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秦策四

作者&投稿:爰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秦取楚汉中章

  秦取楚汉中,再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至邓,楚王引归。后三国谋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说薛公:“可发使告楚曰:‘今三国之兵且去楚,楚能应而公攻秦,虽蓝田岂难得哉!况于楚之故地?’楚疑于秦之未必救己也,而今三国之辞(去)[云],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是楚与三国谋出秦兵矣。秦为知之,必不救也。三国疾攻楚,楚必走秦以[告]急;秦愈不敢出,则是我离秦而攻楚也,兵必有功。”

  薛公曰:“善。”遂发重使之楚,楚之应之果劝。于是三国并力攻楚,楚果告急于秦,秦遂不敢出兵。大(臣)[胜]有功。

  二 薛公入魏而出齐女章

  薛公入魏而出齐女。韩春谓秦王曰:“何不取为妻,以齐、秦(劫)[攻]魏,则上党秦之有也。齐、秦合而立负蒭,负蒭立,其母在秦,则魏,秦之县也。已,呡欲以齐、秦劫魏而困薛公,佐欲定其弟,臣请为王因呡与佐也。魏惧而复之,负蒭必以魏殁世事秦。齐女入魏而怨薛公,终以齐奉事王矣。”

  三 三国攻秦入函谷章

  三国攻秦,入函谷。秦王谓楼缓,曰:“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对曰:“割河东大费也,免于国患大利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池而问焉?”

  王召公子池而问焉,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王曰:“何也?”对曰:“王割河东而讲,三国虽去,王必曰:‘惜矣!三国且去,吾特以三城从之。’此讲之悔也。王不讲,三国入函谷,咸阳必危,王又曰:‘惜矣,吾爱三城而不讲。’此又不讲之悔也。王曰:“钧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寡人决讲矣。”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

  四 秦昭王谓左右章

  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日韩、魏,孰与始强?”对曰:“弗如也。”王曰:“今之如耳、魏齐孰与孟尝、芒卯之贤?”对曰:“弗如也。”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帅强韩、魏之兵以伐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若耳、魏齐帅弱韩、魏以攻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

  中期推琴[而]对曰:“(三)[王]之料天下过矣。昔者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破范、中行,帅韩、魏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城不沉者三板耳。智伯出行水,(韩康子)[魏桓子]御,(魏桓子)[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利以灌(安邑)[平阳],绛水利以灌(平阳)[安邑]。’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矣。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之强,不能过智伯;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乃方其用肘、足时也,愿王之勿易也。”

  五 楚魏战于陉山章

  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责赂于魏,魏不与。

  营浅谓秦王曰:“王何不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王何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是王以魏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矣。魏弱,若不出地,则王攻其南,寡人绝其西,魏必危。”秦王曰:“善。”以是告楚。

  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效上洛于秦。

  六 楚使者景鲤在秦章

  楚使者景鲤在秦,从秦王与魏王遇于境。楚怒。秦(合)[令]周冣为楚王曰:“魏请无与楚遇,而合[齐]于秦,是以[使景]鲤与之遇也。弊邑之于与遇善之,故齐不合也。”楚王因不罪景鲤而德周、秦。

  七 楚王使景鲤如秦章

  楚王使景鲤如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使景)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不)与不如景鲤(留)[者],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

  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之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八 秦王欲见顿弱章

  秦王欲见顿弱,顿弱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即不见也。”秦王许之。于是顿子曰:“天下有[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有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知之乎?”王曰:“弗知。”顿子曰:“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铫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无积粟之实,此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已;立为万乘,无孝之名,以千里养,无孝之实。”秦王悖然而怒。

  顿弱曰:“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秦王曰:“山东之(建)[战]国可兼与?”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资臣万金而游,听之韩、魏,入其社稷之臣于秦,即韩、魏从;韩、魏从,而天下可图也。”秦王曰:“寡人之国贫,恐不能给也。”顿子曰:“天下未尝无事也,非从即横也。横成则秦帝,从成即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养,楚王即王虽有万金弗得私也。”秦王曰:“善。”乃资万金,使东又游韩、魏,入其将相,北游于燕、赵,而杀李牧。齐王入朝,四国必从,顿子之说也。

  九 顷襄王二十年章

  (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保于陈城,楚遂削弱,为秦所轻。于是白起又将兵来伐。楚人有黄歇者,游学博闻,襄王以为辩,故使于秦。说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点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之:)

  [说秦王曰]:“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碁是也。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王之身,三世而不[忘]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三使盛桥守事于韩,成桥以北(入燕)[燕入]。是王不用甲,不伸威,而出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兵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人,楚、(燕)[魏]之兵云翔不敢校,王之功亦多矣。王申息众(二)[三]年然后复之,又取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小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矣。王又割濮(磨)[历]之北,属之燕,断齐、(秦)[韩]之要,绝楚、魏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王之威亦惮矣。王若能持功守威,省攻伐之心而肥仁义之(诫)[地],使无复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材)[杖]兵甲之强,壹毁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后患。《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何以知其然也?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也;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设)[没]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攻晋阳之城,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上)[下]。今王妬楚之不毁也,而往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大王虑而不取[也]。《诗》(云:‘大武)[大武云:‘]远宅不涉。’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信越也。

  “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臣恐韩、魏之卑辞虑患,而实欺大国也。此何也?王既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百)[累]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虏,相随于路,鬼神狐祥,无所[血]食,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者]满海内矣。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

  “是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王将藉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是王以兵资于仇雠之韩、魏[也]。王若不藉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阳右壤。随阳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无得地之实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应)悉起应王。秦、楚之构而不离,魏氏将出兵而攻留、方与、铚、胡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泗北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也,而王使之独攻,王破楚于以肥韩、魏于中国而劲齐,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矣。齐南以泗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后患,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后,为帝若未能,于以禁王之为帝有余[矣]。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众)[事]而注(地)[怨]于楚,诎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临以)[以临]韩,韩必授首。王襟以山东之险,带以河曲之利,韩必为关中之侯。若是,王以十(成)[万戌]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候矣。王一善楚,而‘关内’二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是王之地一(任两)[注东]海,要绝天下也。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持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

  十 或为六国说秦王章

  或为六国说秦王曰:“土广不足以为安,人众不足以为强,若土广者安,人众者强,则桀、纣之后将存。昔者赵氏亦尝强矣。曰赵强何若?举左案齐,举右案魏,厌案万乘之国;二国,千乘之宋也。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闚东门。当是时,卫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曰:‘吾将还其委质,而朝于邯郸之君乎?’于是天下有称伐邯郸者,莫(不)令朝行。魏伐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齐太公闻之,举兵伐魏,壤地两分,国家大危。梁王身抱质执璧,请为陈侯臣,天下乃释梁。郢威王闻之,寝不寐,食不饱,帅天下百姓以与申缚遇于泗水之上,而大败申缚。赵人闻之,至枝桑;燕人闻之,至格道;格道不通,平际绝。齐战败不胜,谋则不得,使陈毛释剑掫,委南听罪,西说赵,北说燕,内喻其百姓,而天下乃(齐释)[释齐]。于是夫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以同言郢威王于侧纣之间。臣岂以郢威王为政衰谋乱以至于此哉?郢为强,临天下诸侯,故天下乐伐之也!”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有哪些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悬梁刺股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 倚门倚闾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

战国策中的四字成语
安步当车 《战国策·齐策四》 不遗余力 《战国策·赵策》 不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 侧目而视 《战国策·秦策》 反璞归真 《战国策·齐策》 高枕无忧 《战国策·魏策一》 汗马功劳 《战国策·楚策》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一》 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策二》 挥汗成雨 《战国策·齐策一》 狡兔三...

文言文战国策秦策》课文
1. 《战国策·秦策》的译文 译文: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

《扁鹊见秦王》古文翻译
《扁鹊见秦王》原文: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下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扁鹊见秦王》古文翻译:名医...

战国策注释的目录
序  前言卷一 东周策卷二 西周策卷三 秦策一卷四 秦策二卷五 秦策三卷六 秦策四卷七 秦策五卷八 齐策一卷九 齐策二卷十 齐策三卷十一 齐策四卷十二 齐策五卷十三 齐策六卷十四 楚策一卷十五 楚策二卷十六 楚策三卷十七 楚策四卷十八 赵策一卷十九 赵策二卷二十 赵策三卷二十一 赵策四卷二十二...

千什么一发四字成语
近义词释义及出处: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出自《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危如累卵:也说危于累卵。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很容易倒下来打碎。比喻情况非常危险。出自《战国策·秦策四》:“君危于累卵。”累(lěi)。间不容发: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第四个字是多的成语
1.积少成多: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2.聚少成多 :聚:集合,会合。一点一滴的积累,就.. 《汉书·董仲传》:“众少成多,积小致巨。”3.名目繁多: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4.夜长梦多 比喻时间一拖长...

六年级上册词语手册第28课积少成多是。。。急急急
积少成多 jī shǎo chéng duō 〖解释〗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处〗《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示例〗其实一个人做一把刀、一个勺子是有限得很,然而积少成多,这笔账就难算了,何况...

《战国策·秦策》的译文是什么?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

战国策秦策文言文翻译
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于异家 岩理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首梦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

和田市13777108357: 秦始皇兄弟几个 -
止费麝香: 秦始皇的同父兄弟见诸记载的只有长安君成蟜一人.另外,秦始皇的母亲夏姬和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也可算是秦始皇的弟弟.但是历史没有留下姓名. 成蟜,生卒年不详,《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战国策·卷六·秦策四·顷襄王二十年》作盛桥.战国末年秦国公子,秦庄襄王之子,秦王政之弟,后投降赵国. 成蟜为秦庄襄王之子,被封为长安君.他曾前往韩国担任官职,劝说韩桓惠王割地百里给秦国.前239年,秦王政命成蟜率军攻打赵国,成蟜在屯留(今山西省屯留县)叛秦降赵.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今甘肃省岷县).成蟜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封于饶(今河北省饶阳县东北).

和田市13777108357: 《战国策秦策》的全文是什么
止费麝香: ○卫鞅亡魏入秦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 忠尚见弃,轸不之 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战国策》秦策五卷,...

和田市13777108357: 《战国策 秦策》的全文是什么 -
止费麝香:[答案] 《战国策·秦策》共计五策,从“卫鞅亡魏入秦”起,一直到“四国为一将以攻秦”止,共有64则故事. 《战国策·秦策》记载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一直到秦始皇统治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情,而这些重大历史事情,往往又...

和田市13777108357: 战国策·秦策翻译:昔者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至其母惧,投杼逾墙走.帮帮忙啊!!!朋友们~ -
止费麝香: 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和田市13777108357: 人机分离是成语吗? -
止费麝香: “人机分离”不是成语,含“分离”的成语只有3个:1、骨肉分离 gǔ ròu fēn lí 【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2、身首分离 shēn shǒu fēn lí 【解释】身:躯干;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3、首身分离 shǒu shēn fēn lí 【解释】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出处】《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和田市13777108357: 出自《战国策.秦策四》中指斩首的成语,身首异处是错的 -
止费麝香:[答案] 首身分离.出处:◎《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和田市13777108357: 评改病句:他多次扬言,要继续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
止费麝香: 评改病句:他多次扬言,要继续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扬言是贬义词,用在“要继续为祖国建设作贡献”不合适.应该改为“他多次发言,要继续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1、大声地说. 《史记·夏本纪》:“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

和田市13777108357: 战国策·秦策 -
止费麝香: 材料中对惠王说话的人代表当时奴隶主阶层的利益.商鞅的变法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层,触动的当时奴隶主阶层的利益.秦孝公重用商鞅,对商鞅言听计从.成了说客游说惠王的把柄.商鞅的死说明历史的进步是曲折滴~~,旧势力要反扑滴~~~为什么会出现“商鞅虽死,新法未败”的情况呢?那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是阻止不了滴~~,历史潮流的进步是阻挡不了滴~~~商鞅虽然挂了,新兴的地主门的实力已经是强大滴~~旧的奴隶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了的新经济滴~~~破旧立新势在必行滴~~ 回答完毕,交卷~~ 此答案放诸四海皆准,对立面可换成地主阶层和资产阶层,也可换成资产阶层和无产阶层~~~啊~~~是阶级吧~~

和田市13777108357: 积少成多的意思 -
止费麝香: 〖解释〗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处〗《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示例〗其实一个人做一把刀、一个勺子是有限得很,然而积少成多,这笔账就难算了,何况更是历年如此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九回 近义词 日积月累、积水成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反义词 杯水车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