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贡献

作者&投稿:锁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抱怨——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中国的境遇想到的~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对现实不满,都在愤怒、抱怨、谴责甚至谩骂,都认为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中国的事情都是当官的无能或者败坏造成的(当然当官的会抱怨国民素质太低),与自己没有关系,自己仅仅是个受害者。因此,每一个个体都认为自己是高尚的,了不起的,国事都被别人弄糟了,要是自己在位置上会怎么怎么样。事实是,说着漂亮话的人们,照样在做着不漂亮的甚至是为人不齿的事情。中国的这种世俗传统文化和现代革命观念造成的不反求诸己、诉诸灵魂的习惯,实在是祸国文化的恶劣表现之一,影响至深且巨。往深处追究,中国人的上述表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文化中缺乏宗教的“原罪”意识。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还强调道德自觉,提倡“慎独”、“内省”等向内修炼的功夫。到了近代,由于革命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普及,人们习惯于把世间种种罪恶归咎为制度的罪恶,强调社会原因和阶级性,否定人性的善恶和灵魂的救赎,甚至连传统的道德自省也抛弃了。中国人在揭露和批判中国国民性的劣根性时,很少从人性的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声讨的都是制度和文化这些外在的原因,比如鲁迅批判旧礼教的“吃人”本质,再比如眼下关于制度和人的关系的没完没了的争论。但鲁迅有个了不起的地方——这就是他在声讨传统礼教“吃人”时,他把自己也算进了“吃人”主体之内。鲁迅的逻辑是:传统(父辈文化)有罪,而我身上有传统的基因,所以,我也有罪;我身上的罪和传统的罪一脉相通,因为祖宗的血脉也在我的血管里积淀下来,我不能不承担一分罪责。换言之,这四千年形成的“吃人的筵宴”一直沿袭下来,不论愿意与否都传到“我”身上,“我”自己也帮着排筵席,这就是有罪的明证。所以,我必须承担吃人的罪责。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中国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在谴责中国人的劣根性性,是把自己排除在外的,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众人皆污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和痛苦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中国的境遇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文化存在的上述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以及世界史上的著名文学家,他与托尔斯泰并称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上的“双峰”。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那个时代文学的广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的则是同时期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但托尔斯泰在20世纪的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影响极其广泛,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则较少有人问津。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开始被中国的学界关注和重视,他的许多作品如《穷人》、《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一些读者喜爱。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中国的境遇,究其原因,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托尔斯泰更关注彼岸世界,更醉心于灵魂的叩问,而托尔斯泰虽然也属于俄国,也信仰基督,但是他的基督具有强烈的现世色彩,因此,他更关心社会甚至要为社会提供改革的方案,托尔斯泰笔下的理想人物是关心民瘼的改革家列文(《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想人物却是阿廖沙(《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大贡献,在于揭示了黑暗社会中人们的孤独,苦闷,绝望的变态心理。他在揭示造成这种变态心理的根源的同时,一方面又在努力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俄罗斯民族是笃信宗教的民族,顺从,忍耐是俄罗斯民族的天性,只要人人皈依宗教,用基督替世人受难的自我牺牲精神净化自己的灵魂,做到仁爱,宽恕,温良,恭顺,这样人们才会摆脱苦难,让灵魂升入天堂。所以,从本质上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是信仰基督,追求仁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督是人伦的最高典范,“没有什么比基督更美好,更深刻,更可爱,更智慧,更坚毅和更完美的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不管人类犯下多大的罪恶,只要皈依宗教,在上帝面前虔诚地忏悔,就会获得新生。显然这种思想是不会被关注现实的儒家传统以及追求暴力革命的现代意识形态所接纳的。对于俄国的这两个伟大作家的重大区别,史宾格勒有一段极为尖锐的话,值得讨论:他(指托尔斯泰——引注)本质上代表一种伟大的理解力,是已经“启蒙运动”后的,是属于“社会心态”的。他所看到的一切,是文化后期的,世界都会的,及西方形式的问题。托尔斯泰仇恨私有财产,这是一种经济学家的仇恨,他仇恨社会体制,这是一种社会改革家的仇恨,而他仇恨国家观念,也无非是一种政治理论家的仇恨,并不是出与真正的宗教精神。故而他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而他在各方面,也本都属于西方,属于马克思、易卜生及左拉这一流派。相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属于任何宗派,只属于原始基督教的使徒精神。像他这样的灵魂,可以忽视一切我们所谓的社会性的事象。因为这一尘世对他而言,毫不重要,不值得去改进。灵魂上极大的痛苦痉擘,与社会主义何曾相干?一个宗教,若是着手于社会性的问题,也就不成其为宗教了。但陀思妥耶矢斯基生活于其中的“真实”,甚至在他此生的生命中,即已是一种直接展示于他的宗教性创造。他笔下的阿廖沙,已否定了一切的文学批评,甚至俄罗斯的文学批评,也不例外。他的基督式的宗救生命,如果写了下来——如他一直想写的——将是如同原始基督教的“福音书”一般的真正的福音,而“福音书”,完全已脱离了古典文学及犹太文学的形式之外。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则是西方小说的巨擘——他的《安娜·卡列尼娜》远超侪辈——而即使在他穿着农人装束时,他仍然是一位文明社会中的人物。现在我们把首尾勾勒出来:陀思妥邪夫斯基是一位圣人,而托尔斯泰只是一个革命家。托尔斯泰,是彼得大帝的真正继承人,只有从他这里,才会产生布尔什维克主义。这主义不是彼得主义的反面,而毋宁是彼得主义的最终课目,也是自形上问题转入社会问题的最后降坠。在中国早期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中,鲁迅曾经就中国人难读懂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民族文化心理进行过如下的分析:“一、人类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人类不敢正视自身诸多的心理现象。人的灵魂深处本来就不安份,敢于正视自己,并向别人承认的人就更少,何况写出来曝光。这是人类心理的共同特征。二、把人放在万难忍受的境地,反复煎熬、磨炼,极力使他们在痛苦的极限中活得长久,这是常人无法接受的心理耐久力和承受力的考验。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快要破裂的忍从’,是太伟大的忍从,中国读者不熟悉、不理解。俄国人是笃信宗教的民族,基督教义深入俄国百姓。中国没有基督,在中国,君临一切的是‘礼’,而不是‘神’。四、对于千百年来以儒家中庸之道为处世哲学的中国人,对人对己都讲求既不过分又无不及。中国人世代承袭的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平和泰然,不习惯让心灵总是处于激烈的震荡和受难般的超越中。”再直白一点、概括一点说,中国人之所以不喜欢或者说不懂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因为妥思妥耶夫斯基不重视现世的“经验”和“重复”——而这些是理性的重要特征,而是只沉浸在深邃的精神世界里,对荒诞的事物充满敬意。中国是一个只注重“现世”的“礼”的世界,只对现世感兴趣,不习惯进行灵魂的拷问。中国不像俄罗斯有“现世的此岸世界”与“神的彼岸世界”,在彼岸世界中,具有另一种秩序和尺度。所谓进入灵魂的深处,就必须逼近彼岸,然后在彼岸发出呼号并与此岸展开对话。总之,生活在此岸世界的中国人,不可能到灵魂的王国里去自省,凡事只找客观原因,只会抱怨和谴责(当然,我不是绝的地反对抱怨、批评和谴责,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也是正当的,只是觉得我们也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和层面进行一下反思)。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年)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在20世纪上半期,他的名字几乎就是哲学的代名词。
海德格尔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在哲学上的早熟和天赋。在18岁的一天,海德格尔从一个乡村牧师手中借到了一本题为《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重含义》的书,立刻迷上了它。由此,便产生了20世纪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思想。这个让年轻的海德格尔如此着迷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不知多少位哲学家,但海德格尔希望自己能给它一个解答。
1909年,海德格尔来到了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他马上发现神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而哲学对他却有无比强烈的吸引力。当时,胡塞尔的现象学正在学术界兴起,海德格尔马上对它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胡塞尔的两卷本哲学巨著《逻辑研究》也成了他反复阅读的案头必备书。不久,海德格尔决定放弃神学学习,转攻哲学。
在以后的日子里,海德格尔大量阅读了尼采、克尔凯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谢林、黑格尔、狄尔泰等哲学家的著作;广泛地了解了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受到了李凯尔特、舍勒等人的影响,并完全接受了胡塞尔的现象学。1913年,海德格尔获得了弗莱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做了母校的讲师。
1916年4月,享有盛名的现象学哲学创始人胡塞尔来到弗莱堡大学担任哲学讲座教授。这使海德格尔得以有和胡塞尔直接交流的机会,这对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相互的学术交流中,他们两人都得到了思想的发展,以至于胡塞尔说出了“现象学,这就是海德格尔和我”的话。
1925年冬,马堡大学提名海德格尔担任该校的教授,但教育部没有批准,理由是他没有正式的著作出版。于是,海德格尔便将他对存在的多年思考所得,选其中成熟的部分写了出来,整理发表了。这就是使海德格尔一举成名的、20世纪划时代的哲学巨著——《存在与时间》。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存在是什么的问题,和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这本书在出版时有40多万字,但只是原写作计划的1/3。由于种种原因,后面的部分没有续补。但海德格尔宣称他后来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基本展现了他哲学思想的全貌。由于这本书,海德格尔被视为现象学学派的发展者、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随着《存在与时间》的发表,海德格尔声名大振。在胡塞尔的力荐下,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了老师,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在这段时间,海德格尔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和讲演,对存在与时间的问题进行诠释和展开。正在此时,海德格尔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取得了政权。而差不多就在同时,风华正茂的海德格尔当选为了弗莱堡大学的校长。和许多正直科学家不同的是,海德格尔采取了和纳粹政权合作的态度,并在公开场合为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鼓吹。这直接导致了文章开头一幕的发生。
海德格尔的这些行为,虽然与他的种族主义情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同他的哲学思想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因为他的哲学思想中一个最为核心的因素,便是宣称存在与时间的密不可分,存在本身就包含了一个无法剔除的时间维度。作为一种“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人的戏剧性不只是出现在历史中,它本身就是历史。“历史性”是海德格尔创造的一个术语,用以描述人生在世的固有历史特征。然而,如果真的是这样,这种纯粹的生存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就变得彼此远离,或者说变成了一种无足轻重的“理论哲学”。但这种结论却非常适合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因为在他的哲学中,克服“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这两者在传统哲学上的划分,已转化为一个有计划的理论目标。所以,海德格尔总是不断地告诫我们,在慎重地面对世界时,“此在”就已经是哲学性的了,而“思”本身也已是实践性的了。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海德格尔1933年校长就职演说开始,他的哲学本身就经历了重要的转变:这一哲学不再是一种原来的“第一哲学”,而是变成为一种真正的世界观。至此以后,人们就越发难以为海德格尔那种假定的纯粹性或“哲学自足”加以辩护,相反,这些思想却逐渐与某些意识形态和历史哲学的考虑融合起来了。
众所周知,哲学和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直接性的,而是必须借助于某些中介性因素。在海德格尔这一个案中,它的中介性因素便是由他的“政治哲学”所提供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的那种纳粹化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为他对这个世界的政治形势的理解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托。在他的“西方——日耳曼历史此在”的单一性理论中,海德格尔的哲学信念是,只有日耳曼人“此在的复兴”,才能把西方从持续的虚无主义没落中挽救出来。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一信念不仅很快灰飞烟灭,而且还给全人类的存在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受到审查后的海德格尔一度被禁止在大学授课。1959年退休,隐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别墅,潜心著述,偶尔在朋友圈子内探讨哲学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一颗哲学巨星陨落了。这位一生孜孜寻求存在意义的哲人,结束了自己的存在。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文: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英文: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1821~1881)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因而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46年,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穷人》。小说一出版,即轰动文坛,受到读者的普遍赞扬。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称之为“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之后,他又先后写出了《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几个中篇小说,以及其代表作《罪与罚》。
1866年发表的《罪与罚》,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而1880年发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更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被称为人类有文明历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小说。有作家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执著于研讨人与上帝的关系,经常摆荡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穿梭于神性与魔性的两极,直到他年届六十,终于写下《卡拉马助夫兄弟们》,在人类精神领域中,竖立了一座高峰。”
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开创心理叙事的鼻祖,但他绝对是发展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其于身后影响巨大,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以至于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可或多或少地发现陀氏的影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来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归档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阙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影响,远远走出俄国以外。现实主义派的作家从他的创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营养,现代派作家则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而称他本人为他们的先驱和导师。
西方文学评论界对他的评价之高,令人咋舌。
他的艺术才华,连对他批判最为尖锐的革命作家,也是无法否认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就说过他是“最伟大的天才”,“就艺术表现力而言,他的才华恐怕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
村上春树则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爱心刻画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创造上帝的人被上帝所抛弃这种绝对凄惨的自相矛盾之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罕见的艺术家中的思想者,对思想一直有一种极其执着和感人的追求。他在早年尚未开始踏入文学创作生涯时,给兄长的信中就说他想破解人这个谜,因为他想成为一个人,说他不知道他的“忧伤的思想何时才能平息”。在他的《穷人》取得成功之后,他放弃已经快写完的《被剃掉的连鬓胡子》,是因为 “现在我心中更为新颖、生动和鲜明的思想要求我把它们遣之笔端。”他说他希望一个明确的、总体的、具有真理性的思想,但降而求其次,那怕一个足够深刻的思想也行。1865年,他在给屠格涅夫的一封信中抱怨我们的时代,特别是文学,没有一个总的见解,总的信念。 1870年,他又在给斯特拉霍夫的一封信中说当时的文学界“没有一个真正理解的,坚定的思想,那怕只有一个,甚至是错误的也好!”他为自己的小说《白痴》辩护,因为:“我维护的不是长篇小说,而是我的思想。”他的作品中所涉及的思想都是头等的,有着最深刻和最广泛的哲学以及神学思想的含义,他提出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他在1870年5月28日给斯特拉霍夫的信中他说过他“很爱哲学”,他晚年与哲学家、神学家索洛维约夫也相交甚深,他甚至在流放归来之后曾经想过写一部哲学著作,但却还是没有写。
很显然,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有思想、有哲学,而且是很深刻的思想,是第一流的哲学,但是,为什么这些思想不以哲学的形式出现呢?最简单、当然也基本正确的回答当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最擅长的并不在哲学,甚至不仅他个人,他所属的民族相对于有些民族(如日耳曼民族)来说也不是最擅长于此。但他有他所擅长的表达思想的方式,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是一个艺术家,他的最大才能也就在这里。当然,这样说可能还不够,还没有说出原因的全部,也许还有一些原因,比方说,正是他所持有的或在他心中经历的思想的性质,即这种思想的问题性和对话性,使他没有用哲学的方式去直接陈述思想。简言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思想正是作为一种问题的思想存在的,其思想的独特和深刻所在正在于其问题性,在于其作为问题的未完成性和开放性,以及问题本身的深刻和根本性,这种作为问题的思想的确很难被整理成系统的理想,甚至它本身就拒斥被体系化,它甚至很难被概念准确地表达,它必须与人物形象和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和盘托出,才能够保持其生动性和紧张性。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既定的、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在其中各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中,究竟那一些是属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思想?或者更确切地说,那些思想是他所赞成或部分赞成的,那些是他所反对或部分反对的。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听到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把其中许多人物,或者至少主要人物的思想都归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有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那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思想;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让其小说中各种附着于人物的思想保持了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其作品中的思想是多元的、复调的、对话的。
我们还注意到:几乎所有人物的思想都是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都呈暴露状态,处在一种急急忙忙要向他人证明什么、交代什么、反驳什么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因而具有一种紧张不安的特征,使思想处在一种不断转折的过程之中。这使思想者苦恼,但也正是这一点给思想带来了一种活力。这不是死的、定形的理论,不是作为旗帜来吸引门徒的教义,而是作为问题来吸引对话者和辩论者的活的思想。思想者总是意识到周围有不同意他的思想的人,至少是有不了解他的思想的人存在。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作品中仅具雏形的思想者那里,思想者还是相当胆怯的、防守的,而从地下室人那里,却开始有了一种凶狠的、进攻的特征。但是,在地下室人那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种不断的腾挪、躲闪、跳跃和回转。思想者总还是有一点害怕,不止是怕具体的东西,例如波尔宗柯夫怕自己前途的不测,于是不断的攒钱,而且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怕,一种具有本体意义的怕,一种甚至对自己也感到害怕的真心实意的怕,一种感觉到自己生存的根基正在崩溃的怕。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当充分地意识到了现代价值体系将趋于分崩离析的状况,预感到了人类也许正在进入一个到处酥化脱节的时代,预感到了一个诸“神”斗争的时代,一个生活着各种异质的信仰、兴趣和生活态度的人们的时代。尽管他自己是多么渴望有一个“总的见解”、一个总的信仰,但他还是给予了各种见解和信仰以一种独立存在的余地。他似乎预感到这一切都是必须承受的。这一时代的思想常常不能不是一种“地下室”的思想,一种“晚上”的思想,尽管不那么温和、光明,充满希望,却“比较坦白和直率!”
处在这一过程中的思想不能不表现为各种问题。简言之,这类“成问题的思想”是直接来源于“成问题的时代”。
总之,我们可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之中所表现的思想是一种作为问题的思想,这也为作者本人及许多评论家所承认。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的草稿中写到:“在这部小说中,要重新发掘所有的问题。”而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在这之后他所有的长篇巨制。茨威格在其《三大师》的一篇“陀思妥耶夫斯基”中谈到俄国文学家时说:“在我们心中已化作冰冷概念的所有问题却还在他们的血液中燃烧。……在俄国,人们怀着一种未被滥用的好奇心再次向无限提出生命的所有问题,这是俄国人对欧洲做出的难以言述的贡献。当我们被教养弄得迟钝懒惰时,他们却依然神采飞扬。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每个人都将所有的问题重新审视一遍,用自己流血的手挪开善恶分界石,将心中的混乱改造成为世界。”纪德也写道:“他所显示的思想常常只停留在提出问题上,他不寻求解决和陈述——因为这些问题极其复杂,且又互相纠结,互相交错。”毛姆认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它所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思想不是作为定论的思想,不是作为理论的思想,而是作为问题的思想。
无论如何,这些问题对于生活在现时代的人们来说,既是极其重要、生死攸关的,又是复杂纠缠、悬而未决的。因为它们是涉及到人的生命根基的问题,是有关道德、宗教与人性基本事实的问题,是有关现代性与永恒之关联的问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了二十世纪很多作家,包括福克纳、加缪、卡夫卡,日本知名大导演黑泽明等,但是也有人对他不屑一顾,比如纳博科夫、亨利·詹姆斯和D·H·劳伦斯。他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汪介之认为:“屠格涅夫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诗意的笔调展现美好。托尔斯泰具有思想家的灵性,能洞悉社会的全貌。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逼视着人性的阴暗面。他沉郁的风格,与他的经历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高尔基说过:“就表现力来说,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亚可以同他媲美。”但他的颓废又让托尔斯泰叹息“不能奉为后世楷模”。哈洛卜伦(Harold Bloom)写《西方正典》,在俄国文学中只选了托尔斯泰,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总有一股邪气,他本人又是每赌必输的赌徒。鲁迅称他是“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2]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以近乎残酷的方式,不断拷问着自己的灵魂。于是在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此题词:“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来。”此部未完成的杰作,绽放出东正教神学教导慈爱光辉及透过成吉思汗的草原一统形象,传达世界主义的宏伟理念,尤为杰出不凡。


谁可以告诉我你们大学面试的完整经历。面试官问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
教授们还让我谈谈关于我上交的一篇论文,和我给贫苦儿童教授英语的经历,同时比较了狄更斯和妥耶夫斯基的一些作品的文学风格。面试后还有逻辑思辨能力考试。那三个小时发生的一切使我整个人晕头转向,我总体感觉自己发挥得还不错。尽管对我是否能被录取还持深深的怀疑态度,但无论如何,我很珍惜这样的经历,毕竟我有机会...

有哪些关于爱情的小说啊
伊迪丝.华顿《伊坦.弗洛美》史托姆《茵梦湖》契诃夫《带阁楼的房子》司汤达《法尼娜.法尼尼》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王朔《空中小姐》阿·米克勒《月亮姑娘之歌》哈代《苔丝》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杜拉斯《琴声如诉》格里耶《嫉妒》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屠格涅夫《初恋》妥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19世纪俄罗斯很多名人都是“斯基”,现在为啥很少出现?
19世纪中在俄罗斯,很多贵族名人的名字都带有“斯基”这两个字,“斯基”是俄罗斯贵族姓氏的后缀,但是在后来的十月革命爆发后,许多曾被压制的平民获得了统治权那些贵族处境艰难,故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纷纷把显眼的姓氏后缀“斯基”去掉。斯基在俄罗斯所代表的地位以“...

天蝎座男生的性格
如何假装天蝎座?(话说演员本身就是天蝎座)

19世纪俄罗斯很多名人都是“斯基”,为什么现在很少“斯基”了呢?
熟悉俄罗斯文化和历史的朋友一定会知道,在以前,很多俄罗斯人的名字中都带有“斯基”,其中不乏各种名人,比如:柴可夫斯基、妥耶妥耶夫斯基、奥斯托夫斯基。但是现在,俄罗斯人的名字很少带“斯基”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斯基”究竟是什么意思。在远古时期的俄罗斯,俄罗斯人都是没有姓氏的,...

马兔相破什么意思,属兔的和什么属相不合
青年时代最喜欢思妥耶夫斯基 尤为值得一提,张辉介绍说,明年乐黛云将推出十卷本文集。而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早在今年3月间,中国大出版社推出了乐黛云的自传《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在这本她最新的自传和心灵独白中,乐黛云夫子自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两个原则:一个是真话不一定讲;一个是傻话和谎话一定不...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与罚的历史背景
陀思罢耶夫斯基身处的19世纪是个没落的世纪。“欧洲的没落”的到来是一场可怕的灭顶之灾,它或者是充斥着杀戳和暴力的革命,或者是犯罪、堕落、偷盗和一切罪恶的渊源。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人们怀疑一切定论、天生贵贱、王权、信仰。尼采一声“上帝死了”。宣告了理性时代的终结。“上帝死了”,人类...

介绍一下 陀思妥耶夫斯基?
村上春树则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爱心刻画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创造上帝的人被上帝所抛弃这种绝对凄惨的自相矛盾之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作家评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开首所引作家奥陀耶夫斯基公爵的一段反讽的话实际已经预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全部作品的两个重要特征:第一是不肯写“...

求陀思孚耶夫斯基写《白痴》时候俄国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心情_百度知 ...
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他前后期的过渡作品,既有前期的对社会苦难人民的描写,又带有后期的宗教与哲学探讨 。这段时间他文学上有所进展,但生活却连遭打击。1864 年他的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还需要照顾兄长的家人,...

陀思托耶夫斯基相关信息?
陀思托耶夫斯基是俄国伟大作家。 陀思托耶夫斯基资料简介: 陀思托耶夫斯基,全名: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

纳溪区18993339665: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哪些贡献?
乜梵益气: 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 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 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 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 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 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 学的深度”.

纳溪区18993339665: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史上占据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乜梵益气: 陀思妥耶夫斯基,全名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19世 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 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也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 家之一.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 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上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俄国的边界,后 世的现实主义作家从他的创作中能够吸收到有益的营养;而现代派作家则把他的作 品奉为经典,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他们的先驱和导师.

纳溪区18993339665: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罗斯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
乜梵益气: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是有亘大影响,被认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世人誉为出色的心理描写大师.他擅长用各种形式(包括虚幻怪诞的形式)揭示人的二重性,揭示人心灵深处善与恶之间的不断斗争....

纳溪区18993339665: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汉言文学的意义
乜梵益气: 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了二十世纪很多作家,包括福克纳、加缪、卡夫卡,日本知名大导演黑泽明等,但是也有人对他不屑一顾,比如纳博科夫、亨利·詹姆斯和D·H·劳伦斯.他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南京师范...

纳溪区18993339665: 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雨果谁的文学成就高 -
乜梵益气:[答案]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他走的是极为复杂的生活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1861年发表的长篇小...

纳溪区18993339665: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位怎样的作家?
乜梵益气: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堪称19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史上的卓越...

纳溪区18993339665: 托夫妥耶夫斯基资料 -
乜梵益气: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家,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主要作品有《穷人》、《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几篇中篇小说,以及其代表作《罪与罚》.

纳溪区18993339665: 如何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 -
乜梵益气: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从他和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二人被人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23535们成为俄国三大文豪就可以看出,热门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也可以看出他在俄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影响是...

纳溪区18993339665: 为什么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
乜梵益气: 托尔斯泰一生著作等身,他是站在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角度审视俄国社会与人生,史诗巨制般的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些都奠定了他“世界文豪”的地位.陀思妥耶夫斯基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辗转流离,作品既有对社会苦难人民的描写,又有对宗教与哲学的探讨.基于上述原因,所以我们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纳溪区1899333966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相关事迹 -
乜梵益气: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文: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英文: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1821~1881)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