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垓下之围里的形象分析

作者&投稿:俟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作者通过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扩展资料:

战争结果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全歼十万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垓下之围 中项王所唱的诗歌形式上的特点是啥 属于中国古代的哪一种...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诗歌形式的特点:打破《诗经》四言的形式,而代之以从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并多用“兮”来助语势,后人把具有这种特点并富有浪漫气息的抒情诗称为“骚体诗”。属于中国古代“楚辞”的文体。

文言文介绍项羽
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附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司马迁是怎样评价项羽的?
但是,他又能以一个仁者一样的心对待周围的人,“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12〕,“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13〕;他不杀刘邦,也不杀父亲和妻儿;在垓下之围中,更是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自刎而死,为仇者成“德”。 另外,他...

白登之围刘邦已经被围困了 匈奴最后为何放其离去
就在垓下之战刚刚结束后不到一个月,刘邦便在几个异姓诸侯王的推举下,正式登基称帝,西汉也就此开国。不过,西汉开国之后,刘邦却并没有像童话故事里描写的那样,从此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相反,此时的刘邦,需要面对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异姓王的问题。当年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刘邦便是...

垓下之战的夲义与引申义是什么?
随后,韩信率领全军收拢此前被楚军冲散的部队,全数压上,彻底包围了楚军大营?此间还歼灭了被打散的两万余楚军,没有给项王收拢散兵的机会?至此垓下决战到此结束?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

为什么项羽的十万兵力,却打不赢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项羽虽有10万之众,却是耗尽元气的疲敝之师。而刘邦前来支援的各路人马比如韩信、彭越基本都在养精蓄锐,二人在得到刘邦封地许诺后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消彼长之下,项羽失败在所难免。从彭城之战到垓下之围,楚汉整个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彭城之战时,楚军正值鼎盛时期,...

有是字的文言文翻译
(《垓下之围》)“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而兼词不能用“为”替换。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能换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知也”。 四、“是”为兼词的主要原因 A“是”字在造字之初就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功能。B在语言演化过程中,“是”字由名词代词演化为今天的...

明明是刘邦在正面战场硬扛项羽,为何垓下之战却是韩信“指挥”?_百度知 ...
其实垓下之战韩信是否参与,都不影响项羽失败的定局了,韩信的加入无疑加快了项羽的失败,当时的楚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除了鲁地和江东之外,整个天下都归属了刘邦,项羽失去了和刘邦继续斗争的资本,尽管项羽手下还有十万士卒,但这已经是疲惫不堪,缺衣少食的楚军了,没有多少战斗力,或者只能昙花一现。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

垓下之战兵力对比
垓下之战兵力对比 自称齐王后,命先前属于韩信指挥的灌婴别将一军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并与刘邦在陈县会合。在献计给刘邦大封齐王韩信土地后,齐王韩信也亲率大军从齐地南下,与刘邦会合于垓下。(按《史记》记载,攻占彭城等地的是汉将灌婴,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灌婴兵力...

垓下之战有哪些参与人物
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汉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

澄迈县19825061381: 刘邦垓下之围成功的原因 -
倪温京必: 项羽:1)匹夫之勇,多次欲与刘邦一对一交战而想不出真正的办法,并在垓下之围中独身浴血奋战,并不是一个统帅的行为;2)用人有疑,被陈平行反间计,离间了与范增,钟离昩等大将的关系;3)犹豫不决,鸿门宴错失良机;4)暴厉,入...

澄迈县19825061381: 刘邦人物分析300字非常急 -
倪温京必: 很快发展到两三千人,驻在新丰鸿门,人杰地灵的地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他的军队以赤旗为标志,伤人及盗抵罪”的政策,是一个物产丰富.后来他驻军,屡次被项羽击败、吴广起义后、张良等人,响应起义.为了收揽人心,...

澄迈县19825061381: 鸿门宴中刘邦的人物形象分析,要全,越多越好 -
倪温京必: 性格特点:刘邦的执行力、控制力比较强,有办法把中间的阻碍打掉,拿捏轻重,掌握缓急.他清楚哪一些东西必须现在做,哪一些东西可以迟点再做,哪一些东西可以授权给别人做,哪一些东西必须亲自做,通过这些手段逐渐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说,在危急时刻,刘邦总和张良、樊哙商量,对他们言听计从.当知道项羽要击破其军时,立即采纳张良的对策.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

澄迈县19825061381: 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
倪温京必: 刘邦 圆滑机警 能言善辩 多谋善断 能屈能伸【刘邦借口从宴会上插小路逃走了] 张良 老练多谋 眼光锐利 善于用人 胆识过人 樊哙 忠勇豪爽 闯入宴会 阻止亚父刺袭刘邦 范增 老谋深算 就是想要项羽杀了刘邦 项羽光明磊落 坦率豪爽 优柔寡断 虽对于刘邦占山为王很是气愤 但是 他的贵族气息 让他不会干出丧尽天良的事 他不会去刺杀刘邦 所以引得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项羽:仁慈(韩信说是妇人之仁),优柔寡断 刘邦:机智,沉着 项庄:急躁, 项梁:重情重义, 范增:为自己的君王着想 张良:担心自己君主的安危,聪明,随机应变 樊哙:冲动,不贪生怕死,说话讲道理

澄迈县19825061381: 项羽刘邦人物分析(作文) -
倪温京必: 首先,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自矜功伐,自大虚荣.由于秦的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功伐的骄傲心理更为膨胀.在项羽拥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势下,只有...

澄迈县19825061381: 简析“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中的项羽形象 -
倪温京必: 一、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因为垓下之围之后项羽就乌江自刎了,这两者都表现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也就是即使他失败了但是他是一个有抱负有雄心的勇者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扼腕叹息. 二、详解如下: 1、关于垓下之围: ...

澄迈县19825061381: 刘邦、项羽和张良、范增的人物形象及特点 -
倪温京必: 刘邦的执行力、控制力比较强,有办法把中间的阻碍打掉,拿捏轻重,掌握缓急.他清楚哪一些东西必须现在做,哪一些东西可以迟点再做,哪一些东西可以授权给别人做,哪一些东西必须亲自做,通过这些手段逐渐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

澄迈县19825061381: 根据《垓下之围》所描写的细节与场面具体分析项羽的性格 -
倪温京必: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任又怎么会有机会给...

澄迈县19825061381: 项羽在垓下之围中的人物形象 -
倪温京必:[答案]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

澄迈县19825061381: 试分析 垓下之围 是如何体现 史记 的艺术特色的? -
倪温京必: 史记的艺术特色就是藐视君王,比较真实.甚至直接说汉王无耻,背信弃义. 垓下之围中,描写汉军抢夺项羽尸体的卑鄙无耻行径.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