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作者&投稿:琦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翻译为: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出自唐代韩愈《马说》,原文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思想主题及赏析:

文章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的发泄。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说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鞭打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才能

鞭打它
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才能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翻译成现代语是什么...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什么意思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马说》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什么意思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满意请点击右上方【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意思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是什么意思?
本句释义为:用鞭子抽打它却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出自韩愈的《马说》。《马说》中名句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主要说的意思是怀才的人很多,但是能发现这些才人的并且让这些能人完全施展拳脚的人却微乎其微。

你可以跟他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题主出示的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译文】驾驭它,却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理解】题主想用这一段文言文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 翻译成文现代文
原文中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现象,即驱策马匹时不遵循合理的驾驭方法,饲养它时又未能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导致其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食”字在古代汉语中读作sì,意指喂养,不仅仅是简单的喂食,更是指全面培养和引导。这就像对待一匹马或一...

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一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体现统治者昏庸无能埋没人才,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愤慨,怀才不遇、惋惜之情,以及渴望表现真正才华的心情。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赏析
鞭策它(此指千里马)却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喂食却不能让它吃饱,鸣叫却无法理解其意。这句话出自马说,在全文中表现了千里马而没能受到千里马应有的待遇,衬托出了养马者的愚昧无知和为下文提到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作了铺垫,证明了千里马虽有却在不识马的人手中,照应开头:千里马常有而...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

古交市18830066129: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什么意思 -
冶柿友来: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http://baike.baidu.com/view/86583.htm#1

古交市18830066129: 食之不能尽其材的“之”字怎么翻译 -
冶柿友来:[答案] 原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是:养马人鞭策马不按照应有的方法,喂马不能让他吃饱,马鸣叫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食之不能尽其材,原意是说喂马喂得不好,因此“之”指代马 在英文中,上文提过的东西用it...

古交市18830066129: 《马说》原文 -
冶柿友来: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这是《古文观止》上的文字.韩愈《杂说》(四)

古交市18830066129: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三句话,批评了三种怎样的现象 -
冶柿友来:[答案]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不认识人才, 不正确对待人才, 不理解人才.

古交市18830066129: 谁会这句翻译 (文言文的)是《马说》中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出来 -
冶柿友来:[答案]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古交市18830066129: 食之不能尽其材前面一句和后面一句是什么 -
冶柿友来:[答案]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古交市18830066129: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前两句是什么? -
冶柿友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

古交市18830066129: 《马说》第三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
冶柿友来:[答案] 排比,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

古交市18830066129: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选自《马说》,用“书”这个题材仿写 -
冶柿友来:[答案]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读之不以其意,闻之不能晓其理,说之而不能论高见,悬梁而苦攻. 不懂追问

古交市18830066129: 翻译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 -
冶柿友来:[答案] (1)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2)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着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它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