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歪把子机枪

作者&投稿:查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歪把子是什么机枪?~

在电影中,我们常看到日本鬼子当年使用的‘歪把子机枪’。‘歪把子’机枪正式名字是‘日本11型轻机枪’,因为它是在1922年开发出来的,那一年是日本天皇十一年,所以用日本11型轻机枪来命名

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年),研制了一种口径为6.5毫米,自动方式为导气式的班用轻机枪,并定为制式装备。因为是在大正十一年出品并装备日军的所以定名为十一年式轻机枪,枪的全称为: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歪把子”是中国广大抗日军民给它起的一个俗名,“歪把子”机枪在中国非常有名。抗战初期,中国抗日军民很看重“歪把子”,每战必欲虏之而后快,但到后来,正规部队使用的并不太多,但凡能用上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部队,决不会用“歪把子”。倒是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使用“歪把子”的多一些。到后来,缴获的九六式6.5mm轻机枪在抗日武装力量中逐渐取代了“歪把子”的地位。建国以后,直到1960年代上半期,我国的一些民兵分队还有使用“歪把子”的。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径:6.5mm 供弹方式:弹斗供弹 有效射程:3000米 弹夹装弹:30发 射速:500发/分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大正十一式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部,由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斜面带动楔闩作上下起落运动。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它最为独特的是弹斗供弹原理,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叠在上面弹夹会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仿效法国“哈奇开斯”(Hotchkiss) 用润滑油润滑子弹,弹壳需要润滑才可以靠抢机后坐提供的动能退壳。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退壳不畅。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弹药装填繁琐,实际射速不能达到理论射速,很难达到150发/分。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不能换枪管)、结构复杂易出故障等问题。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能适应作战需要,被昭和天皇十一年(1936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的用30发弹夹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替代。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曾被中共敌后游击队缴获大量使用。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简介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大正十一式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部,由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斜面带动楔闩作上下起落运动。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它最为独特的是弹斗供弹原理,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叠在上面弹夹会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仿效法国“哈奇开斯”(Hotchkiss) 用润滑油润滑子弹,弹壳需要润滑才可以靠抢机后坐提供的动能退壳。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退壳不畅。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弹药装填繁琐,实际射速不能达到理论射速,很难达到150发/分。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不能换枪管)、结构复杂易出故障等问题。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能适应作战需要,被昭和天皇十一年(1936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的用30发弹夹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替代。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曾被中共敌后游击队缴获大量使用。
背景
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是日本在大正十一年(即1922年)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的一型轻机枪。 “歪把子”是中国给日军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起的一个俗名。在当年中国一般老百姓当中,说得清日本鬼子武器型号、年式的虽然不多,但提起“歪把子”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歪把子”这个俗名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这就是“歪把子”的由来。

“歪把子”如此与众不同首先要从当时日军对一线步兵班、组支持武器的战术使命和战术要求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出现了新一轮军备竞赛和军事思想变革的风潮。日本为了增强一线徒步步兵的火力,效仿欧美列强军队的做法,日本开始为步兵班、组设计一型由1~2人操作使用的自动武器——轻机枪。日本陆军对这一型轻机枪的总体战技要求,至少做了如下考虑:
首先,自动武器编入班、组,必定增大一线步兵的弹药消耗量,因此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弹药保障问题。在此之前,日本陆军一线步兵的班、组没有装备过自动武器,都是使用手动“三零”式步枪或“三八”式步枪。弹药保障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弹药的数量问题,即要确保“够用”;其二是弹药的型号问题,即要确保“通用”。而“通用”,又是确保“弹药保障”的根本要求。步枪和机枪使用同一种枪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中弹药保障的方便性。
其次,日本陆军还进一步考虑了一线步兵在战斗中使用弹药的方便性问题。要求这一型即将编入一线步兵班、组的自动武器,应使用与步枪一样的供弹具。也就是说,机枪要使用步枪用5发装的弹夹供弹。步兵就实现了供弹具通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弹药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简化了工厂生产特别是弹药包装方面的环节,整箱日本6.5mm步枪弹,都是把枪弹装在弹夹上(一个弹夹5发)一同存放,几乎从来没有散弹包装的,而这样在战场上一开箱就能直接供步枪和轻机枪同时使用。
在当时强调步、机枪弹药通用的同时,还强调步、机枪供弹具通用,应该说是一个相当超前的观念,当然也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观念。步、机枪同弹药、同供弹具,打开一箱弹药,步枪手可以直接使用,机枪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战斗中,可以把步枪手的枪弹收集起来供机枪使用;机枪坏了,或为了节省弹药,可以把剩下的枪弹分给步枪手使用。
机枪作为自动武器,要能通用步枪这支非自动武器的5发弹夹,这就必须实现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其一,必须具有一个能够承载和储放步枪5发弹夹的平台;其二,必须能够满足机枪自动射击的要求,并能把步枪弹夹式供弹具上的枪弹连续不断地送入进弹位置。围绕军方的战技要求,打造出日本的第一型制式轻机枪。
结构
“歪把子”的结构设计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力图最大限度地遵从并且创造性地实现军方对战技性能的要求;二是力图最大限度地吸收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枪械原理。
在自动方式上,“歪把子”采用了导气式工作原理,其自动机组件的总体结构以及动作原理基本上是当时乃至当今世界各国机枪普遍采用的方式。
“歪把子”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轻机枪,主要是在供弹方式上独树一帜,这是“歪把子”最大的特色所在。对于使用5发弹夹的非自动步枪来说,其装、退弹的程序是在完全手动的情况下完成的:要自动地完成使用弹夹装填发射的程序,就必须解决自动地向枪内压弹和自动地把空弹夹排出来这两个关键性的技术,而且,这个过程还必须不断地重复以适应机枪连续发射的要求。同时,为了确保一定的火力持续性,供弹装置必须一次放入数个装满5发枪弹的弹夹,而且又必须逐个弹夹压弹,一发一发地进膛。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既各自做功又密不可分,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整个供弹系统出现故障。为了达到战技要求,“歪把子”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在这个“漏斗”的前面,装有一个带弹簧轴的压弹盖板,当要向“漏斗”中装入枪弹时,先向前上方扳开压弹盖板,接着向“漏斗”中放入6个弹夹,然后扳回压弹盖板,使“漏斗”中的枪弹被盖板压住。既可确保枪弹不致从 “漏斗”中掉落出来,又可使枪弹稳固地保持在进弹位置上。接下来,就该解决连续向枪内压弹的问题了。在这一个环节上,应该说“歪把子”成功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弹链供弹机枪的供弹原理。在“歪把子”的枪机框上,开了一个斜向导槽, “漏斗”底部的拨弹臂凸块置于斜向导槽之中。当拉动枪机(包括枪机在射击中前后往复运动)时,拨弹臂凸块在枪机框斜向导槽的作用下,随之做横向往复运动,拨弹臂上的拨弹齿则将弹夹上的枪弹不断地拨压到进弹口部,枪机复进时,推弹上膛击发。由于弹夹被“漏斗”两侧壁限制不能左右移动,故当拨弹臂向枪内拨弹时,空弹夹被留在“漏斗”之中,当最上面的弹夹的枪弹在自身质量和压弹盖板的压迫下进入进弹位置时,最下面的空弹夹则从“漏斗”下面的开口中漏出。事实上,“歪把子”供弹机构“上压、横进、前推、下漏”供弹过程 的协调和默契配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循环机械运动。 从“歪把子”的这种极为繁琐、复杂的供弹方式,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日军的教条和刻板。
事倍功半
尽管“歪把子”实现了日本陆军基于战斗弹药保障的思想,但却牺牲了一挺轻机枪在战斗使用方面的整体性能。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一句中国俗语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实战证明,枪械的结构越简单,可靠性也就相对越高;反之,可靠性则越糟。“歪把子”采用的这种供弹方式,结构与动作过于复杂。而这种机构动作的高复杂性,同时也就埋下了高故障率的隐忧。首先,“歪把子”对于气象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先是在中国东北地区低温严寒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很差,于是采取了把油壶装在装弹机旁边,随时为机件和枪弹涂油的办法来保持可靠性的办法,这在世界其它国家的枪械中是很少见的;后来在东南亚地区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更差,甚至连油壶也无济于事了。事实上,“歪把子”只有在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季节,并且在精心擦拭保养以及战斗烈度柔和的理想条件下,故障率才会相对低一些。其次,采用这种供弹方式,使“歪把子”的人机工程极为恶化。为了能够顺利地把枪弹从弹夹上一发一发地拨进弹膛,必须在弹膛旁边的输弹线路上,拥有不少于5发 6.5mm步枪弹底缘直径之和的一段距离,为此,能够盛装6个弹夹的枪弹的装弹机,只能偏置于枪身轴线的一侧(“歪把子”装弹机的外沿至枪身轴线的横向尺寸约不小于100mm)。轻机枪在一线步兵班、组中是使用最频繁、使用强度也是最高的武器。机枪人机工程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战斗效能的发挥以及战场生存能力的强弱。“歪把子”在人机工程方面的问题较多:
(1) “歪把子”在战斗使用中装弹程序复杂,动作拖泥带水,对副射手的依赖性大。本来,日本陆军坚持采用步枪弹夹供弹的理念,原本是出于方便战斗使用的初衷。例如,可以利用射击间隙,及时把“漏斗”补满。这一点乍听起来还挺有道理,但全面地来看,则颇为牵强。按日军教范的动作规定,装枪弹时,射手右手握枪颈,左手打开装弹机压弹盖板;副射手位于机枪左侧,以右手拇指在下、食指和中指在上,从弹箱中取2~3个弹夹(弹头朝前、弹夹朝后),使弹夹底边对齐后装入装弹机(“漏斗”)中,并使弹夹与装弹机(“漏斗”)后沿对齐,装入5~6个弹夹后,扳回压弹盖板。想必不难从上述动作要领中感到“歪把子”装弹动作的繁缛。倘若是在夜间或是情况紧急条件下补充装弹,在冲击或在炮火下运动之时,副射手没跟上来或者伤亡,很难不乱方寸。
(2) “歪把子”的两脚架过长,火线过高,而且位置非常靠前,不便于发扬火力,正、副射手位置过于紧密,战场生存能力弱。机枪的火线高度,是指机枪脚架架于地面时,枪管轴线垂直于地面的距离。“歪把子”的两脚架的架杆较长,以致其火线高度达400mm,因此比一般机枪的火线都要高(通常机枪的火线高度不超过300mm,而且大多数是尽可能降低火线高度)。由于装弹机的位置业已确定,两脚架只有靠前配置才能避免与装弹机相互干涉,再加上脚架偏长,火线偏高,这样一来虽然对打仰角射击有利,但对打平射特别是打俯角射击就极为不利,射手往往要把上半身探出老高,才能构成瞄准线。战斗中,在一线战场上,作为步兵中的主要武器,机枪往往是对方集中打击和首先消灭的目标,特别是在非自动武器占主导地位的早期战场上,机枪对对方的威胁很大,因此被对方打掉的危险也很大。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对付日军“歪把子”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专等“漏斗”枪弹打完,立刻反击过去一个“排子枪”,甚至“手榴弹”。顺便说一句,尽管“歪把子”与“三八大盖”使用一样的枪弹,打起来枪声却比“三八大盖”响得多,加上它射速不快,在众枪炮声中格外引人注意,因此常常成为抗日军民判断战场情况和太势巧用兵力的一个要素。
(3) “歪把子”全枪的结构布局,都是以服从于使用步枪弹夹供弹这一陆军的要求出发的,因此其它一切布局问题都围绕装弹机甚至让位于装弹机。由于装弹机偏于枪身轴线左边配置,造成了以下缺陷:一是全枪质心偏左,连续射击时,射手始终要有一个向右正枪的“劲儿”,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射弹会越来越偏左;二是迫使瞄具右置。一般枪械的瞄具,通常配置在枪身轴线的正中间或者配置在枪身轴线的左侧,这样比较适配人的头、颈、眼和脸颊的人体工程。瞄具偏右配置,人的头颈就要歪过去才能瞄准,于是就权宜之计地把枪颈向右歪,“歪把子” 冠名由此而来;三是导致了操枪的别扭和麻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扛枪时,“歪把子”的装弹机压迫右肩,枪面会向右翻转,须向左拿着劲儿才行。如果把“歪把子”扛在左肩上,由于装弹机碍事,而且枪身不能完全搭在肩上;②“歪把子”没有提把,不便于快速提枪行进,机枪又比步枪粗大许多,不能直接握着枪身,故常常只能取扛枪或端枪姿势。长时间端着一挺10多千克的机枪,而且其质心又在装弹机之前,臂、肩、颈、腰之疲劳,是可想而知;③“歪把子”的前、后背带环都设在枪的右边,而且在背枪或挎枪时得把装弹机翻向上或倒向下,十分别扭; ④端枪射击时副射手被射手左侧遮挡,补充装弹困难,往往是端着枪打完枪弹后,需要把枪放下来装填枪弹;⑤“歪把子”的“鱼尾”形枪托,与整枪造型搭配起来倒也协调,不过在抵肩据枪射击时,托底板的突出部正好抵在射手的右锁骨上;⑥“歪把子”枪管上的散热片外径过粗,致使枪的质量无端地增加了不少。由于没有设置提把或前护手之类的部件,枪管打热了之后手就没有地方抓握,所以“歪把子”出厂时,权宜之计地在它的枪管散热片上包了一个防烫灼帆布套;⑦“歪把子”的两脚架是全枪最不可理喻的地方之一,其脚头用驻栓连接在脚头环上,既没有收折定位,又没有支撑定位,操枪过程中,两根脚架会随着惯性“叮当” 乱甩,架枪时,常常会因一只脚歪斜架不住枪。
总的来说,“歪把子”是一挺独具特色的机枪,但不是一挺性能良好的机枪。最终还是被弹匣供弹的九六式6.5mm轻机枪所取代。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抗日军民也很看重缴获的“歪把子”,但到后来,正规部队使用的并不太多,但凡能用上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部队,决不会用“歪把子”。倒是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使用“歪把子”的多一些。到后来,缴获的九六式6.5mm轻机枪在抗日武装力量中逐渐取代了“歪把子”的地位。“歪把子”充分显示了日本较早时期枪械技术方面颇为“独异怪辟”的特点……
性能数据
操作:自动
口径:6.5毫米
弹药:6.5×50毫米步枪弹
容量:5发/弹夹、30发/弹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长:1100毫米
枪管长: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600米

歪把子"的抢柄设计原来是抄自法国"哈其斯"(Hotchkiss)公司的1908 和1909年式轻机枪(又称 Bénét-Mercié)。"哈其斯"公司在1908年为法国陆军发展了一种轻型,可以手提射击的机枪。形状古怪的“歪把子”就是这个时候诞生的。1908年式使用法国当时标准的8mm Lebel 步枪子弹。美国陆军在1909年购入一批使用M1903步枪 30-06 子弹的1909年式并且在 Springfield 兵工厂进行改装然后特许生产。改装后的美国1909式仍然使用“歪把子”抢柄,不过就为从右边给弹。11式“歪把子”之所以需要弹壳涂润滑铀就是因为设计抄自"哈其斯"。"哈其斯"早期所有的机枪设计都没有使用抽弹钩,所以,弹壳需要润滑才可以靠抢机后坐提供的动能退壳。

八路军和朝鲜战争时志愿军曾经大量使用在东北虏获的日本11年式6.5mm 轻机枪。这种轻机枪使用日本38式步枪的标准5发桥夹,经一个独特的“弹斗”供弹。这个“弹斗”是装在11年式轻机枪的左边。(外国参考书称之为"hopper" 、日语也用英音:ホッパ)。11年式的 “弹斗”可以容纳6个平放的5发桥夹(共30发)、由左边往右输弹入枪膛。弹斗上方有一个盖子提供压力使一个桥夹打完后叠在上面的另一个会下来补上,进入位置输弹入枪膛(图一)。
要使用步枪的标准5发桥夹是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限制。38式的桥夹是用金属条夹住5发子弹的尾部。由于桥夹的金属条后面没有空缺让枪机将子弹从弹夹“推”入枪膛,所以,11年式不能美国M-1步枪那样将整个桥夹输入枪膛来供弹。因此,5发桥夹的金属条是会留在“弹斗”内,供完5发弹后就抛弃,让叠在上面的下一个桥夹下来继续供弹。
另外,38式和当代的许多步枪一样,装弹时是拉开枪膛,将桥夹的金属条插在给弹口后方的一个空缺内、用拇指将子弹压入弹舱内然后将金属条拔掉将第一发子弹上膛(图2)。显然,11年式是不能单靠像弹链供弹的机枪那样用钩将子弹“拉”入枪膛,拉了第一发入枪膛,桥夹后面另外4发子弹是不会跟着来的。“弹斗”里是需要从左往右提供压力将弹夹内的子弹“推”往给弹口。常规的轻机枪的弹夹,如捷克ZB26的20发弹夹,里面是有弹簧将子弹推往给弹口。
不过,11年式的“弹斗”基本上需要每打完5发就“换弹夹”,重新向另一个桥夹的子弹由左往右提供压力“推”子弹进入枪膛。所以,11年式的“弹斗”是有一个由枪内的瓦斯系统驱动的“钩”将最底层桥夹的最左边的一发子弹往右“拉”(图3)。这发被“拉”往右边的子弹则将它右边的另外4发子弹“推”往给弹口让枪机推上膛。(在推弹上膛期间,子弹会经过一个油刷涂上润滑油协助降低卡弹的机会;这是所有“南部”和“哈其斯”机枪设计都有的装置。
每连续打完5发后,11年式轻机枪会稍停片刻,让这个拉弹钩返回左边的位置,等打完了的桥夹剩下来的金属条往“弹斗”后下方抛弃、下一个桥夹落入装弹的位置后再从最左边重新开始将另一排5发子弹“拉”往给弹口。这个程序会继续,直至6个弹夹都打完。就是因为这个里由,11年式轻机枪射击时有很独特的“断续”节奏。

(大正)"十一年式軽机関铳"

大正十一年就是公元1922年, 上面都粘贴的差不多了, 我说点其他的好了

我有幸见过一把几乎完好的歪把子. 第一眼的印象就是"歪", 握把不单从前向后倾斜, 而且整体向右飘出一截, 握把部分弯曲而纤细, 有点担心他的强度, 因为那是全木质的枪托, 跟照片中加固过的不一样(我见到的那把由于上油保养, 枪托已经是黑褐色的了.

掂起来的第一个感觉--重. 10KG的重量, 超过现代的通用机枪. 而且握把向右弯, 左侧还有弹斗, 整个枪身向左倾斜, 平衡性确实不怎么样. 幸好是使用两脚架射击, 不过转移阵地就有点小麻烦了.

左边的是弹斗, 上面勺子一样的东西是压弹杆. 抬起这个"勺子", 就可以往里面装弹夹, 然后再把"勺子"放下. "勺子"的弹簧力道很大, 弹夹会死死的贴住弹斗的底部, 放下时要小心, 不然会打伤手指. 

至于那个"润滑油壶", 没发现. 因为当时不知道他还有这么个玩意, 也没注意找. 机匣左上方是起落式抛壳挺, 曰本二战的不少机枪都使用类似的设计. 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机会试射, 精度怎么样不好说.



日本的大正11式轻机枪,枪托偏向右侧,这样射手在抵肩射击的时候眼睛正对着火线。
这把枪的特点除了歪把子之外,还有弹斗供弹,理论上讲,使用友坂步枪的五发桥夹片可以持续的加到里面,不断射击。但实际上不太好用。


“歪把子”机枪是什么意思啊?
“歪把子"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1、歪把子"的抢柄设计原来是抄自法国"哈其斯"(Hotchkiss)公司的1908 和1909年式轻机枪(又称 Bénét-Mercié)。"哈其斯"公司在1908年为法国陆军发展了一种轻型...

歪把子机枪是什么?
“歪把子”机枪是二战中日本主力轻机枪,名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俗称其为“歪把子”机枪

歪把子是什么意思
歪把子是中国对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俗称。这种轻机枪因为其枪托向右弯曲,便于士兵在贴腮瞄准时向右歪头,因此得名“歪把子”。歪把子的正式名称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它是在日本大正天皇11年(1922年)研制的,是日本第一种轻机枪。歪把子的瞄准具和准星都安装在枪身的右侧,这种设计是为...

什么是歪把子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大正十一式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

歪把子是什么机枪?
歪把子机枪的正名叫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并不是因为机枪把子是歪的),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实战证明,枪械的结构越简单,可靠性也就相对...

“三八大盖”、“歪把子”,抗战中这些响亮的名字真实的枪是什么样...
而歪把子机枪是因为大正十一式机枪的握把\/枪托向一侧歪斜,因此被称作歪把子,把子就是握把的意思。这个设计应该从日本仿制的法国哈奇开斯M1914重机枪——三八年式重机枪上延续下来的。歪向一侧的枪托能够适应肩膀的位置,让射手瞄准时不需要歪头,是一个提高人机工效的设计。对于在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本...

《亮剑里李云龙常羡慕的”歪把子机枪“是什么枪,这
“歪把子”是中国广大抗日军民给它起的一个俗名,“歪把子”机枪在中国非常有名。抗战初期,中国抗日军民很看重“歪把子”,每战必欲虏之而后快,但到后来,正规部队使用的并不太多,但凡能用上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部队,决不会用“歪把子”。倒是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使用“歪把子”的多一些...

96式轻机枪
96式轻机枪旨在取代过时的11式轻机枪(即歪把子),但由于生产速度问题,最终96式轻机枪和11式轻机枪一起装备旧日本陆军。相对11式轻机枪被称为歪把子,中国军民称96式轻机枪为拐把子。整体情况 在中日战争期间,日军的11式轻机枪暴露出可靠性差、使用不方便的缺陷,故而1936年,南部麒次郎在参考了...

歪把子是大正十一式轻机枪还是司登mk2冲锋枪
两者皆叫歪把子,因为在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使用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构造特殊,所以人们把其叫做歪把子机枪,在英国的司登MK2冲锋枪进入中国的时候,由于其枪的弹夹在左侧供弹,所以也将其叫做歪把子,那时的大正十一式机枪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的机枪,在有其他的机枪情况下,一般不会要使用它。

歪把子机枪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被俗称的"歪把子机枪",也就是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这是日本在1922年(即大正十一年)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的一型轻机枪。因为这种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

太和区13657432504: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武器) - 搜狗百科
何玉迪诺: 此枪非ZB26/30或着英国布伦轻机枪,而是捷克工厂专门生产给英国陆军测试的ZB33轻机枪,这是修改过给英国陆军测试用的原型,没有进入量产.英国采用此机枪后又进行部分修改,在英国生产,即为布伦机枪.ZB33的枪管截短,瓦斯缸管亦向后移,弹匣改成装用英军制式 .303 in 凸缘弹,因此有相当大的曲度.另外枪管外还保留了原 ZB26/30 的散热片(布伦机枪取消了散热片).

太和区13657432504: 什么是“歪把子”? -
何玉迪诺: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太和区13657432504: 打仗时,用的歪把子是什么武器?
何玉迪诺: 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径:6.5mm 供弹方式:弹斗供弹 有效射程:3000米 弹夹装弹:30发 射速:500发/分 简介:1922年(大正11年)研制,弹药可与38式步枪通用.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易出故障,装弹较费力.因其枪托弧形折向一边故称“歪把子”机枪.理论上只要有副射手不断向弹斗中装填5发的弹夹,就可以象重机枪一样持续发射,但实战中故障太多,而且存在枪管过热的问题.

太和区13657432504: cf中人称歪把子的枪资料
何玉迪诺: 歪把子是十一年式轻机枪的俗称,此枪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易出故障,装弹较费力,因其枪托弧形折向一边故称“歪把子”机枪.

太和区13657432504: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而战时日军用的歪把子机枪哦?我需要外把子机枪的详
何玉迪诺: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

太和区13657432504: 为什么92式轻机枪叫“歪把子”? -
何玉迪诺: 大正十一年式叫歪把子,枪托细长向右弯曲.鬼子的92是重机枪,枪管上串联着散热片,外号野鸡脖子.

太和区13657432504: 日军在南洋用过歪巴子机枪吗至少美国拍的抗日电影里没有出现过歪把子
何玉迪诺: 日军的歪把子又叫做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因为是在日历大正十一年定型的),该枪设计的比较失败,子弹通过枪身上的漏斗型弹夹供弹,一次可装填六个五发弹夹(就是三八式步枪用的那种),在中国战场使用的时候甚至都要在漏斗旁边装上油壶给子弹涂油,不然就会卡壳,日本鬼子对这个武器也是很不感冒, 后来他们仿照中国军队的捷克机枪的制造出6.5毫米的96式机枪和7.7毫米的99式机枪,于是他们的军队就大量换装,特别是在我国东北的日军精锐东关军.后来大量关东军调到太平洋战场做炮灰,所以他们用的大部分是96和99式机枪.

太和区13657432504: 二战时期日本用的步枪为什么叫三八大盖,那个盖是什么?
何玉迪诺: "三八大盖"-日本三八式步枪(Arisakarifles).亦称三八6.5mm友坂式步枪. 是... "歪把子"-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年)定型生产的"十一年"式机枪. "十一年"...

太和区13657432504: 机枪与冲锋枪是一个概念吗? -
何玉迪诺: 不一样哈 说简单点 他们都是要求单位时间内把足够多的子弹射出去 但机枪是用来射步枪子弹的 冲锋枪是用来射手枪子弹的 之所以有冲锋枪是因为原来城市巷战中部队清场还是用突击步枪 而巷战时步枪弹威力实在太大 经常跳弹弄死自己的人 所以出现了冲锋枪 不跳弹 近战威力也不小 而机枪一般就是用于开阔场地的火力压制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