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高考文言固定句式

作者&投稿:赤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文言固定句式有哪些~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第一部分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
  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

  (三)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铿然有声”本做“石”之定语,后置到了中心词“石”之后。
  再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四)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译为: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
  再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此所谓战用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常用文言固定句式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2、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①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3、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①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4、……孰与(若)……: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柳宗元《童区寄传》)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5、……之谓也:表示总结性判断得固定结构。其中“之”时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②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6、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凭你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7、何……之有: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反问语气。其中“何……”是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有”是谓语动词。可译为“有什么……”。①“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13、不亦……乎: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不是……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8226;学而》)译文: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14、得无……乎: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译文:观赏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能够没有不同吗?采纳哦

常见文言句式

变式句中有几种常见格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1:主语后置:一般是把补语放在前面,主谓结构一起后置。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1)否定语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醉翁亭记》

(3)“之”“是”做标志。

“之”后如果加动词,就是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是”做标志,也是宾语前置。有时与唯连用。

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 齐桓公伐楚》

现代汉语中仍沿袭古汉语习惯。

唯利是图 唯命是举

3:定语后置

(1)名词+者字结构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2)“之”后跟形容词,是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3)名词+数(量)词 (量词为名量)

加以尖山万重。《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4:状语后置 (介宾结构后置)

(1)介宾结构后置:“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处所,时间作介宾结构,一般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2)动词+(之)+以字引起的介宾结构。

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3)动词+(宾语)+量词

举所佩玉诀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4)动词+宾语+副词

后秦击赵者再。〈六国论〉

什么呀?好大的一个范围。说具体点不行吗?


高考文言文的固定句式有哪些?
1.“……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有以下几种:(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4.何所:“所……的是什么 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7.何故:“什么原...

常用高考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 变式句中有几种常见格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1:主语后置:一般是把补语放在前面,主谓结构一起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 (1)否定语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

干货丨高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
探索高中文言文的韵律秘籍:语气句式深度解析深入理解文言文的韵味,掌握这些常见的语气句式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让我们一起梳理这些精妙的表达方式,让你在古典篇章中游刃有余。1. 判断的印记<\/无以和所以\/者也,如“无以至千里”中的“无以”展示了一种无可比拟的坚定,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高中文言文中到底要掌握哪些固定句式?
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o察今》)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汤问》)译文:...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如下:1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 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1 表判断语气 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2)
67.无庸:不用,无须 例:请姑无庸战。《勾践灭吴》68.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例: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6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例: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0.一切...

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高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以下10个,现解释翻译如下:1、孰与。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或“谁与谁比,哪一个更怎么样”。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2、无乃……欤(乎):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相当于“岂不是……...

找出文言文的固定句式或特殊句式
“我无愈于人乎?”翻译为“我没有比得上人家的地方吗?”所以为状语前置;“子将谁驱”应当是“子将驱谁”所以为宾语前置。固定句式 “我亦以子”中“以”作“以之为”用;“子将谁驱?”问句一般都为宾语前置。

古浪县17256838503: 高中文言固定句式有哪些 -
调堂复方:[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第一部分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

古浪县17256838503: 常用高考文言固定句式 -
调堂复方: 常见文言句式 变式句中有几种常见格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1:主语后置:一般是把补语放在前面,主谓结构一起后置.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1)否定语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

古浪县17256838503: 高中常见文言句式有哪些? -
调堂复方: 状语后置(前置)句、固定搭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

古浪县17256838503: 高考文言文中常考的句型有哪些? -
调堂复方: 一、考点阐释: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内容中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翻译题中,因此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二、考题探究 1.把文言文阅读...

古浪县17256838503: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 -
调堂复方:[答案]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

古浪县17256838503: 高中文言固定句式有哪些 -
调堂复方: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第一部分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 文言...

古浪县17256838503: 高中常考的文言文句式以及判断方法 -
调堂复方: 文言文句式包括普通句式和特殊句式. 判断方法:通过固定结构和某些虚词及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一,普通句式 1,选择句.译为"与其…不如″,"是…还是″,"不是…就是″ 非(不)…则(即) "…抑…″ "其…其″ "与其…熟若″ 2,疑问...

古浪县17256838503: 高中文言文句式,例句.、、分别列举判断句 被动句 倒置句(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等) 省略句等等 每种句式各10个 -
调堂复方:[答案] 一、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汝是大家子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梁...

古浪县17256838503: 高中必知的十八种文言句式.. -
调堂复方: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式 二、被动句式 三、省略句式 四、倒装句式 五、固定句式『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①皆(此、乃、是、则)……也○此天子气也. ○当立者乃公子...

古浪县17256838503: 文言文重点句式 -
调堂复方:[答案] 文言文重点句式: (一)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