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介绍卫青

作者&投稿:厉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介绍一下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 卫青(?~前106),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汉武帝时期重臣,姐姐是皇后卫子夫。卫青功成名就之后娶平阳公主为妻。平阳公主死后,与卫青合葬,两人陪葬茂陵。 卫青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 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卫子夫入宫不久,就有了身孕,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陈皇后就是汉武帝姑姑刘嫖的女儿,当年曾让他许下“金屋藏娇”誓言的陈阿娇,与汉武帝成亲后,被立为皇后,但一直未能给汉武帝生一个儿子。她担心卫子夫一旦生下的是个男孩,那就会被立为太子,而卫子夫也就会因为儿子的关系,青云直上,成为皇后。这对她的地位无异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眼下卫子夫正得汉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对她不敢加害,就找母亲大长公主诉屈。馆陶大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为了给女儿出气,嫁祸于卫青。她找了一个借口,把卫青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卫青当骑奴时结识的好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另一方面,公孙敖还派人给汉武帝送信。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索性召见卫青,任命他为建章宫监、侍中。不久,汉武帝封卫子夫为夫人,提升卫青为太中大夫。可以说,卫青是沾了他姐姐的大光的。 公元前 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 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 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 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獗。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公元前 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 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于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后贬为平民。 公元前 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公元前 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士专力对付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 大将军卫青麾下,强将济济。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运气又不好,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 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 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遭遇。经过激战,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入,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左贤王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且霍去病与卫青待遇相同。 卫氏一门显赫后,京城中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说卫氏一门的显贵全靠了卫皇后。其实不然,在两汉时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带关系窍居高位的,而卫青、霍去病却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家奴出身的卫青如今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6年。 公元前 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平阳公主死后,与卫青合葬。 霍去病 (前140—前117) 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 ,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英雄不问出身 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结晶,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胜利的时候极少,更多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以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买来暂时的相对平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拜车骑将军,和另三员将领各率一支军队出塞。在这一次出兵过程中,四路大军出塞三路大败,尤其离谱的是老将李广竟然被匈奴所虏,好不容易才逃归。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领兵的“骑奴”卫青,出上谷直捣龙城,斩敌七百,成为真正的“龙城飞将”。卫青的军事天才使汉武帝刮目相看,他从此屡屡出征,战果累累。 横空出世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 战神无敌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 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 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发生的时间在秋天。 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我们永远也猜想不出此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奖赏他。然而最终浑邪王放弃了,这名敢于孤身犯险不惧生死的少年的气势镇住了他。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 河西受降顺利结束,而今天的我们却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个局势迷离危机四伏的时候,那位十九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 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父亲是平阳县衙役,曾在平阳公主(汉武帝之姐)家当差,母亲是公主家的侍女。

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由于姨母卫子夫擅歌舞,受宠于汉武帝,被封为皇后,致使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号“票姚校尉”(意为行动迅猛的武官)。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

此后,匈奴主力远遁漠北,河西走廊的匈奴势孤力单。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升为“骠骑(意骁勇)将军”,率骑兵万人从 陇西出发,进击河西匈奴右贤王(匈奴辖西部地方的最高长官)诸部,6天连续攻破五个部落,险些活捉单于(匈奴最高首领)之子,且以直取之势,使浑邪、休屠二王惊恐万状,日夜筑城提防汉军正面进攻。突然,霍去病令全体将士口衔竹箭,马摘响铃,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东急驰1000多里至皋兰山(今甘肃兰州市南)下,与卢候、折兰二王进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当时,汉军因长途跋涉,人马已疲备不堪,但见霍去病一声高呼,跃马向前,连连击杀敌军,汉军士气大振,奋勇斩杀卢候、折兰二王及部众近9000人,俘浑邪王之子,缴休屠王“祭天金人”(作为匈奴人崇信“天主”亲把用的丈高偶像)。

同年夏,霍去病又与公孙敖串数万骑兵从北地郡(今甘肃永昌西)出发,进攻匈奴右贤王,以彻底歼灭河西匈奴有生力量。由于沿焉支山北正西挺进的公孙敖部迷失道路,未能如期会师,霍去病随机应变,率军越过居延海(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2000多里,从祁连山麓烁得(今甘肃张掖西北)猛攻浑邪铄、休屠二王侧翼,斩敌3万余,迫使匈奴退出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由于匈奴单于欲以战守不力,将浑邪、休屠二王问罪,秋天,二王决定降汉。汉武帝唯恐是诈兵之术,命霍去病率万骑前往受降,霍去病尚在途中,休屠王已然反悔,浑邪王情急刺杀休屠王,收编其军队。惊闻风云突变,霍去病毅然率军渡黄河,令全军在四万余匈奴部队前列阵进逼,这时浑邪王部许多无诚意降汉的人,纷纷投转马头逃跑,阵营骚乱,颇具倾刻瓦解之势。霍去病当机立断,飞马跃入浑邪王阵中,抓住浑邪王,稳住了匈奴众部,再通过谈判,命浑邪王斩杀八千名作乱官兵,派人护送浑邪王赴长安,自己率领几万匈奴兵,功成而返。汉朝把归附的匈奴部众安置在陇西等五郡关塞附近,又沿祁连山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筑边防城寨,在原休屠王、浑邪王驻地分设武威、张掖两郡与酒泉、敦煌总称河西四郡,既进一步孤立了匈奴,又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19年,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

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最高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卫青率部北进1000多里,穿过大漠,向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进发,遭遇匈奴单于所率主力精骑,激战中匈奴单于向西北逃走,汉军虏匈奴近2万人。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卫 青
  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兴起了一个游牧民族——匈奴族。秦末汉初,即匈奴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统治时期(公元前209年——前128年),匈奴势力达到极盛,统治着东到大兴安岭,西到祁连山、天山,北到贝加尔湖,南到河套的广大地区。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经常南下骚扰中原王朝的北部边疆。

  西汉初年,汉王朝由于经济力量尚未恢复起来,而且内部不够稳定,从刘邦到汉武帝初年,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的礼物和金钱。但是,和亲政策并没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北部边疆的生产时常遭到破坏,无数汉族人民被抢走或杀死。汉武帝即位后,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汉武帝决定改变和亲政策,发动了全面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卫青和霍去病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领。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 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卫子夫入宫不久,就有了身孕,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陈皇后就是汉武帝姑姑的女儿,当年曾让他许下“金屋藏娇”誓言的陈阿娇,与汉武帝成亲后,被立为皇后,但一直未能给汉武帝生一个儿子。她担心卫子夫一旦生下的是个男孩,那就会被立为太子,而卫子夫也就会因为儿子的关系,青云直上,成为皇后。这对她的地位无异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是,眼下卫子夫正得汉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对她不敢加害,就找母亲大长公主诉屈。大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姑,为了给女儿出气,嫁祸于卫青。她找了一个借口,把卫青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卫青当骑奴时结识的好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另一方面,公孙敖还派人给汉武帝送信。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索性召见卫青,任命他为建章宫监、侍中。不久,汉武帝封卫子夫为夫人,提升卫青为太中大夫。可以说,卫青是沾了他姐姐的大光的。

  公元前 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 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 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 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撅。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公元前 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 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于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后贬为平民。

  公元前 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公元前 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土专力对付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

  大将军卫青麾下,强将济济。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运气又不好,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

  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 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遭遇。经过激战,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入,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左贤王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

  卫氏一门显赫后,京城中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说卫氏一门的显贵全靠了卫皇后。其实不然,在两汉时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带关系窍居高位的,而卫青、霍去病却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家奴出身的卫青如今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候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公元前 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已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卫青

卫青(?~公元前105年),字仲卿,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东平阳(今中国中西部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卫青父亲郑季,是一个县吏,在平阳公主家做事时,和婢女卫媪私通,生下卫青。后来,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卫子夫入宫得到汉武帝宠爱,所以他们兄弟姐妹七人都冒姓卫。

在姐姐怀孕之后,当时的皇后嫉妒,派人抓到卫青,想杀死他。卫青被好友公孙敖救出,汉武帝听说后,召见了卫青,并封他为建章宫监加侍中官衔。后来姐姐做了皇后,卫青也升为大中大夫。

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5年。

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gk/2004-06/28/content_55276.htm

还有这个详细:
http://www.tydao.com/sxren/minjiang/weiqin.htm

强人

标准的外戚

人生当中是欢乐多、还是悲伤多,经历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答案。既然每个人都只有到了面对上帝的最后一瞬间,才能做完自己的这个课题,我们只好看看其他人的一生来得出自己的结论。我的结论是悲伤居多。

  最近看《史记》看入了迷,闲暇时还常常逛各个历史类站点,数日之间就可行尽江南数千里,阅尽无数悲欢人生,先来聊聊目前最有感触的我大汉子民的生活吧。

  大汉朝接续秦朝,成为中国封建大一统社会之开端,非常之时自然有非常之人,有汉一朝,最非常时期自然数汉武帝一朝莫属,这位千古一帝,16岁登基、70岁才薨逝,在位整整54年,将近2千年后才由清康熙、清乾隆平其记录。在这位精力才华都有过人之处的君王手下,整个帝国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悲喜剧。也许在中国其他朝代也上演过同样、甚至更精彩的悲喜剧,可是有了司马迁这位超一流文学大家的存在,汉武一朝无疑特特地大放异彩。

  聚合在汉武帝麾下的臣子形形色色、文武兼重,细察这些人的一生,不由悲从中来。一大堆横死的臣子就不用说了(包括横死的戾太子和卫皇后),即便是下场似乎好点的、似乎为汉武帝所宠信的臣子,观其一生也大多悲多于喜,比如霍去病、比如卫青.如果我说这两个人也是悲剧人物,估计李广会气得从坟里诈尸,可是,这两位表面上的天骄,终其一生,仍然脱不了悲剧二字。

  最幸运的霍去病,18岁一战封侯、22岁即升任大司马(相当于现在之国防部长,牛人啊,古今中外最年轻的国防部长),24岁就辞世,一颗真资格的璀璨流星,死因嘛,事无巨细的司马迁居然没有写明(奇怪啊,难道司马迁对霍大少就怨恨成这样),让这位天才军人的死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历史疑案,我觉得他的死因不外有二:一是史家比较接受的病死这个原因(可惜霍去病墓早就被盗过了,要不倒可以用现在的DNA技术测验一下),虽然说病死怨不得别人,可是即便是在医学不甚发达的古代,24岁仍然是死得太早了点,何况霍去病肯定不是一个弱质纤纤的天然病夫(要不他怎么跟人打仗拼命去),如果说他真是病死的,那也是让汉武帝给累死的。他18岁第一次出塞,19岁歇了一年(大概也天天在操练军队),20岁三出河西,春天的时候在河西走廊纵横了近4000里,带着一万人冲杀于匈奴各部,回来的路上更是在今兰州城西北郊的皋兰山跟匈奴两个部落王鏖战一场,一万人最后只剩下3000人,可以想见其战斗的激烈。稍事修整过后,又在夏天再次出塞,这一次在军事史上堪称经典的大迂回作战,让霍去病在沙漠戈壁中一路砍杀驱驰了近7000里路。在带着他的胜利之师浩浩荡荡地回到长安后不久,刚喝完一口热茶,被他杀败的两个匈奴王就要求降汉,群臣都害怕是诈降,这位一心杀敌的霍大少又不管不顾地再次出河西迎降(呵呵,让我想起小车不倒只管推的那位同志了)。

  然后他老兄21岁又休息了一年,22岁时做了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功勋最卓著的一次出征,带着5万骑兵,北向追杀匈奴左贤王部数千里直至今贝加尔湖,全是在蛮荒的沙漠地带作战,路上汉军战马累死无数(卫青霍去病此战共带14万军马出塞,回来时只余3万匹),霍大少估计也累得够呛,呵呵,铁打的金刚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所以他病死的理由很成立。第二个可能的死因嘛,大概就是被自己的仇家杀死了。他的仇家会是谁呢?不用去仔细考证了,他的仇家实在太多了,比如李广家族的人,比如嫉妒他年纪轻轻就爬上高位的人,霍去病最后一次出征大漠时只带了几员普通校尉、回来后6人封侯、全军皆赏,同时从另外一条路线出塞的卫青带了6员大将、由于战功不显、回朝后卫青军团全军无封赏(嫉妒一定如烈火燃烧啦、其实这一路也算战胜了对手、只是下手不如霍大少狠辣)。这样一个人人瞩目的幸运儿,光是众人艳羡的目光就足够杀死他了(红眼病会传染的)。

  霍去病就这样死去了,在青春刚刚展开双翼的时候,山鹰折翅、归于尘土,永远以冷峻傲岸强悍的少年姿态留存于千古的记忆之中,他没有机会享受丰富的人生,却避开了他的大多数亲戚和同僚们最后悲惨的下场:族灭、宫刑、失侯、弃市。汉武帝族灭卫氏外戚、汉宣帝族灭霍氏外戚时,都不再顾念这个少年曾经为帝国立下的功勋。这个汉武一朝的天字第一号幸运儿因自己的早逝而画上了一个遗憾却又完美的句号。汉武帝是如此的宠爱他,不仅让他长伴茂陵,还把代表有汉一代艺术典范的大型组雕耸立于霍去病墓前,以致于今天陕西的茂陵博物馆竟然是修建在霍去病墓旁,而不是正主汉武帝墓旁(该轮到汉武帝诈尸了)。

  我们再来看看次幸运儿卫青。其实霍去病跟卫青一样是私生子出生,只不过霍去病长大成人的阶段卫氏家族已经坐上云霄飞车青云直上,所以霍去病天生是个大少性格(很酷很冷很倔),而当过放羊娃的卫青,却始终保持了普通人的本色。这是一个近乎完人的将军,对部下怀柔、对皇上顺从、对妻子温情、对朋友义气,一生中唯一会受到指责的只有李广自杀一案,其实想想,在这件事上卫青也是十分的无奈,连司马迁也不得不借各种人之口猛夸了一阵卫青。总之在霍去病出道之前,卫青是汉武帝的第一员爱将,但是在霍去病一战成名之后,汉武帝的宠信迅速转移到霍去病身上,西征河西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竟然托付给一个20岁的毛头小孩,出征漠北之时的战略部署完全是让霍去病军团作攻击主力、卫青军团作副攻,为了加强霍去病军团的战斗力,精锐部队让霍去病挑选、挑剩下的才给卫青,霍去病不愿意受人挚肘,因此自己手下只带了几名校尉,可是大汉朝有那么多成名已久的将军,总得让这些人也有立功受赏的机会啊,于是统统把这些不那么能打仗、但是架子都很大的将军划到卫青名下(包括超级刺头李广)。更可气的是,出征前接到不准确的情报、说匈奴单于改变了行军路线后,还临时对调霍卫军团的出塞地点、务必让霍去病军团有机会找到单于主力决战。天可怜见卫青,最后还是让卫青遇到了单于主力,可是,唉,领着一帮战斗力不算太强的将军和士卒,卫青只能途呼奈何,好歹在他的精心指挥下,汉军以不小的伤亡代价杀退匈奴主力,虽然没能捉到单于,其胜利也不应该一笔抹杀,可是回朝过后,汉武帝愣是把卫青军团全部干晒。然后,重设大司马职位,居然让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同时担任大司马,还特意下诏指示:让霍去病的地位级别与卫青同等。卫青将军自此之后,渐渐隐退。门下的故人、食客跑了一大半,抬脚从大将军府过到了对门的骠骑将军府,还一投一个准,投过去的都被霍去病举荐给皇帝、然后都得了官。而最让卫青气结之处在于,他还一点都没法抱怨,因为霍去病是自己的外甥!
好在卫青是个心胸宽广之人,对霍去病并无丝毫嫉妒(所以才能让霍去病甘愿替他出头去杀李敢,这甥舅俩看来虽然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家族血缘在关键时刻还是起了作用,而卫青的忍让也是他们一直维持了良好关系的主要原因吧)。在霍去病死后,按道理说卫青应该重获重用,可惜,汉武帝对卫青的宠信看来已经到了尽头。在霍去病死后第10年,卫青去世,这10年当中,汉武帝也有过几次出兵,但是都没有让卫青再担重任,卫青在尊荣与无聊中郁郁而终。死之前他在想什么?我想他肯定在想:皇上啊皇上,为什么你对我这个大舅子兼姐夫就不再信任了呢?

  霍去病、卫青带着各自的遗憾离去,而悲剧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延续,后人对这两个人的评价一直不高,虽然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二人在军事上的才能,但是中国是一个惯于用道德作为首要考量标准的国家,经由了司马迁的描述,在李广的对照之下,愣是生生在二人的战功光环之下压出了个"小"字。

  主流评价的正反两面如下:

  1, 反方:这两个人能当将军,完全是由于他们是汉武帝的外戚。
正方:汉武帝的外戚没有几百、也有几十号人物吧,怎么就这两个人能出头呢?李广利就是一个反证的最佳例子,所以卫霍二人还是有真才实料的。

  2, 反方:虽然这两人战功卓著,但是他们不算好将军。卫青固然仁善退让,但他是个马屁精,只知道一味讨好汉武帝(司马迁语:以和柔自媚于上,天下未有称也。)霍去病更是恶名昭昭,年少时就当汉武帝的贴身侍从,全然一副纨绔子弟的习性,因此不懂得体恤士卒,出征时汉武帝往往赏赐他很多好吃的大鱼大肉,路上吃不完,霍少就随便扔掉了,而他手下好多士兵可能当时正饿得头昏眼花呢。打仗闷了,霍少就让士兵给他挖足球场好蹴鞠,而这些可怜的士兵由于缺吃少穿都郁闷得很,却还不得不陪着霍少消遣(饿肚子踢球会造成低血糖,可怜的小兵们,谁让他们跟了一位精力旺盛的主子)。这样的事,霍少干了还不止一次两次。相比之下,李广将军就是爱兵如子的楷模,士兵没喝水,李广不喝;士兵没吃完饭,李广不吃。

  正方:李广的确是个将军楷模,但是李广能做到的,不能要求其他人也都要做到。霍去病不体恤士卒固然是缺点,可是考虑到霍少的身份、年龄和心理成熟度(军事才能上的成熟不等同于其他方面的同步成熟),不要强求一个天生富贵的小孩成为一个圣人,李广在霍去病那个年龄未必会比霍去病做得更好,让霍去病有机会多活上几十年、也许他也会向李广看齐,何况,尽管霍去病不体恤士卒,好像并不妨碍这些士卒替他卖命(跟着霍少能打胜仗,打完胜仗有大大的赏赐,仅此一点就足够这些士卒奋勇向前了)。至于卫青拍汉武帝马屁,呵呵,汉武帝那种人,跟他硬碰,那不是自寻死路吗,何况卫青的性格如此淡泊,他干吗要跟个斗鸡似的非得跟汉武帝唱反调。

  3, 反方:由于卫青举措失当,逼死了李广,所以卫青这人不好。霍去病后来私自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所以霍去病更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

  正方:卫青跟李广的这段公案,几千年来评说不断,可是仔细分析,卫青的过失都在可理解之列。出征前,汉武帝就密谕卫青不要重用李广,卫青为了报答公孙敖、把立功机会让给公孙敖而慢待了李广,这些都可算人之常情。后来,李广自杀,也是有多种原因促成的,卫青不能算主要责任方。至于霍去病射杀李敢,是因为李敢击伤卫青在先,为自己的舅舅出头,也是霍少暴烈的性格使然。他杀匈奴人从来不手软,这样的军人,有点脾气是很正常的。何况,号为将军楷模的李广也曾有过公报私仇杀灞陵尉的污点,所以,大哥莫说二哥,脸上的麻子一样多啦。其实,算来李敢跟霍去病的关系应该不算太差,漠北大战时,李敢因善战而被霍去病招至麾下,战后李敢因功封侯,两人多少还是有些革命战友的情谊吧,弄到后来,霍少竟要亲自出手杀死李敢,这中间有多少是非曲直,只能由后人去想象了。

  4,另一个争论点在于评价卫霍及李广各自的军事才能上。王维诗《老将行》云:"卫青不败乃天幸,李广无封缘数奇"。李广运气不佳是肯定的了,老头子年轻时碰上无为而治的汉景帝、捞不着仗打,等喜欢打仗喜欢用年轻将领的汉武帝上台、李广已经老了,李广有过5次独立领兵的机会,却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以失败而告终,惹得那时候还不算太迷信的汉武帝最后只好偷偷告诉卫青不要重用李广。至于李广个人的军事才能,很多人的意见是李广可以做一偏将猛将、但不适合作独立领军的人物,他的军事思想适合打防守反击,却不适合汉军后来赖以击破匈奴所使用的大兵团作战方略,也有人说李广只是从来没有找到印证自己才能的机会而已。至于卫青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嘻嘻,这个根本就不用讨论,天幸而言,实在是污蔑这两位将军,一个人一次运气好可以理解,不可能连连中大奖。霍去病的成功在于他敢打敢拼毫无畏惧,屡屡跟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较量,强悍之气令向来凶蛮的匈奴也为之胆寒,所以在他跟匈奴人的战争中从未落过下风。河西受降,更见这位霍少的胆识,当时匈奴人一片混乱、情况不明,霍少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内乱,不必自己冒险到一堆炸了窝的匈奴人中去犯险,因为被匈奴乱兵杀死或俘虏的机率很大(匈奴当时有四万人、霍少只有一万人),而霍少竟然大胆地冲入匈奴军中,不伤己方一人却杀死哗变的8000匈奴人,再降伏了余下四万人。仅仅用天幸来解释,霍少有知,会气得给你一箭的。

  如果他们两人不是汉武帝的外戚,历史也许会对这二人的功绩做出更为公正的评价。可是如果他们不是外戚,也的确不可能得到这样展示才华的机会。所以正反双方的论辩,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个人比较喜欢霍去病,所以对他和卫青自然多所维护。我想,对于卫、霍二人来说,他们根本就不大在乎旁人对自己的评价,苏武他爹苏建曾经劝过卫青:你大将军如此英武盖世,但是外间对你的评价不高哦,要不要找些文人墨客来给你鼓吹一番。卫青认为:人臣奉法尊职而已,没这个必要。有了这个品性,足可见其为人的真实,即便他们有缺点,那也是人性中无法克服的缺点,而人,孰能无过。

  这段历史由司马迁来记叙,就还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对待卫霍二人上,号称公正的司马迁是否包藏了一点私心。司马迁的《史记》是公认的信史,但是《史记》同时又是一部文学意味十足的作品,司马迁不可避免地带入了很多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李广单独作传、跟卫青霍去病传并列,本身已带有很明显的比较意味。但是仔细分析其内容,不得不佩服司马迁的公正持中,他的确十分地欣赏李广(有史家考证出司马迁跟李广家族世代交好),精心打造了李将军悲剧英雄的形象,但是也忠实地记下了李广历史上的污点。对于卫霍二人,他同样奉行了不扬善、不隐恶的原则,赞了卫青的忠厚宽仁,贬了霍去病的骄纵不羁,把汉武帝大部分外戚归入佞幸之列狂踩一通后,还不忘特意加一句"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倒是一些后人妄加猜测,胡乱曲解太史公的意图,把司马迁骂李广利的话强加于卫霍二人头上。呜呼,微斯人、吾谁与归,能够与司马迁同时代,汉朝幸甚,大汉子民幸甚!


卫青的故事能有什么启发?
不论身份高低、不论出身贵贱,只要肯刻苦努力总会出成绩;作为用人者,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才能成就大事。汉武帝、曹操、武则天都是用人的高手。

霍去病和卫青在战功上谁更厉害一些?
两人的打法不同,卫青为人持重,所以他的指挥稳重,同时他又是汉军骑兵战术的创始人,开了汉军骑兵对阵匈奴骑兵取胜的先河。霍去病则是在蜜罐里面长大的,所以性格张扬,没有那么多的束缚和约束,同时他又是站在卫青的基础上创造了骑兵机动作战的战术典范,甚至超过了匈奴骑兵的机动能力。所以霍去病在河西之...

若卫青、霍去病入「 ”武庙十哲”,谁将会被踢出去呢?
左边起: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卫国公李靖、唐英国公李绩。 右边起:汉留侯张良、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太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就贡献值而言,这十位均没得说,堪称国之柱石。不过,若是看「 ”武力值”,有些则很一般。对此,曾经有网友问:若是卫青...

卫青和霍去病到底谁更厉害
当然是少年天才将领霍去病啦,因为和卫青相比,他歼敌数量大、后世影响广、战术灵活多变、很有军事战争天赋,他是闪电战的高手,作战风格狂飙突进,杀伤力和威慑力很可怕,匈奴人非常畏惧他

卫青在漠北之战中弃用李广对大汉是一件正确的事吗?
卫青是什么人也是骑射的高手李敢真能打过他吗?他想打就打想杀就杀了?李敢官不高但是爵位是侯爵不是可有可无了。当然后来霍去病是有些冲动了,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本来李敢就是霍去病账下一员猛将啊,李敢就是追随霍去病出征时因功封侯的,可能这也刺激...

李广、卫青、霍去病谁的名气更大?
这说明了卫青的权势和影响力。而且霍去病是个男人。霍去病也是他的亲戚。他也是魏青的侄子。与此同时,霍去病也是汉武帝的信徒。汉武帝自学《孙子兵法》。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是皇帝训练出来的。霍去病一辈子都是高手,不可战胜。他们灵活使用武力,注重战略,不拘泥于古法,擅长长距离攻击,快速出其不意...

请高手介绍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父亲是平阳县衙役,曾在平阳公主(汉武帝之姐)家当差,母亲是公主家的侍女。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由于姨母卫子夫擅...

卫青和李广有什么仇
李广和卫青并无仇恨,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武帝认为他年时已高而造成的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武帝认为他年老未被启用。直到元狩六年才被任命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征。出塞,卫青得知单于的驻扎地,卫青决定自率精锐部队袭击单于。而命李广与右...

霍去病和卫青的功劳比得过李广吗?
而作为一名大将,李广的战功无法超越卫青、霍去病,根源只有一个……1、李广在军事上有最大短板 卫青初获军权,于元光六年直捣龙城,同时出兵的李广则被活捉。幸好李广长臂如猿、箭术高超,寻机夺马而走,靠一把弓箭逃生;后来见3名匈奴射雕高手,率数百人追杀,遇到匈奴大军险中求生,仰仗的是艺高人...

请各位高手仔细评价下列两首诗,谢谢!!
1.这两首诗从意境上说相当不错,第一首写卫青,第二首写荆轲与高渐离,均写得豪情万丈.但第一首有不妥,卫青是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将领,用"孤身仗剑一飘蓬"来形容不恰当,卫青将军也不是什么"游侠"吧?第二首"渐离高歌"略有不妥,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刺杀秦王,行至易水边上,高渐离(荆轲的好友,也是后来...

定州市13173201352: 汉朝大将卫青简介 卫青与汉武帝 卫青是怎么死的 -
薛陆猪免: (商都文化网配图) 卫青,是汉朝风云史上的一个特别的名字.卫青的姐姐是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卫青也适合一名大将,有勇有谋,是汉朝的得利大将.那么,卫青有何资料介绍,他跟汉武帝刘彻是什么关系,卫青是怎么死的? 卫...

定州市13173201352: 西汉大将卫青的简介 卫青的父亲是谁 -
薛陆猪免: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

定州市13173201352: 请高手介绍卫青 -
薛陆猪免: 卫 青 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兴起了一个游牧民族——匈奴族.秦末汉初,即匈奴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统治时期(公元前209年——前128年),匈奴势力达到极盛,统治着东到大兴安岭,西到祁连山、天山...

定州市13173201352: 关于卫青的介绍 -
薛陆猪免: 卫青,中国历史人物.一为西汉军事家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另一位卫青(?—?)字明德,松江华亭人.是明代抗倭名将.其子卫子颖.

定州市13173201352: 卫青为什么历史评价不高
薛陆猪免: 卫青在历史上评价和霍去病、李广相比,从来就是低一个层次.原因有四条,分别是:1、李广出身名门,卫青出身骑奴.2、卫青是汉武帝穷兵黩武的帮凶.3、卫青的德行与儒家之根本不相符.4、卫青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是外戚,中国的文官系统历来对外戚不太友好.

定州市13173201352: 请总结下李广与卫青,为何一个无功有誉,一个有功无誉 -
薛陆猪免: 说李广有誉无功,的确,汉武帝时期一共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对匈奴战争,李广每次都参加,可从未立过什么大功,汉朝封侯是以斩敌军首级数量而定的,因此李广也一直不得封侯.有人说是因为李广运气不佳,总是不占天时地利,可是诸葛亮说...

定州市13173201352: 韩蛾弦歌,余音绕梁,将军卫青,彪炳煌煌 着四个词分别讲述了什么故事,请高手解答下 -
薛陆猪免: 韩蛾弦歌 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有一次韩蛾到齐国去,路上断了粮,走到雍门这个地方,她以唱歌来求食,听的人非常多,待她走了以后,人们都觉得她那优美的歌声还在. 详细解释: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

定州市13173201352: 卫青与卫无忌什么关系 -
薛陆猪免: 卫无忌是电视剧《风中奇缘》(曾用名:大漠谣,星月传奇)的男一号,历史原型是汉朝大将军霍去病. 卫青与霍去病是甥舅关系.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卫少儿与平阳县吏霍仲孺私通所生.因与皇戚的裙带关系,十八岁就得到汉武帝宠幸,做了侍中.满意请采纳哦O(∩_∩)O谢谢

定州市13173201352: 卫青靠平阳公主获得了什么成就?高手指教 -
薛陆猪免: 楼下说卫子夫不久死的说法真是搞笑,卫子夫是卫青病死十几年后太子被巫蛊陷害,她自己被收皇后受印后自缢的,连皇后墓都没有留.和卫青娶不娶平阳没半点儿关系.卫皇后其实早在她生完太子后就失宠了,而卫青在其后军功建功至少十几...

定州市13173201352: 卫英和卫青什么关系 -
薛陆猪免: 没关系 卫律是匈奴那边的胡人,名字应该是音译 卫青是武帝手下的大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