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时候,林则徐和曾国藩在干吗呢??

作者&投稿:有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在干什么?~

被革职

曾国藩
他不论为官还是对当时朝廷的存续对北洋洋务的崛起都有深刻意义。
为官方面林是没的比的,一个是光杆朝廷想用的时候就说简拔,朝廷不想用了就去顶缸。曾国藩是个派系大佬,甚至于后来变法派要动李鸿章的徽系还要从湘系里挑人。于外更不是象林则徐一样率性而为,通气是通气了结果政府还是为他销烟买了单。而曾所领导的洋务运动在一定时期内是卓有成效的,北洋的铁甲舰是以长崎做为补给港的!这导致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拼命赶超中国,要不是后期清政府刻意削减北洋军费甲午定是另一番景象。
林则徐其人耿直,为人热血,从民族大义而言是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只是鲁了一点,但是在精神层面上来讲,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缺少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人。
所以说现实里要曾国藩这样务实的人,也需要林则徐这样在精神上唤醒国人的人。

英法联军之占天津、攻北京,直接威胁到清室与整个中国的生存。照常理说,这是满清立国以来的空前巨变,忠于皇室、忠于圣道的曾国藩应该火速去抵抗了,但是事实却完全相反。曾国藩仍旧坚持他的军事计划镇压太平天国,自己专攻安庆,江西交给左宗棠,准备从江西入浙江,对英法的侵略者方面则预定投降、丧辱,悉所不计。他在《奏复胜保请飞召外援摺》里说:“俟该夷就抚。”胜保的所谓外援自然是指湘军,但这个外援这时却不是咸丰帝的外援,而是英法的内应了!形式上他是说要英法就咸丰帝之抚,但这显然只是要咸丰帝就英法之抚的阿Q式的说法罢了!

当时咸丰帝调湘军上谕说:“情形万分危急,勿得藉词延宕,坐视君国之急。”曾国藩却拒绝调兵,直接提出“抚”的办法。他知道对英法侵略者接仗,只能丧失兵力,破坏镇压汉族民族大起义军的内战计划,不如投降妥协较为便宜。满清昏聩卖国,曾国藩精明卖国,他的才干胜任镇压汉族民族大起义的内战首魁,因之他也胜任卖国能手。

当英法反动派联合的军队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清政府订城下之盟《北京条约》的时候,曾国藩正在江西、安徽埋头作反革命的内战,连打败仗。中、英、法和议成功,法国、俄国的反动派要求出兵助攻太平军,美国反动派要求从海道运漕米到天津,曾国藩赞成“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尤”。法国刚把他的“皇上”驱逐出北京,还不曾回来,也要“奖而允之,许其来助”以反对汉族民族大起义的运动一(《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运津摺》)。他的头脑里,确是除了反对革命的人民以外,再没有别的思想。《北京条约》后,英法与满清的勾结进了一步。一八六一年六月(咸丰十一年五月),帮助满清的英人赫德(管理中国海关)建议进口鸦片每箱加课新税,用税款买外国小火轮及枪炮,法国也愿出卖枪炮并派人传授制造法,咸丰帝很满意,征询曾国藩意见。曾国藩完全赞成,认为“我皇上圣虑周详,安内攘外之至意”(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摺》)。他要求咸丰帝订购洋船未到前,马上先拨给两只从美国租来的破旧轮船使用。在利用外国人力物力以屠杀人民时,曾国藩就全然不管什么中国文明与外国文明的界限了。

1860年,戈登被指派到了中国,并在9月抵达天津。他没赶上对大沽炮台的攻击,不过赶上的占领北京和颐和园的行动,并直接指挥了圆明园的大烧杀、大抢掠。他在中国北方一直待到1862年4月,直到太平天国开始在上海威胁欧洲人为止。

江苏巡抚李鸿章,要求斯特维利另指派英国军官来指挥洋枪队。斯特维利选择了戈登,这时的戈登已经是一个少校了。1863年3月,戈登在松江接任了指挥,并且得到常胜军的称号,一个用来鼓励但夸张的称号。戈登重整了军队并支援常熟,这个救援是成功的,戈登很快的得到士兵们的尊敬。

11月,苏州被戈登和中国军队合力攻下。1864年5月,太平军在天京(今南京)外围最后一个堡垒常州府失陷,常胜军的声望也达到最高峰。

战争结束后,中国皇帝同治授与戈登中国军队最高的军阶—提督的称号;另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

一八六四年七月十九日(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湘军攻破南京,“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曾国藩也不得不承认汉族起义军的勇敢,他说:“李开芳守冯官屯、林启容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韧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余万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摺》)。从敌人的口中,正显出了汉族起义军的将领士兵,乃是中国民族伟大的英雄的战士。他们为了反对满清统治者、外国侵略者和汉奸的联合反革命势力,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会改革,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悲壮激昂,可歌可泣。曾国藩辈无情地杀戮这样大量的民族精华,不是穷凶极恶罪该万死的民贼是什么?

林则徐就是因虎门销烟贬职,清政府怕得罪英国。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发迹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他可能还在湖南养精蓄锐吧。

林则徐虎门硝烟,而曾国藩签定了不平等的条约(不过年代稍晚)
两者一正一邪,形成了鲜明对比。

楼主,你以为英国人为什么会北上
其实,他们本来打算在珠江那带登陆,结果林则徐等人成功驱逐他们
他们就发热北上,结果一路上没受到抵抗
就顺势逼近北京

你说了半天,只有最后才说了点:【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还是没说清是哪个【详[祥]】。看来是【强】人所难,可能你才是个【跑步 - 助理】,但才 【三级 】有关吧?!


林则虎门销烟的历史大约五十字左右
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通过鸦片战争的视频可以看出林则除是个怎样的人?
3、林则徐是开明、开放的思想家。林则徐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4、林则...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给他的处罚。功与罪在瞬间便交织在一个人身上,将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变一样,产生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作为最大的私有者,总是以天上为私。道光在禁烟问题上本来就犹豫,...

鸦片战争的英雄的故事二十字以内.
关天陪,在虎门炮台声中数弹壮烈牺牲。

鸦片战争的时候,林则徐和曾国藩在干吗呢??
照常理说,这是满清立国以来的空前巨变,忠于皇室、忠于圣道的曾国藩应该火速去抵抗了,但是事实却完全相反。曾国藩仍旧坚持他的军事计划镇压太平天国,自己专攻安庆,江西交给左宗棠,准备从江西入浙江,对英法的侵略者方面则预定投降、丧辱,悉所不计。他在《奏复胜保请飞召外援摺》里说:“俟该夷就抚...

林则虎门销烟文言
清朝时期,中国面对英国鸦片输入的严峻挑战,钦差大臣林则徐挺身而出,于1839年6月3日在广东虎门海滩展开了历史性的行动——虎门销烟。这场销毁鸦片的壮举,直接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那一个特别的日子,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指挥下的销毁行动持续了23天,...

林则徐鸦片战争历史背景
并使吸食鸦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于是.清政府决定严禁鸦片入口.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听候处理.共缴获各国商人烟土237万多斤.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鸦片利益集团.立即对此掀起一片侵华战争叫嚣...

林则余是怎样消毁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分为三步: 1、英国倾销商品; 2、走私贩卖鸦片; 3、发动鸦片战争。 日期:1840年6月28日- 1842年8月 。 地点:广州珠江口。结果:英国胜利 。 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活动。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义为了开辟殖民地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导火线:虎门销烟。

什么样的林则徐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由头。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林则徐并没有辜负道光皇帝的期望,展示出了非凡的办事能力,去哪里办事都将当地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非常廉洁,在当时有着林青天的外号,深深地得到了道光帝的信任。这时候,一件非常严峻的事情终于被大清朝廷所注意:鸦片,这种东西则是当时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的超级大强国英国带来的,大家都知道,英国走的其实是殖民贸易路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