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有疑问句?

作者&投稿:魏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十二章的问题~

而”的用法有:A表顺接,B表转接等,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1、学而时习之(A ) 人不知而不愠( B) 温故而知新( A ) 学而不思则罔( B)
择其善者而从之(A ) 为人谋而不忠乎?(B )

2\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一文中讲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切磋交谈、
探讨问题,
既可以增长知识、
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文中论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5、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在于:思考
学习与思考二者关系是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升华。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论语中的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都不足取,你认为怎么做才好?
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学会思考问题,举一反三。

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

有的。论语十二章中的疑问句举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论语〉十二章》正文节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 [1-2] ,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本文的录音单章由梓君朗读,双章由杨波朗读 [3]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文言句式的种类有哪些?
(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

高二人教版语文文言文语法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

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

文言文判断句式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

回目是什么? 名著中的回目是什么?
第十二章:“如斯而已乎?”第十三章:“呜呼大事去。”第十六章:“可怜哉晴天之霹雳。”第十八章:“生离欤?死别欤?”将大量的带有文言虚词的感叹句、疑问句列为标题,又夹以外来词汇,真可谓古今结合、土洋并用,穿西装而戴瓜皮帽,让人如食怪味豆一般,其味也无穷。当然,也有的作品则纯然借用古代诗词曲中的句子...

语文文言文重点句
3、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卿欲何言?”()用“之”“是”“之为”“唯.是.”把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定语后置:()中心词十之十定语十者 如:“马之...

高中语文文言文运用提宾结构
(《祭十二郎文》)(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也?”)(《种树郭橐驼传》)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 (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凭什么在赵国托身?(2)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介词“由”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

文言文全解有倒装句那些的吗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3. 文言文中倒装句有分哪几种,怎么区别它们 其实在中学阶段主要学习三种: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比较简单,就不多说,宾语前置例如:何陋之有?翻译过来就是:有何陋?即 有什么简陋的呢?“何...

英语语法现象有哪些?(至少20条)?
常用在句中,它们的位置又与动词有无助动词有关,多数副词皆置于谓语动词之后,如有宾语,则置于宾语之后;在疑问句中,副词一般只能放在句中或句末;在祈使句中,多数副词置于句末;有时表示序列的副词位于句首.本章要求学员掌握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构成、用法及有关的常用句型,了解副词在句中的基本位置及形容词与...

文言文特殊句式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论语12章注释 -
秋固长富: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论语十二章》原文 - 译文 - 简析
秋固长富: 《论语十二章》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初中论语十二则 -
秋固长富: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论语十二章的解释. -
秋固长富:[答案]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 习,复习或者实习; 说,同 悦 ,愉 快; 朋同门为朋...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七一 《论语》十二章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还有一词多义通假字:说通?古今异义:罔 古: 今: 殆 古: 今:一词多义:而(1) 然后 例句:学而时习之 (2... -
秋固长富:[答案]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7、故:①温故而知...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初一课文论语十二则 -
秋固长富:[答案]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论语12章文章结构? -
秋固长富: 式.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 ,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古汉语中的疑问词有哪些? -
秋固长富:[答案] 古汉语中,疑问词包括①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②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③疑问副... (论语·微子) 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在上古汉语里,疑问句里的疑问代词宾语也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
秋固长富: 《论语十二章》选取的《论语》的内容中,形成了以下一些成语. 1. 不亦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 一日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 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4. 三人行必有我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 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谢通门县18539962400: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课《论语》十二章有什么句子是(学习方法和态度)与(道德修养或为人处事)的? -
秋固长富: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乎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