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可以戴九梁巾?

作者&投稿:漆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梁巾的介绍~

九梁巾,又称九阳巾。九梁巾形状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样的九条缝。道教中,九为最大数,又为阳数,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着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也体现出《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宗教思想。现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在道教的宫观里,人们常会看到道长们头上戴着或方或圆的“帽子”,身穿宽松的道袍,令人不禁产生飘飘欲仙的遐想。人们也许会好奇地问,到底道长戴的是什么“帽子” .它们又代表了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标志。在道教里,把它称为“道巾”。俗话说“道有九巾,僧有八帽”。那么道士的九巾,又到底是什么来历.九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九巾的来历
巾是我国古代人民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种帽子。也有的人把巾误认为冠,《释名·释首饰》中:“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这段话,说明了巾与冠的不同。巾为平民百姓之头饰,以与士大夫之冠相区别。巾始于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东汉以后则贵贱通用。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轻便。《晋书·舆服志》曰:“巾,以葛为之,形如帽而横着之,古尊卑其服也。”到了南宋,戴巾之风气更加普遍,就连朝廷的高级官员也以包裹巾帽为荣,冠帽之制渐衰。在清朝以前,巾作为首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明遗臣金之俊为缓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从十不从”的建议,被朝廷默许。其中有“儒从而释道不从”之条,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国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学者把道教的服饰称之为活文物。
至于道教的九巾之说,来源于清代中叶道士闵小艮的《清规玄妙说》。按照该书的说法,当时的九巾,有以下几种: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
当代高道闵智亭道长著述的《道教仪范》一书中提到,自清末到现代最流行的九巾则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而清代以前的道巾,按明朝的《三才图会》记载,则有:纯阳巾、九转华阳巾、九梁巾、雷巾、幅巾、网巾等等。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的道巾和现代的道巾已经有所不同了。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常见的近代道巾。
九巾概述
1混元巾
为九巾之首。现代全真派道士多戴此帽。以黑缯糊成硬沿圆帽,中间开孔,以露出发髻。道巾多为方形,只有混元巾和一字巾为圆形。有的老修行说,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气的意思,故称为混元巾。考其出现的年代,在清代前,未曾见于记载。又因其型似清代官员所戴的帽子,于是有人推测,混元巾是由清代官员所戴的暖帽演变而来。笔者认为,道教在清兵入关后,依然不剃头,不改前明服饰,以示民族骨气。因此更加不可能模仿清代官员的帽子。至于此巾的来历,还有待道教界的诸位高道大德考究其历史。

2庄子巾
亦称冲和巾,南华巾。传说是南华真人庄子所制。估计此巾出现的年代比较早。该巾下面为方形,上部为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名为帽正,其一可以知道帽子是否戴正;其二代表了道教徒行为要端正的意思。全真派道士因年老,头发稀少者多喜戴此巾。也有正一派道士戴庄子巾的。因为庄子巾类似古儒巾,佩戴此巾,颇象南华真人一样无拘无束,自有出尘之表。

3纯阳巾
也有人称唐巾。按明朝的《三才图会》称:纯阳巾,一名乐天巾,颇类汉唐之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简,垂之于后,巾上有盘云纹样。曰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这也是现存于北京白云观吕祖殿的明代吕祖像所戴之巾形状。通过名字可以知道,纯阳巾之意义,一为道教神仙吕纯阳,二为唐代文豪白居易。道教传说,吕纯阳祖师在成道前佩戴此巾。史料记载,此巾在明代十分流行,不仅道教徒戴,连儒者、生员士大夫子弟也戴。当代北方全真道的纯阳巾,形状甚似庄子巾。区别是纯阳巾后面有云头形装饰,而庄子巾则无。南方粤港澳地区全真道之纯阳巾,俗称“瓦坑帽”,帽形就是与《三才图会》所描绘的一样。

4九梁巾
古典小说中常有这样对道家人物的描写:“头戴诸葛九梁巾,身穿八卦道袍……”九梁巾,又称九阳巾。九梁巾形状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样的九条缝。道教中,九为最大数,又为阳数,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着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也体现出《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宗教思想。现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5浩然巾
一种用黑色布缎制成的暖帽,形如风帽。该巾在南方基本不使用,北方亦不多见。询问道中各位师长,才知在极严寒天气中才带此巾。相传唐代名士孟浩然常戴此帽外出,以御风雪。后士人皆仿效之,故称为浩然巾。亦称作“大风帽”。道教徒戴浩然巾,一是抵御风雪,二是纪念先贤。《长春真人西行图》中的邱祖所戴之帽即为浩然巾。另外,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六中有雪巾的记载:以玄色丝为之,以天鹅皮为里,凡雪天严寒皆“用之以护脑”,不知此处的雪巾是否即是浩然巾。
6逍遥巾
也称荷叶巾。宋代庶人的一种巾子,开始叫花顶头巾,后士人甚至女性皆戴,并有两脚垂于后背,称为逍遥巾。宋代米芾《画史》中有对此巾的记载:“士子国初皆顶鹿皮冠弁,其遗制也,更没头巾…,乃去皮冠,梳发角加后,以入幞头巾子。中篦约发,乃出客去。覆如是,其后方有丝绢,作掠子,掠起发,顶帽出入…,又其后方见用紫罗为无顶头巾,谓之额子,犹不敢习庶人头巾。其后举人始以紫纱罗为长顶头巾,垂至背,以别庶人黔首,今则士人皆戴庶人花顶头巾,稍作幅巾,逍遥巾。”全真派道士出家不久,因发髻未能全部挽起,或夏天天气热时多戴此巾。戴起此巾,好像神仙一样,显得仙风道骨,格外逍遥自在。故命名为逍遥巾。
7三教巾
三教巾,顾名思义,应该是体现道教三教合一和三教平等,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可惜现在没有实物留下。其形状已不可考。笔者曾于此问题请教多位高道大德,皆言不知道。中国道教协会黄信阳副会长编纂的《道教全真必读》记载,只有受过中极戒者才有资格戴三教巾。有些老修行说,估计是王重阳祖师提出三教合一的时候所制。也有人认为清代有三教庙,于是推测此三教巾是否由此而来'在此只能留下悬念,留待以后为读者诸君补上。
16一字巾
又名太极巾,其形为一带,端头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极八封图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极巾。也有学者认为叫幅巾的。据说是山居道士缠发之法,以丝织幅带裹发,以防山野树枝缠住。其实这种幅巾,应该叫网巾,是一种先从道士发明,后由明太祖推广至全国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物何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颁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
9一字巾
又名太极巾,其形为一带,端头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极八封图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极巾。也有学者认为叫幅巾的。据说是山居道士缠发之法,以丝织幅带裹发,以防山野树枝缠住。其实这种幅巾,应该叫网巾,是一种先从道士发明,后由明太祖推广至全国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物何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颁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
小 结
历史上的道巾,事实上远远不止九种。道经和史书上还记载有:角巾、紫荷巾、紫阳巾,雷巾、莲花巾、九转华阳巾等等。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纯阳巾、逍遥巾、网巾、纶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专戴的,如庄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等。但道教徒的道巾所用颜色皆为黑色,而一般世俗的巾帽则颜色不拘。因为道教崇尚青色,古人把黑色也分成青色的一种,戴黑色(青色)的道巾,代表着头顶青天。而且,道门亦称为玄门,黑色也称作玄色。作为玄门弟子,道士要尊道,所以顶于首,当然要戴黑色的道巾了。
由此看出,道巾不仅是标志着道教徒的帽子那么简单,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道教教理教义,如奉天敬祖、崇尚和平、成仙得道、逍遥自在等等的思想。此外还说明了道教作为中国传统的宗教,与中国的民俗生活确实是息息相关。现在有的道教徒对自己所戴的道巾,不知所然,殊不知所顶戴的道巾乃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道巾的研究,实际也是对古代巾帽的研究。现代道教界对古代道教的冠帽的研究还未引起重视。

道人,九梁巾形状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样的九条缝。道教中,九为最大数,又为阳数,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着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



九巾
道教的九巾之说,来源于清代中叶道士闵小艮的《清规玄妙说》。

按照该书的说法,当时的九巾,有以下几种: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

中文名
九巾
来源
清代中叶《清规玄妙说》
类型
唐巾、冲和巾、浩然巾
教派
道教
快速
导航
九巾的来历

混元巾

庄子巾

纯阳巾

九梁巾

浩然巾

逍遥巾

三教巾

一字巾

太阳巾

小结
简介
在道教的宫观里,人们常会看到道长们头上戴着或方或圆的“帽子”,身穿宽松的道袍,令人不禁产生飘飘欲仙的遐想。人们也许会好奇地问,到底道长戴的是什么“帽子”?又代表了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标志。在道教里,把它称为“道巾”。俗话说“道有九巾,僧有八帽”。那么道士的九巾,又到底是什么来历?九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九巾的来历
巾是我国古代人民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种帽子。也有的人把巾误认为冠,《释名》的《释首饰》中:“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这段话,说明了巾与冠的不同。巾为平民百姓之头饰,以与士大夫之冠相区别。
巾始于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东汉以后则贵贱通用。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轻便。
《晋书·舆服志》曰:“巾,以葛为之,形如帽而横著之,古尊卑其服也。”到了南宋,戴巾之风气更加普遍,就连朝廷的高级官员也以包裹巾帽为荣,冠帽之制渐衰。在清朝以前,巾作为首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明遗臣金之俊为缓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从十不从”的建议,被朝廷默许。其中有“儒从而释道不从”之条,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国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学者把道教的服饰称之为活文物。
当代高道闵智亭道长著述的《道教仪范》一书中提到,自清末到现代最流行的九巾则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而清代以前的道巾,按明朝的《三才图会》记载,则有:纯阳巾、九转华阳巾、九梁巾、雷巾、幅巾、网巾等等。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的道巾和现代的道巾已经有所不同了。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常见的近代道巾。
九巾概述
混元巾
为九巾之首。现代全真派道士多戴此帽。以黑缯糊成硬沿圆帽,中间开孔,以露出发髻。道巾多为方形,只有混元巾和一字巾为圆形。有的老修行说,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气的意思,故称为混元巾。考其出现的年代,在清代前,未曾见于记载。
又因其型似清代官员所戴的帽子,于是有人推测,混元巾是由清代官员所戴的暖帽演变而来。笔者认为,道教在清兵入关后,依然不剃头,不改前明服饰,以示民族骨气。因此更加不可能模仿清代官员的帽子。至于此巾的来历,还有待道教界的诸位高道大德考究其历史。
庄子巾
亦称冲和巾,南华巾。传说是南华真人庄子所制。估计此巾出现的年代比较早。该巾下面为方形,上部为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名为帽正,其一可以知道帽子是否戴正;其二代表了道教徒行为要端正的意思。全真派道士因年老,头发稀少者多喜戴此巾。也有正一派道士戴庄子巾的。因为庄子巾类似古儒巾,佩戴此巾,颇象南华真人一样无拘无束,自有出尘之表。
纯阳巾
也有人称唐巾。按明朝的《三才图会》称:“纯阳巾,一名乐天巾,颇类汉唐之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简,垂之于后,巾上有盘云纹样。曰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这也是现存于北京白云观吕祖殿的明代吕祖像所戴之巾形状。通过名字可以知道,纯阳巾之意义,一为道教神仙吕纯阳,二为唐代文豪白居易。道教传说,吕纯阳祖师在成道前佩戴此巾。史料记载,此巾在明代十分流行,不仅道教徒戴,连儒者、生员士大夫子弟也戴。当代北方全真道的纯阳巾,形状甚似庄子巾。区别是纯阳巾后面有云头形装饰,而庄子巾则无。南方粤港澳地区全真道之纯阳巾,俗称“瓦坑帽”,帽形就是与《三才图会》所描绘的一样。

历史上的道巾,事实上远远不止九种。道经和史书上还记载有:角巾、紫荷巾、紫阳巾,雷巾、莲花巾、九转华阳巾等等。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纯阳巾、逍遥巾、网巾、纶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专戴的,如庄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等。但道教徒的道巾所用颜色皆为黑色,而一般世俗的巾帽则颜色不拘。因为道教崇尚青色,古人把黑色也分成青色的一种,戴黑色(青色)的道巾,代表着头顶青天。而且,道门亦称为玄门,黑色也称作玄色。作为玄门弟子,道士要尊道,所以顶于首,当然要戴黑色的道巾了。

由此看出,道巾不仅是标志着道教徒的帽子那么简单,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道教教理教义,如奉天敬祖、崇尚和平、成仙得道、逍遥自在等等的思想。此外还说明了道教作为中国传统的宗教,与中国的民俗生活确实是息息相关。

九梁巾,又称九阳巾。九梁巾形状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样的九条缝。道教中,九为最大数,又为阳数,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着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也体现出《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宗教思想。现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浩然巾

清代道士闵一得在《清规玄妙》中说:“雪夜用浩然。”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六中有雪巾的记载:“以玄色紵丝为之,以天鹅皮为里,凡雪天严寒皆用之以护脑。”可见浩然巾(幅巾)即是遮挡风雪所用,此巾象征道士的浩然正气。

逍遥巾

亦称荷叶巾,年轻道士多戴此巾。用块大方巾将挽好的头发包扎起来,留有两角虚于后背。走路时随风飘动,显示出道士的逍遥自在。

一字巾

一字巾:旧称幅巾,用青布做成布带,端头用优质木雕成太极八卦扣相互衔接。平时为了固定头边沿的短发所戴。该巾扣上为“混元圈”,散开为“一”,正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教义思想。

混元巾

混元巾,取道教混元一气之意。就是现在全真教道士戴的那种硬沿圆帽,中间开孔露出发髻 。后混元派与全真派合并从而演变成为全真派的日常衣帽。全真派道士多用此巾,混元巾为圆形。起源于汉代方士所带头巾。闵智亭道长在所著《道教仪范》中记载今道士所戴之混元巾,即汉代头巾。

什么人可以戴九梁巾?
现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九梁巾,又称九阳巾。九梁巾形状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样的九条缝。道教中,九为最大数,又为阳数,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着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也体现出《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宗教思想。现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九巾
道教的九巾之说,来源于清代中叶道士闵小艮的《清规玄妙说》。
按照该书的说法,当时的九巾,有以下几种: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
九巾来源
清代中叶《清规玄妙说》
类型
唐巾、冲和巾、浩然巾
九巾的来历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简介
在道教的宫观里,人们常会看到道长们头上戴着或方或圆的“帽子”,身穿宽松的道袍,令人不禁产生飘飘欲仙的遐想。人们也许会好奇地问,到底道长戴的是什么“帽子”?又代表了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标志。在道教里,把它称为“道巾”。俗话说“道有九巾,僧有八帽”。那么道士的九巾,又到底是什么来历?九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九巾的来历
巾是我国古代人民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种帽子。也有的人把巾误认为冠,《释名》的《释首饰》中:“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这段话,说明了巾与冠的不同。巾为平民百姓之头饰,以与士大夫之冠相区别。
巾始于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东汉以后则贵贱通用。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轻便。
《晋书·舆服志》曰:“巾,以葛为之,形如帽而横著之,古尊卑其服也。”到了南宋,戴巾之风气更加普遍,就连朝廷的高级官员也以包裹巾帽为荣,冠帽之制渐衰。在清朝以前,巾作为首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明遗臣金之俊为缓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从十不从”的建议,被朝廷默许。其中有“儒从而释道不从”之条,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国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学者把道教的服饰称之为活文物。
当代高道闵智亭道长著述的《道教仪范》一书中提到,自清末到现代最流行的九巾则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而清代以前的道巾,按明朝的《三才图会》记载,则有:纯阳巾、九转华阳巾、九梁巾、雷巾、幅巾、网巾等等。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的道巾和现代的道巾已经有所不同了。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常见的近代道巾。


什么人可以戴九梁巾?
现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九梁巾,又称九阳巾。九梁巾形状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样的九条缝。道教中,九为最大数,又为阳数,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着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也体现出《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宗教思想。现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东北有戴九梁巾的人吗
东北有戴九梁巾的人。九梁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头饰,通常在古代礼仪和祭祀活动中佩戴。它由九根梁组成,上面缀有各种装饰,因此称为“九梁巾”。在现代社会,九梁巾已经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头饰,但在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或表演中,人们仍然会佩戴九梁巾。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2、得罗:蓝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冠巾之后成为正式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为参加宗教活动之礼服。3、戒衣:黄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二尺四寸以上,袖长随身。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戒衣采用黄色,除了示以庄重之外,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

讲道的人能带帽子吗
可以。道教把道教徒戴的帽子称为“巾”。巾有九种。分别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道士的合格服饰,不仅是衣帽整齐,而且要衣冠整齐。所谓的“冠”不仅指帽子,而且指特制的礼饰。

道教人为何戴的帽孑不一样
道教中人分为正一派全真派,全真派要蓄发,头发挽结插簪子,所以戴的是混元巾,就像一边高的无盖圆盒子疧面被挖个洞的那种,正一派的不要求蓄发,不戴混元巾,庄子巾,九梁巾,纯阳巾,一字巾,两派都可以戴,做道场时的朝天冠莲花冠等两派都可用 ...

男子的装饰品,汉朝时期的男子头上的配饰叫什么
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物何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颁于天下,使人无贵贱皆裹之也。”道教把道教徒戴的帽子称为“巾”,巾有九种。分别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

道教作揖的基本手势
有些地区也有“男左女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说法,即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或者吉祥问安选择左手在上,举至眉际。二、作揖,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表示向人敬礼。

道家礼仪有哪些。
道家奉华夏民族祖先黄帝为始祖,尊老子为教主,奉为太上老君。中国以儒、释、道为三足鼎立,其中道家是华夏民族固有的宗教,对传统文化保留得比较多,有学者称“道家(教)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被人称之为“活化石”。 1、拱手 姿势:《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左手为阳,右手为阴。阴...

全真道与正一道有哪些异同点?
该派道士可以结婚生子,居家修行,民间俗称“火居道士”。他们与全真道道士的显著外形区别就是帽子,是方的,名叫九梁巾。 而全真道开宗于王重阳(公元1112~1170年)祖师,倡导三教合一,以内丹修炼为主,要求入住宫观,出家修行。他们的帽子是圆的,名叫混元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下马问前程前出自那里
白话释义:一个人骑着马经过,旁人问他是要去哪里,这个人恰好下马来问路,路人于是邀请这个人喝酒歇息,直感叹能交心、懂自己的人没有几个。出自史实故事中的对联任你紫袍金带客,也须下马问前程。陶龙、陶虎只因永宁集上来了一位道人,就是苗光义,在那关圣庙中开设命馆,吉凶祸福,推断如神,...

登封市15040028723: 混元巾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
以尹莱阳: 混元巾是全真道士戴的圆型帽巾,正一道士多戴九梁巾(屋顶型).年代难考,倘从全真教发展历史来看,可能出现于金、元.

登封市15040028723: 为财神爷开光怎样进行? -
以尹莱阳: 南天武财神说法: 财者,为世人所喜爱者,不论男女、小孩等均无例外,但「财」者非喜爱就可得之,还得看个人不同之情况而定也,故财之来,可分先天与后天之分,所谓先天之财,是依你前世之德与前世之善以定之,而后天之财,则是依你...

登封市15040028723: 谁下马问前程, -
以尹莱阳: 陶龙、陶虎下马问前程陶龙、陶虎只因永宁集上来了一位道人,就是苗光义,在那关圣庙中开设命馆,吉凶祸福,推断如神,因此弟兄二人都要去问问休咎.这日早起,整顿衣冠,乘坐骏马,带了家童,到那集上,至庙前下马.入的庙来,只见...

登封市15040028723: 汗巾是做什么用的? -
以尹莱阳: 汗巾,顾名思义是用来擦汗的手巾,当然也用来擦泪,这是最普遍的含义.《金瓶梅》第十六回,李瓶儿眼泪纷纷落将下来,西门庆慌忙用汗巾儿替她抹拭.古代的汗巾,主要以绡、绸、缎、绫、麻、布为原...

登封市15040028723: 一个巾一个皮读什么 -
以尹莱阳: 帔 读音:[pèi] 部首:巾 五笔:MHHC 释义: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登封市15040028723: 方袍幅巾是什么意思 -
以尹莱阳: 方袍: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 唐 许浑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诗:“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说浮生大梦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赐,以耀法门.” 元 辛文房 《唐才...

登封市15040028723: “巾”的音序是什么? -
以尹莱阳: 音序:J音序的含义: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音序字母表A,B,C,D,E,F,G,H,I,J,K,L,M,N,O,P,Q,R,S,T,W,X,Y,Z.其中少了V.因他它不能做音序,而且读不出来.不过听说现在已经可以用在“女”字之类中了,可以打得出来. 例如“塘...

登封市15040028723: 一个白一个巾怎么读 -
以尹莱阳: 汉字:帛 拼音: bó 笔画: 8 部首: 巾 五笔: rmhj 基本解释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布帛.帛书.帛画.化干戈为玉帛(喻变争斗为友善).竹帛(指书籍).简蠹帛裂(书坏了).笔画数:8; 部首:巾; 笔顺编号:32511252

登封市15040028723: 一个巾一个参念什么 -
以尹莱阳: 幓 1)shān.旌旗的飘带. 2)qiāo.男人扎头发的头巾. 3)shēn. 古同“襂”,羽毛车饰或衣裳下垂的样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