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佛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

  昨天上了一堂语文课,题目是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课堂上学生活跃的思维,精彩的发言至今令我难忘。

  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初步了解了本文叙事内容之后,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先找同学诵读课文的开头部分,分析“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査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学生们纷纷猜测不知道母亲名字的原因,课堂气氛活跃。有的说因为当时年纪太小不记得了,有的说是因为思念太深不忍回想所以不愿记起,也有的说文章是故设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当我告诉孩子们,封建社会时,妇女没有地位,女人嫁了人之后,都被冠以夫姓,往往被称为某某氏时,学生脸上露出了极为惊讶的表情,他们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也让我心生感慨。我又补充说,不仅邹韬奋不知道母亲的名字,一代宗师——季羡林也不知道母亲的名字,他在《怀念母亲》一文中,也曾谈到这种遗憾,学生们沉默了。

  我又找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的结尾,为了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我分别采取师生同读,学生范读,女生齐读的方式。最后,我抛出一个问题“两段文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学生思路活跃,“念”“赞”“惜”“悔”“叹”“爱”“恨”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这些极富个性的解读,仿佛如缤纷的花朵一一呈现。最后一个学生的“哀”字,为课文情感解读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因势利导,乘胜追击,我紧紧抓住“哀”字,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

  “一个女人,很年轻的时候就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她没有享受过青春的快乐,她的生命没有开放,就已经凋零了,这不是一种‘哀’吗?”小雪脸上仿佛有怜惜划过。

  “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那时母亲只有二十九岁,一个在世上仅存活了二十九年的女子,短暂的一生中却操劳不止,结果连一个名字都未曾留下,怎不让人心生‘哀愁’?”

  “‘母亲很有才具,在给妹仔讲故事的时候,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頬上涌流着。’我想,此时母亲哭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她既为自己哭泣,也为将来的女儿哭泣,因为自己的今天又何尝不是女儿的明天?”听到这样的发言,我简直要拍案叫好了!

  “母亲是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如果不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的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正是因为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母亲的才华没有施展的机会,母亲没能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她对自由的追求,她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全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母亲真的是悲哀的一生,是令人扼腕叹息的'……”

  “你们注意到这个细节了吗?”张多发言的时候,总是有理有据,“在母亲和妹仔双眼滚动着泪珠的时候,‘我’家里的男子汉,竟然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见,在那样的一个家庭里,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压根就没有人能够体会得到,她对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执着,压根就没有人体察,更不用说理解了,母亲一生都是寂寞的,孤独的,是踽踽独行的……

  老师,我也来说说……

  课堂上不时地爆发阵阵掌声,课堂气氛紧张而热烈。沉静时,有潜流在暗涌,那是思想的潮水在奔腾,学生的眼睛明亮而澄澈,那时思维的火苗在燃烧。激烈处,孩子们慷慨陈词,引经据典,分析得条理清晰,那如花的妙语让我惊异,这还是我的那些寡言的孩子们?如果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也会将地球撬动!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更喜欢孩子们激扬文字的时刻。我常常抱怨孩子们上课不愿意发言,可是今天,我发现我以往的认识是多么的粗浅,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发言而是我的苛责、挑剔、粗心忽略了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我总是认为这个题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分,我什么时候关注过他们的情感体验?关注孩子,倾听孩子,你一定会听到课堂上花开的声音,一定会听到人间最美的天籁。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学反思2

  教读散文时作为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的眼睛盯着用得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可是,有时关注一个不起眼的甚至会让人遗忘的词语也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教邹韬奋先生的叙事散文《我的母亲》一课时,我把课文反复通读了好几遍,这次我发现了一个以前从未关注过的细节——“妹仔”一词。课文是这样写她的: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这个“妹仔”究竟是谁?和邹韬奋是什么关系?我很想弄明白。

  文下注释说“仔”(方言)小孩子,那当然应该是邹韬奋的妹妹了。可是似乎又不对,因为下文还有这样的文字:“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们两人便都热泪盈眶……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 如果是邹韬奋的妹妹,那么他身为哥哥怎么会听不懂母亲讲的故事而做妹妹的却听得如此动情动容?显然不能想当然地把“妹仔”猜测成是邹韬奋的妹妹。

  后来我查阅了资料,很快的我查到了,原来 “妹仔”不是邹韬奋的妹妹,而是母亲由娘家带来的一个青年女仆。

  于是我决定把这个容易被大家遗忘的字眼——“妹仔”以及查阅的经过跟我的学生们说,结果课上学生们和我一样有了不一般的收获……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候要善于去发现一些细节,并且不轻易将它放过,这样对作品的把握和理解将会更准确、到位、深刻。




《我的母亲》邹韬奋摘抄与点评
《我的母亲》 邹韬奋 1.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只知道、不知道:说明母亲没有丝毫社会地位,这是母亲的悲剧,也是旧社会广大妇女的悲剧,作者在痛心的感慨中包含着对旧社会的谴责。  2. 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

我的母亲 邹韬奋 读后感悟
邹韬奋的文章之所以能以情动人,以情感人,除了文章的主题内容和质朴的语言之外,我认为他的写作方法也是该文获得具大成功的保证。首先,截取法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课文通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断来表现人物的。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

比较邹韬奋,老舍,胡适写的我的母亲在写作上的异同点,在,写作手法和语言...
一、在写作手法上:1、邹韬奋《我的母亲》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2、老舍《我的母亲》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特写。3、胡适《我的母亲》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

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母亲流泪说明母亲心疼我,当戒尺打在我手上的时候,比打在母亲的身上还要痛,所以母亲心疼的哭泣。却说打得好,是因为母亲想让我成才。母亲没有文化,却知道要背出书来才算有文化,有出息,为了让我成才,为了让我认真学习,所以虽然心疼,却又说打得好。同时还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迫被埋没的妇女的命运...

比较邹韬奋,老舍,胡适写的我的母亲在写作上的异同点
邹韬奋,老舍,胡适写的我的母亲区别为:回忆内容不同、结尾不同、手法效果不同。邹韬奋,老舍,胡适写的我的母亲都是作者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所作。一、回忆内容不同 1、邹韬奋:邹韬奋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2、老舍:老舍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

初一上册语文课本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勤劳,能干,善良,甘于奉献的母亲形象,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被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我的母亲 邹韬奋 阅读答案 文章第5段的什么细节最能体现母爱的慈祥
具体加以解说. 2、你联想了吗——读著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你是否联想到你和你母亲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令人刻骨铭心的往事呢?试着从中撷取一个感人的片断,细细地描述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五、中考题型连结 1、你积累了吗——母爱是永恒的主题.你一定阅读、积累了不少歌颂母爱的诗文名句名篇吧,请...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八、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九、板书设计 教子有方 仁慈温和 敬爱 我的母亲 对子严格 宽容忍让 胡适 有刚气 怀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我的母亲》阅读题
确实,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也是不可没的。其实,在生活中,像胡适的母亲那样伟大的女性还有很多,请看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节选),回答下面问题: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发蒙〕指儿童开始入学。”,读的是三字经,第一天上的...

阅读题《我的母亲》邹韬奋
。 2、你思考了吗——母亲“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为什么会“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在妇女问题上,邹韬奋的社会理想又是什么呢? 三、精彩句段品析 1、你品味了吗——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