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周汝昌先生的简介!谢谢.

作者&投稿:梁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汝昌老先生关于顾炎武的一首诗。~

红色为方框内那个字是“谓”的行草写法。你们的判读是基本正确的,碑上的诗和落款是为“为学无它在日知,至奇人谓是无奇。伤心亡国亡天下,一卷遗诗万古悲。亭林先生 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40万字),上海棠棣出版社,1953年,(此书三月内连销三版,上海三联书店 2008年6月影印出版,后增订至80万言, 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
  《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  
  《恭王府考》(12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献芹集》(40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1989   
  《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曹雪芹新传》(23万字),外文出版社,1992   
  《红楼艺术》(19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华艺出版社,1995   
  《红楼真本》(12万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华艺出版社,1998   
  《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东方出版社,1999;   
  《红楼夺目红》(20万字),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   
  《红楼十二层》 (28.6万字),书海出版社,2005   
  《献芹集:红楼梦赏析丛话》(40万字),中华书局,2006   
  《红楼柳影》(24万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红楼小讲》(19万字),中华书局,2007   
  《红楼别样红》(26万字),作家出版社,2008年4月;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增订本)(20万字),中华书局,2009;   
  《谁知脂砚是湘云》(16.8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亦真亦幻梦红楼》(18.7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周汝昌简介:
周汝昌,字玉言。研究员,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周汝昌的红与黑(文摘)
一部震惊学界的名著,一门悲剧性的学术,一个大起大落的人生,如何交集在一个又聋又瞎的学者身上?
●误会:简单地把我当成红学家是外界的一种误会。我很不喜欢“红学家”这个称谓,也不喜欢“红学界”这个说法。
●罪证:在“文革”中,我所有有历史价值的旧信件大都散失了,而胡适的6封信由于是极重要的政治罪证,反而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死亡:我是留恋人间事的,虽然我的一生有那么多艰难困苦,有那么多不如意。对于死我还没想过,至少还没来得及提到日程上去想。
周汝昌,红学家。人们都会这样认为。可是,周汝昌本人却说:“简单地把我当成红学家是外界的一种误会。我很不喜欢“红学家”这个称谓,也不喜欢“红学界”这个说法。”
这种回答让人大感意外。是什么原因使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红楼梦》这本书上?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在82岁高龄的今天,却矢口否认自己是红学家呢?面对这位白发苍苍、身材瘦弱的老人,让人一时不知该问他些什么?
一部《红楼梦新证》的出版,使他红极一时,成为当时的热点人物,因“红学”成了”红人。这部《红楼梦》也曾经给他带来过厄运,使他因“红学”成为“黑人”。《红楼梦》影响了他的一生,“红”与“黑”的人生经历不断转换伴随着他。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欣喜也有酸楚。他品尝够了其中的苦与乐,悲与喜,荣与衰的人生大滋味。
曹雪芹10年辛苦,滴泪为墨,研血成字,成了《红楼梦》。
周汝昌却用了50年心血,完成了几百万字的专著,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按他自己的话说,一生的精力与其说用在了研究《红楼梦》上,不如说用在了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上。

抵御声色要招
走进周汝昌的书房,见他背对着门正伏案甚低,对我的到来充耳不闻。周汝昌的女儿走过去在他耳边大声喊道:“客人来了”。他抬头用一只手搭在耳边问:“你说什么?”转过身见我,笑了。迎上来握住了我的手说:“不好意思我耳朵不好使了。”“没关系。”我说,“我可以用纸条提问题。”他女儿说:“用纸条恐怕也不行,他一只眼完全看不到了,另一只眼只有0.01的视力,只能算是半只眼。”我不由望了望他书桌上写的东西,见满是字,可我几乎认不出。周汝昌的女儿又说:“他的字只有我一个人能认。”
我坐下后,开始为自己发愁,我不知用什么方法和他交流。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先生是一个十分有经验的采访者。他让我坐在沙发上,自己顺手拉了一只小椅,面对面坐了,膝盖刚好顶住我的膝盖。他说“你问吧!你可以趴在我耳边嚷嚷,我基本上能听到。”这样我一下就放松了,这哪里是采访,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促膝谈心。
既然是谈心,我便把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扔到了一边。我问;“您的耳朵是什么时候听不到的?”
“那是1954年,我奉调回京,住东城北面门楼胡同。我住正房,南有大窗,北有小窗。一日,天降大雨,电闪雷呜,我正站立窗边看雨,冷不防一声霹雳,一条火龙从北窗入,又从南窗出,这条火龙从我左耳边走过,相距不过一寸。我当时只觉得天崩地裂,脑袋嗡地一响,天地便一片寂静,从此非有雷鸣般之声我是听不到的。你想有龙从耳边过,我不“聋”才怪呢!”
听了老人的叙述我不由露出惊异之色,望望先生的女儿,想从她那里得到证实,她笑了笑说:“这只是一个原因,和小时候得病也有关。”
我又问:“您的眼睛又是怎么失明的?”
“由于长期搞研究工作,1974年忽然两眼要失明,周总理闻知后亲切关怀,指示人民文学出版社给周汝昌一定要找个好医院,不能让他失明。后来找到协和医院最有名的大夫。我现在还剩下这半只眼,要感谢周总理,感谢那个眼科大夫。眼睛总算没有彻底失明,可再也不能做编辑工作了。”
“您从1974年开始眼睛就不行了,耳朵也听不见了,是什么原因使您把文化研究工作坚持到今日的?”
“老子说:『五色令人盲,五音令人聋』。看来不见不闻乃是抵御声色的要招。怎奈耳目虽可掩住,还有一颗心呀!心还不肯闲着,又要听又要看的。从1974年到今天,凭着这半只眼苦作,又写出了几百万字。有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也有关于诗词书法的。”
34岁由“红”变“黑”
“是什么契机使您走上了《红楼梦》研究之路的?”
“那真是机缘巧合,同时这也和胡适分不开。
“那时候我还是燕京大学的学生。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我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这是胡适先生多年以来为了考证曹雪芹想找而没找到的。我翻开一看大为惊喜。里面有六首直接咏及到曹雪芹的诗。这不单是文学作品,也是重要的史料呀!
周汝昌由此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此文引出了周汝昌和胡适的一段佳话。胡适看到周汝昌的文章之后,非常高兴,主动给周汝昌写了一封信,此信也在报上发表。这样一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周汝昌说:“我是十分感念胡适先生,但是我们的学术观点有所不同。胡适先生的信,当时对我的考证只同意一半,另一半有所保留。我当时是一个少年,少年气盛,也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知道言语轻重,就又写了一篇文章和胡适先生辩论。”
胡适不久就回了信,一来二去,从1947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秋天,胡适共给周汝昌写了6封信,探讨红学问题。胡适也许设想到他的6封信给了一位年轻学生极大的鼓舞,使周汝昌从此走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红学研究之路。我不由好奇地问:“这些信都还在吗?”
周汝昌回答:“这些信都成文物了。在“文革”中,我所有有历史价值的旧信件大都散失了,而『胡函六通』(胡适的6封信)由于是极重要的政治罪证,反而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与胡适的书信往来成了周汝昌红学研究生涯的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周汝昌冒昧向胡适借阅由胡适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
周汝昌说:“当时我和胡适没有见过面,他就敢把那样一部珍贵的藏本借给我。是由一位叫孙楷第的先生从城里带来,用旧报纸裹着,上面用很浓的朱笔写了『燕京大学四楼周汝昌先生收』。我当时是一个学生,胡先生很讲礼貌,用了『先生』这样的字眼,这张旧报纸我一直珍藏至今。”
周汝昌看到这个藏本大为震惊,曹雪芹的原本和当时流行的本子有如此不同。1948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世人未见的奇书带回了老家,周汝昌四哥周枯昌一见,惊呆了!原来曹雪芹的《红楼梦》被程(指《程乙本》)高(鹗)歪曲篡改得如此厉害。可惜原本纸张已经黄脆,让人不忍翻阅。
“这怎么办呢!没法研究。我的哥哥说,好!.我下决心现在就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当时没有影印本。可惜这个本子现在找不到了。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局势紧张,我想到《甲戌本》还在我手中,担心若有失损,无法补偿,应将书归还原主。于是我专程赶到胡府,东城东厂胡同一号。当时未见胡适本人,有一中年男子开的门,称其为胡适公子。我便把书交给了胡公子,匆匆告辞。”
据史料记载,胡适离开北平南下时,他抛下了家中的万卷藏书,只带走了两部书,其中一部就是周汝昌还给他的《甲戌本.红楼梦》,可见此书之宝贵。通过几年的研究,周汝昌完成了近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此书由其兄周祜昌用蝇头小楷清缮出来,交付出版社。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立即轰动了海内外学界。当时周汝昌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出书后上海长风书店门前排起了长队,书脱销了,三个月内赶出三版。在北京文代会上几乎人手一部。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后来在文章中写道:“汝昌的书功力真可佩服,可以算是我的一个好徒弟。”《新证》出来后,毛泽东也看了,在《毛泽东读评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到《新证》。
1954年周汝昌被中宣部特电从四川大学调回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了一个编辑。后来批俞(平伯)批胡(适)运动逐步升级,周汝昌很快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繁琐考证”的典型代表。周汝昌由“红”变“黑”时年34岁。有趣的是当时美国一个红学家叫米乐山的,还在著作中称周汝昌为“红色红学家”。
“红学界让我受不了”
我笑了,问:“您说起《红楼梦》简直如数家珍,可是为什么您却不愿让人称您为红学家呢?”
“首先,我已不是红学界的人了。我在海外住了一年,1987年回来之后,我就向当时的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同志谈了我的愿望,不想在红楼梦研究所了,我退出。红学界的人事,种种复杂关系太费神,我是一个老书生,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我没有那种能力处理红学界中的利害关系,我何必在那方面费精力呢!还有,目前舆论界,一般的群众对红学不了解,认为你们这些人吃饱了没事研究些哥哥妹妹恋爱……这简直是糟透了。再者,所谓红学界的某些人和某些事让人起不了敬意,一般人有微词,我混在里面,什么事都扣在我头上,让我受不了。我退出不参与这其中的事,我做自己的学问。”
“但是,大家都知道当年把您从四川调到北京,就是因为您的《红楼梦新证》的出版。”
“可是,我调京之后,当年的10月我就一步步地成为了批判的对象。以后所有红学界的事情不但不是我主持,我连知道的权利都没有。可是,不明真相的人,特别是学术界的一些人仍然认为我当初调来主持红学的一切。还有一点就是我和红学界的一些红学家没有共同语言。”
“一部《红楼梦》在中国有其特殊的地位,它是和我们新中国政治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您能谈谈这是为什么吗?”
“红学的位置是由毛主席提高的,这事人人皆知。但是后来运动扩大化了,有些一发而不可收。这已不是红学的问题了,这是学术思想的大运动,震惊了世界。”
“《红楼梦》不但对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到文化生活。在中国的历史上恐怕没有一部文学作品能有这样大的影响。”
“是的,《红楼梦》这种普遍地被重视、爱好、谈论、研究、表现、表演,这已不是简单一部书的问题了,这是一种现象。我们可称其为红楼梦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包含了对它的研究,还包含了许多红学研究者,也包含了红学界这个特殊的团体。这种现象的根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死我还没想过”
“刚才我们谈论的大多是一些学术性话题,我现在想问一点您个人的问题。您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由红变黑,有黑变红,您能否谈一下在您一生中最痛苦的记忆是什么?”
“说实话红学是一门悲剧性的学术,选择了它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第一流的大学者不屑为之,对它有兴趣的又不够资格,于是就落到了我辈之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痛苦。当然这种痛苦只是我个人的小悲痛,真正的大悲痛是和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
周汝昌说到这里静静地沉默了,我望着他默默地体会着他说的那种痛。过了一会儿他说:“你刚才问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回忆是什么,我告诉你那是在抗战时期。当时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人把燕京大学封了,把学生遣散了,当时辅仁大学登出广告招编,很多同学都去了,很多同学为了求学都去了!我坚决没去,回到了天津老家。回到老家也不安宁,当地有一个叫新民会的汉奸组织专门搜罗失学失业的青年学生为他们服务,我当时只有藏在地窖里。我的老家离天津市四五十里,属于一个大镇。有一天我亲眼看见当地惟一的一个小学,教师领着一队小学生打着新制的太阳旗去村口迎接日本驻军。那小太阳旗是用白纸制的,就是一张白纸中间用红墨水画了一个红圈圈。当时在阳光下,小学生手中的小太阳旗刺痛了我的眼睛。我觉得我当时的心在流血,心都碎了。所以今天你问我最痛苦的记忆,那伤口一下便被触动了。唉--”
周汝昌的痛是我们民族的痛。眼前的老人几乎被一种痛苦的回忆攫住了,为了改变一下他的情绪,我连忙又问:“一生中让您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我1968年被关进『牛棚』”隔离审查,差不多一年后,我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由于我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让我看菜园子。有一天队部头头对我说,北京工作需要你,要调你回去。我当时一点都不敢相信。到总部去拿公函,拿到一看,天哪!是周总理办公室给湖北军区司令的专电,调周汝昌回北京工作。你可以想像我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这是我平生最高兴的一件事。至今我还保存着专电的复制件。由此我一下又从黑人变成了红人。那是1970年9月5日,这是我的纪念日。外面风传我和周总理有联系这不是胡说吗!我一个小民当时哪能和周总理联系上呀!
我被周汝昌大起大落的经历所震撼。面对眼前的耄耋老人,我问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您今年已是82岁的高龄了,您是怎么看待生与死这个问题的?”
“我希望多活几年。不是贪生怕死。像我这样年纪的人积累一些学识很艰苦。刚积累了一些东西,人刚成熟,理解认识刚开始深刻了,可是已到了快结束生命的时候。这是人类的不幸,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我对生命的理解是一个综合性的,主要是精神智力,而不是纯自然的生命。说到我自己,我是留恋人间事的。虽然我的一生有那么多艰难困苦,有那么多不如意。我现在半只眼睛拼命干,就是因为我还有没做完的工作,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很健康,对于死我还没有想过,至少还没来得及提到日程上去想。人的生命不是到他身体死亡为止,用另外一个方式还可以延续,还可以作贡献。因为他死后思想还存在,他还有弟子、子女作为他的继承人,他还有著作存于世。

周汝昌,字玉言。男,汉族,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我国著名红学家,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生平简介

周汝昌,这位著名的红学家,似乎从小就与《红楼梦》有缘,在孩提时,就听母亲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在他脑海里,远远地出现红楼人物的影子。二十年后,这位青年意外发现了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由此使周汝昌沉醉红学,一生不醒。这正应了他的《献芹集》扉页上的一句话: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这一部部穷尽毕生心血研治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词所能概括。今虽已是耄耋之人,思维较先前毫不逊色,每日仍笔不停挥,著书立说。

周汝昌主要作品: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红学家——周汝昌

引言:周汝昌老先生是当今最重要的红学家,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

....周汝昌(1918—)字玉言,天津市人,男,汉族,研究员,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转中文系研究院深造。此后历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1954年起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学时代就在南开中学校刊及其他报刊发表论文、杂文、诗词等,大学时翻译、研究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此后主要从事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研究,同时还从事禅学与文艺关系的研究,《三国演义》的校定、注释和评介,《水浒传》的评注和唐宋诗歌的评注等。已出版论著多种和大批论文,主要有:《红楼梦新证》、《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白居易诗选》(合著)、《曹雪芹》、《书法艺术问答》、《献芹集》、《石头记人物画》、《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合著)等。同时,他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新著: 《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以短文讲“大旨”。全书130余篇,从赏析曹雪芹“绝特”个性,提出史湘云才是《红楼梦》全书主角,到刘姥姥在全书中的重要性,以及红学研究者极少触及的红楼小人物的见解等观点。
...........《石头记会真》(海燕出版社二○○四年五月出版 十卷 共计五百万字 周祜昌 周汝昌 周伦玲 校订)“……,56年的大愿,总算成为现实。在红学研究史上,此书的出现应该有它应得的地位与价值,若能达到二百多年来比较系统全面地“斥伪返本”的初步成果,大体可以存于书林艺海、文化渊薮之间,个人的得失短长,就微末不足挂在心头了。…… ..——周汝昌”

附:“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
....记者在不止一个地方看到他说“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白呢?周老说:“我研究的其实不仅仅是红学,我主要研究的是诗学、书法、中华文化学。”有人曾抱怨周老将“红学”转变成“曹学”了,其实也与周老这个宽泛的研究范围有关,他认为研究《红楼梦》不是仅研究遣词造句,更要研究《红楼梦》所映射出来的所有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无疑都承载着传统文化。周老除了上述研究范围之外,他还是一个外文教师。他说:“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在用外文给外国客人讲《红楼梦》。”这一层原因之外,其实还包含着其他因素:国内人对红学一词并不是都抱有好感。这也许与历史记忆有关,向来红学研究就与政治的联系过于紧密。再者,周老告诉了记者当今红学界的沉闷。这沉闷包括学术方面的沉闷:现在红学研究进展缓慢。“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红学著作,但无论其规格、其品质,有价值的不多。” 另一方面的沉闷则是来自学术界的环境风气,“为什么我说一句话,大家亿万双眼睛盯着,议论,围剿?如果是严肃的批评我欣然接受,可是我遭遇的都是非学术的话,漫骂,造谣,攻击,所以我说,我最好还是离开这个所谓的界,我是界外人。我弄自己的学问不是很好吗?”
回答者:易伊 - 大魔法师 八级 3-27 10:02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共 1 条
周汝昌,字玉言。研究员,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参考资料:http://www.liyuan.net/zhuanti/article2.php?a=view&aid=384

周汝昌简介:

周汝昌,字玉言。研究员,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我国著名红学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就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

· 18岁以下勿点 商搜

· 投入1万年利100万 图

· 18岁少女神秘捞钱手段

· 做别人没想到的好生意

· 2万开韩国服装店 稳赚

· 床上钱 真是赚疯了

周汝昌,这位著名的红学家,似乎从小就与《红楼梦》有缘,在孩提时,就听母亲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在他脑海里,远远地出现红楼人物的影子。二十年后,这位青年找到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由此使周汝昌沉醉红学,一生不醒。这正应了他的《献芹集》扉页上的一句话: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这一部部穷尽毕生心血研治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词所能概括。今虽已是耄耋之人,思维较先前毫不逊色,每日仍笔不停挥,著书立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周汝昌主要作品: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周汝昌,字玉言。研究员,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我国著名红学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就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
周汝昌,这位著名的红学家,似乎从小就与《红楼梦》有缘,在孩提时,就听母亲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在他脑海里,远远地出现红楼人物的影子。二十年后,这位青年找到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由此使周汝昌沉醉红学,一生不醒。这正应了他的《献芹集》扉页上的一句话: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这一部部穷尽毕生心血研治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词所能概括。今虽已是耄耋之人,思维较先前毫不逊色,每日仍笔不停挥,著书立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周汝昌,这位著名的红学家,似乎从小就与《红楼梦》有缘,在孩提时,就听母亲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在他脑海里,远远地出现红楼人物的影子。二十年后,这位青年找到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由此使周汝昌沉醉红学,一生不醒。这正应了他的《献芹集》扉页上的一句话: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这一部部穷尽毕生心血研治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词所能概括。今虽已是耄耋之人,思维较先前毫不逊色,每日仍笔不停挥,著书立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红楼梦探佚的内容简介
探佚学所解决的问题正是一般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正因如此,在红学百年的发展史上,尽管有不同的研究范式、不同的派别,但是很多学者都或多或少地在做着探佚的工作。而在探佚研究方面,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是最早的提倡者和力行者,而梁归智教授写出了第一本...

红学会的简介?
中国红学会简介 中国红学会, 成立于1980年7月,现有会员三百余人。 它是以曹雪芹与《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附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该会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红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国内外业务交流活动,为推动我国《红楼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会章规定其...

读过红楼梦的进
由于鲁迅同极力崇曹贬高的周汝昌不同,评价百年红学史又躲不过鲁迅,他在介绍鲁迅时就阉割鲁迅完整的红学观,为宣传他的已经没有市场的“自传说”所用。 周汝昌说鲁迅的“最重要的红学观点,是他治学的一种典范示例,实际上已为所有后来人(先生敬称之为“来哲”)指明的治《红》 的正确方向,奠定了几大块康庄大道的...

津南区的著名人物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凉州镇总兵周盛波以及袁世凯等北洋军阀代表人物。现代知名人物包括:周景颐、周汝昌、银达子、田方、于化鲤、田连元以及姜德玉、陈德智、张凤琴等全国劳动模范。1916年周恩来总理在津读书时曾利用暑假到高庄子李氏小学堂排练话剧《一元钱》,并与教工比赛篮球。

顾随生平简介
1997年,为纪念他的百年诞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等机构联合举办了纪念活动,出版了《顾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顾随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培养出了众多知名学者,如叶嘉莹、周汝昌、史树青等,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叶嘉莹教授以老师的“驼庵”号设立了“...

云乡话书作者简介
邓先生的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善于以独特的视角揭示常人未察觉的历史细节。邓先生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水流云在之室”,寓意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精神故乡的向往。阅读他的作品,仿佛在手中捧着一部活生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史,它既记录了过去的辉煌,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在变迁中的衰落。周汝昌对邓氏的...

曹雪芹的生平简介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画像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

蒋勋推荐读的是哪两个版本的红楼梦
是脂砚斋重评本和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所谓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概括所有带脂批的《石头记》传抄本的总和,这些传抄过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其中有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人们一般便称这些早期的《石头记》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甲戌本又称脂残本...

关于季羡林先生
虽是“淡交”,但近年来季羡林的生日周汝昌也每每前往祝寿。据周伦玲介绍,1950年,周汝昌翻译季羡林的《列子与佛经之关系》一文,被刊载于1951年第六卷《Studia Serica》上,当时周汝昌就十分敬重季羡林的学问,不仅如此,季羡林的为人更是让周汝昌叹服。2005年周汝昌出版《我与胡适先生》一书时,曾想使用季羡林的一篇文章作为...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是脂砚斋吗?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是脂砚斋,红学界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或是一种推测。但这不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关于史湘云的原型,有一下三种推论:1、第一种说法认为,史湘云的原型就是评点《红楼梦》的脂砚斋。这是由红学研究权威周汝昌提出的,这一看法刚一出来,就引起了四方热议。周汝昌称,脂砚斋...

北市区19373015554: 周汝昌夫人是谁 -
濯征炉甘: 周汝昌先生和夫人毛淑仁 满意请采纳!!谢谢

北市区19373015554: 赤子学者周汝昌作文 -
濯征炉甘: 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当记者问及周老留下的遗产,他的孩子说:“他哪有什么遗产!他住得很简陋,说是红学大家,完全是一个穷人.”所谓学术赤子,就是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就应该时时刻刻对学术发展充满敬畏感

北市区19373015554: 畸笏叟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
濯征炉甘: 周汝昌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周汝昌认为,是脂砚斋定了最后这部书的大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定名.定名时曹雪芹还活着,那就是说曹雪...

北市区19373015554: 关于周汝昌汇校的<红楼梦> -
濯征炉甘: 死封龙禁尉 也是曹雪芹写的,可以从脂砚斋的评语看出来.原来写的“天香楼”那一段因为某种非艺术性的考虑给删掉了,改成现在这样了.也就说两个都是曹雪芹写的,但是最后定稿是“龙禁卫”. 看带脂批的本子吧,很有用的. 我也喜欢红楼梦,以后有机会多切磋

北市区19373015554: 周汝昌的新版红楼梦可信吗?
濯征炉甘: 周汝昌先生是现在最权威的红学大家,但是他重编的红楼梦只是想给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是他理念中的红楼梦,他也不希望我们拘泥于他的想法.无所谓可信不可信,我们看这个只是欣赏周先生的思维方向,他为我们了解红楼指明了道路但是更重要的,我们应当从这里面学到的应该是自主的思维方式.

北市区19373015554: 周汝昌和季羡林谁的国学更厉害? -
濯征炉甘: 无所谓谁的功劳大谁的贡献小 不同的领域,季羡林是比较通吃的,他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而周汝昌先生是专门研究红学的,现在的红学研究,基本上都是他老人家年轻时玩儿剩下的.

北市区19373015554: 请求推荐周汝昌老先生或刘心武先生的红学著作 -
濯征炉甘: 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曹雪芹》《献芹集》 《石头记鉴真》《红楼夺目红》《红楼梦的历程》《曹雪芹新传》《红楼艺术》《红楼柳影》《红楼小讲》《红楼十二层》 《风流文采第一人》

北市区19373015554: 有多少关于周汝昌先生个人传记的书
濯征炉甘: 《周汝昌自传》、《我与胡适先生》.

北市区19373015554: 红楼梦文言文版本 -
濯征炉甘: 《红楼梦》是白话长篇小说!没有文言版本,估计是有人分不清白话、文言,误传了. 《红楼梦》虽版本众多,但可简单分作两个体系,一是脂砚斋批注体系,二是程伟元、高鹗续写体系. 脂砚斋批注体系: 1、甲戌本 2、己卯本 3、庚辰本 4、蒙府本 5、戚本(包括戚序本和有正小字本) 6、舒序本 7、列藏本 8、甲辰本 9、郑藏本 10、梦稿本等 程伟元、高鹗续写体系: 11、程甲本 12、程乙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