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明臣贤的典故

作者&投稿:门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明君明臣的故事~

  魏征与唐太宗
  自李唐以降,李世民和魏征这两个人,一个作为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明君”形象,一个作为敢于直言的“谏臣”形象,已经被固定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君贤臣直”的一个样板。 众所周知,在他们君臣之间,有着很多十分感人的“段子”。其最高潮的部分则发生在魏征生前和病逝后的那些岁月。在魏征得病之后,李世民派出去询问病情和送药的人“相望于道”。在魏征弥留之际。李世民甚至和太子等家眷亲自到魏征府上探望,并且当着魏征的面许诺要把衡山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叔玉为妻。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李世民命令百官中九品以上者都要去参加吊唁活动,特别准许魏征在昭陵下葬。同时,还亲自给魏征书写了碑文。叙述至此,《资治通鉴》甚至非常煽情地写道:“上思魏征不已。谓群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以镜矣!’” 一个做大臣的竟然能够在其晚年享受到皇帝如此高的礼遇,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有句古语云:“伴君如伴虎”,其含义无非是说君主都是些喜怒无常的家伙,弄不好就会以身饲虎,落得个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下场。但是,看看魏征所享受到的这些隆遇,这“伴君如伴虎”的铁规似乎有打破的可能,但真的如此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被史书所大力宣扬的李世民和魏征君臣之间的这些“感人”故事,仅仅只是全剧的“上半截”,并不是这个故事的最后结局,也并不是这个故事最富有戏剧性的部分!这个故事最耐心寻味的还在于其“下半截”。 李世民和魏征这个君臣故事的“下半截”发生在魏征死后,其转折点在于魏征生前极力向皇帝推荐的两个人物——侯君集和杜正伦的身上。这两人一武一文,魏征在生前都曾经极力地向李世民推荐过,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应当加以重用云云。可是,在魏征死后不久,这两个人先后都出了问题:侯君集因为谋反的罪名而被诛杀;杜正伦也因为向太子透露了皇帝要他暗中监督太子的秘密而被李世民赶出了长安。 魏征生前所器重的这两个人先后出了问题,魏征显然要负起“识人不周”的责任。而且,更为要命的是,种种迹象显示:这两个人之间私下里交往十分密切。这就不能不让李世民开始怀疑在世时对他们两人极力推荐的魏征,很可能和他们两人是声气相投的私党。 在中国的专制王朝体制下,任何一个皇帝的身边最不缺乏的就是那些善于察言观色、测度上意的小人。即令是英明如唐太宗者,也概莫能外。看到皇帝开始对魏征有了些看法,立刻就有人出来告诉皇帝说:魏征在世时经常把他的一些向皇帝进谏的言辞,给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褚遂良看。事惰也是明摆着的,褚遂良的那些皇帝“起居注”是将来写史书的重要资料,魏征把自己的谏辞给他看,无非是想增加自己在历史上的砝码,而这种行为不免有沽名钓誉和诋毁皇帝的嫌疑。 于是,李世民立刻发动了对死后的魏征的大清算:首先,收回了在魏征死前允诺的要把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叔玉的婚约,然后,亲自跑到魏征的墓前,砸掉了载有他亲自为魏征所写的碑文的石碑。 至此,一段所谓的“谏臣”“明君”的故事才算彻底拉上了大幕。(虽然有人说,后来李世民征辽不如意,想起魏征的种种好处,又竖起那块碑,但我以为丝毫也改变不了事件的性质。这样的一个结果,看似很富有戏剧性,大大地出人意表之外。其实,只要是洞悉人性的弱点和专制独裁体制的特点,就可以知道魏征最后的这个下场,并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多少带有一些必然的因素。 从表面上看,魏征自从玄武门之变由旧主子李建成归顺到新主子李世民之后,其做事风格一直是犯颜直谏,很喜好在大庭广众之下和皇帝唱“对台戏”。而皇帝本人呢,好像也很喜欢这样直言不讳的作风,每次都“虚心”接受了这个臣子的意见。 但是,人性的弱点和专制独裁者的本性,决定了皇帝的这种胸怀绝对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而只是被迫地在装装样子而已! 实际上,李世民想对魏征动手也绝对不是一天两天了,譬如,《资治通鉴》就公开透露说:“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 ’上乃悦。” 这段记载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李世民对于“谏臣”魏征,绝对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主要是因为他被长孙皇后这样的身边人,架到了要做“千古明君”的宏伟构想中而不能自拔的缘故。很显然,保留这个“乌鸦嘴”魏征,就是证明自己清明的一面旗帜;而杀死这个魏征,笼罩在自己头上的那些苦心经营了很久的好名声,就有可能扫地以尽。两者孰轻孰重,只要李世民的理性还在发挥着作用,他是很容易就能算清楚这笔账目的。
  由李世民最后对待魏征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我们大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在独裁专制的体制下,是根本不可能有善终的直言进谏者存在的。在这种一人说了算的语境下,没有一个独裁者真的喜欢那种经常给自己提意见的人,他们打心眼里喜欢的注定是那种阳奉阴违、“当面喊万岁,背后下毒手”的奸佞小人。明乎此,也就可以明白,那些所谓的“谏臣”“明君”的故事,不过就是一些被夸大的神话而已。

诗的意思:

古时的姜子牙、郦食其都是因为受到君王礼遇,而立志报效,最终立下不世奇功,这里虽然只字未提诸葛亮,但是把三顾茅庐跟这些礼贤下士的典故放在一起,无非是为了说明刘备、诸葛亮主明臣贤,二人相得益彰,因此才会促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典故:


1.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有的理解为二者自叹怀才不遇。觉得也是对刘备心境的写照,让刘备听第一句就吸引了注意力。从唱歌人的逻辑上讲,还是前者,即石广元自比吕尚、郦食其。
2.君不见...说得是姜太公吕尚辅佐文王、武王伐纣。 东海者叟:姜。 是说姜子牙在江边钓鱼,钓到周文王,周文王亲自驾车接他的事情,也是表明臣下受到君王礼遇;
荆榛:草莽。和后边对仗。有种解释为地名,李白《梁甫吟》“朝歌屠叟辞棘津”,棘津就是地名。
3.白鱼入舟:殷亡周兴之兆也。《史记-周本纪》:武王渡(孟津)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诸侯皆曰:“纣可伐矣。”
牧野一战:周武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
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是说姜子牙辅佐文王和武王伐纣的故事;
4.又不见...说得是郦食其辅佐刘邦。 高阳酒徒:郦。
长揖:对刘邦不礼貌的礼节。 隆准公:高鼻子公。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阳酒徒指的是郦食其,后面应该是他拜谒刘邦时,刘邦前倨后恭,最终被郦食其折服的故事;
辍洗:刘邦当时在洗脚,看到郦食其就没心情洗脚了
5.下齐七十二城: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时,郦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呵呵,以下两个例子仅供楼主参考~希望能帮的上忙地说~O(∩_∩)O~

在中国历史上,君明臣贤的佳话不少,最著名的要数唐太宗李世民与丞相魏征了.魏征敢于犯颜谏上,多次把唐太宗搞得很不舒服.但是魏征死后,李世民痛哭流涕,说他失去了一面可以照见自己的镜子.于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成了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的金字招牌,与"载舟覆舟"的典故一起,在人们心中竖起了唐太宗的伟岸丰碑.

在《晏子春秋》里,也有类似的一则故事,说晏子死后,齐景公对着他的大
臣痛哭流涕,说晏子太忠诚,太优秀了,你们中间有谁能一天给我纠正三次错
误呢 这个故事虽然与李世民痛失忠良的状态差不多,但齐景公远没有李世民
那么幸运,人们对他的评价依然是声色犬马,醉生梦死,残忍暴戾.
齐景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晏子春秋》里有多处精彩的记录.有一则
故事,说齐景公晚上一个人喝酒不痛快,想找个伴儿,就跑到了晏子家.晏子
说:"陪你喝酒不是我的职责,你还是回吧!"跑到司马穰苴家,司马穰苴也说:
"陪你喝酒不是我的职责,你还是回吧!"最后他跑到梁丘据家,梁丘据很恭敬
地把他请进家里,两人饮酒作乐,尽醉方休.尔后,齐景公大发感慨:"没有晏
子,何以治国 没有司马穰苴,何以守边 没有梁丘据,寡人也不会活得这么痛
快舒服啊!"
齐景公在国家大事上,对晏子几乎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虽然也有个别时候
不听话,但极少见.有时齐景公也抱怨,说怎么着都得听你的,我这个国君只是
个傀儡啊!甚至有几次晏子因齐景公不听话负气出走,齐景公听到后的第一反
应便是"赶紧追赶",追上之后赔礼道歉,然后晏子半推半就,趁坡下驴,于是君
臣再度走向默契与和谐.

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唐太宗将《十渐不克终疏》列诸屏风,朝夕瞻视,并作为其当朝执政的座右铭。他们一同创造在贞观盛世,为盛唐奠下基业。

www.Google.com.cn


君明臣贤的典故
在中国历史上,君明臣贤的佳话不少,最著名的要数唐太宗李世民与丞相魏征了.魏征敢于犯颜谏上,多次把唐太宗搞得很不舒服.但是魏征死后,李世民痛哭流涕,说他失去了一面可以照见自己的镜子.于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成了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的金字招牌,与...

三顾茅庐中此诗的意思及里面含的典故
古时的姜子牙、郦食其都是因为受到君王礼遇,而立志报效,最终立下不世奇功,这里虽然只字未提诸葛亮,但是把三顾茅庐跟这些礼贤下士的典故放在一起,无非是为了说明刘备、诸葛亮主明臣贤,二人相得益彰,因此才会促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典故:1.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有的理解为二者自叹怀才不...

屈原作品的艺术风格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明臣贤”。要有好的国君,还要有忠于国君并且有才干的大臣加以辅佐,君臣和谐才能成功。因而他歌颂“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他极力主张选贤任能,赞美古代贤君“举贤而授能”,称颂“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今,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说说对齐桓公的历史评价
终使齐国出现了君明臣贤、国强民富的兴盛局面,为开创赫赫首霸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弃一箭之仇,委军国大政 桓公虽然登上君主高位,但前景并不容人乐观。襄公留下来 的是一个烂摊子。《国语·齐语》中这样写道:“襄公筑台以为高 位,田、狩、毕、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维女是崇,九妃 六嫔,...

陆凯贵盛文言文,全文及意思。谢谢!
”“两个丞相、五个侯爵、十几个将军。”陆凯得意的回答。孙皓感叹道:“你们家族真是兴旺发达啊!”陆凯回答:“是啊,君王贤明臣下忠诚,国家才能如此繁荣;父母慈爱,儿女孝顺,家庭才能这般兴盛。可是,现在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危如累卵’。在这样的敏感时期,臣怎么敢说兴盛呢!”...

关于“海瑞”的名言有哪些?(海瑞的典故)
9、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10、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11、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12、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13、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

惠济区18591355865: 世说新语的四则!! -
重温海斯: 我的博客专门写此书各则故事的读后感.这是我业余的最大爱好.排调第二十五之一、诸葛瑾为豫州(原文)诸葛瑾为豫州,遣别驾到台,语云:“小儿知谈,卿可与语.“连往诣恪,恪不与相见.后于张辅吴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郎君...

惠济区18591355865: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
重温海斯: 躬耕南阳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

惠济区18591355865: 孔子《孝经》中说的什么话在历史上引起轩然大波? -
重温海斯: 现在人一听起孝就嗤之以鼻,总觉得是封建愚钝的表现,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必亡.其实孔子没有说过这句话,先秦的儒家也没这意思,孔子的仁是指两方的要求,不是光要求一方的,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君和父是放在前面的,国君做到了贤明才能要求臣子尽忠,父母做到了对子女的慈爱才能要求子女尽孝道.后来的王朝为了奴化百姓,禁锢思想,这些都变了样

惠济区18591355865: 直言进谏和委婉进谏的历史小故事各一则.除 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出师表、曹刿论战 外.每则150字左右. -
重温海斯:[答案] 直言进谏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鲁定公问:... 现在魏征能直言不阿,是由于陛下的圣明,能容臣下的缘故啊!有这样君明臣直的局面,乃是千载难逢,是国家的盛事,妾...

惠济区18591355865: 君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
重温海斯: 君子之交、请君入瓮、正人君子、君辱臣死、君子好逑、谦谦君子、梁上君子、君子固穷、君臣佐使、民贵君轻、君子协定、文君司马、君子三戒、逢君之恶、琴挑文君、淑人君子、二三君子、欺君罔上、余桃啖君、文君新寡、文君新醮、博物...

惠济区18591355865: 小学生三年级下第四单元四字成语? -
重温海斯: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成语及四字词语解释 第一单元: 群芳吐艳: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展现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形容各种花娇艳美丽 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盛开,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

惠济区18591355865: 小人同而不和的例子 -
重温海斯: 小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别人怎样帮助过自己……具体如典故:《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等

惠济区18591355865: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重温海斯: 君明臣贤

惠济区18591355865: 楚辞的是怎样体现了文化内涵,体现了什么文化内涵啊. 详细一点. -
重温海斯: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

惠济区18591355865: 战国策.楚策四的记载伯乐于千里马的故事 -
重温海斯: 【译文】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