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简介

作者&投稿:在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曾侯乙编钟,一套源自战国早期的珍贵青铜古乐器,由周王族姬姓所属的曾国制造,至今已有约2400年的历史。1978年春季至夏季,这套编钟在湖北随县擂鼓墩的一处战国早期墓葬中被发掘出来,墓主为曾侯乙。全套编钟共64件,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以及楚惠王赠予的镈一件。这些编钟采用青铜铸造,悬挂在三层八组的钟架上,钟架本身为铜木结构,并装饰有丰富的彩绘花纹。伴随编钟还发现了六个木槌和两根木棒,用于敲击和演奏音乐。整套编钟重量达到2500公斤,其中最重的一件钟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最小的一件则重2.4公斤,高20.2厘米。每件钟能够发出两个乐音,音质洪亮、清脆,音色动人,总音域跨越五个八度以上。
在鉴别曾侯乙编钟的真伪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观察版别和刷色:真品T.122M采用胶版和间接凹版印刷,颜色鲜艳、厚实;邮票图案的线条和文字清晰;编钟的颜色古色古香;使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小型张上的邮票图案和边饰色彩、线条、文字都是实印,清晰无网点;边饰上的金色文字使用金墨印制,看起来坚实。
2. 检查边饰底纹:T.122M伪品的制作者为了模仿真实效果,特意重新绘制了小型张的边饰底纹。然而,从底纹上看,真品与伪品之间仍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在邮票下方的边饰中,枯枝的右上角部分存在明显的不同,肉眼即可辨认。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迅速辨别T.122M的真伪。以上信息参考自百度百科关于曾侯乙编钟的词条。


曾侯乙编钟简介
曾侯乙编钟简介如下:曾侯乙编钟是中国战国早期(约公元前433年),周王族姬姓曾国的大型青铜古乐器,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1978年春夏,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全套编钟64件,其中甬钟45件,钮钟19件;另有楚惠王赠给曾侯乙的镈一件。用青铜铸造而成,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

曾侯乙编钟简介
2、曾侯乙编钟是考古所见最大、最重、音乐性能最完好的打击类乐器。全套编钟重5吨,共65件钟,十二律齐备,每件合瓦形钟均能演奏呈3度音阶的2个音。编钟上的铭文记录了一部金光闪烁的乐律经典。1978年出土于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简介 曾侯乙编钟介绍
1、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东周时期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它展示了周王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编钟总重2567公斤,长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短钟架长335厘米,高273厘米。2、曾侯乙编钟是考古发现的最大、最重且音乐性能最完好的打击类乐器。全套编钟共65件,重5吨,音律齐备,...

曾侯乙编钟是哪个朝代的曾侯乙编钟的介绍
1、战国曾侯乙编钟朝代:战国。2、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3、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

曾侯乙编钟简介
曾侯乙编钟,一套源自战国早期的珍贵青铜古乐器,由周王族姬姓所属的曾国制造,至今已有约2400年的历史。1978年春季至夏季,这套编钟在湖北随县擂鼓墩的一处战国早期墓葬中被发掘出来,墓主为曾侯乙。全套编钟共64件,包括甬钟45件、钮钟19件,以及楚惠王赠予的镈一件。这些编钟采用青铜铸造,悬挂在...

曾侯乙编钟的介绍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

曾侯乙编钟详细介绍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曾侯乙编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套编钟被誉为我国发现数量最多、保存状况最佳、音律最为完整且气势磅礴的乐器集合。编钟,作为打击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铜铙,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发展出了甬钟、钮钟、镈钟等多种类型。编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按照大小和频率的不同,...

曾侯乙编钟是什么?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珍贵文物,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现随州市)被成功发掘。这套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音域跨越五个半八度,具备十二个半音,展现了卓越的铸造技术和音乐性能,被誉为“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规模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

有关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的资料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战国时发展成 61 枚。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

民权县19891158898: 有关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的资料 -
关终金磊: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 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战国时发展成 61 枚....

民权县19891158898: 什么是曾侯乙编钟 -
关终金磊:[答案]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在相和歌中,最重要而且最能反映当时艺术水...

民权县19891158898: 介绍曾侯乙编钟50字数限制 -
关终金磊: 国家一级文物 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面木架垂直相交组成,长面位于墓西,长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长3.35米,高2.73米.在木架中有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铜铸佩剑武士和8根圆柱承托住整个编钟,形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有246个. 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为三层八组:上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另有镈钟1件;中间及下层的也称为甬钟.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l件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总量重达5吨,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编钟.

民权县19891158898: 曾侯乙编钟出自哪个历史时期?描绘了什么现象?反应了什么音乐特点? -
关终金磊:[答案] 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

民权县19891158898: 曾侯乙编钟的名词解释?急啊 -
关终金磊:[答案]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

民权县19891158898: 简单介绍曾侯乙编钟 -
关终金磊: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 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战国时发展成 61 枚...

民权县19891158898: 曾侯乙编钟背景及作用 -
关终金磊: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

民权县19891158898: 曾侯乙编钟的发明是怎样的?
关终金磊: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当1978年它出土时,立即 引起国内外的重视,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作为中国古代的大型打...

民权县19891158898: 为什么叫曾乙侯编钟 -
关终金磊: 应该是曾侯乙编钟 出土时编钟有铭文:曾侯乙的字样 也就是曾乙是这个墓主名字,是一个战国诸侯,分封到曾这个地方,他的名字是乙,爵位是侯,所以叫曾侯乙编钟 编钟的内容可以参考百度百科

民权县19891158898: 湖北省随洲市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它的构成:演奏方式: -
关终金磊:[答案] 曾侯乙编钟 开放分类: 音乐、乐器、文物、青铜器 战国早期著名青铜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侯乙,是战国时代曾国(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此人死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1978年曾侯乙墓被发...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