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碍.这句话是出自谁的口?

作者&投稿:天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哀这句话是让我们知道什么?~

佛经上说,你如果做好事,认为自己在做好事,这就不是真正的好事。你修成了菩萨,若你认为自己是菩萨,那你实际上就不再是菩萨了。
简单来说四个字:顺其自然。
菩提、明镜,其实就是人性、佛性。神秀以一种诚惶诚恐的态度对待,认为必须认真对待、潜心修炼,“时时勤拂拭”。慧能大概认为这种态度太过执着,稍有不慎,走火入魔,只有顺其自然,方能见心明性。


六祖慧能
[编辑本段]六祖慧能大师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出生在广东新兴,生活、传法于广东。
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出家学佛。慧能于公元66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 ?」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非凡的志向让弘忍刮目相看。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注意,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甚欢。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叫去,为慧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为躲藏“烦恼未断者”加害,他在广东四会一带的猎人中藏匿了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是年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胜寺,北上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 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开元寺(后更名为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作 “经”,而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也被称作“经”的,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慧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76岁。次年六祖真身迁回曹溪,供奉在灵照塔中。慧能在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赐给慧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慧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慧能去世后,更是名位加身。唐宪宗追谥慧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自六祖后,唯传心印,不传衣钵,禅宗法脉流传至今不断,禅宗后分五宗,分别为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法眼宗和沩仰宗,虽分五宗,确同一心印,法脉相承,灯灯相续
六祖慧能大师春秋七十有六,二十四岁得传衣,三十九岁出家,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证悟者四十三人,开悟者不计其数。流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永镇宝林。

六祖慧能大师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出生在广东新兴,生活、传法于广东。
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出家学佛。慧能于公元66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 ?」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非凡的志向让弘忍刮目相看。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注意,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甚欢。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叫去,为慧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为躲藏“烦恼未断者”加害,他在广东四会一带的猎人中藏匿了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是年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胜寺,北上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 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开元寺(后更名为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作 “经”,而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也被称作“经”的,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慧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76岁。次年六祖真身迁回曹溪,供奉在灵照塔中。慧能在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赐给慧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慧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慧能去世后,更是名位加身。唐宪宗追谥慧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六祖慧能,据说禅宗六祖慧能不识字而通经典,所以要自己做首诗估计很困难,这个偈语是根据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改的。禅宗后分顿悟(慧能所传)渐悟(神秀所传)也是在此分立的。禅宗据说是佛祖拈花微笑,众皆不解,独伽叶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法妙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迦叶,据说是印度禅的初祖,在他以后传了二十七代,至菩提达摩是第二十八祖,也是印度禅的最后一祖。达摩来到中国后,便成了中国禅的初祖。后传至五祖弘忍,弘忍传六祖慧能。顿悟更符合禅宗教义所以弘忍把衣钵传给了慧能。

二楼的故事基本正确,不过原本是大徒神秀和尚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当时只是一个打杂的小和尚,他在外面听见后随口接了一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碍。
禅宗五祖把衣钵(就是鼎鼎大名的“木棉袈裟”,神秀等人争的也是这个)传给了慧能。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慧能.
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结果大师却看中了另外的弟子慧能做的也就是这首诗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的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2、这句话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3、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六祖的《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 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而你所说的正是后来慧能的偈子。显然慧能的领悟比神秀高了一层,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也是凡尘俗物,以此自比说明还没有彻底的超脱,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现出他对佛角教义更深的领悟。方丈也打算把位置传给慧能。但这个事情后来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两个人开创了“南宗”和“...

"菩缇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心本无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我...
意思是说:世上的东西本来就是虚无的,既是这样,怎么会染上灰尘呢。不要把什么东西都看得过重。

菩提菩本无树,宁静亦非台,我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是什么意思
意思: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该句出自六祖慧能《菩提偈》其三。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释义: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唉。这段文字的出处...
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讲法时说过的话编著而成。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神秀的偈意思是说:身体就是菩提...

世上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庸人自扰之啥意思
“世上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庸人自扰之”意思如下:这句话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意思是:世上本来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心本来是空无一物的,不需要做什么。世上一切都是幻象,本来什么也没有。庸人常常自己困扰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含义是什么!_百度...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啊,出自哪
出自于《六祖坛经》。【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

朗县1958163983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
貊许三维: 这个说来话长了.这个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

朗县1958163983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
貊许三维: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朗县1958163983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出处和解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
貊许三维:[答案] 来源于六祖法宝坛经.其含义大意是不要执着.

朗县19581639839: 菩提本无树,明月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详细意思 -
貊许三维:[答案] 字面意思:身非菩提树,身和菩提不可得.心非明镜台,心和明镜不可得.本来没有这些东西,又怎么能有尘埃落在上面呢?不要迷惑于虚无缥缈的东西.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内涵之意是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

朗县1958163983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几句是什么意思?这几句应该是出自佛教理论吧.请哪位仁兄给翻译翻译,不胜感激! -
貊许三维:[答案] 这是出自於一宗非常出名的禅宗公案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自觉年事已高欲将衣钵传与弟子弘忍大师告诉所有弟子命大家做出偈子且看何人的偈子境界较高便将衣钵传与那人弘忍大师的弟子当时任首座的神秀(后自成一派-北渐派)出...

朗县19581639839: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是什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
貊许三维:[答案]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讲法时说过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神...

朗县19581639839: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本来无物,何处尘埃什么意思 -
貊许三维:[答案] 满意回答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从...

朗县19581639839: 如何理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含义?“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两者有何区别? -
貊许三维:[答案] 前者立足于无,后者立足于有.立足于无,则一切顺随自然,无须人为,一有人为,便有执着.而执着正是人生的大病.立足于有,则当然要谨勉从事,细心为之,要有自己人为的功夫,才能达到修行的目标.但这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达到一...

朗县1958163983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貊许三维: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个是六祖慧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

朗县19581639839: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上一句是什么 -
貊许三维:[答案]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非无,有非有,世界时间什么都在变换,尘也在变,今天在明日走,明日在后日去向何处呢?变换是这个世界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