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些史料证据确定了中国的信史时代(前841年)

作者&投稿:越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信史的信史时代~

文化是石器时代的概念,文明是青铜时代的概念。文明的标志按世界通用的规则是文字、城市、冶炼,此有证据考证的即殷都(殷墟),甲骨文、殷都、青铜器(后母戊大方鼎、妇好鸮尊等)。从此,中国进入了半信史时代。西周共和元年,中国正式进入有连续记载的真正的信史时代。此前均为神话、传说和半信史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供研究的历史往往是以“信史”为开端的。所谓“信史”,是指有藉可查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的“信史”是从西周共和行政开始的。西周之前的夏商,虽然有夏墟、殷墟、甲骨文等实物佐证,但由于记载经常中断,所以只是半信史时代。中国进入真正的信史时代,是始于西周共和行政元年。"公元前841年,即共和政治第一年,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开始获得保存。一直到二十世纪,没有间断,这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因为同时代的其他所有的文明古国,或者根本没有记载,或者虽有记载而记载已经湮没,全靠考古学家辛苦的发掘,才能得到片断。"

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从共和元年的公元前841年才给予准确的纪年。
有一种历史文本叫编年史,也就是按照时间年代顺序把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这当然很科学而明了的历史体例,也称之为纪年。其中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记录而形成的编年史,就叫正史,或称信史。世界上最早采用这种体例是我们中国编年史,而且一直延续迄今记录了2853年。
这件事是从司马迁写《史记》开头的。《史记》虽然是从黄帝写起的,但是直到共和元年的公元前841年才给予准确的纪年,此后的史家也依此延续,宋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也就是说,中国编年史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国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为了编订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历史年表。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才将中国历史纪年推算到了公元前1300年。
这首先当然是因为司马迁坚守着编订纪年必须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的原则,而他当时掌握的可靠纪年资料又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也就是说,司马迁仅追溯到700余年前的具体年代,再往前,即夏商周的记载,仅有世系(各个王在位的先后顺序),而没有具体年代。本来,司马迁认为自黄帝时代以来应该就有历史纪年,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也是有纪年的;可是他在写《史记》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历史记录不全,说法也各不相同,模糊不清,真实的纪年没法确定;只有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后的纪年才是连贯一致的,可以确定的,于是他只能以此为开头编订纪年。

其实就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头一句就是:"庚申 共和元年厉王子居召公宫,是为宣王。王少,大臣共和行政。"
因为司马迁此人治学严谨,他考据了许多黄帝以来的文献材料,但因当中的年数比较模糊,又不一致,所以便弃而不用,他认为只有共和以来可信度较高.在他之前的记录就象你说的基本不可考,当然在他之后也有类似的记录,比如刘歆在《汉书·律历志》中写:“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其八十八纪,甲子府首,入伐桀后百二十七岁。”、“上元至伐纣之岁,十四万二千一百九岁,”所以刘歆推测武王伐纣是公元前1122年。(143127-142109+104=1122)他的根据是《三统》、《四分》、《殷历》、《春秋历》、《书经·汤誓》、《帝系》、《春秋外传》、《孝德》,但这些他看过的书司马迁也必然看过,结论是“弃而不用”。况且上元的设定诸多不科学的地方,所以一般不太采信。何况司马迁看过的,到刘歆时却散失了看不到。因此信史就以史记记载的共和元年为开始。

楼主对这些何必这么认真呢。其实是不是这一年有什么关系,在早几年也不妨,再晚几年也不碍。像这些问题还是让历史学家考究吧

二. 干支纪年的历史探源
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由于天干地支的数量不等,因此天干地支的结合纪年搭配会出现60种不同的组合,以及每60年会出现一个重复循环。如果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相结合,这样就不会出现年代错误,因为这种复合纪年所对应的年份坐标是唯一的,不仅可以确定具体的年份,而且可以前后互证。因此二者的互相结合的纪年方法在纪年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决定性年代标定意义。
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主要是使用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当时的干支 主要是用在天文观测,历法和年岁的命名上。当时使用的岁星体系和现在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天干: 地支
甲:焉逢 子:困敦
乙:端蒙 丑:赤奋若
丙:游兆 寅:摄提格
丁:强梧 卯:单阏
戊:徒维 辰:执徐
己; 祝犁 巳:大荒落
庚:商横 午:敦牂
辛; 昭阳 未; 协洽
壬:横艾 申; 涒滩
癸:尚章 酉:作噩
戌:阉茂
亥:大渊献
根据《史记》《汉书》记载,中国使用这一套和干支相对应的年岁记载方法,可以上溯到五帝时代的帝颛顼时期,干支纪年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是久远的。因此《今本竹书纪年》关于干支纪年的记载是可信的,并不是后人的托伪之作。中国的历史一向有“重始”的传统,“必慎始初” 因此在每个帝王即位的元年或者诸侯晋升为天子(商汤伐夏桀,周武王伐商纣)的第一年,都会采用帝王纪年和年岁干支相结合的方法,这一点在<今本竹书纪年>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除了黄帝,帝颛顼,帝喾和帝挚外,除了极个别的西周一两个帝王外,其他均有元年纪年和其对应干支,有的也会在帝王纪年中穿插几个干支,因此笔者对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年代就是结合根据帝王纪年和干支命岁的方法确立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帝王纪年及其对应的干支来确定该帝王在位前后的若干年的每一年对应的干支,然后再与其前后两个帝王元年的干支相对照,并进行互相验证再确定每个帝王前后的若干年及其对应的干支后,根据《竹书纪年》的相关记录和干支推算来核对验证各帝王在位具体年数,然后将对应的公元纪年与帝王纪年和干支相对照,以此来确定夏商周三代的具体年代。为了保证年代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本文主要是从有确切纪年的共和元年逐步上溯到 夏商周各代。

三. 西周年代的确定
西周年代的确定主要以“周宣王元年甲戌”,“共和执政元年”和“周厉王元年戊申”为三大基点。
根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
周厉王元年戊申
厉王十二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奔彘,
厉王十三年共和执政,
厉王二十六年驾崩,周定公和召穆公立太子静为王,
次年周宣王正式即位称元,周宣王“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辅政”
由上述记载的干支纪年顺序,可以确定周厉王在位各年对应的干支,然后再根据公元纪年确定周厉王在位的具体年份。
==================================================================

由此可见,这个841年的起点,并非是用史书明确记载,而是通过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基本上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是哪些史料证据确定了中国的信史时代(前841年)
其实就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头一句就是:"庚申 共和元年厉王子居召公宫,是为宣王。王少,大臣共和行政。"因为司马迁此人治学严谨,他考据了许多黄帝以来的文献材料,但因当中的年数比较模糊,又不一致,所以便弃而不用,他认为只有共和以来可信度较高.在他之前的记录就象你说的基本不可考,当然...

哪些证据确认了汉文帝陵的所在位置?
汉文帝陵墓史料记载的位置一直是凤凰嘴下的墓地,距今已将近千年,但经过考古学家的不断探索与挖掘,证明该历史记录是错误的,并且确认了汉文帝陵墓所在的正确位置,它的位置居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江村大墓。今天让我们来揭开汉文帝的霸陵之谜。江村大墓的位置是处在西安东郊白鹿原村的西边,在它的东...

大禹治水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呢?有哪些史料能证明?
3. 《华阳国志·巴志》中的记载不仅确认了大禹治水的地点,还为这一传说的存在提供了地理证据。这些文献资料为 大禹治水 的历史真实性提供了支持。4. 考古学方面的发现也支持了这些史料。2002年发现的“燹公盨”是一件西周中期的铜器,其铭文记载了天命禹敷土、濬川的事迹,将大禹治水的故事追溯到西...

可以为史学研究提供证据的有哪些
1、读史证信:阅读史料和分析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孤证不立:为证明某个结论,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或寻找证据证明。3、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4、跨学科研究: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

史料是哪些
史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传资料以及图像资料。详细解释: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它们可以是直接的历史记录或与之相关的间接证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文献资料 这是指所有以文字形式保存下来的历史记载,包括古代典籍、史书、文献、笔记、传记等。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

都有哪些史料可以证明赵高是在有目标、有步骤地实施他的乱政计划?_百...
因为从《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等史料看,确实可以找到有关证据,而这些证据足以说明,赵高是在有目标、有步骤地实施他的乱政计划,终于达到了亡秦的目的。

有哪些文献中看似带有夸张色彩的记录,如今被考古证据所证实?
被考古证据所证实的看似带有夸张色彩的记录的文献如下:1、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曾经记载,有一位老人用鹤的骨头做成了笛子,而用鹤的骨头做成了笛子,所吹出来的声音是清脆悦耳动听的。当然这位老人的姓名是什么?李时珍并没有在记录当中点名。而这一只笛子做成了什么样子,也没有...

有什么确凿证据证明夏朝或者同时期文明存在过
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所可根据的,只有《尚书·禹贡篇》、《竹书纪年》及《史记》关于夏的记载。而所有关于夏的史料,不但极其缺乏,也极其不明确。连《史记·夏本纪第二》也只是记录了其世系和大禹治水、少康失国、夏桀亡国等等不多的几个大事件,也并没有多少典籍记载或实物佐证的存在。...

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现场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
可见墓主人对这些机构有足够的控制力,至此可以确定这是一座皇陵。三、位置 这座陵墓上面没有封土,跟史记记载的霸陵样子完全一致。 而且距离窦皇后的陵墓只有八百米,随着陵园围墙被发现,最终确定了霸陵就是汉文帝的陵墓。你觉得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的霸陵呢?欢迎留言讨论。

史料的基本史实
史料,作为研究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承载着过去的信息和证据。它们可以是文献记录、考古发现、口述历史、图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基本史实,即这些史料所揭示的、被广泛接受的历史事件和事实。这些史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证,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作为我们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例如,在中国古代史中,《...

曲江区15079063763: 商代历史被称为“信史”,主要是因为 -
员丹可力:[选项] A. 大量古代传说可以证明 B. 《史记》中的记载可以印证 C. 《尚书》中有比较详实的记录 D. 甲骨文可以佐证

曲江区15079063763: 信史,野史和正史有什么区别 -
员丹可力: 信史,就是用文字记载历史.信史时代之前,是半信史时代,用青铜兽骨等记载. 野史,可以说是民间书籍对历史的记载,一般历史学家并不采用野史. 正史,官方史官记载的,有较高的可信度.

曲江区15079063763: 中国历史被西方学者承认最早朝代 -
员丹可力: 根据傅乐成先生著的《中国通史》,能被考证的应该是所谓的“信史时代”,也就是有当时的遗物可与相应的文字互相验证的.应是从商朝开始,有近代殷墟(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出土的遗物为佐证.出土的遗物包括铜器,龟甲,兽骨等,甲骨上有文字,称为“卜辞”,为当时占卜之用,并有当时若干商王的名字.较具体的应该是从商朝后半期起. 仅是个人之言,以供探讨之.

曲江区15079063763: 什么是信史? -
员丹可力: 信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ìn shǐ,意思是较为翔实可信的史书.也指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印证的历史.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中国在商代较早进入信史时代.汉语词意释义一即翔实的史书.《公羊传·昭公十二年》:《春秋》之~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宋·陆游《史院书事》诗:“信史新修稿满牀,牙签黄带芸香.”《清史稿·圣祖纪三》:“壬戌,诫修《明史》史臣核公论,明是非,以成信史.”释义二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印证的历史.

曲江区15079063763: 为什么历史学者以商朝而不是夏朝为中国信史时代的开始Help中史功课,20点! -
员丹可力:[答案] 中国夏朝目前为止未有同时期文字记载,故夏朝是史前史.商朝人使用甲骨文,被世人发掘,能证实商史的存在,故商朝是信史的开端PS( I am studying Chist now and my teacher told me that trust me) 查看原帖>>

曲江区15079063763: 中国被世界承认的最早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员丹可力: 西方承认的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商朝,因为有当时的文字作考证,目前为止是我国信史的开端.而之前的夏朝只存在后世编写的典籍之中. 当然,作为中华儿女,我还是宁愿相信夏朝的存在.希望有朝一日能发现夏朝存在的证据.

曲江区15079063763: 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上古时期的子民遭到了什么?
员丹可力: 第一:中国的信史时代是从周朝开始的.之前并没有历史记录.取而代之的则是甲骨文的占卜,以及青铜器的铭文.这对古代史的研究有巨大障碍、 第二:从夏到商再到周随着朝代的更替,都城的迁移,对上代史料以及资料的保护都是很差的,随意损毁的更多、因此远古的原著民资料只能从墓葬,遗址中考古发掘来研究.

曲江区15079063763: 夏朝为什么不是信史?二里头不是文物吗? -
员丹可力: 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当中记录了商代的祭祀,征伐等多种活动,但是还不是连续的,所以中国历史从商代开始由传说时代进入半信史时代.直到西周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中国才进入真正的连续记载的信史时代.本着严谨的角度来看,夏朝确实还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是推测,离信史还差得远.

曲江区15079063763: 中国的信史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 -
员丹可力: 最早信史的朝代:商朝公元前841年是中国纪年历史的开始;

曲江区15079063763: 先商时期的夏朝和尧舜都是假的吗 -
员丹可力: 因为中国的信史时代是从周朝开始的,之前并没有文字记载...不过根据考古工作的进展,夏王朝的存在基本可以确定,但尧舜的可信度却不能保证,可能是泛指夏王朝之前的几代部落联盟首领 关于尧舜一方面说是美好的代代禅让,一方面又有“尧幽囚,舜野死”的说法,由此可见一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