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三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斐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三字的意思是什么

是不是“赤兔之死”还是“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在 初中作文网)里,自己去找。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2. 古文中三的意思

1、本义,名词(本义只见于古文):衍生万物的天、地、人。

例: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东汉·许慎《说文》

白话释义:三是衍生天、地和人的源头。

2、数词:二,四之间的正整数。

例:三,数名。——北宋·陈彭年 丘雍《广韵》

白话释义:三是数学名词。

3、形容词:众多的。

例: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话释义: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4、副词:多多地,一再地。

例:鲁仲连辞让者三。——西汉·刘向《战国策》

白话释义:鲁仲连多次推辞坚决不接受。

组词解释:

1、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

2、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 *** 之徒。”

3、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三”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二”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三,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造字本义:名词,衍生万物的天、地、人。一 ,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 ,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3. 文言文中的三

“三”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数词,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和用法却不一样,具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1、表确切的数,在这种情况下能通过上下文找出“三”所表示的具体内容,如 (1)“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核舟记》 此句中的“三”即为确数。句中的“三人”即东坡、佛印、鲁直。

再如 (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此文中战死的“二男”加上还在前线作战的“一男”共计“三男”,可见,此处的“三”也为确数。

此类的句子还有 (3)“专享其利三代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与是,吾父死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捕蛇者说》 句中的“三代”即“吾祖”为第一代,“吾父”为第二代,“吾”为第三代。 (4)“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辞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此处的“三子”是指“专诸”、“聂政”、“要离”三人。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在文中找不出“三”所指的具体内容,但“三”的含义却是人人皆知的。如 (5)“今天下三分”“三顾臣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三国鼎立,三顾茅庐的故事妇乳皆知,在文中虽未点明天下分为哪三部分,哪三次“顾茅庐”,但句中的“三”却是确数。

2、表虚数,意为“多次、多数或几个、几次”,往往表示数量多,不是实指。在这样的带“三”字的文中,是找不出“三”字所指具体内容的,如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此句中的“三”即为“多次”的意思,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三次”。

(2)“遂率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 以上两例中的“三夫”“三人”皆应译为“几个人”,不是指具体的“三个人” 3、表序数,即“第三”的意思。

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此句中的“三”即“第三次” 4、与其他数词连用,指数量少,非实指。

如 (1)“竹外桃花三两枝”——惠崇《春江晚景》 这句之中的“三两枝”就点出了初春桃花刚开时的数量之少。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这句之中的“两三”也表数量很少。

5、与“二”连用,活用作动词,这类情况极为少见。如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此句中的“二三”意思为“不专一,变化多端或再三改变、反覆”。是动词。

4. 文言文是的三种含义

文言文中“是”字的含义:是 shì〈名〉(1)商业、职业或 *** 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

“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范晔《后汉书》(2)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3)姓◎ 是 shì目前姓氏在中国人口普查中,总数非常少,已属极其稀有的姓氏。例如:是灏亮〈代〉(1)此,这 [this;that]是谓伐德。

——《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汉· 贾谊《论积贮疏》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2)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 shì〈形〉(1)会意。

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同本义 [right]是,直也。——《说文》。

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而疑是精粗之体。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3) 对的,正确的 。

[correct]王弗是。——《国语·楚语》。

注:“理也。”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注:“善也。”彼人是哉。

——《诗·魏风·园有桃》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的场所);(5)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

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是 shì〈动〉(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清· 刘开《问说》(2)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3)订正 [correct]。

如:是正(订正;校正)(4)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

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5)关系词。

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7)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宋· 沈括《梦溪笔谈》(8)又如:他不是学生(9)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10)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

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11)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12)表示让步 [be…,but]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宋· 柳永《雨霖铃》(13)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14)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15)尝试。

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16)像;似 [like;resemble]。

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是 shì〈副〉(1)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2)“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

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3)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4)很,非常 [very]。

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是 shì (1)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

虽则是)(2)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

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4)表示原因、目的。

“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5)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

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6)或者 [or](7)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8)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9)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

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是 shì〈助〉古汉语结构助词,一般用于成语中,辅助动词宾语前置,通常与“唯”联合使用(有例外)。如: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今周与四。

5. 文言文“三版”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三版”即“三板”。“版”是通假字。

三板:

1、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战国策·赵策一》:“智伯从韩、魏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宋苏轼《徐州谢奖谕表》:“百堵皆作,盖僚吏之劬劳;三板不沉,本朝廷之威德。”清吴伟业《清江闸》诗:“石高三板浸,鼓急万夫争。”

2、亦作“三版”。即舢板。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宋陆游《舟中作》诗:“蘧蒢作帆三版船,渔灯夜泊阊门边。”清郁永和《采硫日记》卷上:“二十三日乘三板登岸。”原注:“三板即脚板也。海舟大,不能近岸,凡欲往来,则乘三板。至欲开行,又拽上大船载之。”

3、三级。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高如我三板儿的人物也出不得手,强如我十倍儿的声名道着处有。”

6. 文言文“三版”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三版”即“三板”。

“版”是通假字。三板:1、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

《战国策·赵策一》:“智伯从韩、魏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宋苏轼《徐州谢奖谕表》:“百堵皆作,盖僚吏之劬劳;三板不沉,本朝廷之威德。”

清吴伟业《清江闸》诗:“石高三板浸,鼓急万夫争。”2、亦作“三版”。

即舢板。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

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宋陆游《舟中作》诗:“蘧蒢作帆三版船,渔灯夜泊阊门边。”

清郁永和《采硫日记》卷上:“二十三日乘三板登岸。”原注:“三板即脚板也。

海舟大,不能近岸,凡欲往来,则乘三板。至欲开行,又拽上大船载之。”

3、三级。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高如我三板儿的人物也出不得手,强如我十倍儿的声名道着处有。”




解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7. "文言文"的含义是什么 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

少年中国说的言文言意思是什么?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原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

匪言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匪言:指不该问话。【出处】:《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不该发问别开言,不合法道别出声。依着醉后说胡话,没角公羊哪里寻。不懂饮礼限三杯,怎敢劝他再满斟?)...

文言文中雍言是什么意思?
雍言:名字叫做“雍”的人说的话。由于古人有不少叫“雍”的,古籍中提到“雍言”的地方都各有所指,理解时须注意前后文。如:《明史·傅珪传》:“吏部请如雍言,不报。”前文有“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这里的“雍言”即卢雍所言。《宋史·郑雍传》:“雍言:二职皆天下精选...

文言文此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3.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

文言文中“雍言”是什么意思?
“雍言”是卢雍所说的话。出自清代万斯同《明史·傅珪传》。节选原文: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译文: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

清言致患文言文的意思?
清言致患文言文的意思?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laurancecao 2020-01-31 · TA获得超过9.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51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清言致患:清谈谈玄之风导致灾祸(祸患)。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

文言文虽然的意思是什么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 :虽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 纵然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虽,似蜥蜴而大。 从虫,唯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虽,像蜥蜴但比蜥蜴大的动物。 字形采用“虫”作边旁,...

文言文见关的意思是什么
3.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

及的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3. 文言文的具体含义或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

翼城县13481929321: 文言文中的“三”是什么意思? -
景戚养胃: 数字三,一般指虚词,多次

翼城县13481929321: 古代文言文中“三”的意思 -
景戚养胃: 是的,三不是一个具体的次数,而是表多次!

翼城县13481929321: 文言文巴东三峡巫峡长中的三的解释 -
景戚养胃:[答案] “三”就是基数词“三”的意思. 巴东三峡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四个“三”都是一个意思.

翼城县13481929321: 文言文中三是什么意思
景戚养胃: 很多的意思.

翼城县13481929321: 文言文,在古代汉语中,数字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一”代表是什么意思,“三”代表是什么意思,“九”代表是什么意思,“千百万”代表了什么意思、... -
景戚养胃:[答案] 以下是词典里的解释: 一 yī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意. 3.全;满:生.地水. 4.相同:样.颜色不~. 5.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试. 7.乃;竞:至于此. 8.部分联...

翼城县13481929321: 举一反三的三是什么意思 -
景戚养胃: 在文言文中,三一半都是指“多”的意思,整体意思是: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翼城县13481929321: 三人在在文言文中有第三个人的意思? -
景戚养胃: 三人一般泛指多人,不仅仅是指具体三人.得根据上下语境来看,除非有特别指定.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释义: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能做我师父的人. 这里的三人,就不仅仅是指三个人了,而是泛指多人.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释义: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半勇敢半胆怯,一个胆怯. 在特定的设定中,三人就是指三个人.

翼城县13481929321: 文言文三个字怎么解释众所周知 文言文是古文的意思 但此三字如何单个解释 嘻嘻 -
景戚养胃:[答案]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翼城县13481929321: 文言文里“三”不是多的意思么?那么会不会三顾茅庐的“三”也是多的意思呢? -
景戚养胃: 首先,《三国》类所有小说多有具体三顾茅庐的记载,你可以看看是哪三次其次,古文中“三”确实是“几”“多次”的意思,但是你应该以作者意思来理解,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我很欣赏楼主的提问精神,但是需要注意,“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就是赞扬刘备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的精神,所以不管是“三”还是“多”,也是表达同样的意思

翼城县13481929321: 用其他字或词来表达“三”的意思.(文言文,俗语,什么都行.1 2 3 的 3)
景戚养胃: 仨(洒音 一声) 叁(3音 一声) 三个白痴(吃)、吉祥三宝(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