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为何在长平之战后,宁死也再不肯再对赵出战?

作者&投稿:营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起为何在长平之战后,宁死也再不肯再对赵出战?~

我觉得白起在取得了长平之战后,就曾主张秦王一鼓作气直取邯郸,灭了赵国,是范睢在收到了赵国的贿赂,再加上他怕白起的功劳超过自己的,就起了嫉妒之心,给秦昭襄王进谗言让他命令白起原地休息,停止进军,最终导致错失了趁天下还未知道局势,就灭了赵国的良机,所以后来白起宁死也不愿对赵出兵是明知道失败,只会徒增伤亡的缘故。

我们白起前期战功赫赫,导致天下诸侯都畏惧白起的威名,特别是长平之战后,坑杀了40万降兵,所以他在错失了灭赵的良机之后,他对未来战事持消积态度。所以在白起病假期间,秦昭王派去的王陵和王龁均遭受重创,正好印证了白起的预料。虽然他不同意出兵,但是君王急于建立不朽的功名,而白起他为避免秦国遭遇更大的失败,所以一直拒绝挂帅出兵,其次原因是白起作为战神百战百胜,他明知道这时候去灭赵只会是失败的,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百战百胜的英名而拒绝出战的。

最后,在急于求成的秦昭王强令下,白起被逼无奈,在范睢的谗言下,秦昭王以为他不领兵是因为心里不服,再加上范瞧也怕白起功劳会盖过自己,于是不断地对秦昭王说耳旁风,所以秦昭襄王就命其自刎了!白起的装病,是为了避免失败战局,也为了避免官场之争,可惜终究还是敌不过小人的诬陷。

一:白起与范睢的矛盾当初,长平之战刚刚结束,赵国恐慌,正好趁这个机会一举灭掉赵国。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5退兵的命令。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睢的话,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就因为范雌的一句话而错失大好时机。|所以白起对秦昭王听从范雌的建议撤兵而耿耿于怀,不愿再领兵作战。

二:战机已失,去之无益这次攻打赵国,此时的赵国已经从长平之战的失败中稍微恢复了过来,再加上周边国家深感唇目亡齿寒,对赵国施以援手。就这样,围绕着赵国都城邯郸,秦国久攻不下。六国更是到了抱团取暖的生死存亡之时,强攻邯郸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就拒绝前往战场攻打赵国。
三:影响自己的名声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重大伤亡。尽管白起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国士兵,但是,秦国也因此损失了三十多万精锐之师。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换而言之,这个时候秦军已是强弩之末。另目外,长平在山西西南部,离秦国较近,邯郸是赵国都城,秦军打邯郸补给线也相对增长。此战不利于秦国,此战必败,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还不如不去,保住自己常胜的战绩。
四:赵国痛恨自己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白起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白起拒绝攻打赵国。
后来战事的进行一如白起所料,秦军虽然围攻邯郸多日,但是邯郸守军众志成城,一时难以攻破。而列国害怕秦国吞并赵国,纷纷出兵干涉,领头的,便是天下闻名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兵交战不利,败像渐显。

白起的性格正是如此,他认为是因为秦昭襄王的原因才导致战机延误,本来早就能结束的战争却要延后一年,并且让自己之前费心做好的战略计划白费了,所以他宁死也不愿意再去攻打赵国了。但是根本原因就是白起没有看透秦王对他的忌惮,不清楚功高盖主这个说法。

白起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从一个小兵做起,最后成为了鼎鼎有名的秦国大将。之后更是在长平之战中屠杀四十万的赵国降卒,更是有着人屠的称号。他的一生都是在战场上,都是为了秦国,但是他虽然如此的凶猛却没有看清政治,最后因为自己而被秦王赐死了。

我们都知道,赵国和秦国之间关键的一战就是长平之战,此战由白起率领的秦军胜利。因为白起在这场战争当中屠杀了四十万的赵人,所以白起知道此时赵国根本就没有什么抵抗能力了。所以他开始谋划继续进攻赵国的作战法案。但是他的作战法案并没有得到秦王的同意,反而被秦王强召回了秦国。

因为范雎对秦昭襄王说道了功高盖主,于是在范雎的劝说之下秦王就对白起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自然是让白起非常的生气,非常的气愤。一年之后,秦国再次对赵国发动了进攻,而秦王第一个想到的将领还是白起,但是白起以生病拒绝了秦王的请求。

因为白起想到,此时战机已经延误了,已经不适合再对赵国发动进攻了,当然也有一定程度上是对秦王的赌气。果然在白起的预料之下秦国被赵国击败了,此时秦王再次让白起带兵攻打赵国,可是白起依旧拒绝了。对于秦王来讲这自然是非常的生气,之后在范雎等人的谋划之下秦王让白起选择了自刎。



武安君活埋四十万赵兵后,有二百多人逃出来,并向赵孝成王报告了此事。当时整个赵国都在哭天哭地。

赵孝成王、平原君和大臣们正在惊慌失措的时候,又有人来报说“秦国的兵马已经把上党一带十七个城都都给夺取了,武安君亲自带着大队人马,前来围攻邯郸。”

平原君回到家中后,跟门客商议。这是燕国的大夫苏代也在平原君家中,他得知赵国被围困,就自告奋勇地去见范睢,请他在秦昭襄王面前给赵国和韩国求情。

范睢一来怕武安君白起的势力太大,不容易管住。二来,秦国经过几次战争,折损人马不少,需要休整。于是他让韩国和赵国割让了几座城池,答应他们议和。白起这才被秦王下令撤兵回国。

长平之战,武安君可谓三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气势。在他正想把赵国邯郸拿下的时候,却被撤退。后来他打听了退兵的原由才知道是范睢的主意,于是在背地大发牢骚。

白起还对客人们说“当时要是连着打下去,顶多再用一个月时间,准能把邯郸拿下来。可惜错失了机会,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话被传到了秦王的耳朵的里,秦昭襄王有些后悔,他召见白起“要是有一个月时间就能拿下邯郸,武安君为何不早说啊?”

于是,秦昭襄王就想再派白起去攻打赵国,白起此时装病不去。这时秦王只能派大将王陵,但是赵国的先锋是廉颇,饱经世故,王陵败下阵来。此后,秦昭襄王又派白起去替换王陵,白起依然不肯出战。

他告诉秦昭襄王“邯郸这次可打不下来,上回赵国吃了败仗,死了四十多万人,全国人心惶惶。要是那个时候去攻打赵国,我还是有把握的。但如今过了两年,赵国已经喘过气来了。另外,各国诸侯都知道赵国割地议和,秦国和他们和好了。现在又突然去攻打赵国,大伙肯定会说咱们不讲信义。”

秦昭襄王又派范睢去请白起,白起本自就看不上范睢,就又装病推辞。范睢告诉秦王“真病假病我不知道, 他不愿打仗倒是真的。”



不得不说,白起确实有异乎寻常的战略眼光,长平之战后,赵国以六座城池贿赂齐国,交好燕、韩,联合魏、楚共同抗秦,并在国内积极备战。燕赵之地多感慨悲歌之士,国民同心同德,如果秦国此时进攻,赵国无路可退,必定背水一战。秦国在兵力上、外交上、内政上都没有明显的优势,此时进攻并不明智,正确的做法就是“伺机徐图之”。

其实白起自己也说得非常清楚了:“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这就是一个军事家最厉害的地方了,知道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不该进攻,“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如果说长平之战后没有趁赵国恐慌灭掉赵国的话,已经是贻误战机了,再想要灭赵,只有等待新的时机。其后的军事行动也证实了白起的高见,不管是王陵,还是王龁,尽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仍然没能灭掉赵国。

尽管白起一生杀人过多,据《资治通鉴》所述,白起一生共斩首九十六万,拔城八十六座,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太可怕了,但是从军事的角度来讲,我还是比较钦佩的: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就是在秦赵对峙的关键时候,赵国把老将廉颇换成了夸夸其谈的赵括,然后很自然的,赵国遭遇大败。

秦国坑杀赵兵,进围赵国首都邯郸。这时候,是一举消灭赵国的绝好时机。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国的大臣们想出了一个极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去找秦国国相——范雎。

说客苏代带着珍宝去见范雎,谈话的中心思想就一个,一旦白起带兵灭了赵国,挟那么大的功劳回秦国,必然位列三公,您觉得您的位置能在他之上?相位怕是就难保了!

范雎乃名利场中人,这些话于他不啻一声惊雷。他很快跑到秦王面前一通撺掇,硬生生把白起和部队给招了回来。

战机就这么失去了。一个大国灭掉另一个大国,这是自三家分晋(一般认为,三家分晋是战国时代的开始)以来,从未有过的。而这天大的功劳,就这么,没了。

把白起叫回来以后,昭襄王也觉得这么好的机会浪费有点可惜了,于是又把白起叫来,想商量一下再去打邯郸的事。白起没好气,冷冰冰地就给顶了回去:对不起,我无能为力,您另请高明吧。

白起的理由很简单,上次那么好的机会不珍惜,现在再去灭赵国,诸国都已经回过神来了,会出兵干涉的。秦国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和六国联兵正面作战的地步!

后来战事的进行一如白起所料,秦军虽然围攻邯郸多日,但是邯郸守军众志成城,一时难以攻破。而列国害怕秦国吞并赵国,纷纷出兵干涉,领头的,便是天下闻名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兵交战不利,败像渐显。

有些机会一旦把握不住,真的是永远不会回来。




长平之战后,赵国怎么还能歼灭秦国大军和匈奴骑兵?
一、秦军长平之战让六国心有戚戚,其他几个国家帮助赵国一起抵抗了秦军。秦国长平之战之中,不仅打赢了当时非常强大的赵国,还坑杀了赵国的生力军四十万,这让赵国元气大伤,其他国家对秦国也非常害怕。秦军在班师回朝不久,就准备灭掉赵国,当时其他五国知道之后,发兵支援了当时的赵国。秦军长途远征...

长平之战后,出现的天象“太白蚀昂”是什么,和白起被赐死有何关联?_百 ...
首先说一下这个太白蚀昂,确实这一个很容易认为这是一个天体术语。古代占星术在统治阶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史书往往把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占星术一起记录下来,作为一种反映关系。太白日食通常与它最著名的事件“长平之战”联系在一起。太白,无疑是今天的“金星”。昴宿星是28颗恒星中的昴宿星。如...

白起为什么宁死不去打邯郸
《战国策》鲍本在“秦攻邯郸”处,亦明确有“四十八年十月”字样。所以赵国、韩国合谋请人游说范雎,范雎再游说秦昭王从中作梗,没有时间。 第三,退一万步讲,就算秦昭王要“息民缮兵”,决定长平之战后不打邯郸,就算范雎从中作梗耽误了趁胜追击攻打邯郸的时机。按照司马迁的描写,长平之战刚刚结束,韩、赵两国就商定...

经长平之战后赵国惨败,这样的结局能全怪赵括吗?
最开始是长平之战的主帅是廉颇,在打了几次败仗之后,就选择了防守,他想通过自己的防守来拖垮秦国的军队,但是没有想到秦国没有被拖垮,赵国就快支撑不住了。赵国国内的粮草已经快养活不起长平之战前线的部队了。赵国必须寻找机会和秦国展开一次大决战,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所以就换下了防守为主的...

长平之战 :秦与六国的一次大决战 历史的转折点
如上党地区民众自救,秦国在长平之战后又经过了十二年,直到公元前248年才彻底平定上党的反抗,再次从韩国手中夺取,就是生动的明证。公元前227年,秦始皇破赵邯郸,赵公子嘉在代地一弹丸之地抗秦,经过了五年,到公元前222年才最终灭亡,也是生动的明证。但秦军的战法,可以彻底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在军事角逐上也有一定...

本来长平一战,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什么40年后才灭赵国?_百度知 ...
比较出名的就是信陵君组织关东五国一起合纵抗秦了,信陵君被称为战国四君子之一,其人身怀大才,常可以做到力挽狂澜。秦庄襄王继位之后,对魏国发动了战争,魏国不敌,而此时魏国信陵君组织了关东五国一起合纵连横,将秦军打的节节败退。也正是因为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让关东五国看到了危机...

长平之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_百度知 ...
而燕国间谍栗腹只看到的邯郸惨状而忽略了赵国的晋阳、代地这两个地方的经济实力依然很好。其实赵国实力犹存,再加上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已经有了七八年。赵国在诸侯帮助之下,已经恢复了大量国土,人口损失虽然大,但是战斗力依然存在。更何况赵国有着名将李牧,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什么还差点灭了燕国,安稳地度过了30多年才被秦国所灭...
秦赵长平之战正酣,燕国坐上了小板凳。秦赵长平之战,不仅仅只是秦赵之间的决战,而是决定了整个战国局势的走向,在此之前,秦国对于山东六国的军事力量并不具备显著优势,至少赵国还能和秦国相抗衡,但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俨然已经一家独大。那么长平之战时,山东其余诸侯都在做什么呢,毫无...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经快要亡国了,是谁让他起死回生的呢?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已经快要灭亡了,但是又能够顽强的请过去并且击退了秦国,在此之间起到作用的人有很多,最重要的当属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赵胜。长平之战的诱因,其实就是因为平原君赵胜接受了上党,这导致了秦国大怒,秦国调转势头全力攻赵,赵国恐慌,廉颇虽然老,但是仍旧是把秦军拖住,这个时候赵国...

长平之战中,如果韩信指挥赵军,白起指挥秦军,结局会怎样呢?
如果长平之战赵国统帅赵括换成韩信,对决秦国统帅白起,长平之战的结果同样不会改写。 可能很多熟读楚汉历史的读者,对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指挥众多杰出的经典战争称赞不已,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水淹雍城,一举击败名将章邯,从而迅速占领关中之地,为刘邦最终一统天下奠定基础;韩信扫北,在刘邦兵败彭城之后,韩信能够以...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贴《战国第一名将白起,为什么会在长平大战后自杀 -
慎敬孚来: 长平之战后,在白起主张攻赵的时候,秦没有行动;在白起不主张攻赵的时候,又被强命去执行,后被赐死. 个人观点:表面上看,是君主与主将意见不统一的结果.实际是秦昭襄王让白起承担了一世盛名的同时,也背负了一身骂名后的“卸磨...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
慎敬孚来: 长平之战秦军其实是惨胜,秦军虽然坑杀了40万赵卒,但是自己也损失了30万人,已经不适合继续作战了.再就是,范雎和秦昭襄王都害怕,白起功劳太大,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长平大胜后悍将白起为何反对攻打赵国? -
慎敬孚来: 长平之战后,秦国士气大振,举国欢腾,可唯独大将军白起忧心忡忡. 一年后,秦昭王自以为已经给与秦国百姓足够的休息,士兵们的武器也已经修整完毕,准备再度攻打赵国.在征...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是白起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
慎敬孚来: 长平之战是白起个人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赵国危在旦夕,使人贿赂秦相应候范睢,范睢不愿白起功劳地位高过他,遂以秦兵疲惫,急待修养为由建议秦王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战机稍纵即逝...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秦王杀白起真正原因是什么? -
慎敬孚来: 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个心胸狭窄的说客,长平大胜使他心生嫉妒,怕灭赵之后.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长平之战秦国大胜,为什么秦昭襄王却赐杀领兵主将白起 -
慎敬孚来: 长平之战的时候,白起力主趁机灭掉赵国,但是秦国的丞相范雎怕白起的功劳过大,力主保全赵国,让白起班师.后来秦王后悔没有灭掉赵国,让白起再一次领兵攻赵,白起认为战机已逝,便不同意攻打赵国.秦王又派其他将领攻赵,果然,邯郸之战秦军大败,秦王脸上挂不住,再加上范雎的谗言,秦王怕白起功高盖主,以后难以驾驭,就将白起赐死!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白起怎么埋的40万赵兵? -
慎敬孚来: 公元前260年9月底,长平赵军被围断粮达46日.身先士卒的赵括中箭战死后,突围无望的40万赵军只好全体弃甲投降.登上胜利顶峰的白起开始发愁了:赵军显然是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被迫降...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白起杀敌40万敌人为什么不反抗 -
慎敬孚来: 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啊,不过有一本科幻小说叫做《长平血》,其中进行了一番猜测.小说中一个研究员通过时光机器回到了长平之战中一个小兵的身上,经历了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过程,秦军先是让赵军自我检举,检举那些曾经在作战中杀死过秦兵的人,被检举的人会被杀死,而检举的人以后可以回家,就这样在赵军中大家互相检举,死的人越来越多,又让检举的人挖坑,说挖好了坑就可以回家了,结果挖好了坑就是用来活埋这些赵兵的,而这时候这些人通过检举,互相攻击,已经早就种下了互相猜疑和仇恨,根本不可能团结起来反抗了,最后40万人,就这么全都死了.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历史上有名的杀神白起是怎么死的 -
慎敬孚来: 君王猜忌,悲剧结局 长平之战过后,是秦国灭赵的最好时机,白起当然希望一劳永逸.但一报还一报,赵国也想到了反间计.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说客苏代,受赵王委托,带上丰厚的礼物入秦,问秦相范雎:“武安君擒杀了赵括吗?” ...

墨竹工卡县13243719638: 历史上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万的人是谁?
慎敬孚来: 在长平之战过程中有好几次大的战役,秦赵先后伤亡巨大,到赵军投降的时候真实的据考证可能只有二十余万左右,二十万人啊,要吃东西的,秦国已经在战争中消耗的国力已经不小了,长期供给他们食物是一种自杀的行为,白起便先行确定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