝盟誓之词,从此名扬天下。

《史记·管晏列传》赞誉: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後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

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入骨,却只能对身边的人解释:“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杀了他会失去民心。”崔杼不能杀晏婴,朝堂却也容不下晏婴的存在,贬斥晏婴为东阿县令。

崔杼晚年政务交付诸子,却导致家族内部争斗,被觊觎权势的左丞相庆封,攻灭其家族掌握齐国权柄。

出于制衡的目的,齐景公有意让晏婴担任相国,但晏婴知道庆封掌权后,骄横程度更胜崔杼,因此谢绝担任相国,向齐景公请求再次治理东阿三年,以此躲避齐国朝堂的斗争。

公元前545年庆封奔吴,公孙灶与公孙虿共同执政,晏婴得以回到朝堂,向齐景公建言献策,能够用机智的语言,在不激怒齐景公的情况下点醒齐景公,为齐国走向稳定的治理努力。

庆封专权

晋楚百年争霸落幕,助力齐国终结动乱

公元前548年,不仅是齐景公即位元年,更是晋国与楚国,由争霸走向邦交化的开端。

晋悼公受制于卿士,因此提拔启用功勋后代改革国政,将“赵氏孤儿”赵武立为正卿,以均衡卿士的势力,达到巩固王权之目的。

赵氏势力已衰,按照晋国的军功政策,对外战争若是失败,执政需要担负责任;若是取胜,其余卿士家族壮大更快;因此和平的环境,才能稳固赵氏在晋国的影响力。

很巧合,楚国令尹屈荡也祈盼和平,以应对楚国快速扩张带来的隐患,并应对吴国崛起带来的威胁,弭兵息战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晋楚百年的争霸基本终结,两国走向邦正常交化。

晋国与楚国争霸过程中,不约而同向东方齐国抛出橄榄枝,培植拉拢亲近势力,由此导致齐国君权被削弱相权得到提升,由此引起崔杼与庆封专权的局面。

公元532年,陈无宇攻打栾施、高强,世卿栾氏与高氏败亡,原因有三:

第一:陈无宇谋划已久联合鲍牵,而栾施与高强却毫无准备,仓促应对难以抗衡。

第二:齐景公即位十余年时间,身边聚集私属势力,挫败栾氏劫持齐景公的计划。

第三:在晏婴的建议下,陈无宇将财产与田邑上缴齐景公,取得政治上的合法性。

削除栾氏与高氏,使群臣意识到齐国公族的崛起,得到物资支撑的齐景公,随着政治经验日益丰富,具备主导齐国未来的能力。

齐景公

齐景公的三位重臣——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齐国历经数十年动乱,齐景公想要复兴争霸中原,但对晏婴与国弱等忠臣而言,齐国单独与晋国争霸极不明智,因此才有晏婴结盟楚国的故事。

楚国早已看透齐国的实力与诉求,所以敢对使者的晏婴诸多挑衅,而从很多史籍的记载看,晏婴最终达成的是和平协议,代价是诛杀齐国三位悍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在《晏子春秋》里,公孙接自述与猛虎搏斗之功,田开疆则是上阵杀敌,但《喻世明言》则记载田开疆随齐景公狩猎杀猛虎,而公孙接勇猛无双上阵杀敌;唯有古冶子斩蛟龙被尊为“河神”,两本书皆无异议。

同时,三人的姓氏都值得探讨,按照古代传统,以公孙为姓氏必然是诸侯后裔;陈无宇其实也叫田无宇,因此田开疆极有可能是田氏家族成员;古冶子的姓氏倒是难以探寻究竟,但只有道德者或士大夫才会被记载为“子”。

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三位悍将,既有勇武之能,又出自显贵世家,加之对齐景公有救命之恩,被赐予封邑和爵位,寄托着齐景公争霸中原的希望。

晏婴带回楚国的答复,等同熄灭齐景公的雄心壮志,原本拱卫疆域的功臣,变成威胁王权且跋扈的绊脚石。

《晏子春秋·内谏》载: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此时齐景公已不再念及过往功勋与恩情,而是担忧不能杀三位勇士,而遭遇三位勇士的愤激反扑,可见帝王之薄情寡义。

二桃杀三士

被晏婴精心设计的“二桃杀三士”

晏婴诛杀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三位悍将,是精心设计而非临时决定的结果。

时间,桃子成熟通常在7~8月期间,地点,齐国都城临淄城中,人物,涉及到鲁国君臣与齐国众将。

将时间、地点与人物串联起来就是,齐国轮戍封赏之时,适逢鲁国君臣到访,于是齐景公以桃设宴,邀请三位悍将与百官共同品鉴。

晏婴摸透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三位悍将秉性,面对鲁国君臣与满朝文武,晏婴故意安排侍者,由功劳最小的公孙接和田开疆先选取桃子,激化三位悍将的矛盾。

《晏子春秋·内篇谏》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

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同侍齐景公多年,早已经熟悉彼此的本领与功劳,所谓论功吃桃也可以由齐景公指定封赏,但晏婴偏偏就是逼迫三位悍将选择。

公孙接直接道出,若不接受桃子,面对满朝文武,等同承认功劳不及他人,如此便能够留得性命,但日后就要无条件臣服齐景公调遣,失去原本的自主决断能力。

古人视名誉高过生命,为保全颜面公孙接毅然拿起盘中桃子,自觉功劳更高的田开疆也就毫不犹豫接桃,导致古冶子无桃可拿。

古冶子愤而辱骂公孙接与田开疆令其自刎,又觉得两人慷慨赴死,更显得自己心胸狭隘,因此也“反其桃,挈领而死”。

公孙接“叹”字道尽苦楚,明知是计谋也要慷慨赴死,展现古人忠义气节,”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将其厚葬,却永失国之柱石。

春秋后期疆域图

晏婴二桃杀三士,却没能使齐国走向强盛

晏婴助齐景公铲除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三位悍将,收其封地强盛王权势力,维系与晋国和楚国的和平稳定,使齐国重新回到繁荣昌盛。

只是长久的和平,使盐铁之利的东方齐国,始终无法在疆域得到拓展,甚至被晋国卿士的赵魏韩三家所欺凌,并最终被田氏家族所取代。

要知道田开疆擅长近战,适宜充当护卫之职;公孙接统军御敌,是前锋战将的优选;古冶子潜水数里,统御齐国水军谁敢来犯?

晏婴用计谋稳固君主统治,却葬送齐国进取的锐意,而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三位悍将,没能血染沙场报效国家,如此屈辱的死去太过不值。

齐景公与晏婴,若能充分重用能者,使将领开疆拓土,使官吏治国安邦,齐国何须向楚国俯首称臣,历史也许将是另一种结局!




中国古代历史上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
“二桃杀三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武士,三个武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成语故事出自《晏子春秋·谏下二十四》。故事大意是:齐国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为齐景公效力的三个武士,他们有勇气和力量能够空手搏虎。一天晏子有礼貌地从三人面前经过,这三个人却不起立答礼。晏子...

二桃杀三士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比喻借刀杀人。【出处】战国·佚名《晏子春秋·谏下二》。春秋时期,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员大将。三人以勇猛无敌、力大无穷而闻名。但这三个人都没有修养,态度傲慢无礼,胡作非为,宰相晏婴深以为患,就对齐景公说:“我认为贤明君主手下的将官,应该明白君...

桃杀三士的典故
桃杀三士的典故如下:在春秋时期,齐景公有着三位名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大将自认为功高,经常炫耀武力,不讲晏婴等文臣放在眼里,甚至也不将齐景公放在眼里。晏婴看出齐景公的担忧,便设了一个局帮助齐景公除掉三人。他让人通知三人前来,说齐景公要奖赏他们。然而奖赏之物是两颗桃...

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内容是什么?出自何处?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释义:晏子让齐景公赐三士二桃,让他们论功食桃,终致三士自杀而死。后遂用“二桃杀三士、齐相计”等谓施用阴谋手段杀人;用“齐三士、三士”等指此三人,也借指被谋害的人。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

"二桃杀三士"出自哪里?具体内容是什么?
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人物介绍 齐国三勇士:古冶子:春秋人,曾以勇力事奉齐景公。有一次随景公渡黄河,河里的大鳖咬住驾车左边马匹的脚,马受惊便拉着车奔入激流中,古冶子逆流百步,又顺水九里,把那只鳖杀了。田开疆:...

二桃杀三士典故简述
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是齐景公的臣子,勇武骄横。齐相晏婴想要除去这三人,便请景公将两个桃子赐予他们,让其论功取桃,结果三人都弃桃自杀。后用二桃杀三士比喻用...

求二桃杀三士的古文翻译
二桃杀三士的古文翻译是: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这个成语故事源于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相国晏婴想除去齐景公身边的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因为他们功高盖主,且恃功而骄,晏婴担心他们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于是,晏婴设计了一个计策,他向齐景公献上两个珍贵的桃子,并建议...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具体是怎样一个故事?
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事见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谏下》,比喻借刀杀人。故事:那是齐景公时期。齐景公已经是晏子服务的第三个国君了。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的巩固。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

晏婴“二桃杀三士”,这背后有何故事呢?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赫赫,却因此恃功而骄,齐景公驾驭不了,晏子为消除隐患,便利用两颗桃子设局杀死了这三人。晏子的这个局是这样设立的:晏子让齐景公将这三...

名人故事:两桃杀三士的故事
名人故事:两桃杀三士的故事 齐国的相国晏婴眼见恶势力扩张,内心十分担忧。为了国家的安定,晏婴决定寻找机会除掉这三个勇士。可是凭他一个书生怎样能么能杀掉国王信任的三个武士呢?有一天,齐国的邻国鲁国的国王来访,齐国国王在王宫设宴款待他们一行。晏婴、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婴见三勇士盛...

丽江市18051017115: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
仍左盐酸: 晏婴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养了三个大力士,因为他们不懂得君臣大义和朝廷礼仪,以至让众大臣及景公对他们产生了反感,所以齐景公想除掉他们,但是他们力大无比,而且武艺高强,有万夫不挡之勇,没有人能够近他们的身,所以...

丽江市18051017115: 趣味语文成语故事 十万火急! -
仍左盐酸:[答案] 二桃杀三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比喻借刀杀人. 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朝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他们却恃功自傲.当时...

丽江市18051017115: 还有那些士的故事 -
仍左盐酸:[答案] 1、两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 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2、田横五百士 田横...

丽江市18051017115: 晏婴二桃杀三士讲的是什么故事?
仍左盐酸: 在山东淄博市临淄旧城南门外,有一基三冢,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公孙捷、古冶子和... 三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三人均居功骄傲,目空一 切.晏婴访问楚国归来,见此情...

丽江市18051017115: 《晏子春秋》中,比喻用阴谋杀人?
仍左盐酸: 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捷.这三个结拜为兄弟,经常对大常对大臣无礼.大臣晏婴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会出问题,就一直找机会要除掉...

丽江市18051017115: 晏子的人物形象 -
仍左盐酸:[答案] 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晏子.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 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赞道:“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

丽江市18051017115: 齐景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
仍左盐酸:[答案] 齐景公,原名姜杵臼,齐庄公的异母弟,在位时有名相晏婴辅政.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史记... 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 齐景公曾养了三名勇士,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因为三士无礼而向齐景公谗言翦除之...

丽江市18051017115: 晏婴的历史典故和历史传说谁知道?? -
仍左盐酸: 历史典故 二桃杀三士 历史传说 出使狗国,故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

丽江市18051017115: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 -
仍左盐酸: 齐景公是春秋后期的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邱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的之道.

丽江市18051017115: 《晏子春秋》的《二桃杀三士》给你了什么印象? -
仍左盐酸: 《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是放在“铲除权臣”这一篇系来说的,主要是写了晏子如何运用计谋而杀掉了三个居功自傲的谋逆之臣.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赋予了无尚荣誉象征.二桃为三士所分,以最小的代价,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客观和主观意义上的不平等,使得二枚桃子由绕指柔化为百炼钢,五步之内,足以夺人性命,也就不足为奇了.给我们的启示:运用智谋来解决问题,从而兵不血刃达到最终的目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