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研究何时开始提出搬运和堆积作用的理论?

作者&投稿:赫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河流地貌的研究历史悠久,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初始时期(19世纪以前)

人们对河流作用及地貌的认识初步形成。公元前3世纪末,中国的秦朝史禄利用河谷地形引水,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公元前7年,汉代贾让认识到黄河下游的“游荡”特性。5世纪末,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首次讨论了河水对河谷的冲蚀。11世纪,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阐述了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认为瀑布和峡谷是急流下切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则源于黄河的泥沙堆积。17世纪,徐霞客提出了河床比降与流速的关联,孙兰则提出了“变盈流谦”理论。国外,11世纪的阿拉伯人阿维森纳最早提及河流塑造地貌的作用,认为流水雕刻出起伏山地。


理论涌现时期(19世纪至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涌现了众多理论。法国诺埃与马尔热里发现了溯源侵蚀,俄国洛赫京提出河床纵比降的稳定性指标,威廉斯则提出河漫滩的二元结构。美国鲍威尔提出了侵蚀基准面概念。戴维斯建立了侵蚀轮回学说,成为这一时期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研究为后来的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科建立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

二战后,河流地貌研究进入新阶段,采用模拟实验、定位观测、统计理论等新技术。苏联马卡韦耶夫等人进行了地貌模拟实验;美国利奥波德和赫华特进行了流域特征的定量随机变量研究;西蒙斯和理查森则专注于河床微地貌形态发展的模式。中国学者如钱宁提出了多沙河流河床演变规律和河流游荡指标,沈玉昌则系统研究了河谷地貌和河型成因,探讨了河流纵剖面、基准面与气候及构造运动的关联。


综上所述,河流地貌研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理论构建到学科独立的漫长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扩展资料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地貌研究何时开始提出搬运和堆积作用的理论?
河流地貌的研究历史悠久,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初始时期(19世纪以前)人们对河流作用及地貌的认识初步形成。公元前3世纪末,中国的秦朝史禄利用河谷地形引水,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公元前7年,汉代贾让认识到黄河下游的“游荡”特性。5世纪末,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首次讨论了河水对河谷的冲蚀。1...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启蒙和创立阶段
对第四纪地质和地貌进行科学研究始于 18 世纪的欧洲,但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对水文、气候和地貌的启蒙研究。3000 年前我国人民就已对黄河流域的降水性质、农作物品种、被狩猎动物有所记载。在西周的 《诗经·大雅·笃公流》中,已有 “岗”(丘陵)、 “塬”(平原)、“隰”(低湿地)等 3 种地貌的分类。

地貌学研究方法
霍顿在1945年提出的河流级别与长度关系就是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者得以更精确地分析河流地貌特征和坡地特性。为了克服地貌过程缓慢、突发因素难以监测以及影响因素复杂等问题,研究者开始采用模拟实验,如水槽和风洞实验,结合数学、物理学原理,如应用函数、概率论、流体力学等,对河床演变、...

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了较大进展。①地貌学研究和应用只凭定性描述方法是不够的,必须用定量方法研究地貌过程,说明地貌与其形成因素之间的关系。17、18世纪河流地貌研究中曾应用定量方法,但较广泛的运用是在1945年R.E.霍顿提出了河流长度、数目与级别之间的定量关系之后。较多的...

海岸地貌学的发展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海岸动力入手,重点开展了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的发育规律研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岸科学体系和海岸研究理论奠定基础。 随着海岸带资源开发、海岸工程建设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灾害影响,涉及许多生产、国防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系统管理等实际问题。...

杨怀仁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科学家
20世纪40年代,他在贵州高原开始了对地貌分期与演化模式的细致研究;50年代,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揭示了第四纪冰缘现象的存在;60年代初,他发现了“天山小冰期”,并深入探讨了天山及周边地区近代冰缘作用和堆积过程的复杂性;70年代,他提出了造貌运动等内力作用对我国地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80年代初,他...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 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晚近的一个纪,也是时间最短暂的一个纪(大约160—200万年) 第四纪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地质和其它方面的变化,如气候的变冷和变暖以及冰川的形成和消失;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海面震荡;以及地形、沉积物、生物界的演化等却非常显著。人类出现并发展于第四纪中。研究第四纪地质现象以恢复...

自然地理学的简史
这一时期收集的大量地表自然现象资料,为17世纪下半叶探讨海陆起源、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等理论问题,以及综合地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建立了基础。 在中国,公元前13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天气情况的记载。公元前11~前6世纪作于周代的的《诗经》记述了数十种地貌形态。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依据...

中国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进展
中国地质学家从1920 年开始黄土研究。1930 年,德日进(P. Teilhard de Chardin)和杨钟健对黄土做了地层与古生物方面的研究。在这一开创性的工作中,他们将黄土划为两大部分: 上部马兰黄土,下部红色土 A、B、C 带; 并按其中所含古脊椎动物化石将第四纪划分为早、中、晚期。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黄土研究的新...

以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为例,说明戴维斯地貌发育循环理论
短期发展变化可能有偏离长期发展趋势,用简单图示不能反映短期内地貌发育过程的实际.3.在长期的地貌发育过程中,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是变化的,因此流水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尤其是外力组合状况都要发生相应变化,地貌也不一定循着同一方向演化.4.在地壳上升的同时,河流就开始下切等等 ...

武陟县17739288373: 河流堆积地貌由河水搬运作用形成 -
始晴乐乐: 河流堆积地貌由河水搬运作用形成 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堆积阶地、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

武陟县17739288373: 简述河流地质作用的主要地貌类型 -
始晴乐乐: 河流有侵蚀、搬运、堆积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河谷、牛轭湖、江心洲、河漫滩、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武陟县17739288373: 河流地貌有什么研究意义? -
始晴乐乐: 河流地貌-正文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

武陟县17739288373: 探究河流对地形的作用 -
始晴乐乐: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

武陟县17739288373: 河流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
始晴乐乐: 河流地貌(fluvial landforms),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按照成因,一般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武陟县17739288373: 河流对地形的形成的影响 -
始晴乐乐: 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流凭流水的机械冲击力、化学溶解力以及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谷的组成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河流的地质作用过程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者前后衔接,互相联系.河流地质作用以机械作用为主,伴...

武陟县17739288373: 河流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 -
始晴乐乐: 1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溶洞,钟乳石,石笋,峰林,石林,U型谷,V型谷2沉积作用;冲积扇,冲积平原,冲击三角洲,河谷平原

武陟县17739288373: 形成河流的地形条件 -
始晴乐乐: 不管是任何地理条件,都要有连续的低洼让水产生动力而形成河流.

武陟县17739288373: 第四纪的地质作用有哪些? -
始晴乐乐: 当时的冰川作用显著.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58万年[1] .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第四纪前是新近纪.它从约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